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最后的国民党士兵!默默保家卫国4年,被发现后让解放军肃然起敬
送交者: 死左B[★品衔R5★] 于 2021-11-02 22:39 已读 1611 次 1 赞  

死左B的个人频道

塞图拉哨所 6park.com

赛图拉哨所距皮山县城424公里、距赛图拉镇15公里、海拔3800米。原本是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可由此前往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十分渴望的战略要地,占据此地可窥视南疆内地。赛图拉是古老的商贸通道,是通往列城的古丝绸之路上最后一个居民点。

基本信息

编辑 语音 6park.com

赛图拉哨卡的最早历史要追溯到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后,一百多清军敢死队员骑着骆驼、马匹,带着粮草,历尽艰难,跋涉一月,艰难来到了如今的赛图拉,并迅速与当时群众联手,拉土运石,建立了军事哨卡。从此, 这里成了当时政府最高海拔驻兵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由此清朝政府就在赛图拉、克里阳卡和麻扎达拉设卡。 6park.com

1928年赛图拉设治局,成立边卡队,人数增至100人,并巡逻到康西瓦以远。在卡拉(胡鲁木山口)修筑堡垒。1933~1937年,守卡兵力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边卡部队是1个团,辖3个骑兵连。赛图拉卡、康西瓦卡、苏盖提卡、哈拉赛卡各有1个排(30~40人)设防并沿边巡逻,以上各卡一直延续到解放前,负责800里边防。在明立克下、阿吉栏干、阿克赛钦、林济塘设有隐蔽粮草站。据说,民国时期哨所取暖用的是牛粪火,那有什么火炉子,哨所只有一个煤油灯,没有电,吃的最好的只能是玉米面糊糊,有时连这也吃不上。天冷时,哨所官兵都紧紧挤在一起,互相用身体取暖,天天盼着来个人,但天天看到的是雪山。 6park.com

赛图拉哨所是个通称,其实是南北哨卡的大本营,主要提供后勤支持,它包括了下属多个哨卡,如黑黑孜江干、三十里营房、康西瓦等分卡。从南到北,哨兵要想巡防一遍,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新疆建设兵团的史料说:“1950年3月,第二军第四师第十一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巴基斯坦之要地巴扎大拉,第五师第十五团一部进驻通往印度之要地赛图拉”。 6park.com

解放后,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情况,原来哨所重新设置,部分哨所被废弃,同时设置了神仙湾哨所(1958年)等哨所,神仙湾哨所海拔高度为538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最大温差30多度,冬季长达6个多月,一年里17米/秒以上大风天占了一半,空气中的氧含量不到平地的45%,而紫外线强度却高出50%。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国军时期,这里哨兵换防周期是一年,官兵巡视边界需要半年时间,基本上就是巡防半年,在哨所呆半年,然后就下山回到叶城休整。新中国成立后,换防周期大大缩短。哨所到内地之间,需要翻越三座高大的常年雪山 6park.com

历史传奇

编辑 语音 6park.com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师第十五团特务连进驻赛图拉哨所,没想这里竟然还驻守着一个班国军士兵。4年没见到人的国军士兵看到解放军第一句话就是:“哎呀 可算有人来换防了”看着解放军军士兵的军装“唉,怎么又换装了啊”。看着一身破烂的国军,解放军战士流下了眼泪。其实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传奇。 6park.com

喜欢死左B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死左B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