严峻:西南某省20%公务员恐饭碗不保?

送交者: 赵大夫话室 [♂☆★★★声望勋衔16★★★☆♂] 于 2023-08-25 9:47 已读11093次 5赞 大字阅读 閱讀

目前国内的官多,是不争的是事实。

 

就拿中国过去的县府来说,除了县官、师爷,还有一些当差的衙役外,再无他人,估计不会超过百人,从秦始皇时代,一直到清末都是如此。

 

而国外也类似,本人所在市,是省府所在地,人口近百万,而市府只是一栋4-5层的小楼,紧靠一繁华街道,既没有广场,也没有大的停车场,平时市府门前和楼内冷冷清清,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都很少。其规模类似国内的街道办事处。

 

而国内现在是什么阵势,别说县政府,就说乡政府也是四大班子齐全。

 

目前国内体制单位的编制人员主要有三类:行政编制人员,即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包括使用事业编制的参公人员、事业工勤人员;行政工勤人员,人数不多,且随退随销,这部分人员可以忽略不计。

 

1.县级层面

 

一个县的公务员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乡镇街道机关、工商联机关等单位。

 

全部加起来,50万人口的县公务员人数大概在1500人。一个人口50万规模的县,在职在编人数保守估计不会少于7000人,如果算上吃财政饭的公益岗位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大概率会超过10000人。

 

2.国家层面

 

目前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国内公务员数量为710万,参公、党群、工会、妇联等1300万,事业编制3100万,编外人员800万,退休人员2200万,合计达到了8110万人。

 

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增长中,7年来,增长了近1600万人。这增长的1600万人,主要来自于退休人员和编外人员的增加。

 

财政供养8100万人,每年财政缺口6万亿,为何公务员还要扩招?

 

3.《财新周刊》的最新报道

 

《财新周刊》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主管主办的期刊,其面向金融、经济、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以经济、金融、产业及其他各社会领域的新闻资讯为核心,关注改革开放,立足财经新闻,提供客观及时的独家报道、深度调查、权威分析。

 

《财新周刊》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新闻杂志,1988年10月1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创刊之初,这本杂志以时事报道为主,它第一个报道了诸如“中国国内首例艾滋病”等新闻事件,在当时引起很大的轰动,发行量一度突破20万份/期。 《财新周刊》 作为国内着力打造的顶尖新闻周刊,目前以时事和社会新闻报道为主,内容涉及并覆盖国内、国际新闻的各个领域,以观点和视角的多元化、新闻观的独立性和话语权威的广泛影响力著称。

 

据《财新周刊》本周一报道,过去的两个月,各地方政府已上报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方案。目前监管部门已初步批复方案及额度,特殊再融资债券或在下半年重启发行,额度约1.5万亿元人民币,可能涉及12个地方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包括天津、云南、陕西、重庆等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在配额上将给予更多支持。

 






据估算,目前国内地方债约94万亿元,此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5万亿,仍属于杯水车薪。如何破局?

 

据财新了解,此次获得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较多的一个西南部省份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包括将公务员缩编20%。

 

究竟这个西南省份是谁,有人认为是贵州,然而不少行家和网友认为是云南。接下来如何,值得关注。

评分完成:已经给 赵大夫话室 加上 50 银元!

喜欢赵大夫话室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赵大夫话室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赵大夫话室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