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燕云十六州——石敬瑭挖的坑,两宋300年没填上
送交者: 肖航68[♂★★声望品衔10★★♂] 于 2024-05-11 7:47 已读 838 次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燕云十六州,别名幽云十六州,具体指的是中国北方以幽州和云州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历史上对于这个地方的争夺可是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既然广受大家喜爱,这块宝地肯定有它独特的价值,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多重价值,国防价值

燕云十六州地形狭长,所辖地区约十二万平方公里,包括燕山山脉和众多山地。


北部横卧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这两座山地矗立就形成了一座天然的屏障,将北方怀有不法之心的游牧民族阻挡在这道天堑的一方,因此两座山也就成为了阻挡北方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

中部和南部包括拒马河和桑干河,对于技术不太发达的古代来说,河流无疑也是能帮自己在战争中获胜的有力武器,而且在运输物资方面,河流也是可以帮助用来做军粮军器的救援的。

另外这样纵横交错的河流支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北方游牧民族有了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胡乱南下侵略,所以,这也就形成了保护中原的第二道防线。

生产价值

燕云十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作物、饲养牲畜,因此燕云地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当时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畜牧区,这种有利条件每年都会给中原地区提供不少粮食作物和牲畜肉类,在战争时,也会成为很好物资补给区。

6park.com

另外,燕云地区也产马,面对着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拥有自己的马匹军队,在战争真正打响时,也自然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从另一方面说,中原和北方民族一直是相安无事的交往状态,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多一份保障就多一份安全感,有自己的骑兵部队自然是百利无一害的。

不仅如此,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历代王朝就开始在这里建立长城,这也就更加坚固了这道防线。

人口、经济价值

要知道,在古代大部分人都是靠山吃饭、靠河喝水的,因此在物产丰富的燕云地区自然就拥有着众多的人口,所以这个地方也是兵力的供给点之一。

而对于当时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的人们来说,战争中士兵人数也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得很重要的因素。


由于农业生产年产量大、畜牧业发达,所以燕云地区一直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

而且又因为拥有着天然的河流优势,所以这里交通发达,运输便利,这对于商品的输入输出有着极便宜的条件,而且这些河流也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

又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因此将这里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提升了一大步,可以说,燕云在经济方面可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每年的盈利自然也是非常可观的。

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恐怕人人都想要把它握在自己手中吧,但石敬瑭却将它拱手送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燕云是怎么被让出的呢?

直接将这个宝地让出的是一位名叫石敬瑭的人,他本来是李嗣源的得力干将之一,因为常年跟随李嗣源出兵,并且创下了赫赫功绩,所以成了李嗣源的心腹,而石敬瑭因为非常敬佩李嗣源并且李嗣源本人就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一直对他忠心耿耿。


这种和谐关系到后来李嗣源登上皇位也没有丝毫改变,但世事难料,在公元933年李嗣源不幸离世,

他的后代李从厚就承袭皇位,成了后唐新主,而石敬瑭看在李嗣源的面子上,对李从厚也是说一不二、誓死效忠。

但谁承想,这种太平局面仅仅过了一年就再度崩塌,在李从珂发动的一场战乱中,李从厚不幸被杀,李从珂也就成为下一代的继承者,统治着后唐。

但由于石敬瑭手握重兵、武艺高强,又曾经对李从厚忠心耿耿,所以难免让李从珂心生芥蒂,所以这两人的关系也一直不太融洽。

李从珂也一直想方设法削弱石敬瑭的兵力和权力,而辅佐了两代皇帝,拥有一股血性在身石敬瑭也忍受不了这种待遇,所以二人的矛盾在不断激化。

直到后来,李从珂以武力相逼,强迫石敬瑭交出兵权,两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双方兵戈相见,但即使武艺再高强,身为臣的身份的石敬瑭又怎么会是君主的对手呢。


于是局势进入了对石敬瑭非常不利的境地,但石敬瑭也不想白白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脱险。

为了达到脱险的目的,走投无路的石敬瑭决定向北方的契丹求助,但契丹与李从珂之间一直是相安无事,和石敬瑭也没有多么深厚的关系,自然不会为了一个平白无故的陌生人就随意出兵。

所以石敬瑭也就必须带着满满的诚意去向契丹求助,而这份诚意就是等他脱险后愿意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且每年向契丹进贡,

其实进不进贡地对契丹来说倒没有什么关系,契丹本身也不差那点东西,但燕云十六州可是契丹觊觎良久的宝地,这样优厚的条件自然会让契丹动心。

所以在一番商讨后,契丹帮助石敬瑭向李从珂出兵,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顺利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晋,成为新一代的君主。


但考虑不周全的石敬瑭在后面的当任中,一直想要摆脱契丹的统治,但契丹又怎么会轻易同意,僵持之下,两者又是以战争的形势一决胜负,本就实力雄厚的契丹又有了燕云地区的加持,很轻易就将后晋灭掉了。

恐怕石敬瑭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一天吧,他这坑不仅是给两宋挖的,更是给自己挖的啊。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燕云之地在谁手中,谁就像是拥有了一个必胜秘籍,所以,在后晋以后的中原王朝没有不想要把这块宝地收回来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这收复的过程。

首发角逐,拼死争夺

在收复燕云这件事上,后周可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一直也没能得了什么善果。

直到后来骁勇善战的周世宗柴荣当任的时候,亲自带领军队,向北进发,在周世宗的拼死争夺下,燕云之地被夺回了三处,士气正满,想着乘胜追击的他想着可以把剩下的几处也收回来,


但就在想要再次出兵时,突然暴病而亡,群龙无首的中原士兵们也没了招路,只好就此作罢,回到中原。

绞尽脑汁,后宋倾力收复

除了后周对于收复燕云一事耿耿于怀,后宋也是如此,宋朝的多个执政人都想着将燕云之地收回来,并且想尽了一切办法。

先说宋太祖,开始宋太祖是想要用金钱把剩下的十三州买回来,但已经尝到了这块宝地带来的众多好处的契丹自然是百般不愿意,拼死守护这块“地盘”。

但是宋太祖并不想要以战争的方式夺回这块地方,再说,失去了天然保障的中原,真要和契丹打起来还指不定谁输谁赢呢,所以宋太祖又想出了每年进贡的方式来交换,但契丹还是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交换。

所以,他又绞尽脑汁去想其他的办法,谁知,办法还没有想出来,宋太祖就离开了人间,他这个收复契丹的夙愿到死也没能实现。


在宋太祖离世后,他的弟弟宋太宗就承袭了帝位,宋太宗和哥哥的心愿一样,也想着可以收回燕云地区,

但看到哥哥多次商讨无果后,想着要以战争的方式夺回这个地方,但在对峙中,也是没能吃到好果子,多次北上之战均以失败告终。

经历过多次失败的宋朝,兵力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再没有精力可以攻取契丹了,于是收复一事又搁置了起来。

到了宋神宗时期,同样想要以武力夺取失地的他也是向契丹发动了不知道多少次战争,但还是并没有成功攻下,就带着遗憾离世了。

后来在宋哲宗、宋徽宗等多位皇帝的努力下,这块宝地也没能重新回到自己手中,而这边防线一般的地方的失去,也让中原一带的安全问题有了很大的隐患。

如果石敬瑭想到自己会给未来的中原王朝带来这么严重的危害,而且一持续就是三百年,不知道他会不会心生悔意。


都说这次割让燕云十六州对中国的历史是一个转折点,这也确实是有依据的,如果没有这次割让,在这块风水宝地的加持下,中原的发展不知道会先进多少,而契丹也不会叫嚣那么长时间。

所以,石敬瑭不仅被后世称为“儿皇帝”,背上千古骂名,还被埋怨说给两宋挖了个300年没有填上的大坑也是有源可追、合情合理的。

但历史终归是历史,过去不可重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找到经验,并且尽力避免!


喜欢肖航6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