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二战苏军步兵的DP轻机枪,外形颇似唱片机,却让德军头疼无比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2-11-30 13:50 已读 855 次  

刀锋的个人频道

如果常看有关苏德战争的老电影,估计很多人都对于苏军的轻机枪印象颇深。苏联在当时配备的DP轻机枪不同于二战时期的主流机枪,它不采用弹匣供弹,也不采用弹链供弹,而是配备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弹盘供弹,也因此这种轻机枪也被称之为“唱片机”,现代的军迷们则将其戏称为“大盘鸡”。今天我们就看看这款DP轻机枪,到底在战争中有什么过人之处。

被忽略的轻机枪

事实上,苏俄政权在成立之初对于轻机枪的认识并不到位,或者说十分的薄弱,红军的军官大多认为轻机枪的火力持续有限,相比于经受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国内战争考验的M1910式重机枪自然是要差了许多,所以在国内战争时期的苏俄红军和沙皇俄国的陆军一样,更愿意相信M1910式重机枪,而轻机枪则被他们视为是一种低效率的“过度产物”。


当然了,这种认知实际上是一种较为错误的认识。因为战场实际情况完全相反,在俄国内战时期频繁的机动作战让红军在无形中吃了闷棍——配备法制绍沙轻机枪和英制刘易斯轻机枪的白军,能够轻松的在战场上把红军打得抬不起头来,轻机枪对步兵班组的提升十分巨大,白军的步兵分队可以用轻机枪肆无忌惮的压制红军战士,等到红军战士把自己的M1910式重机枪推上来的时候,对面的白军早就脚底板抹油跑路了,只留下愤怒的红军战士对着空气进行无效输出,

毫无疑问,战场的实际教训已经告诉了红军,传统的M1910式重机枪虽然优秀,可是在步兵进行机动作战时却难以带来什么优势,甚至是经常性的贻误战机。许多红军战士就是在这种急促突然的遭遇战中被白军手头的轻机枪夺了性命,没有被夺去性命的人往往也不能用莫辛纳甘步枪有效还击,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白军的步兵分队逃之夭夭。在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急需提升自己对轻机枪的认识,而且要研发出一款属于苏联自己的轻机枪。

6park.com

那苏联有没有能够研发轻机枪的设计局呢?答案是有的,在俄国内战初期,苏俄红军就成立了“自动武器设计局”,其领导者是开发出了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的著名的枪械设计——弗拉基米尔·格里高利耶维奇·费德洛夫。

当然,考虑当时苏俄红军对于轻机枪的认知十分薄弱,再加上当时新生的苏俄政权穷得耗子来了都得搬家,所以费德洛夫自然就没搞出什么像样的轻机枪。

DP轻机枪

不过,虽然费德洛夫没搞出什么好东西,可是他的助手捷格加廖夫却等到了机会。捷格加廖夫却对轻机枪有十分独到的认识。

他认为在未来的战争当中步兵班组也必然需要进一步的火力提升,那么方便操作的轻机枪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故此他坚定的主张加大对轻机枪的研究,力求早日推出属于苏联自己的轻机枪。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中也有一部分军官意识到了轻机枪的重要性,这就促成了苏联在1923年下达了有关轻机枪的研发任务。


按照当时苏军的研发要求和战术操典,轻机枪必须像步枪一样可以卧姿、跪姿、立姿、行进间端枪或挟持等任何姿势进行设计,并能以猛烈的短点射或连续射击横扫敌人。

换句话说,新的轻机枪必须足够轻便,而且能够满足在任何作战环境和状态下的作战,否则苏联军方根本就不会采纳轻机枪。而有关于这一点,捷格加廖夫已经是胸有成竹,因为他相信自己的DP轻机枪能满足全部需求。

捷格加廖夫的轻机枪在设计上可以说是十分出众,DP轻机枪全长1280毫米、枪管长度605毫米,火线高度276毫米,在不包含弹盘的情况下全枪重量9.1公斤,战斗状态在10.69公斤左右。

其原理是导气式结构,闭锁方式则被称为鱼鳃撑板式,特点是有两个左右设置的闭锁挡片,当撞针向前时强迫挡片向外伸出卡在机匣内侧的闭锁面以形成闭锁,当枪机框向后运动时,上边的开槽与闭锁挡片相互作用使其收回使枪机框能带动枪机向后运动开锁。


这种闭锁结构有利有弊,好处是不用和旋转闭锁枪机进行旋转,而且也不需要在枪管、或是枪管节套末端加工闭锁结构,整体设计更为简洁。而缺点则是在组装时如果忘记装载闭锁挡片,那DP轻机枪虽然仍旧可以开火,可是却存在严重的故障风险,甚至是可能会炸膛。

另一方面,DP轻机枪的复进簧直接套在了活塞杆上,虽然减小了机匣长度,但长时间射击后会复进簧受热而弹力减弱,从而导致枪械出现故障问题,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缺憾了。

而DP轻机枪最特殊的设计,莫过于是其位于枪身上方的弹盘。这种弹盘可容纳47发7.62×54步枪弹,依靠弹簧旋转弹盘上部将子弹送至供弹口,弹盘的制作过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要上下两个弹盘合拢即可。

而采用弹盘供弹的原因也是因为.62×54步枪弹是有底缘子弹且弹壳锥度较大,如果采用传统的双排弹匣设计,那么很容易出现卡壳问题,故此只能选择采用弹盘供弹。


除此之外,DP轻机枪还有枪管快换功能,如果在战斗中出现枪管过热的问题,那么射手可以对枪管进修快速更换,从而保证DP轻机枪在战斗中不至于哑火。

同时,DP轻机枪的枪口有配备一个锥形消焰器,能够尽可能减少射击时枪焰对射手位置的暴露,而且锥形消焰器在行军时也可以撤下,能够有效降低DP轻机枪的武器长度,对于行军中的士兵可以说是非常方便。

DP轻机枪的优劣

不难看出,DP轻机枪的设计十分成熟,在1924年完成了正枪设计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怎么让苏联的总军械部认可DP轻机枪并将其投产。

幸运的是,伏龙芝元帅不久之后就到了谢斯特洛列茨克兵工厂视察工作,他在听取了DP轻机枪的相关介绍和试射了DP轻机枪后立刻意识到了DP轻机枪的优越性,认为其是一款划时代的产物,遂要求尽快完成DP轻机枪的测试和投产工作。


伏龙芝元帅的命令果然立竿见影,原本对轻机枪不闻不问的苏联军械部爆发出了惊人的效率,DP轻机枪的测试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始高速进行,最终在1927年12月完成了全部测试。在测试过程中,DP轻机枪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DP轻机枪的射速较低,整体上又是前重后轻,非常不利于射手采取行进射击和腰际射击等等。

但反过来说,DP轻机枪的优点也十分明显,它的全部零件只有65个,采取切削工艺却又可以依靠学徒工进行制作,非常利于进修大规模量产,因此DP轻机枪量产工作非常顺利,很快就普及到了苏军的所有部队。


在日后的时间里,DP轻机枪参与了苏军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所有的军事行动,在实战中也有非常优异的表现,比如说它不容易过热,而且战场表现十分可靠,哪怕是零下30度的低温也可在不经任何特殊处理的情况下稳定开火。

这一点在日后的苏德战争中表现十分明显,德军配备的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在故障率上居高不下,而DP轻机枪却可以稳定发挥,这让德军都非常喜爱DP轻机枪,甚至专门为其刊印维护手册以教导士兵维护DP轻机枪。


当然,DP轻机枪最大的优点就是生产简单,在使用切削工艺而非冲压工艺的前提下,苏军可以为每个步兵班配备两支DP轻机枪,而德军仅仅只能为每个班组配备一支MG-42通用机枪。

考虑到MG-42通用机枪那高射速带来的高故障率和枪管过热问题,其在战场上经常会出现火力中断,而反观配备DP轻机枪的苏军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结语

不可否认,MG-42通用机枪在性能上是比DP轻机枪更为优秀,但易于生产和使用的DP轻机枪却在整体表现上压过了MG-42通用机枪。作为一款开发于上世纪20年代的轻机枪,DP轻机枪已经是十分优秀了。尽管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被退役处理,但DP轻机枪仍旧不失为二战中的经典机枪,也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武器》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