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亲历者回忆:邓公去世前几周表现异常
送交者: 肖航68[♂★★声望品衔10★★♂] 于 2024-05-16 23:49 已读 1553 次 1 赞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1997年2月,301医院南楼顶层的病房里,护士急匆匆地进进出出着。 6park.com

里面静静的躺着一位老人,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邓小平。

在2月19日晚,随着邓小平的病情加重,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对这位老人进行全力抢救。


他的妻子卓琳和家人握着他的手,一声一声叫着“老爷子”。

但这位对新中国影响重大的老人,仍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此后几天举国哀悼。

通过邓公家人、秘书、医务人员等在邓公逝世前后的亲历者回忆,都表达出邓公在去世前几周表现异常。

在最后邓公火化时,秘书接到了一项密令,令在场的人全部热泪盈眶。

那么,邓公逝世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项密令又是什么呢?
邓公逝世前的几周

1996年12月的一天,邓小平在休息养病的房间醒来后,就咳嗽不止,与从前的早晨完全不同。

6park.com

之前,这位慈祥的老人都会按时吃早餐,并且看足球或者在自己喜爱的中国地图前静静思考,但这天早晨邓公咳嗽完全停不下来,导致他什么也干不了。

这一异常情况,也引起了随身医务人员的注意。

医务人员发觉事情不对后,立马将邓公送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就是301医院。

入院后,当时医院的权威医生以最快时间,对邓公的病情进行了诊断。

但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让邓公周围的人全部面色凝重,是当时医学界所称的“帕金森综合症”。

这是一个在当时无法彻底治疗的疾病,是老年病的一种。


这个噩梦般的疾病,影响到了邓公的神经系统,导致这位老人不停地咳嗽。

但邓小平身负重任,带领着中国处在历史转折点,处处细心不敢大意。

正是这位老人的正确规划,新中国才稳住了脚跟,经济得到了发展。

这位老人把自己献给了人民,疾病在他面前显得如此不重要。

就像邓公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邓公这一次从家里到医院住院,就再也没有回来。

1996到1997年的春节,邓公只能待在医院里度过。


那年北京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

寒冷的城市里银装素裹并张灯结彩,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气息,而邓公却正经历着痛苦的疾病折磨。

好在邓公住院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病情似乎有所好转,随身医护人员黄琳一直陪在这位老人身边。

根据黄琳的回忆,邓公在住院前期病情有所好转。

那时病房里的电视机正播着央视纪录片《邓小平》,邓公在病房里精神好时也会看电视。

但他却看不清楚电视里的人是谁,于是有次就指着电视机,用熟悉的四川话问道:“那边那个正在走的是谁啊?”


黄琳看后笑了,对着这位可爱的老人说:“那就是您呀。”

邓小平终于知道了自己在电视上,也开心的笑了起来。

黄琳告诉他,这是央视拍的纪录片,一共有12集呢。

邓小平没有说话,只是一个人看着电视上的自己,一集一集地往下看,因为耳背,黄琳也没有再和这位老人多解释。

据后来黄琳回忆说,当邓公听到电视里一次次赞扬他的话时,还露出了被表扬后不好意思的笑容。

另一位邓公的随身医务人员郭勤英回忆道:在邓公住院的最后几周里,病情又加重了,每当郭勤英谈到这件事时,都会眼眶泛红。


那时的邓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晚基本都在病痛的折磨中入睡。

但邓小平和其他房间的病人不一样,尽管有时他难受到一个人蹲着,他也不会呻吟一声,总是很安静。

他也不会要求医护人员做这做那,或者给自己喂药,能自己完成的事情还是自己做。

郭勤英说,他们医护人员只是在尽力做到老人要求的,让他一个人安静地过的舒服点。

邓公和他的家人,总是很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因为老人的手臂血管十分不明显了,有次扎针,几次都没有成功,但邓公一句话也没抱怨,一点特殊要求也没有。


在住院的时间里,邓小平的病房里异常的安静,最多也就只有夜晚难以忍受的咳嗽声,老人也没有过多麻烦大家。

就像邓公临终前对黄琳说的那样:“该说的我都说过了。”

是的,这位中国人民深爱的伟大领导人,在自己烛火快要燃尽之时,已经把中国领航到了正确的轨道。
噩耗传来

虽然除夕夜邓小平的病情还有所好转,但情况并没有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彻底改善。

2月7号是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民喜气洋洋的一天。

但301医院南楼的病房里,这位人民爱戴的93岁的老人,只能靠着呼吸机艰难地躺在病床上。


2月19日晚上,邓公病情突然加重,被拉入抢救室抢救。

在晚上九点零八分,抢救人员悲痛地宣布停止抢救。

人民的好领袖、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世长辞。

此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全国上下都在为邓公默哀。

邓公的故地四川,在得到邓公逝世后,许多商店主动停业。

人民在车上的汽车上扎上白花,玻璃窗户上主动贴上“小平,家乡人民想你”的白字。

群众纷纷自发前往邓小平故居地的灵堂前追悼,来往的人民拿着“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的牌子,泣不成声。


深圳地区的人民哭声四起,如今老人划出的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城市,经济正在迅速腾飞,好多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人们都悲痛的说,在大伙日子蒸蒸日上的时候,邓公却永远的离开了。

人们纷纷前往邓小平画像前献花,一次又一次地鞠躬,说着“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邓小平捐赠给希望工程的钱,救助了许多贫困的孩子,希望工程也在邓小平的推动下蓬勃发展,孩子们在得知邓小平爷爷去世后,全部也都泣不成声。

大江南北,人们哀痛不已,声声的呼唤着“小平同志,我们想念你”。

邓小平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20日,美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对外开放灵堂,各界人士,华人华侨络绎不绝,纷纷送花圈哀悼。

他们说:“邓小平是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英雄,我们为世界从此失去一位崇高伟人而惋惜。”

联大主席拉扎利也发表声明:世界在邓小平追求和平与发展中受益。

联合国国旗为邓小平降半旗默哀。

在安理会会议开场时,与会代表全部为邓公起立,低头默哀了一分钟。

俄国议会的下院杜马在20日上午开会时,也为邓公默哀了一分钟。

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致电:“邓小平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将会永远被人们怀念。”


可见,邓公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邓公这位“中国巨人”的逝世,让人类世界都为之惋惜。
火化时的密令

邓小平节俭了一辈子,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是和人民群众一起苦过来的。

虽然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开始上升,大家生活质量开始好转,但邓小平依然以身作则,绝不铺张浪费。

根据郭勤英老人的回忆,在他成为邓小平随身医护人员后,他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和邓公出差到外地,工作人员去帮忙洗衣服。

当工作人员拿到一件破衬衫时,还说道:“这么破的衣服是你的吧,怎么还不换换?”


没想到郭勤英解释道这是首长的衣服,工作人员都感到震惊。

郭勤英说邓公其实衣服很少,就那么几件,破了就缝缝补补舍不得扔。

他只有在重要活动,出去考察或工作时,才穿仅有的那几件有领的中山装。

而且邓公的袜子只有线袜,不管是长袜或者短袜,一直都是洗了又穿,所以基本上袜子底下都磨破了。

磨破了也不丢,拿那种尼龙继续补上穿。

郭勤英说,有一次邓公坐在椅子上休息,脱了鞋把脚放在小凳子上。

女儿看见了说:“老爷子,你的袜子怎么透明了啊。”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原来邓小平的袜子脚底,早已经被磨的只剩薄薄一层,就像透明了一样。


受邓小平的影响,他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都在平时穿的非常朴素,除开工作时的正式外,一般情况下全部换成最简单的衣服。

在邓小平逝世后,留下的遗嘱是:不要大搞告别仪式,不想设灵堂,请求将自己的遗体解剖,留下眼角膜,交给医学界研究,推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但是人们深深的爱着,这位曾经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领导人,仍然自发进行悼念。

1997年2月24日上午,邓小平的遗体将在北京火化。

上午九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全部胸戴白花,进行告别仪式。

灵车开往八宝山公墓的路上,周边站满了前来哀悼的人们,他们沉痛的举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有些写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有些写着“我们永远爱您”。


当邓公遗体火化的当天,邓小平的秘书也接到一条密令:那就是邓公要求将自己生前的衣物也一起烧掉。

当秘书将各种破着大洞和缝满补丁的衣物,拿到火葬场时,周围所有人更是泣不成声。

这位中国的伟大领导人,一生都是这么节俭。

他就如同自己的信仰一般,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人民。

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大会。

江主席含泪致悼词,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

哽咽的话语在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在亿万人民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江主席说道:“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江主席同样指出: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还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同样,没有邓小平同志,我们就不可能有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们多希望邓小平同志,能够亲眼看到几个月后的香港回归。

大会结束后,灵车载着小平同志的骨灰,缓缓驶向了西郊机场。

胸配白花的空军官兵脱帽列队,护送着邓公的骨灰上专机飞向大海,满足邓公的最后一个心愿。


3月2日,在大海上,邓小平的妻子卓琳抱着邓公的骨灰盒久久舍不得松开,含着泪一遍又一遍呼喊着邓小平的名字。

最后,亲人们将邓公的骨灰和着花瓣,洒向了滚着朵朵浪花的大海。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中华民族抗战、独立、发展、振兴的画卷中,全都有小平同志的影子。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从挺进大别山到新中国成立,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央全会到南方谈话,邓公一次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走好一代人的长征路。

向伟大的邓小平同志致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参考资料:

余玮 《在邓小平逝世的日子里(上)》,党史丛刊,2014年第6期

余玮 《在邓小平逝世的日子里(下)》,党史丛刊,2014年第7期

叶志卫 《风帆劲鼓逐浪行》, 深圳特区报,2013年第2期

6park.com


喜欢肖航68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肖航68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