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同光中兴,艰苦卓绝的30年,中法之战(十二)
送交者: 回龙观老王[★★声望品衔10★★] 于 2023-08-13 21:51 已读 2969 次 3 赞  

回龙观老王的个人频道

同光中兴,艰苦卓绝的30年,中法之战(十二)
    上回我们说到:1883年8月23日下午,法军主帅孤拔指挥法国军舰对福建南洋海军发动了突袭,处于劣势地位的福建海军仓猝抵抗,交战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南洋海军伤亡的将士高达七百多人,十一艘海军舰艇全部都被法军击沉。但法军的陆军主力都在越南,清军虽然福建海军全军覆没,但陆军还在马尾港城内层层设防。法国海军因陆战队员少,不敢登岸作战,所以,法国海军用火炮摧毁了马尾港所有炮台后就撤离了。 在马江战役之前,8月5日,福建巡抚刘铭传在基隆率领清军4000人(11个营)击退了法军200人的登岸进攻。战斗中,法军阵亡2人,受伤11人。清军在两天的战斗中,伤亡近百人。战后刘铭传向朝廷报告:“法军登陆400余人,共带了4门炮,生擒1人,法军死伤不下百余。抢来坐旗一面,得炮四尊”。刘铭传的战报肯定夸大了,直到今天史书还称“基隆大捷”。这是第一次中法基隆战役,这是后话。
   再说法国人进攻基隆可以总结为3个原因,第一,如果战领台湾,那么在中国就有了立足之地。可以控制东南沿海。香港毕竟是英国人的地盘,寄人篱下。第二,基隆有煤矿,蒸气机动力船需要烧煤,控制了基隆,后勤补给问题就解决了。在中国南下或北上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第三,基隆当时不是通商口岸,没有第三国的船只,如果爆发战争,也不会有什么风险。当时法国在远东有2支舰队,东京(19世纪法国称越南为东京)支队和中国-日本海支队。当时的法国陆军主力全都驻扎在越南。
   
   我们言归正传,在马江战役前后,中越边境陆路中法军队的态势十分险恶,双方进行了多次拉锯战.我们先来看看中越的地形以及法国的企图.
   
   法军起初仅仅占据越南南部,他们想朔湄公河而上进入云南,但经过探查,此路不通.湄公河上游是我们的澜沧江,在横断山脉穿行。水况危险,不利航行。加上湄公河还经泰国等其他国家,所以,法军舍弃了这条路。很快法军发现了越北的红河,红河上游水道畅通,能够很便利地进入云南,如果能够占据红河流域,则朔流而上,直通云南。从河内往北经凉山-镇南关直达广西平祥,龙州,同时经海路快捷行至广州及东南沿海,可以说,法军一旦占据越北,清朝的好几个方向门户洞开。法军的主要目标是两个,首先侵吞越北,殖民整个越南。然后占据广西云南,打开清朝西南通商口岸,划分殖民主义势力范围。
   
   法军来势凶凶,清朝朝廷内部战与和却拿不定主意,左宗堂和李鸿章两人不和,是政敌,早在剿灭太平军时,两人就爆发了冲突,后来左宗堂打击西捻军,李鸿章打击东捻军,平定捻军后,左宗堂又继续平定陕甘回乱,而李鸿章则进京勤王,开始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官越做越大,始终压着左宗堂一头。论本事,带兵打仗,两人都差不多,论战功,左宗堂的功劳太大了,以一己之力,收复了新疆。但是对朝廷而言,他们两人都是汉臣,本事又这么大,不好封赏,不管是有意还是刻意,朝廷扶植了李鸿章,压制了左宗堂,让他们俩个斗,他们俩个越不和,朝廷就越高兴。这就是权谋,帝王之术。我们从后面朝廷派的两个淮军将领刘铭传和潘鼎新也能看得出朝廷的帝王之术。刘铭传是淮军将领,朝廷派他去台湾任巡抚,指挥的军队大部分是湘军,潘鼎新也是淮军将领,任广西巡抚,到中法战争前线也是指挥主力部队湘军。等于慈禧太后空降了二个淮军将领,来节制湘军。如果战争败了,任何人都可以放弃,如果战争胜了,淮军和湘军矛盾那么大,直接就可以肢解。不会发生拥兵自重危害清朝江山社稷的情况。海战也是一样,这是后话。如果论洋务和搞外交,左宗堂就比不过李鸿章了。所以,中法战争这个时候,以左宗堂,张之洞和刘坤一等人是主战派,他们主张积极备战,保护越南;以恭亲王奕忻,李鸿章等为首的是主和派,主战派认为:“越南是天朝西南方向的重要战略要地,如果越北不保,法军就可通过广西,云南或从海路沿海北上,朝发夕至从越南到达广东。“我们则无所不备,无所不寡,边境三省震动,内陆诸多省份也不得安宁,越南存而吾之自强易,越南亡而吾之自强难,失其屏藩,而欲多万以备之,虽有智者,亦不知善其后矣”。主和派认为:“我胜则法必添兵再战,我败尚可退回本境,法必不遂深入,不致牵动大局。”所以,清廷出现了不战不和,又战又和摇摆的局面。导致前期积极备战落空。法军占领了越北,清军失去了先机。战争很快打成了自家的保卫战。
     我们再把镜头拉到北越战场上,北越有两个战场,西线战场是以山西(山西是越南北部的一个省份,其省会是山西城,,位于河内西北的红河南岸,距离河内40公里左右,扼守通往中国云南的必经之路)-保胜(今老街)一带不是主战场;清朝部队守卫西线战场的是刘永福的黑旗军和滇军;东线是主战场,东线的最高指挥官是新任广西巡抚潘鼎新。潘鼎新是1884年5月20日到任的。刚上任一个月就发生了“观音桥事件”。在潘鼎新赴任广西巡抚之前,前线的清军主要是桂军部队。潘鼎新上任后就裁撤了战败的桂军,后续主力是新调过去的湘军,战将有苏元春(副将陈嘉),从湖南永州调来任广西提督。主要统率湘军和未裁撤的桂军,还有战将杨玉科(副将蒋宗汉)参与过镇压云南杜文秀起义军。最高做到云南提督。光绪初年,告病还籍。受到了潘鼎新的举荐,招募了1500人赶到镇南关。王德榜,左宗堂的嫡系,招募了5000人赶过去,方友生,属于左宗堂的湘军,带了2000人赶过去;周寿昌,出身于淮军的传字营,带了500黔军赶过去;潘鼎立(潘鼎新的堂弟)带了2500人赶过去,中途病故,2500人由潘鼎新亲自节制指挥。综合计算,包括未裁减的桂军10000人,新调过去的约10000人;清军总人数是20000人左右。
随着谈判破裂,海战开始,清廷为了摆脱不利局势,命令陆军主动出击,牵制法军,云南方向,数万滇军被几百名法军吸引在宣光一带,于是,主战场就落在了广西方向。潘鼎新命令苏元春率领10个营(湘军4个营,桂军6个营)沿船头方向(观音桥东南)进发,周寿昌率领5个营(桂军4营,黔军1营),杨玉科(病)的副将蒋宗汉率领3个营,方友生率领2个营,三部合计10个营约4000人,沿着官音桥(凉山西南)方向推进。王德镑本来是在右路,计划和驻守高平和新街的桂军一起进攻太原,但由于王德榜的部队病亡很大(资料中说:病亡了3500人),所以,暂时驻守后方龙州。等待援军后再进发。潘鼎新亲率6个营3000人,驻守凉山,作为后路策应。
    法军方面,分两路应战,船头方向1000人,郎甲方向(观音桥西南)3000人。1884年10月2日,苏元春部与法军侦察部队遭遇,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6日-10日,双方发生了多次战斗。按照潘鼎新的战报:“苏军虽胜而伤亡多,恐难持久”。法国方面的战报说:“华军勇敢非凡,装备有毛瑟步枪,远程大炮,并以欧洲方式操练军队,看到他们敏捷而技巧,我相信这是清军的精锐部队”。10月8日,郎甲方向清军与法军发生了遭遇战,法军阵亡21人,清军伤亡700多人,据历史记载,这路清军没有大炮。多次反击伤亡很大。再加上郎甲方向法军派出的人多,清军各部没有协调好,所以,清军伤亡残重
   郎甲,船头之战后,清军败退,潘鼎新给朝廷报告说:“法军每战不过千余,而枪炮之利,我军四五千挡,尤觉吃力。苏(元春)真健将,若法再增兵,支持不易。方(友生)周(寿昌)退守观音桥。其材力(才能)去苏远剩”。法国政府认为:“法军军力太少,不足以进占谅山,”也下令不要前进。根据潘鼎新提出的问题,朝廷一边催促各省拨饷,一面继续调兵。11月9日,张之洞答复派出冯子才,但是,冯子才所部却进展非常缓慢,没有赶上接下来的谅山战役,不久,周寿昌病亡。他所率领的5个营划归苏元春指挥。加上苏元春新招的3个营,共计18个营约9000人防守船头一路。杨玉科病好了,和方友生一起加上双方新招募的士兵共计12个营约6000人驻守观音桥一带。王德榜统率10个营约5000人驻守那阳(谅山东南)。警戒防止法军绕道包围谅山。马盛治统率6个营约3000人继续驻守太原(郎甲西南),新街一带。计划宣光一得手,就和滇军合兵一处攻取宣光(新街西南)。潘鼎新继续率部3000人镇守谅山。12月15日,潘鼎新侦察到法军正在调兵遣将,决定主动出击。双方在船头东北方向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法军阵亡15人,而潘鼎新上奏朝廷谎报战绩称:“法军伤亡180余人”。(待续)

评分完成:已经给 回龙观老王 加上 50 银元!

喜欢回龙观老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回龙观老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回龙观老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