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冰血长津湖》(一)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19-11-09 10:15 已读 1876 次  

刀锋的个人频道

《冰血长津湖》 6park.com

(一) 6park.com

万里赴戎机 6park.com

6park.com

作者: 光亭 6park.com

6park.com

前言
    当我写完朝鲜战争的上甘岭和仁川战役后,就一直想写长津湖之战,因为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为第二次战役的东部战线)不仅是一场被称为决定了朝鲜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战役,更令人感慨的是在风刀雪剑的苦寒高原上,参战的双方无论是志愿军的九兵团还是美军的陆战1师,在惨烈的战斗中都表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凡英勇与顽强。      在几乎是绝望的不利态势下,美军陆战1师苦战突围,将陆战队顽强坚韧之传统发挥到极致,而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后勤补给下,缺衣少食冻饿交加的志愿军九兵团官兵,完全依靠意志和精神在与钢铁、烈火以及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搏杀,彼此都以自己堪称军人典范的行为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而正是九兵团官兵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奋战,不仅赢得了同为军人的对手尊重,更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万里赴戎机      江南的金秋,正是蟹肥稻香的时节,在一片浓郁醉人的收获气氲中,刚刚经历了血火拼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即原来的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番号已于1950年8月撤消,其所属野战军全部归华东军区指挥)第九兵团所部正在进行休整,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渡海攻击台湾——在中央军委的计划中,这支精锐的虎贲之师是攻台的最理想部队。但是当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攻台计划被暂时搁置,九兵团也就自然解除了攻台任务,一边警备上海,一边继续整训。      九兵团时任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下辖三个军,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      第20军,前身是由坚持三年闽东游击战争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1师和第6师,是粟裕的起家老部队,解放战争中整编为华野第一纵队,以擅长野战尤其是纵深穿插著称。      第26军,前身是由抗战时期鲁中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八纵队,在华野部队中素以攻坚见长。      第27军,前身是抗战时期胶东军区部队整编而成的华野第九纵队,是华野首屈一指的头等主力,在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      早在1950年8月,随着朝鲜战局的发展,中央军委就已决定将集结地域相对比较集中的华东军区九兵团北调山东,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以便随时根据战局发展的需要入朝参战。      9月初,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奉召进京受领任务,陈毅一回到上海就于9月7日紧急召开了九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最新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兖州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训练整补,并要求部队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华东军区随即拟订了九兵团北调山东计划,同时考虑到即将入朝参战,为了更好适应出国作战需要,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三个军,使各军均下辖四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师一万人,每军五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十二个师约16万人。      华东军区拟订的九兵团北调山东计划是采取分批开进方式,于10月底前全部到达山东,11月中旬开始进行入朝作战整训。毛泽东在华东军区上报的北调计划上批示:“九兵团全部可以统于十月底开到济徐线(济南至徐州),十一月中旬开始整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498页)      九兵团于9月20日正式下达北上命令:从10月1日起,按照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路山东段地区,各部具体集结地点是27军位于泰安,20军位于兖州,兵团部位于曲阜,26军位于滕县。      10月中旬,九兵团各部经铁路输送分别到达指定位置,随即开始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与以美军为假想敌的战术训练。10月29日,在山东曲阜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上,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亲自做了动员报告。——就在九兵团开始北上山东之时,朝鲜战局发生了巨大变化: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28日攻占汉城,韩军与美军分别于10月1日与7日越过三八线北进,10月17日攻占平壤。中国首批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则于10月19日秘密入朝,10月25日开始发起第一次战役。      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国已明确知道中国已出兵朝鲜,但是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与分析判断后,特别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务院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分别提交的关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专题报告基础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中国参战可能会对战争进程产生令人担忧的影响,但是此种担忧并不足以改变其占领全朝鲜的既定方针,所以决定不改变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陆军五星上将的使命,并允许他在军事上“相机行事”。根据这一决策,刚刚赢得仁川登陆辉煌胜利的麦克阿瑟骄横地判断,入朝的中国军队总兵力不过三、四万人,在战略上不过是象征性的,战术使用上也仅仅是保护丰满水电站等有限目的,因此决定发起“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发动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的就有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1:1.6的劣势,装备与火力上的距离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九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也就骤然提前了!      下面就将朝鲜战场东部战线的发展与九兵团入朝时间表对照列出:      10月20日,韩军第1军团占领五老里和洪原(为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域)。同日,根据麦克阿瑟任命其参谋长兼美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Edward Mallory Almond)陆军少将为东线总指挥,统一指挥美第10军和韩军第1军团作战的命令,阿尔蒙德在元山开设联合国军东线总指挥部,令已经到达战区的韩军第1军团以首都师沿东海岸向图门江方向推进,以第3师经咸兴、五老里向长津湖推进。此时从仁川、釜山海运元山的美第10军由于受到朝鲜人民军在元山海域布设的水雷阻碍,尚停留在元山港外海面还未能够登陆,阿尔蒙德便命令陆战1师在元山港外海域等待水雷清除后登陆,美第7步兵师则改往利原登陆。      同一天,志愿军第42军由辑安(今集安)进入朝鲜。      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令42军迅速赶赴东线,在长津湖及其以南德实里、旧津里一线建立防线,阻击东线之敌。此时,东线战事已非常紧急,韩军第1军团先头部队已逼近长津湖地区的门户——黄草岭和赴战岭,而朝鲜人民军在该地区只有两个步兵连和少量坦克及炮兵。为此42军集中所有车辆紧急运送两个营抢占黄草岭和赴战岭。      10月25日,美陆战1师开始在元山登陆,阿尔蒙德令该师在元山、兴南留一个团掩护后方,主力接替韩军第3师向长津湖推进,随后长驱北上会同西线部队夹击江界(朝鲜政府临时首都);韩军第3师待陆战1师到达后沿东海岸向图门江推进;美第7师在利原登陆后则经丰山向鸭绿江推进。  当天拂晓,刚刚到达黄草岭的志愿军42军124师370团即与韩军先头部队第3师26团交火,并成功阻止了韩军推进。      10月27日,志愿军42军及配属的炮兵第8师45团全部到达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并迅速展开防御部署。      当日韩军第3师在完成部署调整(发现志愿军主力后开始进行)后猛攻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志愿军于当晚放弃草芳岭、577.8高地,撤至黄草岭以南二线阵地。      ——中央军委电令九兵团之27军从11月1日起以三天时间车运辽宁辑安,集结待命。      10月28日至29日,韩军第3师在黄草岭和赴战岭地区继续猛攻,攻占赴战岭,并向西迂回黄草岭侧后。      10月29日晚,志愿军42军发起反击,击溃韩军第3师之26团和23团,于次日凌晨收复草芳岭和赴战岭。      ——九兵团在山东曲阜召开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并做了动员报告。      11月1日,陆战1师开始向长津湖推进,其先头陆战7团进抵水洞。      ——九兵团前卫27军自山东泰安、大汶口登车,向东北辑安开进。      11月2日,美陆战7团向烟台峰、松茸洞一线猛攻,与志愿军42军124师展开激战,经反复争夺124师于黄昏放弃烟台峰、松茸洞。当晚124师投入四个营对当面美军实施多路反击,370团1营曾一度突入美军陆战7团在水洞的核心阵地。担负纵深迂回的370团3营袭占水洞以南400.1高地,随即遭到美军围攻,苦战至3日晚才突出重围。      11月3日,志愿军124师在烟台峰、松茸洞一线与美陆战7团激战竟日。      ——27军到达吉林通化地区接到中央军委紧急命令,改变前往辑安的原定方案,取近路直接从安东入朝。此时27军先头师79师已到达辑安附近,只好一边命令79师南返,一边改变后续部队行军路线直接开往安东。入朝前,所有人员和单位必须将帽徽、胸章等一切具有人民解放军标记的物品留在国内,印信与文件一律上缴,部队正式编入志愿军作战序列,军、师、团番号不变。      ——中央军委命九兵团另外两个军20军、26军立即开赴东北梅河口集结,进行短期整训后准备入朝。      11月4日,鉴于志愿军42军124师已在黄草岭地区连续作战九昼夜,伤亡较大且补给不济,九兵团已在开进途中,志愿军总部令其撤至草芳岭一线作机动防御,节节抗击?     美军乘志愿军124师调整部署之际,以坦克、机械化部队组成快速突击部队,在飞机掩护下沿公路急进,于当日黄昏到达草芳岭以北真兴里、三巨里,割裂124师防线。124师投入预备队全力反击,42军也急调126师378团驰援,终于当日深夜恢复原防线。      ——27军军部及80师、81师到达安东,即于当晚渡过鸭绿江。      ——九兵团兵团部、20军、26军从山东登车,开赴东北。      11月5日,麦克阿瑟下令远东空军对朝鲜境内的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投入所有力量实施为期两周的集中轰炸,并特别命令远东空军出动所辖全部90架B—29轰炸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国际桥梁,以切断中朝之间交通,阻止志愿军后续部队及补给物资的运输。      ——27军军部及80师、81师于凌晨分别进至西上里、南市洞、枇岘,79师也折返到达安东。鉴于英军第27旅南撤,而东线之敌仍在继续北进,对西线侧翼威胁甚大,因此志愿军总部又令27军已入朝部队撤回安东,准备改从临江入朝,投入东线战场?     11月6日,鉴于西线反击已胜利结束,九兵团也已渡过鸭绿江,志愿军总部电令42军撤离黄草岭阵地,节节抗击,诱敌北至长津湖,为九兵团围歼该敌创造条件。      东线美第10军继续北进,陆战1师向古土里攻击前进,韩军首都师进占东海岸之吉州、明川。      ——九兵团接中央军委急令,改变在东北进行短期整训再入朝的原定计划,火速从辑安、临江直接入朝。因此九兵团除27军已奉前令改道安东,来不及转向外,便改令20军为前卫,立即入朝,并在沈阳设立临时指挥部,指挥部队改道入朝。同时派出得力人员急赴鸭绿江边,协同组织部队入朝。      当天20军刚到沈阳车站,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20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立即找到正在指挥部队运输的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20军的58、59和89师基本都没有停车而直接开往朝鲜江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60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      11月7日,42军奉命撤离黄草岭阵地,主力撤至柳潭里,仅留378团在古土里以北继续阻击。     ——九兵团先头部队20军前卫59师乘火车抵达朝鲜江界,而第二梯队58师因为辑安鸭绿江铁路桥朝鲜一侧已被美军飞机炸断只得步行徒涉过鸭绿江,20军入朝后先乘火车沿满浦铁路南下,到达武坪里后改为步行,从山间小道开赴达预定集结地区。      ——27军已入朝部队折返回到安东。      11月8日,遵照麦克阿瑟的命令,远东空军及远东海军所属舰载航空兵倾巢出动,集中轰炸鸭绿江上的国际桥梁以及鸭绿江至清川江之间公路、铁路,鸭绿江沿江新义州、朔州、楚山、满浦、惠山等地的六座桥梁更是此次轰炸的重点目标。——在对鸭绿江大桥的轰炸中,美军为避免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特意要求飞行员必须采取与大桥成直角的航线接近目标,这样一来飞行员就必须要将航线始终保持在弯弯曲曲的鸭绿江主航道南侧,再加上沿岸的防空火力,使轰炸行动在最初几天代价大效果小,至11月底付出较大代价才只炸断了四座桥梁。为了减少飞机损失提高轰炸效果,轰炸机部队的下级军官和飞行员都心照不宣地改变了轰炸航线,沿着与大桥平行(通常是南北方向)的航线一直向北飞,在飞抵大桥朝鲜一侧时投弹,然后急转向南返航。这样就势必有飞机侵入了中国领空,这也正是中国抗议美军飞机侵犯领空的原因。至12月,鸭绿江上所有公路铁路桥梁全被炸毁。不过此时,冬季已经来临,鸭绿江封冻,志愿军可从冰冻的江面上轻易过江。      11月10日,美陆战1师越过黄草岭进占古土里。      11月11日,20军全部进入朝鲜。      11月12日,27军到达临江,和20军一样几乎没作停留便跨过鸭绿江,在梨树洞一带地区短暂休整后乘火车经江界到达东门巨里,再徒步开赴预定集结地域。而九兵团的另一个军26军则因运力不足,暂留厚昌、江口地区作为兵团预备队。      11月15日,美陆战1师占领下碣隅里。      ——20军到达南兴洞为中心的集结地域,开始进行战前准备。并以59师176团和89师267团接替42军在长津湖地区防务。      11月17日,志愿军42军完成掩护九兵团展开任务,向20军移交完防务后于当晚开始西移,至20日到达旧仓地区转入休整。      ——27军(欠94师)到达越上庄为中心的集结地域,开始进行战前准备?     就这样,由于朝鲜战局的急剧变化,九兵团入朝参战计划从最早的先从山东开赴东北整训一段时期到1951年开春后再入朝参战,到“11月1日起车运吉林梅河口地区进行战前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急需则可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毛泽东10月27日致彭德怀电),后是“第27军11月1日从泰安直开辑安,直接开赴前线,其余两个军接着开赴通化辑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毛泽东10月29日致彭德怀电),再到“九兵团全部开赴前线,11月1日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最后到“宋兵团立即入朝,江界长津方向应确定由宋兵团全力担任,以诱敌深入迅疾各个歼敌为方针。尔后该兵团归你处(指志愿军总部)直接指挥,我们不遥制。九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毛泽东11月5日致彭德怀邓华并宋时轮陶勇电)。      如此四次变更,一次比一次紧急。结果使九兵团在原计划开赴东北准备整训途中,未作任何停留便提前直接入朝参战。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使九兵团参战准备极不充分,原来入朝参战所需冬季装备和物资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由于部队直接开赴朝鲜,未做停歇,根本来不及转运物资,致使九兵团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进入了高寒地区的朝鲜,再加上九兵团长期在华东地区作战,既缺乏在朝鲜北部这样的高寒地区作战经验,又缺乏高寒地区防寒防冻的生活经验,同时对战区的气候、地形了解不足,使九兵团遭受了不应有的巨大损失。      在沈阳车站,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贺晋年一句警告:“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把你们冻死了!”成为了残酷的现实!      五十年后,再回首看九兵团仓促入朝,表面上看是为了应付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迅速发展,保障西线侧翼安全。而实际上朝鲜北部由于狼林山脉所隔,形成天然的东西两部分(交通阻绝,大兵团更难以逾越),险恶的地形是双方都无法利用的,根本不存在东线威胁西线侧翼的情况(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双方都从未有过大兵团穿越狼林山脉的事例)。那么九兵团紧急入朝的目的究竟何在呢?——真正的答案就是:抓住东线联合国军势单力孤且分兵冒进之机,集中精锐的九兵团予以突然打击!      毛泽东10月31日致宋时轮、陶勇电报中就明确赋予九兵团“以寻机各个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1师等四个师为目标”。逐个歼灭东线联合国军四个师,这么宏大的战役决心很显然还是建立在解放战争中大歼灭战的经验上(第一次战役特定的遭遇战性质也使志愿军对美军战斗力产生了错误而又致命的低估)。这样的决策,从战略上讲是毫无必要,因为东线只是次要方向,只要集中力量击退西线美第8集团军,那么东线美第10军就必然后撤。从战术上讲也是违反了解放军一贯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将入朝的两个兵团分散在两个战线。从后勤上讲仓促入朝未及换装更是使原本就相当薄弱的后勤补给增加了战地补给的负担。因此,有些战史学家认为如果采取只以27军由辑安入朝接替(或加强)42军在东线的力量,而以九兵团主力20军、26军加入西线战场,集中十三兵团与九兵团主力,可以在西线取得更大的战果。这样一来可以使九兵团在入朝前获得换装补给的时间,二来也能避免在中途变更计划而出现的种种不利状况(如九兵团中途接到直接入朝命令时,27军已开往安东不及调转,只得以后卫20军改前卫,结果改道至梅河口因铁道线路坡度大,列车必须拆散行车序列重新编组,导致20军入朝时建制被打乱)。      换言之,九兵团如此紧急入朝并无绝对之必要,其目的就是想抓住战机在东线打个大歼灭战,实际战争发展却证明不仅未实现歼灭东线联合国军四个师的伟大计划(实际连一个陆战1师都没能歼灭),反而给部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6park.com

(未完待续)

贴主:刀锋于2019_11_09 10:15:39编辑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