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加入美国帮会的中国人:要变成1% ,你得先踩掉99%
送交者: 非法垃圾扯JB蛋[♂☆偷你个屌的渡☆♂] 于 2018-05-19 1:57 已读 3580 次 2 赞  

非法垃圾扯JB蛋的个人频道

派对,圈子与权力


640-15

 

2013年感恩节的那个周末,19岁的华裔移民二代邓俊贤如往常一样从纽约州立大学的布鲁克学院回家,彼时,他正在和一个亚裔姐妹会的女孩儿交往,她的家人不太爱吃火鸡,细心的邓俊贤记下了,此行回家,他特地嘱咐母亲做了很多菜,准备打包带去女友家中,只是他们谁也不曾想到:这次见面之后,便是阴阳两隔。

 

驱车前往波克诺山的一个小社区时,邓俊贤的背包里随身放着一本笔记本,里面记录着他对亚裔群体在美国受到压制的一些简单想法,这段时间他过得太累了,自从决定加入亚裔兄弟会Pi Delta psi,他回宿舍都是沾床就睡,越临近仪式,他的话越少。好在很快就要宣誓了,本以为只要撑过这一关,他就可以成为正式会员。

 

宣誓仪式前的傍晚,邓俊贤和其他即将加入的新人跟老成员们一起打牌以缓解略显紧张的气氛,他们先做了一些简单的入会仪式预热,等到午夜时分,兄弟们聚拢在一起,准备进行最为神圣的“玻璃天花板”,他当时是一身黑的装扮:黑色套头衫和运动裤,加上一双军靴,被排在当晚宣誓者的最后一个。

640-16

 

“玻璃天花板”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中国佬”、“亚洲佬”等言语辱骂中将双臂交叉胸前,走向老成员们用手臂连成的人墙;接着,他需要用一己之力推开人墙,而人墙则会猛烈地将他推回原位,辱骂、推搡、擒抱……这些言语和肢体上的暴力被视为宣誓者必须承受的“考验”。仪式进行到最后一步,邓俊贤被蒙上双眼,要求背上一个20磅重盛满沙子的背包穿越结了冰的庭院,此时的他颤颤巍巍、重心不稳地循着“老大”的声音走去,当距离声源10-15英尺时,“老大”正全力加速地撞向他……而这一次被撂倒后,他身体直得像块板子,再也没能起来。第二天,医生宣布其死于头部的多次外伤和延误治疗。

 

这是五年前一起震惊世界的华裔新生遭“兄弟会”霸凌致死的惨案,去年五月,此案再次开庭审理,该兄弟会成员终于承认过失杀人和妨碍逮捕的罪行,但挽回不了的,是一条生命的逝去和一个家庭的破碎。

 

 

 

兄弟会,

是进入1%的残酷预热


640-17

兄弟会的命名方式通常采用希腊字母,当时的寓意是希望能从希腊城邦和哲学体系中吸收自由的养分,北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兄弟会Phi Beta Kappa于1775年诞生于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第一个姐妹会Alpha Delta Pi的前身则是1851年在韦斯理阳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创办的秘密妇女社团。

 

在此之后,兄弟/姐妹会逐步分化为两条分支:以聚会、社交为主的社交兄弟会(social frat)以及以专业活动为主的学术兄弟会(professional frat)。当然,发展到现在,这两种类型的兄弟会之间恐怕界限模糊,据亲历者晓渔描述:“即使是打着学术旗号的兄弟会,社交才是其真正核心,美国人的乐趣主要在开趴,一群人聚在房子里放些特别吵闹的pop music,玩诸如扔乒乓球、砸沙包之类的无聊游戏,嗨一整晚,喝得吐到七荤八素才慢慢散去,剩下几个新人第二天打扫残局。”

 

这些当然都算老实的,尺度大一点的玩法有:比拼谁睡过的女孩多,有的兄弟会内部统一有一个记分系统,谁的得分高,就会被人尊重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得分的依据是和女孩发生关系,至于采取什么手段,则全靠各人智慧,让女生心甘情愿也好、打擦边球也好,只要得手便是向上爬了一点点,灌酒、用药、暴力都是司空见惯。

 

640-18

■drinking game经典场景

 

除此之外,对一些老成员来说另一重乐趣来源于“折磨”新人,入会仪式之前通常会有一个hell week,老人可以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刁难新人:让他们在学校裸奔、一天内喝掉一大瓶伏特加、給老人舔脚趾、生吞肝脏……总之,只要能在paddle上搞到签名,入会心切的新人们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

 

而演变到当代,以入会仪式为代表的兄弟会程序已经显得越加残酷。据《纽约时报》报道,自2005年以来,至少3名学生在参与亚裔兄弟会活动期间丧命,如果将范围扩大到美国所有的兄弟会,富兰克林学院新闻学教授Hank Nuwer做过统计:自1961年开始,美国每年都会发生至少一起霸凌致死事件,而从2000年至今,已有70名学生因此付出生命。

 

可即便如此,全美依然有约40万的本科生是兄弟会/姐妹会成员。为什么这些年轻人这么急切地想要进入?

 

圈子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美国,参加兄弟会是证明一个人优秀的凭证之一,只有经过了最严苛的考验,才有机会进入想要的圈子。在福布斯杂志评出的美国企业500强中,有120家企业的CEO在大学时都曾是某兄弟会成员,花旗集团、AIG、摩根大通、高盛、通用汽车等众多知名企业的现任或前任CEO都参加了兄弟会。据统计,兄弟会里还走出了48%的美国总统、42%的参议员、30%的众议员和40%的美国最高法院法官,而众所周知的小布什、克林顿等政界精英更是来自于兄弟会。

 

640-19

■耶鲁“骷髅会。”每一届的15名会员都会像这样拍一张合照。茶几上是真正的骷髅与骨头,后面的时钟通常会调到8点。

 

 

 

再怎么乱,

其实都是你情我愿吧?


那么,报道不断、事故多发的美国兄弟会,对于漂泊在外的华人留学生而言,是诱惑,是挑战,还是排遣孤独的出口呢?我们找到了两位曾经参加过兄弟会的留学生,问了问他们真实经历的兄弟会到底是怎么样的。

 

640-20


Q:什么时候参加的哪种兄弟会呢?

晓渔:大二时候参加了美国最大的建筑兄弟会,professional和social兼有的那种。

王同学:大一时候参加的social型兄弟会,叫做Delta Sigma Phi。

 

Q:当时为什么想参加兄弟会?在此之前有了解过吗?

晓渔:之前完全没了解过,记得开学有一天是“社团宣讲日”,在一个很大的草坪上有几百个社团在摆摊,当时看到建筑兄弟会觉得跟自己专业相关,听他们说得很酷,想去玩一玩,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学生组织,可能会对自己专业有帮助。

王同学:我之前了解过一点点,但参加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国中部太无聊了,学校很小,中国人很少,没什么实质性的活动和娱乐项目,加个兄弟会的话大家能时常聚一聚倒是不错。

 

Q:pledge阶段受到过什么刁难吗?

晓渔:我们建筑兄弟会算是很老实的,也就是每周去house里面听他们讲讲兄弟会的历史,然后会有一些quiz,有次是让我们给house里面的成员搞恶作剧但不能被发现,当时我们是拿面粉铺满了整个楼梯,好多人摔倒,现在想想这完全不算刁难啦。

王同学:刁难基本没有,但是流程还是要走的,每个人要做个paddle一直随身带着,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所有正式成员的签名,每个人答应签名的要求不一样,也就让我们去做点小任务,当时有去偷过别人的paddle。

 

Q:正式加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晓渔:入会仪式很隆重,老成员们会穿上各种古代的服装扮演各种角色,以一种半参与式话剧的形式带你体验建筑的起源和一系列历史,最后在一个搭建的祭坛下,手捧圣经,在烛光前宣誓加入兄弟会,当时的场面我现在都能记得,算是很有仪式感吧。

王同学:我前期付出的努力相对没有那么多,所以正式加入的时候喜悦感没有那么强吧,但formal那天还是印象深刻的,他们准备了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以一种半搞笑的形式呈现出来。

 

Q:兄弟会会排斥华人吗?周围参加的中国朋友多吗?

晓渔:不会,建筑的圈子还是挺友好的,大部分能上到大学的人对异乡人都是一个接纳的态度,但这只是对陌生人式的友善,能不能成为每天玩在一起的好朋友是另一码事,我觉得还挺难的,跟种族歧视没关系,只是受制于不同的成长环境。我周围中国人参加的很少,很神奇我这个不爱社交的人竟然是过来人哈哈。

王同学:华人他们是接受的,但是我们兄弟会没有过黑人,可能跟最初的约定有关。我那一届就我和另一个哥们儿,但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进去,现在几乎每个兄弟会都有中国人。

 

Q:你对于那些玩得很开的兄弟会怎么看?

晓渔:是说私生活混乱那些吗?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你情我愿的话随便怎么乱咯,不要影响别人就好,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知道商学院的玩得是挺嗨的,而且往往越大规模的兄弟会越乱,流程很规范,私生活很混乱哈哈。

王同学:我觉得被爆出来的还是个案,出事是发生事情的当事人的问题,跟兄弟会的模式关系不大,他们也一直在探索怎么完善。你不能因为一个学校发生枪击了就否定所有学校吧。

 

Q:参加兄弟会有给到你一些support吗?

晓渔:有,但基本限于兄弟会内部的事务,在此之外我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

王同学:一些小事是有的,但是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求谁都没用,像身份认同这种,不是加个兄弟会就能解决的。

640-21

 

有人将美国的兄弟/姐妹会视为“圈子文化”的一个明证,甚至是得以平步青云通向权力和财富的一条捷径:你交往的人家世显赫,跟他们一起“混迹”多了,你未来的道路自然也会更加通畅,毕竟,那些平日里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商界政界精英,多多少少都被爆出是从这样的“圈子”里走出来的。

 

这样的论调对于出生在“人情社会”的我们恐怕是再熟悉不过的。在中国,虽然秘密结社不被允许,但也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组织:粤西各地出现的“青年兄弟会”,已有多年的历史;2000年于上海成立的针对独生男性的“独身兄弟会”,到了2008年已被众多会员戏称为本土的“中国兄弟会”,更不要说明末清初以来就曾盛极一时的“青帮”和“洪门”了。

 

但归属感究竟有多少呢?

 

从留学生们的讲述不难看出:兄弟会对他们而言可能就是具备社交功能的松散团体,学业之外有一群可以聚会开趴、释放压力的兄弟姐妹,但若真正谈及荣誉和认同感,他们倒是少了那么一些共鸣和感同身受。而诞生于中国本土的这些民间组织,打着“互益互助、兄弟友爱”的旗号,却依然避免不了趋炎附势、排斥异己的属性,没能加入他们的圈子,便没有“兄弟”可言。也许就如王同学所说:

 

 

 

其实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

找谁都没用。

 

喜欢非法垃圾扯JB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非法垃圾扯JB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