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再谈中国半导体产业及大炼芯片
送交者: realspiro[♂★★声望品衔10★★♂] 于 2022-08-15 17:55 已读 16166 次 12 赞  

realspiro的个人频道

前两篇简短论述了个人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不足和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基金”)近期暴露出的问题,但由于时间原因及涉及行业机密及个人隐私未能展开仔细论述。看见坊间有不少文章讨论中国半导体产业及大炼芯片,仍有不少误解,觉得有必要系统性地论述一下我的经历,观察,及个人观点。同时特此申明: 此文不包含行业机密及个人隐私,大部分信息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章及谈话。

-Spiro

首先, 自从上一篇“中国大基金怎么了?”贴出以来, 又有三位大基金高官被查: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监杜洋、投资三部副总经理杨征帆接受审查调查,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刘洋接受调查。 至此大基金及有关人员被查的:

1)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 (曾任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副理事长等) 2)原工信部电子司司长、紫光集团前总裁刁石京(曾任电子工业部办公厅信息产业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司长,随后还曾担任紫光集团联席总裁、紫光国微董事长、紫光展锐执行董事长、长江存储执行董事、紫光集团DRAM事业群董事长等) 3)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 (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等) 4)大基金现任总裁丁文武 (曾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先后担任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管等) 5)大基金管理公司原总裁路军 (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副主任、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州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 6)华芯投资副总裁高松涛 (曾任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总经理) 7)华芯投资三部副总经理杨征帆 (其中曾任拓荆科技、中微公司、沪硅产业等十五家公司董事) 8)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监杜洋 (曾先后任职于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9)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刘洋 (曾任国开金融基金一部担任资深副总经理)

如我前文所述,这些人的陆续被查,说明政府对大基金一二期投资及基金管理的严重问题已经展开深度的审查,围绕国家芯片大基金的反违纪及可能的反腐风暴仍在持续扩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查的这些都是基金及投资的管理人,为大基金主要技术把关的项目负责人尚未被曝光被调查,地震结束了吗?估计还会有下文。 6park.com

若要深度地讨论中国半导体产业及大炼芯片,就要从国家半导体产业的布局策略及大基金的根本问题谈起。首先要澄清一些误解的是,大基金也好,华芯也好都是国家队。 6park.com

大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设立的。2014年10月14日,工信部办公厅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经于9月24日正式设立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起始基金规模约为1200亿元。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分开的原则,拥有两层管理架构,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基金投资业务。

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开金融”)成立于2009年8月,是国家开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约775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 华芯,全称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开金融作为基金主要出资人负责牵头组建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的管理人。华芯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重点投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积极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所以说华芯是国开金融对大基金进行华芯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平台,也是国家队。

理清楚这些关系,你就清楚工信部,华芯,大基金,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关系了。 哪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大基金的问题从上到下都有。大基金的策略和执行都有很大失误。

首先第一点,半导体产业在中国有很多方面是需要从零开始,而且需要突破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说以这方面有点像当年的两弹一星。如果光凭用资本运作去做,大基金的从方向上就错了。当年的两弹一星是个好例子,国之重器必须突破国外封锁,必须有零的突破。这点中国当年集全国之力用自己的传统强项搞大运动的方式搞出来了。如果当年用资本运作来搞两弹一星肯定也搞不成,而且肯定比今天大基金亏的多得多,因为当年搞两弹一星是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

但是反过来说, 如果只像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来建今天的半导体产业行吗? 答案是也不行。因为半导体产业不能只有一时的零的突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道路,说以必须有资本运作和商业发展的长远计划。这点大基金做到了,最起码架子是搭起来了。 这就要说第二点,大基金发展半导体行业倒也没有只靠资本运作,它的确有很多国家队主导,领头的有副总理,工信部,科技部,很多重点项目的确是受到极大重视和支持。例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分别是:重点进行45-22纳米关键制造装备攻关,开发32-22纳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90-65纳米特色工艺,开展22-14纳米前瞻性研究,形成65-45纳米装备、材料、工艺配套能力及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链,进一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装备和材料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10%和20%,开拓国际市场。

国家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

这些与半导体有关的专项都是由中科院北京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及其它国内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院士领头。其它投资项目每个都有从国家到地方的领导支持,很多专家层层评审严格把关通过的。可以看出大集金的策略确实是在集中全国之资源集中全国的科学界人力发展半导体行业的,列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也有资本运作和商业发展的长远计划的构架。如果事实如此,它的设想起码大致是对的。

 如果是这样,哪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要说清楚其中关键,先讲几个小故事。不说牵涉行业机密及个人信息的细节,只说其中阐明的问题。

a. 2016底17年初开始,和国内某些项目及地方的领导有过一些关于合作的讨论。谈到到紫光及大资金投资的项目,我说过据我所见到的那些项目有九成以上成功的机率是零,所以说大基金的立项是有很大问题的,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些项目是如何通过国家审批及专家论证的?这个问题我在不同场合提到过好几次,具体是谁在场,他们如何回答,现在当然不能提, 我可以说的是能起作用的人都在,他们也认同我的结论,但这个问题一直并未解决。  b. 看到国内某些项目,有的在S市,有的在X市,有的在B市,还有其它先进临海省市的,项目发起公司都是各地赫赫有名的巨头,但项目技术来源无一例外都是国外先进公司的离退休10年甚至更久的人员,而且都不是核心或领军级的人员。我对领导们说,半导体行业很多方面是两年甚至更少发展一代,人员脱离公司五年已经落伍,脱离10年已经不可能了解行业领先在做什么。竞业禁止的两年期限是有原因的。领导们说,这些就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了。我的回答是,你能找到的最好的远远不够你所必需的,这项目完全不具备基本条件。但这些项目最后无一例外都上马了,很多目前已经下马,或已经接近破产重组。

c. 某位领导本人是国内培养的专家型人才,本人是院士而且担任了很重要的职位,很有能力也懂不少行业知识。但我们在讨论到不受国资限制突破人为局限开展对外合作时,他仍然是束手无策。 6park.com

所以这几个例子可以可以看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布局策略及大基金的根本问题:

1. 集中全国之资源集中全国的科学界人力发展半导体行业,而且资本运作和商业发展的长远计划的构架虽然是搭起来了,但两个部分本来应该是有机融合的,而现实是两个框架各干各的。国家队人力技术资源及对行业了解多些,但受国资框架限制无法对外进行有效而且有突破性的合作。这个我本人已经过多年各种尝试,目前无解。 

2. 搞资本运作和商业发展的一帮,也就是目前被查的那帮人,有投资方面的魄力和平台,但是没有技术把关,立项草率,发展目标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刚刚学走路还没真正学两天,就妄谈弯道超车力争世界第一。 我对他们的回答是,这投资你敢给我但我真不敢拿。世界先进的半导体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几十年来从研发到扩产兢兢业业没一点放松,你现在的差距在扩大而不是在缩小,你凭什么和我讨论以弯道超车为目标,不是一枕黄粱是什么?

3. 这点也是关键,国内对所谓技术专家的定义有个很大的错误认知。很多立项把关的技术领头人都是国内大学,研究所的教授或院士,极少是产业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级的,真正行业内公认的专家。这些人才是中国真正缺乏的专家。国内大学,研究所或国家实验室的教授或院士对半导体产业界的真正核心技术只是了解皮毛,而且依靠这些所谓技术专家论证项目可行性,他们大多是为地方政府背书的,并未真正把关。这点以后关于国内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素质及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要再专门开一篇。这个问题是国内很多项目没有被有效把关的原因之一。 最后再加一点反思,自己没有的技术,国人又没有自己长期持续研发及培养队伍的毅力和耐心,目前国内的半导体项目绝大多数都属于大炼芯片。这个问题我认为目前无解。赵伟国一帮人的确是胡来的确该抓。 但中国自己没有的技术,他们不是搞科研的,也知道国内搞科研的能力根本靠不住,他也只能靠收购。这帮人的结果当年就埋下了。如果现在只是换一帮人,几年后还是一样下场。

另外,厨子说得对,在先进半导体产业无解的情况下,控制中低端市场,利用中低端半导体产业培养自己的研发和生产队伍是可行的发展方向。

6park.com

贴主:realspiro于2022_08_15 18:01:44编辑 6park.com

贴主:realspiro于2022_08_15 18:02:57编辑 6park.com

贴主:realspiro于2022_08_15 18:05:56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realspiro 加上 50 银元!


贴主:realspiro于2022_08_16 9:27:25编辑
喜欢realspir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realspir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realspiro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