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阿克赛钦究竟是谁的?兼述克什米尔“南亚火药桶”的前世今生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0-07-11 22:19 已读 12089 次 8 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透视】阿克赛钦究竟是谁的?兼述克什米尔“南亚火药桶”的前世今生 6park.com

十一郞  原创 07-10 20:37 已编辑 投诉 编辑记录 6park.com

阅读数:124万+ 6park.com

深入实地/钩沉史料/探索地理,探明阿克赛钦的地位归属,解析克什米尔“南亚火药桶”的前世今生 6park.com

??

十一郎 图/文

前 言 6park.com

2020年6月15日晚的中印加勒万河谷事件,一时成为了中外关注的热点。加上2017年8月的中印班公湖对峙,中印西段边界争议区,有成为时政热点区域的倾向。

加勒万河谷在哪里?阿克赛钦领土争议由何而起?中印西段边界是什么状态?伴随这些问题的,则是阿克赛钦、拉达克、克什米尔、班公湖等对于公众而言相对陌生的概念。同时,我也看到一些10万+的自媒体文章存在着多种常识错误。

2017年“洞朗事件”之后,我曾写了《解谜:藏南九万平方公里是怎么“丢”的》(下文简称《藏南》)、《研习:洞朗玄谈:向印利刃,重剑无锋》(文末有两篇文章的链接),承蒙读者青睐,“新浪头条文章+微信公号文章”获得了相当不错的阅读量,前者合计共有500多万、后者也有20多万。

在上述两篇文章中,我主要叙述了三百多年的高原大事、一百余年的清英/中印关系、中印边界东段“藏南”区域的史料钩沉、中印边界锡金段洞朗争议的史地考证等,但中印边界西段中印边界中段则涉及得较少。

由此,我觉得有必要深入梳理一下中印边界西段和周边区域少为人知的历史线索、地理考察,加之本人曾有十余年在西藏阿里深入基层的工作经历,更觉得有责任写好本文,并构成“中印边界问题”系列文章。

下面,就根据史料、学术研究、公开资料和网络资讯,逐一展开。如有错漏,欢迎大家批评补充~

电脑阅读效果更佳??


一、中印边界西段

6park.com

中印边界西段三块争议区位置图

中印边界西段争议区,共有三块,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阿克塞钦约3.2万平方公里、克勒青河谷5800平方公里、巴里加斯1900平方公里 6park.com

本章我们采用图片和视频为主的方式,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次序,了解该区域的地理地貌、各方局势。

1-1、阿克赛钦近年的两个热点

2017年8月班公湖、2020年5月班公湖、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分别发生了三起比较著名的中印对峙事件。尤其是今年6月份在加勒万河谷发生的冲突,造成了成规模的军人伤亡,是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罕见的。

1-1-1、加勒万河谷:

本次事件的发生地加勒万河谷,位于阿克赛钦区域的西侧,是中印实际控制线LAC)上的重要军事节点之一。

?我们先俯冲看一下在加勒万河(Gallowan)与什约克河(Shyok)交界处的印军营房~ 6park.com

我们可以从谷歌地球看到该处的印军设施—— 6park.com

6park.com

红色线为该网站标注的中印实控线

加勒万河全长87公里,其中约83公里为中方主张、属于中国新疆和田;加勒万河与什约克河交汇附近的4公里为印方主张。 6park.com

加勒万河谷的军事重要性有二:

第一、它是印方进入阿克赛钦区域的重要通道之一。所以中方必然会严守该河谷,防止印军沿河进犯。 第二、加勒万河流入的什约克河,是印军在该区域陆路军事运输线的重要依托,支撑其前线最大的高原平地“德普桑”。如果中方沿加勒万河谷向下进入什约克河谷,将切断印方在该区域的陆路运输线。

近年,印军持续加大在什约克河一线的军事设施建设,从印度媒体公布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今年6月份印军在加勒万河与什约克河交汇处刚刚修建了大型桥梁(见下图)。这类设施的建设,对加勒万河谷的双方均势将造成重大影响。 6park.com

6park.com

印度媒体报道的印军在什约克河与加勒万河汇流处修桥截图

本次“加勒万河谷事件”,由于中国官方没有公布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中方的情况。但根据印方公布的情况,并分析地形、态势,初步判断是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挑衅中方——连印度总理莫迪都公开承认“中国军队没有进入印度国土”。 6park.com

笔者分析,这一次是印军派兵越过实控线侵扰中方前沿,试图驱赶中方在加勒万河谷中方控制区内的前哨,结果反而遭到中方的还击。由于印军是自下而上侵扰、在陡峭狭窄河谷运动,这导致了他们在仓皇败退后、跌落于河谷,所以次日才能全部撤下。这也解释了印方当天公布死亡3人、次日追加到20人的一线军情混乱现象——高海拔夜间野外过夜,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印军伤亡。 6park.com

6park.com

1-1-2、班公湖:

班公湖,也叫班公措、错木昂拉仁波。位于中国西藏阿里日土县

新藏公路219国道就从该湖东侧通过,自驾走过新藏线的朋友,都应该看到过。

班公湖东西约延伸146公里,东端的南北最宽处14公里,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湖面西部略高,东端有出水口,东部海拔约4250米。

班公湖由三个狭长形的水域连续组成,其间有沟通水道。该湖东部为淡水、中部为半咸水、西部为咸水。

班公湖和斯潘古尔湖,位于阿克赛钦争议区靠南的部分。

初步估计,目前中国控制班公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强,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弱。根据地图研判,印军在湖西的公路,还负责支持羌臣摩河方向。 6park.com

6park.com

班公湖、斯潘古尔湖,红色粗线应为目前中印双方的ACL

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研判出印军在班公湖一带拥有大量的军事设施。 6park.com

17年、20年两次中印班公湖对峙,应发生在湖北岸两段红色线条之间的岸边。 6park.com

◆见到有帖子说,由于班公湖西段为咸水、东段为淡水,印军是为了喝水才积极向中国方向进逼。简直是把国与国的领土之争,视为农妇过日子了。

班公湖一带笔者去过多次,当地百姓主要还是靠近溪水河流取水,其次是打井。

印军比老百姓有更强的取水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何至于为了边境驻军想喝淡水、而不惜与中方开战呢?这类闭门造车,实在低级无知。 6park.com

放一段班公措的无人机视频——十一郎 摄 6park.com

6park.com

1-2、阿克赛钦全貌 6park.com

6park.com

红线区域是阿克赛钦,绘自Google Earth

1-2-1、阿克赛钦的自然地理特征: 6park.com

阿克赛钦,突厥语音译,其中“阿克赛”意为“白石滩”,“钦”意为“中国”,也有“山口”的解释。

阿克赛钦,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比不丹王国略大,放在西藏羌塘的话也就是一个乡的大小。

其中约3.2万平方公里印度号称与中国有领土争议,占中印西段争议区的大部分。印度的主张,来自所谓的“约翰逊线”,后文将介绍其来历。

该区域大部分隶属于新疆和田,少部分隶属于西藏阿里。

阿克赛钦的平均海拔极高,最低处是喀拉喀什河的上游河谷海拔4300米,很多高山湖的湖面在海拔5000米左右。

阿克赛钦的西侧是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脉*主干,西南缘是喀喇昆仑支脉高山,北面是巍峨绵延的昆仑山脉。从而形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高原盆地

阿克赛钦的气候极为干旱寒冷,实测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加之高海拔因素,植被极为稀少,野生动物亦少于青藏高原其他区域。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周边高山环绕,阿克赛钦区域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高海拔荒原

环境恶劣的阿克赛钦,却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克赛钦是新疆南部(古代的西域南疆)、西藏西部(古代高原的象雄/吐蕃/古格)、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结合部)的连接部。如果不是海拔太高生存条件恶劣、高山环绕交通往来艰难,它很有可能成为东西方古文明的汇聚之处。

*喀喇昆仑山脉:喀喇,是“大”或“黑”之意;昆仑,意为“天”。地球上第二高大的山脉,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北,两个山脉在克什米尔地区交错连绵,是东亚与南亚之间的巨型屏障。长度约为800公里,宽度为240公里。喀喇昆仑山脉拥有世界上14座8000米山峰中的4座。冰川发育充分,地球上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长度超过50公里的共有8条,喀喇昆仑山脉拥有6条,远多于喜马拉雅山脉。 6park.com

6park.com

阿克赛钦与周边地理要素关系图——十一郎绘

1-2-2、阿克赛钦的中印态势: 6park.com

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双方在阿克赛钦区域的态势,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基本保持稳定。根据对公开信息的研读,该区域的军事地理要点、实控线走向等要素如下—— 6park.com

6park.com

笔者在“地图公社”绘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感谢杜卓异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阿克赛钦区域中印实控线附近的重要战略地点自北向南大致有: 6park.com

1、神仙湾天文点节点:对应着印军在西线最大高原平地“德普桑”等。神仙湾曾是中国军队海拔最高的前方哨所,公开数据是5380米。该区域距离印巴军事热点区域锡亚琴冰川很近。

2、河尾滩节点:面向什约克河上游另一条支流形成的、可以进入阿克赛钦的河谷。

3、加勒万河谷节点:上文已介绍。 4、温泉、空喀山口节点:发源于该区域的羌臣摩河谷(对应空喀山口)、Changlung河谷(对应温泉),也是印方进入阿克赛钦的重要通道。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西段最早的冲突,即发生在空喀山口。

5、班公湖节点:上文已介绍。 6、斯潘古尔湖节点:斯潘古尔湖也叫“曼冬措”、班公洛。该处与班公湖的关系密切,向南同时还陆路连接着中印西段另一个争议区巴里加斯(属于中国西藏阿里噶尔县)。印军在巴里加斯的地面交通,也需要依赖斯潘古尔湖西方向的保障。

1-2-3、阿克赛钦中印实控线的"一山一水一湖":

通过上图,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到: A、中印在阿克赛钦区域的实控线,均位于海拔最高的喀喇昆仑山脉山脊线的中国一侧。

◆网上流传的一篇号称“最深度”的文章竟然说,“如果中方失守中印实控线,就要到喀喇昆仑山上修路”云云。这就好比如果四环都丢了、还谈什么去五环修路,完全是毫无基本地理常识的胡言乱语。

B、什约克河是印方陆路运输支援的重要通道,中方如果采取前出态势,则很容易将印方的这条生命线在前述1到3的位置上切断。 C、班公湖是该段实控线的重要切口。如果印方失控班公湖西段,则不仅危及羌臣摩河附近诸要点,并且也将危及对巴里加斯区域的地面支援。

笔者认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中方把军力摆在喀喇昆仑山脉东侧深谷地带、而不是直抵喀喇昆仑山脉主山脊,实则大大增加了印方的守控难度。从局部常规战的角度而言,阿克赛钦区域的中印实控线,更像一个进可切断印军补给、退可放上来包饺子、相持则大量消耗印方的老鼠夹子。 6park.com

6park.com

印军在羌臣摩河出口修建了现代化大桥,来自Google Earth

1-2-4、阿克赛钦与谁更近?

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首先可以确定:阿克赛钦是一处对外交通艰难、平均海拔极高、自然条件和气候恶劣的高原盆地荒原。 在古代,人类只掌握简单的技术,除非是商贸必经、或者是亡命天涯,否则很难想象有人愿意在此扎根,更不用说成规模的人群长期生存。再加上周边区域都缺少记载历史的传统——特别是古印度,这个话题我们后面展开——那么,至今各方均难以找到阿克赛钦早期的确切记载,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地形特征来看,阿克赛钦往克什米尔方向的喀喇昆仑山脉是7000+屏障,往新疆方向的昆仑山脉是6000+屏障。阿克赛钦与外界往来比较容易的通道,则指向没有大型山脉阻隔的西藏阿里。同时,昆仑山脉以北依次是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塔克拉玛干沙漠。

所以,虽然缺乏早期史料记载,我们依然可以得出如下判断——阿克赛钦与外界联系的可能性:

西藏阿里>新疆南疆&克什米尔

1-3、克勒青河谷

克勒青河谷,又名“沙克思干谷地”(Shaksgam Valley),为中国控制,在西北与阿克赛钦相近,也被称为喀喇昆仑走廊。属于新疆和田辖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

该河谷夹在喀喇昆仑山脉与阿吉里山脉之间,是中国境内喀喇昆仑山冰川发育的高度密集地,也是从中国去往喀喇昆仑山脉四座8000米高峰的必经之地。中国境内最长的音苏盖提冰川和9条长度在18~30公里的大型冰川都流向克勒青河谷。

克勒青河谷位于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交界处,与印控克什米尔并不接壤,目前看来印方不具备在这个区域与中方对峙的条件。该区域南侧,则是印巴军事热点锡亚琴冰川区域。

根据目前已知的史料,该处历史上曾经被位于今巴控克什米尔吉尔吉特的罕萨国(Hunza,洪札、清朝官方称“坎巨提”)统治过。

由于缺少确切的早期史料记载,我们只知道罕萨在若干世纪之前由布鲁绍人建立,他们自称是“亚历山大远征印度的希腊士兵的后裔”。经DNA检测,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主要是R1A1和R2a,应与欧亚大草原的古代印欧人或斯基泰人有关。

很有意思的一点则是“他们视自己和中国皇帝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领袖”。

罕萨当地人目前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罕萨的弥尔(统治者称号)派儿子向清廷入贡,并接受清廷的赏赐,罕萨成为中国的属国

十九世纪中的道光年间,罕萨协助清军平定七和卓之乱,被赐予叶尔羌的热瓦奇村(位于今莎车)作为外产。

十九世纪,罕萨与英国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土邦为敌,克什米尔土邦多次被罕萨击败,向罕萨进贡。

清晚期,沙俄英帝积极向中亚扩展,新疆受到阿古柏入侵。1864年~1876年新疆混乱时期,被隔开的罕萨与清廷失去联系。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罕萨的弥尔恢复进贡,清廷封赏他五品顶戴。

清末光绪年间,英国发动战争将罕萨统治者赶往新疆。后经中英协商,清廷承认罕萨为“两属之国”,并册立新的弥尔。

1899年,英国试图向清廷提议重新划分罕萨的领地,但清廷因忙于内乱无暇顾及。英国一方则认为他们的提议被中国默许。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罕萨停止进贡。1940年代,国民政府仍主张罕萨为中国领土,并绘入地图。

1947年的印巴分治,意味着南亚从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同时,印巴分治形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议,巴控克什米尔与印控克什米尔分别形成(具体见后文)。

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中巴边界协定》,确认罕萨所在的罕萨河谷归属巴控克什米尔,同时确认克勒青河谷归属中国。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各自声称对整个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故而印度不承认《中巴边界协定》对克勒青河谷的划分。

注:以上内容,部分整理自wikipedia

6park.com

红线内为克勒青河谷区域,绘自Google Earth

1-4、巴里加斯

巴里加斯,位于阿克赛钦以南。争议区面积1900平方公里,印方控制450平方公里。中国控制的区域,隶属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印方则认为属于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克什米尔邦”的拉达克列城县,称该区域为“碟木绰克”(中方典角村*),印控区域可以通过陆路与班公湖西侧、斯潘古尔湖西侧相连接。 6park.com

6park.com

红线内为巴里加斯区域,绘自Google Earth

*典角村,位于森格藏布(狮泉河)西南岸。狮泉河与典角曲的交汇处,即是该地中印目前的实控线所在。 6park.com

典角村是距离阿里地区首府最近的边防一线,沿狮泉河顺着河边道路往上游开进,八十公里即可到达狮泉河镇,沿途再无险要。 6park.com

十几年来,笔者因工作原因,曾多次去该区域内最靠前线的中国村庄“典角村”下乡,2010年我们曾在村里捐建了一所村医务室。近年来,随着西藏基层建设的日新月异,典角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条件更加完善。

站在典角村北,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到典角曲对岸印军的工事。

听典角的村民介绍,争议区里印方控制的很大一部分区域,以前都是他们村的传统牧场。当年双方对峙不严重的年代,也曾有印军夜晚偷偷下来我方村里弄点吃喝的事情。

2014年冈仁波齐“本命年”,境外的达赖势力曾组织在印度的藏族信众于典角曲对岸扎营集结,号称要搞一场大法会,试图鼓动境外民众涉过深不及腰的河水到达中国一侧,同时意图引起境内民众渡河出逃。这一事件给边境带来的压力持续了大半年,也是当年冈仁波齐转山游客数量受限的主要起因。 6park.com

6park.com

从典角村老百姓的房顶望去,右上方就是印军的工事——十一郎 摄 6park.com

典角村对面距离我们几百米的印军工事——十一郎 摄 6park.com

狮泉河(森格藏布)即将出境处小景——十一郎 摄

6park.com

二、中印边界中段 6park.com

中印边界中段中印边界西段相距不远,主要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由于这两段边界在整个中印边境的距离比较近,所以也一并简要介绍。 6park.com

6park.com

中印边界中段四块争议区示意图,粗红线内。绘自Google Earth

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在地理区块上已经脱离了印控克什米尔,而直接与印度本土接壤。在中段争议区的印军,则以印度海拔较低的喜马偕尔邦和北阿坎德邦为大后方,与阿克赛钦的印军出发方向应有不同。 6park.com

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有四块,共约2100平方公里,现主要由印度控制,中国亦控制小部分。根据网络公开资讯,大致介绍一下这四个区域—— 6park.com

6park.com

2-1、巨哇、曲惹争议区

位于札达县楚鲁松杰乡西南,面积332平方公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标为已定界,将该地区划入印度,形成争议。1958年6月2日,印军进入巨哇、曲惹,并在曲惹修房设卡,从此控制该区。 6park.com

6park.com

巨哇、曲惹争议区,粗红线内。绘自Google Earth

2003年,笔者负责的公益机构曾在巨哇、曲惹争议区下面的楚鲁松杰捐建了一所小学,并继续负责后续的公益支持。 6park.com

楚鲁松杰曾是国内最后几个没有进行“民主改革”(改换社会体制,从部落头人制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层单位——到2012年才成立乡人民政府。

2005年学校落成挂牌之后,才发现我们学校是当地第一个挂上汉藏双文牌子的公共建筑。

有一次下乡,我曾沿着我方的乡村公路一直走到尽头,就到了争议区的前线。抬眼望上去,是印军前沿的明碉暗堡。当我拿着高倍望远镜向上观察印军的时候,看到对方的两挺机关炮低头指向我们、还有几个军官模样的人也拿着高倍望远镜跟我们对视。

跟我一起的本地同志说:“对方估计是拿你当大首长了,因为只有大官才会穿便衣来前线。”

我心想,好吧,作为“大首长”我命令印军官兵们就地无限期放假~ 6park.com

6park.com

楚鲁松杰最前沿上方印军的明碉暗堡——十一郎 摄

当年我方进出楚鲁松杰有三大难点 6park.com

1、要驾车在一个叫“噶尔贡典”的河沟里来回涉水三、四十次,具体次数视当时的雨水情况。水位达到越野车前盖的高度。近几年已另修山路,不走噶尔贡典河谷。

2、要翻过一个高达海拔5800多米、没有公路的山口。此山口每年只有三、四个月能够通行车辆,其他时间都是大雪封山,要么完全无法通行、要么就得骑马进出。我曾在楚鲁松杰见到一辆报废的普兰县农用车,说是去年进来之后就遇到大雪封山,车主后来骑马翻山回去,车子就扔在这儿不要了。

3、翻过这个山口下山的路况极为艰险,狭窄、弯曲、陡峭的沙土路,即使越野车在转弯的时候,也会经常遇到需要打几次方向盘才能转一个弯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几百米的垂直深沟。技术和经验不够的司机,基本上就瘫了。

中印边界中段另外三个争议区中国一侧的交通条件也同样困难。虽然这几年西藏的乡村交通大有改善,但我军官兵在中段几个争议区保家卫国仍然极为艰辛。 6park.com

6park.com

被戏称为“汽车步行街”的海拔5800米山口,因为车辆在此只能以几公里的时速左右摇摆压着乱石磨蹭——十一郎 摄 6park.com

楚鲁松杰村子里留下的普兰农用车——十一郎 摄

新藏线上的海拔虚标 6park.com

早些年走过新藏线的人,可能都在界山达坂见过一个“海拔6700米”的石碑。因此颇有人会真的以为开车去过这么高的高度。

轮式车辆海拔的世界记录,2020年才提高到6694米,并且是改装的乌尼莫克。如果那个标高是真的,那么可就是新藏公路上随便什么车每天都在破世界记录了。

其实呢,这个石碑的高度是明显虚标了的。我第一次经过的时候,用气压式登山手表测过,也就5200多米。要知道,一般车辆,哪怕是越野车,如果未经专门改装的话,也是难以在海拔6000米左右通行的。

果然,界山达坂的标高又经过两次修改,最终确定在5248米。

所以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未必够,有些情况还是要带着问号、多次深入才能真正明白。

6park.com

界山达坂前后的标高改变——十一郎 摄

2-2、什布奇山口争议区

位于札达县什布奇山口以西至活不桑河,争议面积共35平方公里,属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1958年4月,印度控制该地。 6park.com

6park.com

什布奇山口争议区,绘自Google Earth

2-3、桑、葱莎、波林三多争议区

位于札达县城西偏南方向,面积1451平方公里。1954年印度控制该地。 6park.com

6park.com

桑、葱莎、波林三多争议区,绘自Google Earth

2-4、乌热、然冲、拉不底争议区

位于札达县达巴乡。总面积855平方公里,其中乌热地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印度1956年6月曾控制乌热,7月控制香扎、拉不底。

6park.com

乌热、然冲、拉不底争议区,绘自Google Earth

6park.com

◆附近另有一块属于尼泊尔和印度之间的边界争议区卡拉帕尼。该处的强拉山口(印度称为“里普列克山口”),是该地三国边民的传统通道,距离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30公里。

“尼泊尔边境问题专家潘特称,1962年,印度在与中国的边境战争中失败,在撤退过程中,印军忽然意识到卡拉帕尼的战略价值,于是突然出兵占领了这块地方,以作为针对中国的战略缓冲地带。”

2020年6月,尼印两国在此曾发生边界治安纠纷。 6park.com

6park.com

尼印卡拉帕尼争议区

您已阅读了7750字,前方知识点高能预警 6park.com


6park.com

三、克什米尔的迷离前世

6park.com

6park.com

广义克什米尔与阿克赛钦示意图——十一郎绘

3-1、从勃律说起

勃律,维基百科介绍“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国,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

中国魏晋以来的史籍屡次记载了勃律国的存在,名称因音译而略有不同:波路、钵崙、不崙(《魏书》);钵卢勒(《洛阳伽蓝记》);波淪(《高僧传》)。

《魏书·西域传》对该国的方位记载为:“自莎车西南五百里葱岭,西南一千三百里至波路为一道焉”。该位置,就在今天的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一带。

《魏书》还记载了波崙国多次遣使朝贡。《魏书·世宗纪》中记载“…伽使密、不流沙等诸国并遣使”。经学者考证,伽使密即迦湿弥罗、克什米尔,不流沙即布路沙(Burushal)、波路,唐朝则译为勃律。

七世纪中开始,勃律成为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强国的争夺之地,争夺主要发生在大唐与吐蕃之间。

唐初吐蕃王朝兴起,在它对青藏高原的征战中,随着征服象雄,进一步击破勃律国。该国分裂为大、小勃律。留居原地巴尔蒂斯坦的,称勃律;向西北迁徙,来到罕萨河谷(位于今吉尔吉特)的叫小勃律

随后,唐和吐蕃交替控制大、小勃律。直到怛逻斯之战唐朝败于大食势力退出中亚。

安史之乱期间的公元756年,小勃律最后一次进贡唐朝,之后再次臣服于吐蕃。从西藏史料来看,此后勃律对吐蕃也是时服时叛。

九世纪中吐蕃王朝土崩瓦解之后,也就失去了对该地的控制。 十世纪至十二世纪末之间,于阗和克什米尔曾先后短期征服过这一区域,其他时间则处于对外独立和土邦之间的征战之中。

3-2、两个“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地区,地理上衔接着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帕米尔历史上是中亚、东亚、南亚之间的族群往来、文明交流的中转站,其中的瓦罕走廊则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克什米尔是中亚、南亚进入青藏高原的西部通道;阿克赛钦则是东亚、南疆进入青藏高原的西部门户

西藏的上古时期(公元七世纪之前)及之后一段时期,西亚波斯等不同文明的元素也曾透过克什米尔地区传播到青藏高原。

有学者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中期之前,“克什米尔”一词仅指喜马拉雅山脉和比尔本贾尔岭之间的河谷地。 由这个知识点,通过查询权威地图网站,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一直叫做“克什米尔河谷”的地方,见下图红线中的区域—— 6park.com

6park.com

真正的“克什米尔”原来在这儿——十一郎 绘

根据对《魏书》、《大唐西域记》、《拉失德史》、《克什米尔全史》、《查谟史》、《吉尔吉特史》、《拉达克王统史》、《阿里王统记》等中外史籍的阅读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6park.com

从最早的有关记录来看,作为具体地名时,克什米尔(伽使密、迦湿弥罗、喀什米尔)与勃律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拉达克查谟等地名是同时出现、分开表述的。

因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克什米尔具有双重含义

作为具体地名的、准确克什米尔,仅指克什米尔河谷(上图橙线范围),这个概念出现得较早、持续了很久,下文称克什米尔河谷

作为大区域泛指的克什米尔,用来形容包含克什米尔和上述其他小政权的广泛区域,下文称克什米尔地区。 由此,要进一步留意:中印西段的阿克赛钦等处,即使与克什米尔一起表达,也不是克什米尔国统治阿克赛钦的关系,而是指阿克赛钦与克什米尔地区距离较近。 接下来,我们很有必要考察一下常见的几个历史地理名称和重要事件—— 6park.com

6park.com

3-3、吉尔吉特 6park.com

6park.com

吉尔吉特地形图,绘自Google Earth

吉尔吉特,今属巴控克什米尔。地处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喜马拉雅余脉的交汇地。吉萨尔河流经首府吉尔吉特市,海拔1420米。 6park.com

该地向北与瓦罕走廊通连,从而可以进入中亚和东亚。著名的“中巴公路”(KKH喀喇昆仑公路)经吉尔吉特、过红其拉甫口岸、进入中国新疆。

罕萨土邦、那格尔土邦亦包含在今天叫做吉尔吉特的区域,前文所述的古代小勃律也在这个区域。

十六世纪上旬,南疆的叶尔羌汗国曾短时间打进此地(博洛尔)。

6park.com

建于印度河上游陡峭河岸的民居——十一郎 摄

3-4、巴尔蒂斯坦 6park.com

6park.com

巴尔蒂斯坦地形图,绘自Google Earth

巴尔蒂斯坦,长期被各种史料称作“小西藏”。今属巴控克什米尔6park.com

地处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余脉的交汇地,发源于西藏阿里的印度河从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流入。首府斯卡杜,海拔2260米,位于印度河与希加尔河交汇处的河谷。

前文所述的古代勃律所在地。勃律与巴尔蒂是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的发音。但当地人从来不自称“巴尔蒂人”(《巴尔蒂斯坦的历史与文化》语)。

当地人以藏族为主,语言以藏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有一个地方强势家族曾号称是“亚历山大东征”留下来的后裔,也有不少强势家族声称是吐蕃的后裔。格萨尔传唱在当地流传较久。

有学者推测,当地最早的宗教可能是琐罗亚斯德教,但缺少实证。佛教在传入西藏之前,应该已经通过克什米尔河谷传到此地。阿里的古格王朝时代,此地佛教走向密教化。十四世纪后期,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到十七世纪,当地人已经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了。

十三世纪之前的历史,前面已有简述。十三世纪之后,该地处于几个强势家族的此消彼长控制之中,北印度和南疆的势力也曾短暂打进来。1840年代,来自查谟的道格拉人征服巴尔蒂斯坦。

6park.com

巴尔蒂斯坦希加尔河上游Braldu河谷——十一郎 摄

3-5、拉达克:阿里王朝的分支 6park.com

6park.com

拉达克地形图,绘自Google Earth

拉达克,藏语古称“玛尔域”,今属控克什米尔。首府列城海拔3280米。 6park.com

位于印度河上游水系穿越喀喇昆仑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结合部的高山峡谷区,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西部通向南亚和中亚的重要通道。同时,青藏高原通往西域南疆的西部通道,也从拉达克附近经过。

拉达克以藏族为主,持藏语西部方言,信仰藏传密教*。

*关于历史上长期称为喇嘛教、近些年又称为藏传佛教的这支宗教,本文以藏传密教或藏密称之。其来龙去脉,另行专文阐述。

从目前已知的史料分析,七世纪中之前的拉达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应属于象雄

象雄是吐蕃统一高原之前,青藏高原草原系统的一个古老部落联盟,中国古籍里记为羊同。有学者认为,象雄最强大时期,统领着今阿里、那曲西部、日喀则西部、克什米尔地区局部。象雄文化的影响则更加广泛,除了西藏,还遍及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云南、甘肃部分。

七世纪中吐蕃王朝兴起,征服象雄。由此,象雄领地纳入吐蕃的统治范围。

公元842年,吐蕃最后一位国王达玛赞普遇刺身亡,曾经强盛一时、存续两个世纪的吐蕃王朝最终灭亡。此后,青藏高原陷入长达400年的混乱和地方割据阶段,史称“混乱分裂时期”。

在这个时期,吐蕃末代赞普的一位曾孙吉德尼玛衮携带残余势力迁徙西藏西部,于十世纪末,通过与当地豪强势力联姻、征战等方式,在象雄故地建立起了在后世以古格闻名的阿里王朝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中部西藏传统史料、西部的《阿里王统记》和《拉达克王统史》等史料的辨析,通过综合研判,我们对于“古格王国”和“拉达克王国”的早期历史,还需建立新的、更加符合史料支持的认知——

吉德尼玛衮建立阿里王朝之后,统治了青藏高原西部广大的一片领域,将王朝定都在今古格遗址所在的扎布让城堡(札达县)。由继承王位的三子德祖衮驻锡王朝首府古格(今札达),长子日巴衮镇守玛尔域(今拉达克),次子扎什德衮驻扎布让(今普兰),初步形成了阿里王朝初期的治理架构。

知识点阿里王朝创建初期,并没有立刻分为三个王国。拉达克和普兰,曾一直奉古格为权力中心。直到阿里王朝创立一百年左右,由于非王族嫡系的旺德弑君篡位,导致了拉达克等血统更纯粹的王室后人各自独立,时间应在公元1090年前后。从这个时候起,阿里王朝进入分裂状态,古格与拉达克并称

王位继承小议

古代社会,在王权初创、权威未稳的阶段,王权传予幼子,也是一种常见安排。

笔者的看法是,年长的儿子们可以较早地替父王分忧,因而分封出去守边、或治理其他区域,是最合理的安排。而年幼的儿子,一方面因为出生得晚,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势力强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因为古人结婚生育早、寿命短,传位于幼子可以减缓频繁转换王位的问题,有利于王权稳定。到了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嫡长子继承更有优势——尽早确定王位继承人,使得国民和部属有一个稳定的未来效忠对象,减少期望值不明确带来的混乱和内耗——但也不是绝对的。

因而,吉德尼玛衮将王位传给三子,分封长子和次子戍边,并不奇怪。

再后来,普兰王系虽然被古格王系兼并,但它发展出的分支亚泽王系则一直延续很久,并与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的来源有关。

拉达克在自立门户之后,中前期与古格之间以和平为主,到了后期战争比较频繁。

1247年,由蒙古帝国王子阔端与藏传密教萨迦派领袖萨班开端,之后经元世祖忽必烈和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继承推动,西藏纳入中央版图。唯有西部的古格、拉达克等小国,依然处于游离状态。

1634年,古格因王室权力争夺、宗教矛盾*等因素,内部严重分裂。拉达克王国在古格大喇嘛势力(古格国王的祖叔兄弟)的内应之下,兴兵攻灭了立国600余年的古格王国。拉达克的兵锋还曾远达日喀则西部。

*关于古格末期内部的宗教矛盾,不仅有外来天主教与本地藏传密教的冲突,笔者认为还有藏密新兴格鲁派与本地已有根基的主巴噶举派之间的争夺。

这个时期,适逢藏传密教最后一个大教派格鲁派,借助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的强大武力支持强势兴起。通过引进蒙古军队进藏,屠杀了“藏巴汗+噶玛噶举派”政教集团的十万藏军之后,基本控制了拉萨、日喀则、山南等西藏核心区域,建立了和硕特汗王掌政、格鲁派掌教的新政权。该段历史,请见《藏南》一文。

1670年代,不丹的“主巴噶举派”政教合一政权,与拉萨的“和硕特蒙古+格鲁派”政教集团发生激烈争端,而同样信奉主巴噶举的拉达克则支持不丹一方。两大政教阵营的矛盾,引发了拉达克与拉萨之间的战争。

1679年,格鲁派让一位出家的蒙古王子甘丹才旺还俗,率领蒙藏联军远征西部。经过几年征战最终击败了拉达克、收复阿里。拉达克退回原境,并从1683年开始向拉萨进贡。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驱逐侵藏的准噶尔军之后,清朝建立了对西藏的直接统治。拉达克处于清朝藩属的地位。

雍正初年,拉达克与西藏使臣一起进京朝贡。雍正以后,拉达克王须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并由驻藏大臣“节制”。?

乾隆初年,叛服不定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三次进藏熬茶走的是西部通道,不仅需要清中央的批准,而且拉达克王、阿里总管多次向驻藏大臣奏报准部情况。 1826年,拉达克王奉驻藏大臣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余党100余人,并派人禀报驻藏大臣。

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王五品顶戴花翎。

1830年代中,查谟的道格拉人兴起之后,拉达克走向了衰亡。

6park.com

3-6、克什米尔河谷 6park.com

6park.com

克什米尔河谷地形图,绘自Google Earth

克什米尔河谷,今属控克什米尔。西南部为比尔本贾尔山脉,东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长约135公里,宽32公里,被杰赫勒姆河划开。首府斯利那加,海拔1580米。

《魏书·世宗纪》中记载的“伽使密”、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迦湿弥罗国”即指此处。

9世纪印度教湿婆派在此兴起,14世纪40年代开始,受穆斯林君主控制。

从地形来看,克什米尔河谷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相对隔绝一些,面向南亚更加开阔。

这里历史上也是青藏高原西部产品进入南亚、中亚的贸易集散地。著名的“开司米羊绒”即得名于本地,但是羊绒的主要产地在西藏阿里。

历史上很长时间,克什米尔河谷一直有自己的政权。 6park.com

6park.com

3-7、查谟 6park.com

6park.com

查谟地形图,绘自Google Earth

查谟,今属控克什米尔。处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西南外侧、塔威河等河流平原。首府查谟市海拔320米。 6park.com

该处人种来源比较混杂。当地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

查谟土邦十九世纪上旬兴起之前,曾短期接受过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的统治。 6park.com

6park.com

3-8、锡克帝国&查谟-克什米尔 6park.com

6park.com

锡克帝国最大控制区域示意图、锡克人的包头穿着——十一郎绘

锡克帝国(公元1799年~1849年),是一个由锡克人创立的帝国。位于古印度西北部,紧邻克什米尔地区。曾经强势崛起、迅速衰落。 6park.com

锡克人,泛指“锡克教”信徒。锡克教,创立于十五世纪末,是印度教巴克提派的虔信运动与伊斯兰教苏菲派一神论结合的产物。目前,锡克教是全世界最大的传统非主流宗教。

该教主张祖师崇拜,其祖师也叫“古鲁”,与藏传密教的“古鲁”(上师)一词同源,均来自婆罗门教。从第六代祖师开始崇尚暴力手段,并建立纯粹的宗教军事组织,发展出黩武的神权政治力量。

十八世纪末,锡克首领兰季特·辛格强化神权统治,建立了锡克帝国。在古印度莫卧儿帝国衰落时期,锡克帝国迅速崛起于古印度北部。

锡克人的崛起,也间接推动了克什米尔地区政治秩序的更替。

1822年,查谟的道格拉人*首领古拉伯·辛格,由于归顺锡克帝国,被任命为查谟总督、自号“罗阇”(尊者),同时积极向周边小国发动战争。

*道格拉人自称是拉杰普特人的后代,拉杰普特人则自认为是刹帝利后裔,具有印欧人的外貌特征,大多信仰印度教。西藏称道格拉人为“森巴部落”。 6park.com

1833年,道格拉人发起了侵略拉达克的战争,藏史称为森巴战争(又叫“中国-锡克战争”)。1834年被击败的拉达克王,向查谟进贡。1837年、1840年,拉达克两次反抗,道格拉军队两次攻陷拉达克。

道格拉军队第三次攻打拉达克时,拉达克王曾向拉萨的驻藏大臣求救,却因清朝正陷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无暇他顾。

在这期间,道格拉军队还利用各个河谷王公的不和,血腥征服了巴尔蒂斯坦等地。

1841年,道格拉军队与新征服区域人马组成的联军,进犯阿里、誓言征服拉萨。入侵者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了日土、札达、普兰。清廷命驻藏大臣和西藏噶厦政府派出军队,经过几次激战,几乎全歼道格拉人入侵者,在普兰击毙了道格拉将领左尔阿弗尔。联军残余撤回拉达克。

1842年初,拉萨军队向拉达克进军,查谟也向拉达克大量增兵。在拉达克的几次交战,拉萨军队处于劣势,战事胶着。

双方意识到各自均无法进一步改变战争结果,于是缔结了和约。区域态势回到了战前状态,但拉达克王国却由此走向衰亡。

1846年,英国第一次击败锡克帝国,将克什米尔河谷卖给道格拉人作为缓冲区,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初步成型,并成为英属印度的附属。1849年,英国彻底打垮锡克帝国,查谟-克什米尔加速了对克什米尔地区土邦的兼并。

十九世纪中后期,吉尔吉特等处或者被征服、或者成为附庸国,查谟总督从此自称“查谟-克什米尔大君”,但各地的反抗独立运动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该土邦的历史,一直延续到英国取消殖民、印巴分治。 6park.com

6park.com

您已阅读了13300字


6park.com

四、浆糊拉面:古印度史归纳

首先,古印度的历史确实很浆糊。主要问题就出在:号称文明悠久的印度,自古以来就缺少记载真实历史的传统。该区域古代史的叙述和建构,文献方面主要依赖周边文明的记载。

十三世纪伊斯兰征服印度次大陆之前,中国史料的记载非常重要,特别是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这类求法僧人的记述;之后,则有赖于穆斯林学者的记录。

至于古印度号称成文极早的两大史诗、四部吠陀、梵书、奥义书和往世书等等,史学家们一致评价:作为史料的可信度很低

十一世纪到过印度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评论说:“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要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是代之以讲故事。”

特别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一般所说的古印度,它更多的是一个文化地理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政治地理的概念。

作为文化地理概念的古印度,主要包括今天的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斯里兰卡、安达曼群岛马尔代夫勉强可以计入。

不丹属于高原文明的延伸、缅甸属于东南亚文明系统,都不含在“古印度”这个文化地理概念中。

至于克什米尔地区,则是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中国三国接壤的区域。 6park.com

6park.com

彩色区域为本文讨论的“古印度”范围——十一郎标示

4-1、古印度史线索

6park.com

哈拉帕文明区域示意图和雕像,来自wikipedia

古印度在史前时代,有一个哈拉帕文(也叫“印度河流域文明”,不是“古印度文明”),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300年之间,相当于中国传说中的夏朝。位于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与和萨拉斯瓦蒂河流域之间。 6park.com

但由于突然消失,目前仅知道印度河流域文明当时已经拥有了青铜器、印章、城市、规模化麦作等。这个文明对后世的印度历史,目前看不到有明显的影响。

◆从最新相关研究来看(比如《Science》杂志的《古DNA揭示中亚-南亚人群的三大祖先群体、精细混合过程并支持印欧语人群的扩散》),哈拉帕文明大概率是来自西亚的农业人群建立的,而不是古印度的原住民。

6park.com

吠陀时代晚期的北部印度地图,来自wikipedia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欧亚大草原*的一支雅利安人杀入古印度,建构了古印度文明的真正底色。婆罗门教(后称印度教)、种姓制度吠陀文化等等,均由此而来。他们定居古印度之后,被学界称为印度-雅利安人6park.com

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祭司)和刹帝利(军事首领)两个高级种性,最初是为外来雅利安征服者度身定造的。

这个时期称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前500年,相当于商朝到东周初期),这个阶段该文化主要活跃在古印度北部。

*欧亚大草原,又叫欧亚大陆北方大草原。

在古代温暖湿润的气候周期,曾经广泛覆盖于欧亚大陆。该草原最广大的时候,大致上东达俄罗斯东部沿海、西至南欧草原、北含西伯利亚、南连东亚黄河流域农耕区。欧亚大草原,不仅是游牧人群广泛移动的区域,也是旧大陆上古文明交流传播的大通道。

笔者认为,欧亚大陆最早的物资流通、文明传播,都要在这个方向寻找答案。后世的“丝绸之路”,仅仅是这一大通道在某个历史时期的一部分而已。而青藏高原的北方草原,也曾是欧亚大草原的高原分支。这三个话题展开的话,恐怕又是三篇几万字的文章了,本文从略。 6park.com

6park.com

十六国位置示意图,来自wikipedia

接续吠陀时代的是列国时代约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相当于商朝到东周中前期到末期),也叫“十六雄国时期”。陆续有十六个小国兴起于古印度中北部。以佛教、耆那教为代表的沙门思潮兴起,主要是反对婆罗门教。 6park.com

6park.com

◆之后的古印度历史上,一共只出现了三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孔雀王朝、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 6park.com

6park.com

孔雀王朝的最大疆域范围[深蓝],附庸国[浅蓝],来自wikipedia

其中,只有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前185年,相当于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是古印度本土成长起来的,前后只有区区140年。 6park.com

6park.com

公元二世纪初的贵霜帝国,来自wikipedia

贵霜帝国(公元55年~约公元三世纪后期,相当于东汉)是中亚帝国,古印度是它统治的一部分区域。

6park.com

莫卧儿帝国鼎盛时期疆域[中间红色]示意图——十一郎绘

莫卧儿帝国(公元1526年~1858年,相当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后期)是伊斯兰化的成吉思汗后裔、从中亚武力征服古印度建立的帝国。 6park.com

6park.com

◆另有笈多王朝和德里苏丹国两个时期,出现了比较强势的地方政权—— 6park.com

6park.com

笈多王朝疆域[中间茶色]示意图,约占古印度的五分之二——十一郎绘

笈多王朝(公元319年~550年,相当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是本土发育的。

6park.com

德里苏丹历朝疆域变化图,来自wikipedia

德里苏丹国(公元1206年~1526年,相当于南宋中期到明朝中后期)是外来穆斯林武力征服建立的——伊斯兰教在古印度站稳脚跟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1909年英属印度宗教划分:粉红-印度教,黄色-佛教,绿色-伊斯兰教。缅甸于1937年成为独立英属殖民地。来自wikipedia

◆到了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公元1773年设立印度总督~1947年,相当于清朝中期到民国),古印度出现了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局面,但是,英属印度并没有独立的政权,英属印度也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国家6park.com

印巴分治之前,英属印度还有562个互不从属的大小土邦。 6park.com

6park.com

◆在西藏影响比较大的波罗王朝(帕拉王朝,8世纪~12世纪),其实仅仅是古印度同时存在的三个小政权之一,各自的疆域都很小,如下图。 6park.com

6park.com

波罗王朝时代的三个小政权势力图——十一郎绘

4-2、古印度史要点 6park.com

1、古印度已明确的约3500年左右历史上,本土成长的统一政权只有区区140年(孔雀王朝),占4%。再算上局部统一的笈多王朝230年,本土成长的也仅占11%。

2、外来征服、殖民形成统一局面或强势政权的,合计约有940年(贵霜、德里苏丹、莫卧儿、英殖民),占27%。

3、四分五裂(甚至四十分五十裂)状态,合计长达2100多年,约占60%。

4、另外,外来伊斯兰强势统治,持续长达650年。英国殖民统治170多年。二者之间有一段重合时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5、吠陀文明作为古印度文明的核心部分,是古代外来强势人群移植进来的。

4-3、通过梳理,笔者有如下感受

A、就政权格局而言,四分五裂是古印度常态;被外来统治者征服约占三成;真正本土兴起的统一政权,仅占二十五分之一。其历史特征是:要么自乱、要么被虐。

B、文明文化的角度,最早的“哈拉帕文明”消失不见;作为古印度文明核心的“吠陀文明”,是外来雅利安人建立的;后来内生的佛教、耆那教,也在兴起之后很快被边缘化了;八世纪初,伊斯兰教从北印度强势进入,十三世纪初完成了对古印度的征服,由此埋下了现代印度宗教对立、族群冲突的祸根。

C、比较莫卧儿帝国与清帝国,二者都是少数游牧人群征服统治多数定居人群。不同之处在于,莫卧儿征服者并没有融入古印度传统的印度教文明,而是以外来宗教强势压制本土文化。满清虽然也很推崇非主流的喇嘛教(主要为了羁縻蒙古诸部),但满清在政治文化上基本融入了华夏文明主流。从更


贴主:刀锋于2020_07_11 22:22:54编辑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