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联合国成立时,中国何以能成为“世界警察”之一?这才是大国博弈
送交者: 浩瀚宇宙[★★★✦★★★] 于 2020-10-10 12:50 已读 477 次 1 赞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2020年9月21日,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在视频发言中对联合国成立75周年表示祝贺,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多国政要再次呼吁维护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通过多边合作应对挑战。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视频发言中说,近期因一些国家介入他国内政、单方面实施制裁,导致国际社会上不和谐的情况加剧。拉夫罗夫说,这个世界已经厌倦了被分裂,厌倦了被分割成他们和我们,世界需要增进多边协助与合作。75年前大家坐下来成立联合国的初衷就是如此,现在更应该得到坚持,我们必须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6park.com

联合国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进步。75年来,联合国走过了一条曲折而不平坦的道路。

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纽芬兰阿金夏湾的军舰上,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当时战争已打了近两年,纳粹军队席卷了除苏联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大陆,英国本上受到重创。美国虽尚未参战,但罗斯福意识到纳粹发动的欧洲战争已“发展成为一场试图征服世界的战争”,日本的侵略扩张也已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利益,美国迟早将参战。

在这种形势下,英美双方迫切需要加强联合,共同制定反法西斯对策。会议讨论了对付日本可能发动的进攻问题、援助苏联问题及双方的合作问题,并于14日发表了《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大西洋宪章》。 6park.com

6park.com

宪章宣布:在最终消灭纳粹暴政之后,两国希望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以“保证使全世界所有人类都能无所恐惧不虞匮乏地生活的和平”。

这一提法后来被认为是战后国际组织的最初设想。

苏联对建立战后和平体制也表现了相当的关注。在1941年9月举行的战时盟国伦敦会议上,苏联代表迈斯基代表苏联政府表示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并在该年年底的《苏波友好互助联合宣言》中提出:战争胜利后,“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1942年元旦,正在对轴心国家作战的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聚会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宣言》。在宣言中,各签署国政府表示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这样,反法西斯的盟国等于接受了要在战后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设想。 6park.com

6park.com

据说会议期间,罗斯福和丘吉尔曾为宣言的名称大伤脑筋。“同盟”一词曾用过多次,太滥了;“联盟”一词又总令人想起对德、意、日的侵略百般纵容的国际联盟。一天晚上,罗斯福与丘吉尔讨论了几个小时也没讨论出结果,只好去休息。第二天一早,罗斯福穿衣时突然灵感大发,想到“联合国”这个词,他急忙坐上轮椅找到丘吉尔。据说当时丘吉尔正在洗澡,听到“联合国”一词也拍手称好。于是,此次会议的宣言便被命名为《联合国宣言》。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三国外长会议,讨论签署一项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会议就是否要中国参加的问题展开争论。罗斯福考虑,在美军主力东移之前,太平洋战场方面首先要支持中国“拖住日本人”,美国坚持中国应享有大国地位。美国最终说服苏、英达成一致,使会议在10月30日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经美、苏、英、中四国签字的《美苏英中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美、英、苏三大国在关于要否组建世界性国际组织的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这一国际组织不能重蹈国际联盟的覆辙,它必须是强有力的,足以制止各种侵略战争;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大国在这一组织中必须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对各种重大的决议拥有否决权。

1943年11月28日,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德黑兰会议。这是美、苏、英“三巨头”自二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会晤。会议的主要宗旨是讨论未来国际组织的总体设想和结构性原则。 6park.com

6park.com

12月1日,三国首脑声明:“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以及所有联合国家负有至高无上的责任,要缔造一种将博得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大众的好感的和平,这种和平将在今后的许多世代中排除战争的灾难和恐怖。”

会议期间,罗斯福曾同斯大林举行单独会晤,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不要中国充当“世界警察”的问题。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应由全体大会、执行委员会以及“世界警察”这三个层次机构组成。“世界警察”为最高层次,应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世界警察”拥有快速处理任何威胁世界和平的事变(包括突发性事变)的权力。

美国为什么要如此“抬举”中国呢?这是因为美国要称霸亚太地区,需要在太平洋彼岸的亚洲地区寻找一个帮手,而处于东亚文化圈中心地位的中国当是一个理想的帮手。罗斯福奉行“大国合作政策”,以此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

但是,他要保证美国在“世界警察局”内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否则,“大国合作”可能使他人得利。美国与苏联之间,毕竟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差异。美国与英国,在社会制度上是相同的,这一点可以保证两国在大多数问题上投一致票,但是,大英帝国曾经是世界霸主,它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拥有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又决定了英美两国的利益和意见有时会不一致,甚至发生冲突。丘吉尔因此也曾同斯大林站在一起,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主张应由“三警察”而不是“四警察”统治世界。

美国提携中国作为进入“世界警察局”的“后起之秀”,提携蒋介石作为世界“四巨头”之一,蒋介石必然感恩戴德,这样可以保证美国稳固地控制“世界警察局”。1943年3月艾登访美期间,罗斯福曾向他托出美国的底盘说:“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而将成为抵消苏联力量的有用的平衡力量”。

因此,斯大林赞同罗斯福的观点,但是,他却提出,“世界警察”应该由美国、苏联、英国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在斯大林心目中,蒋介石只不过是美国的傀儡。他不愿意一个反共反苏的邻国同自己一起并列于“世界警察”的宝座上。 6park.com

6park.com

但是,斯大林又不便揭穿罗斯福的心思,因为他还急需美英及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德黑兰会议的首要议题正是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所以,在这次会议期间,斯大林只是委婉地向罗斯福表示,中国的仗打得并不好,而且他不认为中国在战争结束时会是非常强大的。他说,欧洲的一些小国不喜欢“四警察”组成的机构,例如,一个欧洲国家或许会对中国有权对它运用某种权力表示不满。

然而,倔强的罗斯福仍一再坚持,使斯大林不好再说什么了。这样,中国便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以后,丘吉尔为了抗衡美苏两国,又把法国拉入大国集团,“四警察”成了五大国。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苏、英、中为落实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举行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着手构筑未来国际组织的轮廓。而构筑联合国轮廓的会议在美国境内举行,本身即预示着美国对联合国有强大的控制力。 6park.com

6park.com

会议决定把未来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它将包括大会、安理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四个主要机构。安理会为新组织中维护和平的主要机构;中美英苏及“于相当时期后”的法国应拥有常任理事席位;安理会的决议对所有会员国都有约束力。大会的重要决议应以与会投票之会员国2/3多数决定、其他决议应以简单多数决定等。

但此次会议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问题及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未达成一致。美国要求增加8个国家也作为创始会员国,这些国家属于所谓的“同联合国家实行联合的国家”,但没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这8个国家中有6个是拉丁美洲国家。

苏联认为这是美国企图增设傀儡,因此提出要把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都列为创始会员国。最后,双方都同意,暂时搁置这一问题。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为了协调战争最后阶段盟军的作战计划及安排战后世界事务,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了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未能解决的两个问题被提上了讨论桌。 6park.com

6park.com

敦巴顿会议结束后,美国国务院曾于1944年底就大国否决权问题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方案把安理会需要决定的问题分成两大类型。

一类是重大问题,如接纳和开除会员国,推荐秘书长候选人,采取行动排除对和平的威胁,军备控制等,这类问题需要与会的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不论它是否是争端的当事国。

另一类是所谓准司法性的问题,或称为程序问题,如一项国际争端如果长期存在下去是否会影响世界和平,安理会可否邀请有关国家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和可否对它们提议采用和平的解决方法等,这类问题也需要与会的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但如果某一常任理事国为争端的当事国,则不能参加投票,即丧失了否决权。

丘吉尔当即表示赞同这一方案。苏联在会前的交涉中,一直反对大国在“准司法性”的问题上没有否决权这一建议。斯退丁纽斯发言的当天,斯大林仍然持保留态度。但第二天,莫洛托夫就在会上宣布,苏联可以接受这一方案。至此,关于否决权使用问题的“雅尔塔公式”达成了。

在此次会议上,英美两国对苏联提出的额外投票权问题达成谅解,支持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即苏联拥有三个投票权。同时英美苏三国还达成默契,若美国提出增加投票权的要求,英苏也支持美国享有与苏联相等的三票。但消息传到美国国内,遭到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不得不在4月宣布不再谋求额外的投票权。这样,美国便只有一个投票权。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隆重召开,历时两个月,参加国达50个。美苏英法中五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分别为斯退丁纽斯、莫洛托大、艾登、皮杜尔和宋子文。只是联合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罗斯福在会议开幕前10余天逝世了。 6park.com

6park.com

4月25日至5月2日为大会一般性辩论,研究、讨论了会议的组织工作。

5月3日至6月20日,专门讨论和制定宪章,这是此次会议最要紧的阶段,也是争论最多的阶段。如大会权限的问题、托管的问题,但争论得最多、最激烈的还是安理会的权限和否决权问题。

这一回,大国之间的分歧和中小国家与大国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参加会议的中小国家对五大国在联合国内拥有特权非常不满。他们要求限制否决权的使用范围,最好是从根本上废止否决权。

当会议开始讨论安理会表决程序时,会外的私议就转变成会上的公开抗辩,形成40多个中、小国家与大国对立的局面。澳大利亚等国认为大国在安理会享有的权利“是小国和大国不平等的典型表现”,提出多种修正案,并提出23个问题称“问题一览表”,要求四个发起国予以解释。

四个发起国经过一番博弈后发表了《四发起国代表团关于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的声明》。《声明》的总精神是,坚持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众小国对此虽很是不满,但却徒唤奈何。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联合国的框架结构基本上构筑完毕,由此形成《联合国宪章》。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设立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六个主要机构。

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大会的职权范围是广泛的,但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权力还是掌握在安理会手中。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除五大国任常任理事国外,6个非常任理事国由大会选出,任期2年,不得连任。1965年9月起,安理会成员增至15国,即非常任理事国从6国增至10国,其分配原则是亚洲和非洲共5国,拉丁美洲2国,东欧1国,西欧及其他地区2国。 6park.com

6park.com

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举行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1945年10月24日,已有过半数的签字国家批准了宪章并向美国交存其批准书,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51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举行联合国大会第一届会议,联合国正式开始工作。

联合国大会通过对各种重大国际问题的讨论,往往使多数国家的声音成为国际舆论的主导方面,并具有强大的道义上的权威性。战后世界虽然一直未能摆脱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但人类防止了新的大战,维持了50年的和平。对此,联合国的作用可以说是明显的。

当然,在作出上述贡献的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它曾一度被称作是某个大国的“表决机器”,后来两个超级大国尖锐对峙,联合国又变成了“冷战场所”。造成这种状况,既有联合国体制上的弱点,也有特定国际环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后者。 6park.com

6park.com

喜欢浩瀚宇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浩瀚宇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