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期间日军最重要的单兵武器三八大盖,装备时间长装备数量大,是日军最重要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枪械,对这款步枪的性能,一直都认为杀伤力很差,甚至有“一枪穿两眼,两边一样大”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 6park.com
6park.com图1:三八大盖的多角度高清视图 6park.com
【大风号首发】 6park.com
抗战期间日军最重要的单兵武器三八大盖,装备时间长装备数量大,是日军最重要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枪械,对这款步枪的性能,一直都认为杀伤力很差,甚至有“一枪穿两眼,(伤口)两边一样大”的说法,真的是这样吗? 6park.com
1897年,日本枪械设计师有坂成章大佐借鉴德国毛瑟步枪,研制成功了三十年式步枪(因为1897年是明治三十年而得名,日军正式型号的是三十年式歩兵铳)。到1903年,日军基本上完成了三十年式的全军换装。 6park.com
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军在中国东北和华北使用三十年式步枪时发现,华北地区特有的细小沙尘很容易进入枪机内部,从而导致故障频频。考虑到将来还会在中国的华北地区作战,因此日军就根据三十年式步枪在日俄战争中暴露的问题,对三十年式步枪进行了改进。主要是由担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和枪机连动的防尘盖。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等。 6park.com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三十年式的改进型研制成功,因此被命名为三十八年式步枪。不过,三十八年式要到两年后的1907年才开始大规模量产,从1908年以后才逐渐开始装备日军部队,到1910年全面取代三十年式,成为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 6park.com
6park.com图2:三十八年式步枪1910年开始成为日军制式步枪 6park.com
三十八年式步枪在日军中服役时间很长,一直贯穿了整个二战,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而还有一些国家甚至一直使用到60年代。三十八年式步枪包括各种衍生型号总产量超过300万支,是二战期间日军装备数量最大的步枪。 6park.com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看到三十八年式步枪的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加上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防尘盖,因此就称之为“三八大盖”。 6park.com
6park.com图3:三十八年式步枪的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 6park.com
6park.com图4:三十八年式步枪最具有特色的防尘盖 6park.com
三八大盖制造简单,新兵经过简单训练就能很容易掌握,熟练使用,并且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枪身长有利于白刃战等优点。 6park.com
三八大盖的表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在500米左右,有的时候甚至达到600米。在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距离内准确击中单个目标,在700米距离能击中集群目标。这一射程是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多数步枪都无法达到的。 6park.com
三八大盖的子弹在400米射程内有着相当平直的弹道,加上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头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在500米距离之内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实战中三八大盖在800米距离击中目标的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这一精度和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98K等步枪等先进步枪步枪相比,毫不逊色。 6park.com
三八大盖枪长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枪的全长达到了1.7米。这个长度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所有步枪都要长,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甚至专门配用加长刺刀还是没有三八大盖长。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一长度优势也使得三八大盖在白刃拼刺中占尽上风。加之日军历来重视对白刃战的训练,所以在二战中,日军可以说是最擅长白刃战的部队,不要说中国军队,就是在张鼓峰冲突中,苏联军队在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时都是吃过大亏的。美军则是凭借大量的汤姆森、M3卡宾枪等自动火器的近战火力优势,才抵消了日军的白刃战优势。 6park.com
6park.com图5:三八大盖的分解结构图 6park.com
但是说起三八大盖的缺陷,似乎一直都有杀伤力很差的说法,甚至还有“一枪穿两眼,两边一样大”的说法,但事实显然并不是这样。 6park.com
步枪的杀伤力大小,主要是由枪口动能和子弹两大因素决定的。 6park.com
三八大盖的口径是6.5毫米,而当时主流的步枪口径是7.62毫米(3英寸),德国的毛瑟步枪口径更是达到了7.9毫米,相比之下,三八大盖的口径明显偏校 6park.com
日本之所以选择比较小的口径,第一是考虑到自身资源比较匮乏,口径小,子弹就小,弹头自然就轻,消耗的原料也就少了。三八大盖的子弹弹头只有9克重,比德军98K步枪的子弹弹头12.8克要整整轻了30%!这样就能节约资源。第二口径小所以后座力也相应比较小,新手更容易掌握。日军主要考虑到士兵身材比较瘦小,担心难以承受大口径步枪的后座,所以综合这两大原因,才最终选择了在当时非常罕见的6.5毫米小口径。 6park.com
因为三八大盖口径是当时各国主力步枪中最小的,所以很多人想当然地就觉得,自然威力也校三八大盖的枪口动能为2600焦耳,而当时其他国家的步枪枪口动能都在3500焦耳以上,看上去这就成了三八大盖威力比较小的证据。但是请注意,虽然三八大盖的枪口动能和当时步枪相比是最小的,但是2600焦耳的枪口动能并不低,苏联最著名的突击步枪AK-47的枪口功能也才只有1960焦耳,比三八大盖还小了640焦耳,可没见有人说AK-47杀伤力小的。 6park.com
图6:装备三八大盖的日军 6park.com
而且战后世界各国的步枪都普遍开始采用小口径,也说明了小口径并不是和杀伤力小划等号的,反而显得三八大盖采用小口径倒很有先见之明。 6park.com
其次,请注意,三八大盖采用的子弹是全威力步枪弹,敲黑板!是全威力步枪弹!而且还是尖头弹,当时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认识到尖头弹具有比圆头弹更好的抗风阻效应,在低速情况下也能够具备更好的停止作用,所以大多采用圆头弹,直到19世纪末才对尖头弹的威力有了正确认识,尖头弹才开始逐渐取代圆头弹成为步枪子弹的主流。 6park.com
6park.com图7:圆头弹和尖头弹对比 6park.com
另外,现代小口径步枪使用的是全被甲钢芯弹,而三八大盖用的是铜合金被甲铅芯弹。问题来历,铜合金被甲铅芯弹意味着什么?对杀伤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6park.com
根据二战结束后,美国医疗部门发布的弹道创伤报告中对于日军6.5毫米子弹的研究提到:日本6.5毫米尖头弹的前段铜合金被甲较厚。而后端较薄,弹芯材料是铅。由于铅比铜重,所以弹头的重心集中在后部。当这种弹头以600米/秒的速度或者更高速度射入人体的时候,弹头会失去稳定性,从而导致翻滚,甚铜被甲和铅芯分离。三八大盖的“一枪穿两眼,两边一样大”的说法,在较近距离肯定是错误的,更何况三八大盖的子弹长径比又是二战时期所有步枪子弹中最高的,也就是子弹最细长,这样射入人体后子弹翻滚产生的伤害还会更大。 6park.com
根据美国陆军军医部的《弹道杀伤》中的描述,三大大盖的子弹射入人体后经常会发生爆裂,出现铅芯穿出体外,而铜合金被甲则会留在在体内。在一些抗战战场遗迹挖掘到的弹头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三八大盖的子弹射入人体后会产生剧烈的形变,有时甚至弯成了钩子状!可想而知,子弹在人体内出现这样的变化,伤害怎么可能很小? 6park.com
根据《兵工史料》中记载,当年南京兵工署设计科曾经对三八大盖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测试。在肥皂板测试中发现无论是500米或1000米的靶板,弹丸都出现空腔效应。也就是说三八大盖在射入人体后很容易变形甚至爆裂,所以三八大盖其实在150米距离内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在150米到400米的距离内,弹头进入飞行稳定期,因为膛线缠距短,弹头的螺旋效应明显,所以弹道平直,精度高,可能侵彻力比别的子弹强一点,但这种强是建立在弹道轨道都是均质组织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子弹在穿透人体的过程中,不能碰到任何骨头或者结构复杂的内脏,否则一样会产生翻转效果。而到了500米以上距离,因为动能降低,弹头的稳定性又会下降,同样会出现空腔效果。 6park.com
也就是说,三八大盖所谓“一枪穿两眼,伤口两边一样大”的情况必须是在150米到400米距离的区段,而且还要是在射中人体组织非常平均的部位才会出现,而在实战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6park.com
图8:只有在很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一枪穿两眼,伤口两边一样大” 6park.com
人民军队的军工史料丛书中的《晋冀豫根据地》就明确提到日军三八大盖比国民党军队的七九式步枪的杀伤力更大。晋察冀解放区兵工厂在1946年生产的三八大盖6.5毫米子弹和7.9毫米子弹的数量几乎相等,如果三八大盖的杀伤力不足,就肯定会放弃生产,转而集中人力物力生产7.9毫米子弹了。 6park.com
“一枪穿两眼,两边一样大”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烈火金刚》中,这是小说,自然可以有文学创作的空间。但从此之后,这一说法就逐渐流传开来,在越来越多的抗战题材小说以及如今的抗战神剧中出现,三八大盖杀伤力不行的观点也逐渐从戏说变成了言之凿凿的定论。 6park.com
还有人认为,三八大盖口径小,膛线缠距短,弹丸螺旋效应明显,弹道平直,所以侵彻力强,但停止作用不足,也就是杀伤力不够。很多人在讨论枪械杀伤力时都喜欢强调停止作用,但首先要得打中,杀伤力才有前提,否则停止作用再强,打不中还是白搭。三八大盖因为后座力小,弹道稳定,只要经过简单训练,士兵大都可以做到在400米距离之内很高的命中精度。 6park.com
实际上三八大盖真正的缺点不是侵彻力强,而是因为枪口动能不足造成的侵彻力不足,对拥有防护的士兵杀伤力就很有限了。而在中国战场,中国士兵基本是没有防护的,所以三八大盖的威力是完全足够的。日本在二战后期研制的九九式步枪,口径提高到7.7毫米,主要装备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的部队,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日军认为三八大盖的杀伤力是能够满足中国战场需要的。 6park.com
6park.com图9:日军认为三八大盖的杀伤力足以应付中国战场的需要 6park.com
另外,还必须说明,一旦被步枪子弹击中(不管是什么型号的步枪),通常死亡率都在75%以上,尤其是在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战场救护能力非常弱,生存率只会更低。即使是没有击中要害,子弹穿过身体所形成的贯穿伤,会出现杀伤空腔,导致肌肉组织坏死,很多情况下必须彻底清除,这就势必给伤者带来巨大的伤痛,甚至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而抗战期间的医疗条件很差,即便没有击中要害,也很可能因为止血和清创不及时导致失血过多或者感染而死亡,这种情况几乎占到了中国军队受伤致死率的15%。即使是侥幸存活,很多也会截肢或残疾。在70年代对越边境作战中,一些士兵被越军的AK-47步枪击中躯干,即使没有死亡或者残废,伤愈之后,行动能力还会受到很大影响,绝对不像好脚好手的人一样活动自如。这就是枪伤的可怕之处,绝不是抗战神剧里那样,身中几枪还能跑能跳神勇异常。 6park.com
所以战争的伤害远比你想象的要残酷,而抗战,中国在和实力相差悬殊的日本作战,战场的残酷性就更为严重,将战争视作儿戏,那就是在侮辱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