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人为何这么喜欢驳壳枪?
送交者: jeffg[★★太尉★★] 于 2019-03-23 0:42 已读 2130 次 1 赞  

jeffg的个人频道


▲ 敌后武工队员手持驳壳枪

自来得 、二十响、盒子炮




中国人还给驳壳枪起了好多酷炫的名字,因为是自动手枪,可单发也可连发射击,就叫“自来得”、“快慢机”。

驳壳枪一般有10发和20发两种弹夹,装上20发弹夹可以一股脑打出20发子弹,火力凶猛,所以又被称作“大肚匣子”、“二十响”。



▲ 二十响
又因为每只枪都配备一个大木盒子枪套,该木盒倒装在握柄后, 还可做肩托,像冲锋枪一样抵肩射击,增大射程和精度,威力暴涨,干脆就叫“盒子炮”。




▲ 可以抵肩射击、火力凶猛的“盒子炮”

总之在1920、30年代的中国,无论是正规军、杂牌军、还是武装队、便衣队、甚至是土匪、山大王,对驳壳枪都是爱不释手,那时候如果你身背盒子炮,绝对威风八面,引人艳羡。

大家可能以为驳壳枪是中国生产的“土枪”,其实不然,它是正儿八经的原装进口货,由生产精密武器著称的德国毛瑟公司出品,全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或者叫毛瑟冲锋手枪。

为何在欧洲没火起来?




奇怪的是,自1896年生产以来,驳壳枪就未成为欧洲任何一国军队的制式武器,大家看一、二战期间的影视资料,很少见到欧洲军队配备驳壳枪的,这是为什么呢?

该枪在欧洲不受人待见的原因表面看,一是价格昂贵,二是该枪比手枪大,比冲锋枪小,不上不下,全自动射击时枪口还严重上跳,影响射击精度。


其实欧洲人不用的真正原因是火力问题。

欧洲军队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装备齐全,根本没有驳壳枪发挥的空间。

比如在二战初的1939年,德军一个普通步兵团就拥有各种口径的火炮65门,重机枪26挺,轻机枪85挺。每个步兵营都配属一个机枪连和一个重迫击炮排,这些还是重武器,轻武器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1943年,德军资源紧缺,一个编制49人的步兵排还配备1门50毫米迫击炮,4挺轻机枪,5支冲锋枪,34支步枪和11支手枪。




▲ 德军武器装备齐全,驳壳枪无用武之地这样远程有强大的炮火支援打击力量,近程是轻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近战有火力凶猛的冲锋枪,驳壳枪还有什么用。军官拿它做手枪又太大,携带不便,所以驳壳枪在欧洲受到冷落就理所当然了。


驳壳枪的“芳华”在中国




毛瑟公司大概生产了100万支驳壳枪,据说中国进口了约40万支,另外西班牙等国家的军火商也仿造了不少,大部分都卖给了中国,中国内地的兵工厂也仿造了许多,有的还进行了改进,质量也不错,有些还成为了枪支收藏家的珍品,可以说驳壳枪的使用贯穿了整个现代战争史。

中国为什么这么喜欢用驳壳枪?

一种说法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急需武器,而列强却对中国实行了军火禁运,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属于自卫武器,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其实,这是表面原因,如果真想购买武器,走私渠道有的是。

关键还是火力问题。中国当时太穷,火炮等重武器价格昂贵,大军阀都不能大量装备。同时国内工业力量薄弱,也没能力自产重武器。

军阀部队的士兵普遍素质不高,训练松弛,重武器即使有了也难以驾驭,维护保养、后勤保障都是问题,所以那时步兵一个团没几门炮,轻重机枪、冲锋枪(如德国的MP18冲锋枪)也没几挺,打仗多是近距离对战,士兵主要武器就是步枪。



▲ MP18冲锋枪

步枪也是老式的栓动步枪,如著名的“汉阳造”,5发弹夹,打一枪还要拉一下枪栓才能击发下一枪,火力密度太低了。

驳壳枪虽说有点贵,比起机枪大炮还是便宜多了,而且它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火力凶猛。



▲ 汉阳造步枪只有五发弹夹,火力弱据说当时进行攻坚战,选拔敢死队,标配除了大刀、手榴弹,每人发两把驳壳枪。如果50名敢死队员就是100把驳壳枪,一轮齐射打出2000发子弹,在当时军阀小规模的战斗中,这火力算得上凶悍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

而且,驳壳枪枪身短小,才28厘米左右,便于携带和隐蔽。抗战时期我武工队、游击队员深入敌后搞侦查破坏、惩奸袭扰活动,均喜欢此枪。

拥有强大火力的驳壳枪,在巷战和近战中更能充分发挥优势。

《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等四人化妆进城,混入日本宪兵队长的生日宴会,以驳壳枪组成交叉火力,四人八支盒子炮将赴会的鬼子军官、汉奸官员全部击毙。这虽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驳壳枪近战的强大实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深挖驳壳枪的潜能




聪明的中国人还深挖驳壳枪的潜能,其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双手持两支冲锋枪不容易,但两支驳壳枪就很趁手,加上驳壳枪枪管长,精度高,中国出现了许多双枪高手。

双枪高手的实战打法很有讲究:一支枪负责单发点射,干掉冒头的敌人,一支枪连发扫射,压制敌人的冲锋,这样左点右射,威力非凡。

两支枪平时还有分工。一支装入枪套,一支为防止突发袭击就直接插入腰带,高手们还特别将枪的准星磨平以防止挂住腰带影响出枪速度。如美国西部牛仔一样,双枪高手一遇敌情立即拔枪射击,而且左右开弓,酷帅拉风。


▲ 《平原游击队》中的双枪李向阳,注意看他右手驳壳枪的准星已磨平。

虽然欧洲人做了许多技术改进,却始终无法解决驳壳枪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影响精度的问题。

中国人的办法很简单——持枪时手旋转90度,手心朝上,横手持枪。这样的话无论枪口怎样跳动,基本在水平方向呈一个扇面扫射出去,命中率自然提高。土法很实用!

解放以后,随着我军重武器、冲锋枪的大量装备,驳壳枪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特殊的时代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留下了永恒的“芳华”!













评分完成:已经给 jeffg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jeff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eff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