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李焕英的襄阳为啥一股东北味?我们都欠东北人一声“谢谢”
送交者: bluecrab[♂★★★声望勋衔13★★★♂] 于 2022-02-01 10:44 已读 532 次 1 赞  

bluecrab的个人频道

“截止3月4日,最新票房数据显示,电影《你好,李焕英》已经突破49亿元,登上中国影视票房第三的位置。

在口碑和票房大爆的背后,也带火了故事的发生地古城襄阳。有很多网友诧异,这个电影明明讲的是湖北襄阳的事儿,但演员们都是一口东北话。

(被遗忘的三线建设!襄阳人李焕英为啥一口东北话?) 6park.com


根据数据统计,东北支援全国各地建设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有上百万人,是支援全国三线建设任务量最重、贡献最大的地区。 6park.com

最后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最后还被人嫌弃和瞧不起 6park.com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一个又一个“东北方言孤岛”。

现在,东北的经济出现了问题,发展得不是很好,很多人将东北的衰落归结为文化问题、人的问题。

但五十多年前,不就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东北人,用一代人的青春、热血,在西部的大山里建起了中国一个又一个工业基地吗?东北的落后,有产业结构的问题,有体制的问题,但就是不可能是文化和人的问题,他们用一代人的青春证明了东北人的奋斗与无私奉献。

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欠那一代东北人一句谢谢。

“三线建设”: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

遍布西南、西北等地的东北方言

其实不只襄阳,包括在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嘉峪关、汉中等地,也会发现,这些地方也有一个又一个“李焕英”式的东北方言岛。

尤其是攀枝花,当地人说四川话都有一股东北味儿。

这背后,是一场大国工业史诗级的大迁移:三线建设。

贾玲就是个典型的三线子弟,她的父辈们,用一代人的青春和热血,在中国西部的大山中建立起了大国重器的Plan B。


一代年轻人喊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很多人甚至把生命留在了三线。

那啥是三线呢?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是一线,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是三线,主要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的部分区域。

一线、三线之间就是二线。

当时一、二线地区在自己的腹地也搞了三线建设,那个叫“小三线”。比如,黑龙江的小三线是阿城和尚志,山东的小三线是沂源,上海小三线是皖南。

贾玲的老家襄阳,就属于湖北的小三线。

三线建设,就是要在三线地区再建设一批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当时有句话口号叫“备战备荒为人民”。


当时中苏已经闹掰了,苏联在边境陈兵百万,战略导弹对准了中国的主要大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朝鲜战争后,中国成了美国在亚洲的头号敌人,当时,美国还在打越南战争,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南大门。后来解密的档案也显示,美国计划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北有苏联,南有美国,中国同时要面对世界两大强国的军事威胁,国际环境非常恶劣。

但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基本都在沿海和东北的一线,几乎全在美苏的导弹射程之内。一旦战争爆发,中国辛辛苦苦建设的工业基础将毁于一旦。

1964年,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毛主席提出,必须把三线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搞起来,这样军事工业才有基础。

他选定的重中之重是位于西南大山里的攀枝花钢铁基地,他说,“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攀枝花建不好,我睡不着觉”。

用鲜血和汗水建设起来的工业命脉

当时的攀枝花啥也没有,只有一个七户人家的村儿,因为有棵很大的攀枝花树,毛主席把这里定名为“攀枝花”。攀枝花又叫木棉花,现在攀枝花城市的宣传口号就是“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这里唯一有的就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巨量矿产:这里拥有全国20%的铁资源,最大的钒钛磁铁矿藏,共生20多种金属矿。其中钒、钛储量均占全球40%以上。此外,还有10多亿吨煤。

那个时候年轻人无私奉献精神是现在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也是难以想象的,国家一声动员,很多人第二天就出发了。很快,超过10万建设大军就云集在了攀枝花。

当时的人都是“先生产后生活”,在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为祖国建设这个巨大的钢铁基地。攀枝花的河谷地带风沙很大,人们吃饭时,一阵风刮过来,碗里就全是沙子,只能就着干咸菜咽下去。饮水更麻烦,攀枝花矿多,水里的金属含量特别高,对身体危害很大。但那时候的人丝毫不在乎,从河沟里挑出来的水放进一些明矾,就成了饮用水。


当时攀枝花流行一句顺口溜: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后来才自力更生,陆续搭建起条件极差的席棚和干打垒。因为人多,睡在席棚里的人翻个身,就把脚伸进了别人的铺盖里。

贵州六盘水也是从无到有建起来的一座城,那里条件也很恶劣。一年时间半年有雨,天气潮湿,经常有蛇和蜈蚣等钻进席棚里。你把买的鸡蛋挂起来,蛇都能爬出来给你吃了。

但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当时的年轻人完全凭借一种无私奉献的激情,在这里进行着艰苦地建设。

当时,也没有现代化机械,主要依靠人力。

有个来攀枝花的姑娘,为了借一件设备,走了100多公里山路,那时候山路上还有狼出没。为了加快电缆的架设速度,很多人就身上捆着几十公斤的电缆,从山上滚了下去。

最让人感动的是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们。

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中最大的一个交通项目,由成都至昆明,行经四川盆地、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全长1096公里。从1958年动工,历时12年才建成。

当年,有东中西三条线路,国家最终选了地质条件最为恶劣的西线,主要原因是西线经过攀枝花。有了铁路,六盘水的煤就能运到攀枝花,攀枝花的铁也可以运到重庆。

当时西南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就是重庆、攀枝花和六盘水。

但西线被外国专家断定为“筑路禁区”,暗河、泥石流等所有地质灾害现象几乎都在这里出现了,地震烈度在7度以上的地段达500多公里,被称为“露天地质博物馆”。

即使在中国高铁建设成就独步全球的今天,成昆铁路的一系列数据依然让人惊叹不已:全线设计7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13次跨越牛日河,8次跨越安宁河,47次跨越龙川江……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几乎就靠建设者的双手。

一杆风枪,一把铁锹,一辆推车,就是当时打隧道的工具。铁道兵们唱着“为了祖国修铁路,越是艰苦越幸福”歌,在悬崖边上修着铁路。一位当年的铁道兵说:“有一百分的力气,要发挥一百二十分的干劲。”

为了修通成昆线,很多年轻的铁道兵就把生命留在了这里。

其中有一个孙剑明的铁道兵,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九道拐隧道制立模板时,大塌方发生,他和两名战友被砸在巨石下牺牲。这时,距成昆线通车只有两个多月了。

部队的领导来到成都问孙剑明的父亲有什么要求,他的父亲是位老红军,就说了一句话:“当兵就要有牺牲的准备……”然后,就对外孙女说:“咱们家第三代当兵的就是你了。”当时,16岁的外孙女段海燕加入了为祖国修铁路的行列。

成昆铁路可以说是用鲜血铸就的,仅攀枝花到昆明不到300公里的铁路就牺牲了525人。目前,全长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沿线有22座烈士陵园,长眠着约2100名烈士,每公里铁路差不多要死两个人,几乎每个新建火车站都有一个烈士陵园或墓地。

这些默默为国奉献、捐躯的军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人所知。

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是根据“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指示,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进行选址的,大多数项目分布在西部的山沟里,甚至把大山挖空埋藏在山肚子里。

又加上军事保密的需要,工厂名都用代号,很多人几十年都是在山里隐姓埋名,默默奉献。

196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发基地搬迁到川北的深山沟里。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化名“王京”,以身许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

空气动力学家、九院副院长郭永怀组织完外场试验,返京汇报试验成果,因飞机着陆失事而遇难。当找到他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和他的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保护在烧焦的遗体胸前。

很多年轻人,一走就是十几二十年,与爱人长期两地分居。有的后来就把家人也接了过来,扎根三线了。

我们的三线建设者们,用一代人的青春与芳华,在西部大山里为大国工业创造了一个“Plan B”。

“三线建设”主力军:上百万东北人全国援建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在三线建设中作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事实上,三线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里,几乎都有东北人。东北在支援三线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不计代价,不惜一切,尽到了共和国长子的义务。

当时东北援建的项目基本都是做到“三包一底”:包建好,包人员和设备配齐,包建成后投入生产完成国家计划,从建厂到投产负责到底。

那时候是“好人好马上三线”,东北的老大哥们真是选最好的干部、工人和机器送到三线去。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公司在支援三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5年4月,鞍钢建设公司组成了第三冶金建设公司,4096人援建了甘肃酒泉钢铁公司。你现在去酒钢所在地嘉峪关市旅游,你会发现很多人都说东北话,那就是鞍钢的遗产。

支援酒钢的当年,鞍钢还调出技术骨干14349人,支援了包头钢铁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的生产建设。

1966年,辽宁省和鞍钢又承担了包建攀枝花钢铁基地和贵州水城铁厂的任务。从筹建、施工到投产,从配备领导、技术骨干、提供设备原材料、技术资料和备品备件到试验研究等,由辽宁和鞍钢一包到底。鞍钢累计调往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领导干部及技术骨干6799人,调往贵州水城钢铁厂2522人,有力支援了这两个钢铁基地的建设。

此外,鞍钢还将第二中板厂全部设备和员工460人迁到重庆,直接并入了重庆钢铁公司,建成了一个生产靶板、不锈钢板、防弹板等钢板的基地。

从20世纪50年代起,鞍钢先后向各地输送钢铁建设人才12.5万名,援建了包钢、武钢、攀钢、水钢等10多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原冶金工业部部长李东冶说过一句让人感慨不已的话:“鞍钢就像老母鸡,下蛋下到全中国。”

沈阳321工厂又名53厂,前身为北洋时期张作霖的奉天军械厂的枪弹分厂,东北解放后为东北军区53工厂,曾为抗美援朝做出过巨大贡献。三线建设时期,321厂曾经支援了河南鲁山、山西中阳、安徽舒城、山东蒙阴和新疆库尔勒等多个工厂。三线建设后期,据说沈阳321厂由于援建项目太多,以至于厂里的人员、设备几乎难以为续,甚至维持不了正常的生产,八十年代后期被沈阳724厂兼并。

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大连医学院直接迁到了遵义,成了现在的遵义医科大学。大连医学院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经直属卫生部,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做出过重大贡献。

在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援建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

1953年初,毛主席就提出: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制造厂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三线建设时,二汽成了三线建设中的重点工程。

当时二汽确定由一汽包建11个分厂,上海包建6个分厂,北京和武汉各包建一个分厂。

一汽对二汽的支援是全方位的,不但派出了百名干部参加二汽的筹备,还把全厂所有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依据专业配套、政治力量和技术力量合理配置的原则,分成三股,并把三股人员名单全部交给二汽领导,任选一股。

当时一汽领导在动员会上就说,一汽是全国人民支援下建设起来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如今为了战备需要,要在三线建设新的汽车工业基地,这是一汽人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到1970年,一汽总共支援二汽4200多人。这是一汽建厂以来输出人才最多的一次。

一汽还抽调了骨干研发人员参与了二汽车型的开发,当时为了保证1971年“七一”成批出车。一汽的领导甚至下了“万不得已可以牺牲解放保二汽”的决心。


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当年小小的十堰山沟里到处都能听见东北方言,时间久了,东北话成了二汽厂的官话,时至今日,东风公司还是以东北话为主。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沈飞援建了四川的成飞、陕西的西飞;大连石化援建了北京市的燕山石化东方红炼油厂、山东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甘肃兰州石化炼油厂、江苏南京金陵石化、江西九江市九江炼油厂、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和湖南岳阳巴陵石化等等。

贾玲的家乡襄阳也承接了很多东北援建的项目。

电影里胜利化工厂的原型是李焕英曾经工作过的国营东方化工厂,代号525。

525厂由辽宁375厂包建,805厂、845厂和255厂协助援建,因此,首批住房是带有东北大炕的红色平房。


电影主要的取景地卫东机械厂,也是一家三线企业。



关于“三线建设”,有些学者们对此评价不一。

很多学者对“三线建设”提出了批评,尤其是海外的学者,如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贝雷·纳顿就认为,中国三线建设的负面影响超出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

也有人认为,战争没打起来,所以三线建设纯粹是浪费。

也有中国学者认为,三线建设在战略上是成功的,但在战术上有很多失误,尤其是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

要承认的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三线建设进行得比较仓促,自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过分突出战备因素,忽视经济规律,过分强调“靠山、分散、进洞”原则,投资效益差,浪费严重,遗留问题很多。很多三线厂后来都搬出了大山,也有的发展得不好就关停了。


尽管如此,三线建设仍然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

中组部原部长、中国三线研究会顾问张全景曾经说过这样一组数据:三线地区共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1941个,当时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的企业是48%,但是由于受能源、交通的限制,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占45%,那么合起来就是93%,也就是说多数和绝大多数都是成功和基本成功的,有问题的只占7%,由此可见三线建设从经济角度上来讲也是发挥了作用的。

从1964年到1980年,广大三线建设者,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创业精神,在异常困难的环境中,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修铁路、建工厂、开矿山,苦战十余年,在三线地区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这不但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也是意义重大。甚至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也奠定了基础。


长期关心西部建设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91年评价说,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现在西南、西北的工业基础。

三线建设也为现在的中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十堰汽车城、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坝水电站这些中国响当当的名字,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者间接产物。

而且,在三线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早已成了激励一代的精神史诗。

喜欢bluecrab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luecrab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