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1934年,800红军在贵州失踪,中央多次寻找无果,70年后疑团揭开
送交者: 雪狼99[☆★★★声望勋衔15★★★☆] 于 2023-09-03 20:35 已读 1393 次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1934年,在红军长征途中,一支800人的队伍消失在贵州山中,从此再无音讯。人们对此有无数猜测,但始终没有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答案。虽然中央方面也曾派出过十几支调查组寻访,但却毫无进展。

直到70年后,贵州石阡当地村子的一场祭祀仪式上,才揭开了这支800人红军队伍的失踪之谜!

那么,他们当初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为何没有按时归队呢?
你们要拖住敌人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被迫放弃原有根据地,向陕甘宁苏区突围。作为先锋部队,红六军从湘赣根据地西征,担负起探路职责。


在敌人的几次围剿下,红六军的规模不断缩小,此时仅包括2个师,6个团,共9800余人。

为不辜负组织信任,这支不足万人的队伍日夜兼程,突破敌军的封锁线,终于在10月4日进入贵州石阡境内。

可不待红六军的战士们松上一口气,10月7日就从前卫部队传来消息,在西进的必经之路上发现桂系军阀的踪迹。

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听完这个消息心中一凛,知道这次并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闹。因为桂系军阀的恶名几乎是人尽皆知的。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正是桂系军阀怂恿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迫害共产党人的“四一二政变”。

6park.com

而这之后,桂系军阀犹不罢休,在统辖地施行“三自”和“三寓”政策,打着教化百姓的幌子,疯狂吸纳民兵,对当地人进行洗脑,使其自发抗拒、揭发共产党人。

可以说,桂系军阀在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把红军当敌人。面对这样一个拦路虎,萧克不禁忧心。


其实,一踏入贵州,红六军的行踪就暴露在了敌人眼皮底下。而为将这支队伍彻底消灭,桂系军阀多方联络,从各方招徕队伍有四万之众。

尽管红六军千方百计想要避开敌人,但8日上午,红六军的前卫部队突然与桂系军阀的小支队伍遭遇,我方只能仓促应战。而一小时后,敌方增援到来,前卫部队彻底失去胜算,被动切断与主力部队的联系。


与此同时,我方主力部队也遭到了桂系军阀的猛烈打击。萧克率领红六军后卫部队坚决顶住敌方的猛烈进攻,其余作战人员趁机向南转移。

在顽强战斗两个小时后,我方获得惨胜。赢得一丝喘息之机,萧克急忙查看军备,发现我军此时已无法再与敌军作战,遂下令剩下的6000余名战士转头扎入山林,在人工开辟道路的同时,躲避敌人的追击。

由于缺少向导,红六军士兵在山林辗转,吃尽苦头。两日后,我军遇到敌方围堵,由于弹药匮乏,战士在萧克的指挥下与桂系军阀展开肉搏。

在这场战斗中,红六军战士发挥不怕死的精神,最后以1500余名战士的牺牲换来大部队的存活。

就这样,在敌军的几次围堵中,红六军以血淋淋的代价艰难地走出山林。


此时,红六军可以说是弹尽粮绝,急需填充物资。在前往村庄与老乡交易的路上,红六军遭到当地百姓的驱逐。恳求未果,红六军只得拖着疲惫的步子继续往前走。

13日,红六军行至乌江,为彻底摆脱敌人的追击,萧克决定连夜横渡乌江。可他没想到,战士们将浮桥搭至一半的时候,桂系军阀的主力部队从西边包抄过来了。


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敌人,红六军无奈,只得放弃修好的工事,再度从原路返回。

14日,经数日的奔波,我军战士早已疲惫不堪,最终陷入了桂系军阀的包围圈中。

面对如此险境,萧克深知必须突围,不然此处就是红六军全体战士的埋骨之地。为保存部队的一线生机,萧克作出决定:让红十八师殿后,掩护主力部队向南突围。他对红十八师的师长龙云放话:“你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拖住他们。必须要给我军士兵争取到半天的时间。”

红十八师乃红六军的精锐部队,麾下包括第五十二团和第五十三团。在此前战斗中,五十三团随军前卫,已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此时仅剩五十二团可以调动。

龙云深知此次任务重大,组织几乎是将全军性命系于他一身。

他当机立断,重新部署作战方式,将原后卫部队第五十二团改作前卫。随后,他召来第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向其下发出与敌军死战的命令。

14日下午,龙云及田海清率领第五十二团的800余名战士与桂系军阀进行激战。这场仗打得非常艰难。弹药用完的时候,战士们就弃枪肉搏,以手,以牙齿为武器,以生命为代价为前方的战友撕开一条生路。


而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第五十二团成功完成使命。这时,龙云接到前方部队传回的命令,要他跟上主力,争取在一日内与大部队会合。
跳崖的娃娃兵

10月15日,龙云率领剩下的500余名战士沿着部队留下的隐秘记号,一路向南追去。行至石阡县的白沙镇时,龙云忽然叫停队伍。原来,战士们发现行军队伍后面有几个陌生的面孔在偷偷尾随。

其实,由于桂系军阀的哄骗,当地百姓把我军当成不怀好意的入侵者,一直留心着这支队伍的踪迹。

一路上,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对第五十二团的战士来说,这些百姓就像桂系军阀养的伥鬼,不得不防。

正当龙云思索着如何快速甩掉跟踪与大部队汇合时,负责殿后的战士来报,十几里外出现敌军的身影。

怎么办?虽然龙云很想和大部队会合,但是继续走下去,无疑会暴露我军主力部队的踪迹。

在此情形下,龙云召开组织会议,提出意见:不再前行,由留存的战士伪装成红六军主力,将敌军引向他处。

就这样,这支疲困的队伍调转方向,重新向北行进。由于对地形实在不熟悉,在绕过几次弯路后,第五十二团决定雇请一位当地向导。

在向导的带领下,队伍一路向前,最后来到困牛山山脚。


望着眼前的大山,龙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这位看着憨厚的向导蒙骗了。来不及发怒,他顺着团长田海清的示意往后望去,赫然是桂系军阀的主力部队。

无奈之下,他苦笑着向队伍下令:上山吧。

困牛山形如其名,像一只跪伏的黄牛。其山体高峻,三面皆为悬崖,崖壁陡峭,离地有50多米。站在山下往上看,其中乱石密步,草木不生,真乃绝境。

第五十二团的战士怀着沉重的心情上山,身体不时被上方战友走动激起的落石砸到,他们毫无反应,只是不时用厌恶的眼神射向被绑住的向导。

龙云将战士们低沉的士气看在眼里,在爬山途中,让人一遍遍唱起那首大家都会的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几百人渐渐齐唱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足,振飞山上的飞鸟,也唤醒向导的良知。

由于桂系军阀长时间的洗脑,这个愚昧的中年人一直将红军与打家劫舍、搜刮百姓血汗钱的匪类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队伍找到他做向导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一面装作老实的样子假意配合,一面向当地民兵队伍通风报信,最后在敌人的示意下,把这支队伍带上绝路。

而这时,向导看着眼前这些战士,发现他们也不过十几岁,透过歌词,他知道这都是一群为挽救国家,解放百姓而挺身站出的英雄。

这一路上,红军战士都对他很敬重,并没有因为他是个种地的农民就看不起他。就算事情败露,他以为自己要丧命的时候,他们都只是绑住他的双手,没有打骂自己,自己此举真是作孽啊!

此刻,不管向导如何后悔自责,第五十二团的500余名战士已经陷入死境。

爬到山顶,歌声暂歇,敌人的身影已经清晰可见。


在此情形下,龙云决定将剩下士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突围,另一部分掩护。然而,第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却因断后人选与龙云争执起来。

龙云认为,自己是第十八师师长,必须与战士们共同进退。

可田海清却不认同,坚持道:“这是我的团,团里的战士每一个都是我的弟弟,要我放弃他们逃生,我做不到!”

其实田海清这年才26岁,虽然已经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百余起,算得上老革命,但是在此危急时刻,还是忍不住违抗师长的命令,要为自己争取一把。

拗不过田海清,龙云只得下令:让300余名战士随他突围。

战斗打响,田海清等人占据地形优势,趁敌军不备,向下投石。而龙云则抓住时机,带领战士逃出封锁圈。


望着离去同志们的身影,田海清转身为他的战士作最后一次战前动员:“同志们,兄弟们!山下是敌人的主力部队,他们出现在这里,就表明我们的计划成功了!组织交给红六军十八师第五十二团的使命,我们已经顺利完成。

现在,我们已无后顾之忧,不必再躲躲藏藏受窝囊气,让我们拿起武器痛痛快快地战斗吧!”

听完这番话,余下200多名战士豪情顿生,纷纷响应起来。

田海清身先士卒,率领队伍朝山下攻击。此时敌军正为放跑龙云的队伍而气急败坏,见山上又有枪声袭来,不禁震撼道:红军真是一群不怕死的!

激烈的战斗爆发,我军浴血奋战,以不畏死的精神打退敌军的多次进攻,将桂系军阀的主力军牢牢地牵制在困牛山下。


战斗的第二天夜晚,田海清不幸头部中弹,牺牲时年仅26岁。

此时,山上的红军战士仅剩百人。目睹团长牺牲,这些娃娃兵悲愤至极,几乎不要命地向敌人回击。

桂系军阀被这群疯狂的红军吓破胆,为拿下困牛山,他们商量出一个损招。

次日清晨,红军战士仇恨地看着敌军再次逼近战线,瞬间拿起手中武器想要射击。正在这时,一个女人的哭声传来,红军战士下意识向那边望去。

敌军前方,竟是一群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

见战士们不敢攻击,敌方得意地喊话道:“放下武器,乖乖投降,不然我就向她们开枪了!”

红军战士看着卑劣的敌人,耳边又是百姓的哭声,一时间心中悲愤万千。握住武器的手,开始慢慢松动。难道我们真的要投降吗?这群娃娃兵拿不准主意。

嫌弃山上的战士动作太慢,敌军不耐烦地用枪顶着百姓,迫使他们往山上走。眼看敌人离他们越来越近,一个年纪大些的连长跑到崖边,丢下枪喊道:“红军决不投降!”

说完,这位不满20岁的老兵纵身一跃,跳下去了。

剩下的红军战士转身深深地望向山下的百姓,最后为自己辩解道:“红军从来没欺负过老百姓!”

这群年轻的孩子学着那位连长,纷纷跳下悬崖。

直到山上最后一个身影消失许久后,山下的敌人才反应过来,他们连忙赶上山,趴在崖边往下看。

崖壁依旧陡峭,没有容人的地方,他们还是不相信红军战士是真的跳崖,又绕路下到崖底去。


只见红军战士的尸体在崖底铺了一层又一层,个个血肉模糊。看着眼前惨况,敌人说不出一句话。

良久,一个民兵拖着脚步挪到离他最近的尸体前,蹲下来,为这个年轻的娃娃合上眼睛。

至此,负责掩护红六军团撤退的第十八师五十二团战至最后一人,也与总部失去了联系!
那800名红军到底去了哪里?

突出重围后,萧克一路向南,来到贵州思南。在此地,萧克下令让红六军驻扎,以等待后续部队跟上。

三天过去,先前失去联系的前卫队伍都已经找来,但萧克却始终没能等到龙云以及第五十二团的战士。

尽管担忧,萧克还是以任务为主,甩掉敌军后,转道继续向西前进。在途中,萧克始终不断派人去打探五十二团的下落,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这些人到底去哪里了?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萧克心里,他始终忘不了那800人。

但是受战时的限制,为了不影响大部队作战,萧克只能撤回调查的人,暂时将这件事藏在心里。

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消失的800名红军依旧是中央领导心中的一个牵挂,于是再次派出调查专员前往贵州一带仔细地探寻。

但是这些调查都没有结果。渐渐地,这800名红军的去向成为一个迷。

直到2001年,石阡县的党史研究工作人员杨又铸才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揭开事情的真相。

2001年清明,杨又铸照例对石阡县周边进行田野调查。在一座山前,他见到许多摆放整齐的祭品,觉得很是疑惑:这里没有墓地,他们是在祭奠谁呢?

好奇之下,杨又铸拉着旁边的老人,想问个究竟。这一问,便牵扯出这桩发生在70年前的悲壮往事。

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困牛山跳崖壮举的目击者。他记得:那时他还是个小孩,清早正赖床时,被听命于桂系军阀的民兵拖起来,塞到母亲怀里。然后,母亲被人用枪抵着,抱着他,踉跄着赶到困牛山下。


说起那时发生的事,老人还是忍不住哭。“太惨了啊,他们是为了保护我们才死的。娃娃兵一群群地往下跳,后来我家有叔伯去看,有人的飞下去,屁股都插在树桩上……”

杨又铸听完,被老人口中的红军战士的跳崖壮举深深震撼到,为更好地致敬这些烈士,杨又铸开始走访附近老人。

历经两年,杨又铸终于从目击者口中得出一个完整的真相。当时,随龙云为红六军主力部队殿后的一共有800余人。一次次战斗下来,他们到达困牛山时,仅剩下500多名战士。

在困牛山,龙云率领300人成功突围后,还未来得及与大部队会合,就遭到敌人另一支队伍的围攻,战士几乎都在此战役中死去。而龙云虽然侥幸逃脱,却在前往当地村落寻求帮助的途中被村民举报。

敌人将龙云关进大牢,对其进行严刑拷打,但是龙云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几天后,敌人派我军叛徒指认出龙云的师长身份后,龙云被转押至国民党“反省院”。1936年3月,龙云因敌军折磨不幸牺牲,时年32岁。

而留下断后的200名红军战士一部分战死,另一部分因不忍百姓受苦,跳崖自尽。

杨又铸看着手上的资料,只觉这一字一句尽是血泪。为不让英雄的事迹蒙尘,2004年,杨又铸自费出版《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


此书发布后,困牛山的悲壮往事引起无数人的关注。萧克也终于在70年后,弄清楚那在贵州失踪的800余名红军的具体去处。

2008年,石阡县为红军烈士建碑,萧克亲自为其题碑名: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


同年,萧克将军去世,享年102岁,这算是圆了他的一桩心事。

结语:

此后每年清明,困牛山山脚下的祭品总是摆满一地。亲历的老人来此祭拜他们的恩人,父母则带着孩子在此接受爱国教育。而更多的是年轻人带来的则是薯片与可乐,他们说牺牲的红军也是一群孩子,要让他们也体会一下孩子们的快乐与幸福。

回头看,虽然这是发生在70年前的事情,国家现在也迎来和平,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历史上为人民流下血汗的人。像困牛山这样的壮举还有很多,多去烈士纪念馆看看吧,我们一生都需要这样的教育。

喜欢雪狼99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雪狼99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