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从一句座右铭,一个场景,看中国的战狼外交
送交者: 龙晓[☆★声望品衔7★☆] 于 2020-10-17 10:33 已读 11265 次 20 赞  

龙晓的个人频道

“People may forget what you said, but they’ll never forget how you made them feel.”   6park.com

人们也许会忘记你说了什么,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给它们的感受。
6park.com

这是一句名言,具体时间源头可以追溯到70年代,如今在西方它依然是许多企业中尤其是需要面对客户打交道的管理者身边的座右铭。 6park.com

1. 从商业销售角度讲,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 争取人心 6park.com

“只有赢得人心的销售,才是真正有效的销售,才是可持续的销售。”   6park.com

销售 --> 争取人心 6park.com

然而不论言语道理是否正确错误,回到这句名言, 真正能收买人心的,还是在与对方交流中给予对方的感受。   6park.com

销售 --> 争取人心 --> 感受 6park.com

关键词: 感受 6park.com

这一点在企业和客户的交流中非常重要。 成功的企业搞好了客户关系,建立了客户忠诚,长期竞争下来发家壮大。 而没有搞好客户关系的企业,产品实力再好,也被客户拒之门外。  同样的道理也在国际政治中 - 把商业销售转换成建立国际合作,那么在国际关系中 “只有赢得人心的合作,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合作。” 6park.com

在商业中,负责相关工作的有销售和公关部门。 而在国家层次,维持国际合作则是外交和涉外部门的工作重点。  6park.com

但是如何维持国际合作?  6park.com

一个国家的外交正是类似在搞销售,销售什么? 利益! 但是要达到这一销售目的,就要得到对方的观点认同, 而决定这些观点的,恰恰又是具体的人或人群 (对方国家的领袖,政客,党派)。 这里又重新回到了人,于是外交部门的真正工作重点是什么? 其实还是在制造感受, 推销自己在其它国家内部造成的感受。  6park.com

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事方式将影响其它国家的感受,而这才是成就了国际合作成败的关键。 感受,又回到开始的这句名言, 在赢得国家支持的过程中其实比公理或道理更重要。 6park.com

得人心者安天下,得人心者能销售 (能外交)! 6park.com

2. 围观者的场景 6park.com

有感于国内知乎上同样有一篇评论, “当暴力事件发生时,围观者的心理是什么?” 【附录A】 6park.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69210 6park.com

假设作为普通的群众在公开场合下看到同是两个他们认识的朋友之间产生矛盾,这两者之间的真实情况怕是一方挑衅另一方,摆平道理的需要它们暴力相向(或者只是恶言相向)。  6park.com

这时围观者的关心的是什么?  6park.com

按照这篇文章的有趣论述,首先,围观者关心和看到的并不是什么道理或真理大论,它们看到的其实只有争斗中的痛苦和恐惧。 作为围观者,它们亦会关心当下环境里自身的安全。 围观者还会担心的,是当事者展示的暴力倾向是否在将来同样发生在针对自己身上的后果。 围观者最终会考虑的,是如何参与争纷的 “交换成本",具体的说就是围观者自己参与行动后能得到的价值回报。 6park.com

之所以引用这个场景,是因为同样的关系也发生在国与国之间。 当两个国家争锋相对时,如当今中美争斗的情况下,中美就是那两个“当局者”,而全世界就是“围观者”。 6park.com

“当局者”的声势再大,其实最终目的是要争取“围观者”。 6park.com

3. 中国式战狼外交 6park.com

本文讨论的是战狼外交这一形式,而不是它的初衷 - 因为初衷,永远可能是美好的。 6park.com

战狼外交的概念是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务上采取灼灼逼人行事,高调宣扬,正面攻击那些被认为损害自己的对手。 因为是在外交领域,攻击的方法并不包括军事,而更多的是通过外事媒体宣示发声等的具体手段, 辅之以政治,经济的手段。 6park.com

表面看,采取这样的举动在当事一方本是合情合理,因为既然是斗争就要宣扬正义,打击对手,击倒对手,以证明自己的高尚立场。 但是,当重新回归到外交的真正目的时,这种战狼外交现实达到的效果姑且值得权商。   6park.com

战狼外交是否符合了自己(中国)的最终利益? 6park.com

正如开篇那句名言所要表述的: 外交需要达成的真正目的, 是赢得在旁观者国家支持。  6park.com

在此前提下, 之前的问题就转换成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战狼外交带给了“旁观者”们什么样的影响?  6park.com

回到开篇句名言中的关键词: “感受” 6park.com

在中美冲突发生的这几年中,中国的外交执行方式其实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中国过去几十年韬光养晦不曾展示过的一面, 那就是中国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泛攻击性。 虽然这些攻击性的起始状态是在特定情况下爆发出来,并且开始时并不针对这些第三方国家。 但是之后执行情况的泛滥, 已经令自己偏离了外交的真正方向。 6park.com

“围观者的场景”里, 战狼外交展现出的攻击性, 已经影响了“围观者”们。 6park.com

4. 美国设立的 “舞台陷阱” 6park.com

中美纷争之初, 美国在自我优先主义领导下首先在国际上挥舞关税制裁大棒,攻击不仅面对着中国,也同时对着曾经的盟友。  6park.com

对应到 “围观场景”里,彼时造成冲突,且站在舞台中央的当事者, 只有一个 - 美国。   同样在“围观场景”里,需要被人担心,被人害怕,被人疏远,而可能孤立的国家也还是只有一个 - 美国。  6park.com

这种场景认同感,给与了中国在对抗美国的战略背景中很大的优势。 美国,四处攻击, 十分不得人心; 同时中国,倡导国际合作,而且与其它主要经济体同为美国制裁的“受害者”,认同中国价值的“旁观者” 俯拾皆是。  6park.com

作为美国精英政客,川普和其班子中的智囊与支持者对此如何不知? 这种现象在美国政客精英眼里,亦并不正常。  6park.com

为了改变局面,这个时候美国政客精英一个相对于全世界其它国家独有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6park.com

这个优势就是: 作为美国的政客虽然并不真正代表人民,但却一定要懂得如何玩弄争夺人心的伎俩 - 这是美国几乎所有政客身经百战,经过无数次选举游戏洗礼后,必会拥有的特长。  6park.com

而美国这些政客当中,同样不乏具有商界背景,知晓开篇这句名言的道理的人。 6park.com

处于“围观场景”中的孤家寡人 - 美国, 只要能够把中国同样拉入场景的舞台中央, 就可以把中国与其它“围观者”们的距离拉开,无论怎样都会达到消弱对中国的支持,继而瓦解中国相对美国的场景优势的目的。  6park.com

一旦这个第一步目的能够达到,美国就可以继续孤立中国,为更后的打击做铺垫。   6park.com

本文姑且把美国政客的这一策略称为 “舞台的陷阱” 6park.com

为了达到拉中国上舞台这一目的,美国政客轮番上阵,不论是某些议员政策法案的炒作,也或是统领干将的Twitter治国, 或者相符媒体故意夸张的宣传,或者各种挑衅舆论铺天盖地。 而制造这些声势的背后,不仅是为美国自己的政策背书, 更是一个手段为达到另一个目的 - 刺激中国, 引诱中国犯错。 6park.com

时之初,美国的 “舞台的陷阱” 策略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为什么?  6park.com

记得当时面对天鹏元帅对华为的负面抹黑, 全世界许多国家却选择付之一笑, 根本不予理睬。 更多美国本土通信企业, 甚至欧洲国家都反而高调宣示对华为的支持。  6park.com

美国的“舞台陷阱”并没有奏效, 是因为中国没有随之起舞。 当时的中国还是极为冷静,在美国制裁中国之前,中国还是所有“围观者”中的一员。 6park.com

然而战略事态的改变却起始于之后中国对美国的正面应战开始。  6park.com

当美国开始关税大棒加载于中美贸易, 中国对美国采取了正面应战的态度。 中国的初衷也许开始于想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地位, 证明中国已经取得了成就, 中国作为世界领袖不会轻易屈服于美国。  6park.com

而此时不仅贸易战开打, 中国外交领域更出现了一群战狼。 这些战狼认为通过强势的对阵可以对抗美国,具体说就是反击灯塔国的大统领。  它们通过媒体,学着美国政客的方式,言辞高调,认为如此就能达到中国站着说话的目的。 具体到实例,这些战狼或公开叫嚣要给美国立规,或要展示自己核平的威力, 或以同样扔泥巴揭美国历史的伤疤以期证明美国毫无道德优越,如此之类。。。  6park.com

不论是何初衷,中国在”围观场景“的地位由此彻底转变了, 中国终于从一个没有跟随美国起舞身的旁观者,变成了主动上台, 更翩翩起舞的当事者。 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当事人,一方在另一方的叫嚣下,终于接受当街单挑以证明自我道义的优势。   6park.com

中国终于上了舞台 - 可谓正中美国下怀, 美国的 “舞台陷阱” 战略目的终于达到了。 6park.com

5. 战狼危机 6park.com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亦曰: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6park.com

国家的外交,其实就是和平时期的兵者大事。 外交行为本身就是谋略的延申, 它所能影响到的国家利益, 丝毫不差真刀实枪的战争。 孙子的这些话, 反映到现代, 由一句 “外事无小事” - 周恩来, 则就浓缩出外交行事的精髓。 6park.com

战狼外交作为一个形态,本身就已经抵触了一个“谋” 字。  6park.com

当战狼们轻易火力全开, 对外嬉笑怒骂, 嗟讽嘲笑, 甚至涉及个人情绪和攻击时, “谋”字早就被抛在了脑后。 更甚者,当没有资格代表中国外交的战狼网红们,以为自己的半官方背景就可以随意说话, 随意对国际事务发表言论,甚至直接涉及对外国家的领导个人时, 它们其实已经犯下了严重的败坏国政的错误。   6park.com

“昔善守者,藏九地之下,动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 孙子 6park.com

高明的外交手段,应该是达到目的而还不为人所知。 而知己知彼的信息, 就是在于对手争斗中的核心优势。  6park.com

半官方的战狼网红们认为自己不完全代表官方因此言语不用负责,但是如今媒体发达的时代,任何“围观者”都清楚这些网红的官方背景的联系。 虽不完全反映中国官方政策,这些半官红们的言辞却会反映出与他们相关的内部国政信息和意图。 稍有头脑的对手,即使管中窥豹也能从中发现中国的外交的态度和方向指引, 继而把握中国政情,制定针对中国的策略。  6park.com

这些半官方的战狼网红的存在, 实际资助了对手, 损害了中国自己。  6park.com

当那些本应该作为机密能反映中国内部意图的国家信息却被半官方网红们大嘴无遗宣示天下时, 真正的遭受消耗是中国“藏九地之下”的资本。  6park.com

战狼网红们的回馈, 等于直白提供了中国对手们测试对华策略的反馈渠道。 战红们宣示的喜怒哀乐,提供了对手的每一步实施应对中国的策略的中国内部真实回应。 而有半官方背景的战红, 更直接回馈给对手相关国家决策层内需要验证的信息。 通过这些半官方的战狼网红, 对手可以对中国内外事务洞若观火, 而中国外交则失去了隐秘,更失去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6park.com

一个国家对外事务中有如此肤浅的行事搅拌者, 如何让中国自保而全胜? 6park.com

6. 中国的外交困局 6park.com

试观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 不论从形式,还是到结果,中国战狼外交恰恰逆了最基本的交流(或者销售)原则。 在面对对手挑战时,当事者的其实声音无论多么强大,其实真正的目的都应该在于赢得“围观者”们的支持。  6park.com

而战狼外交不论自己的道理有多么正确,用这一方式本身就拉开了销售者(中国)和客户(被争取国家)的距离。 中国只所以会这么做, 恐怕还有一个未被察觉的原因 - 那就是美国精英高明的挑动策略。  6park.com

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所作的其实是在不停的轮番挑动与攻击下,巧妙的激怒了中国。 然而美国之后做的,却是颇有策略。 美国是先将中国外交的狼性和攻击性牵引出来,再把战狼的攻击加以引导和利用, 进而转变其方向。 使得中国把战狼外交的形式,从刚开始只面对美国, 到不知不觉惯性中转变为了中国处理泛国际关系的基调 - 即不论是谁, 只要冒犯了中国就会感受到战狼的怒火。  6park.com

回到“围观场景”中, 中国在自愿高调的成为“围观场景”中的当事人之后,不仅在场景舞台上把自己的攻击性形态展示给了场景中的对手-美国,更在不知不觉间因为各种原因又把自己火力溢出给了周围的观众 - 其它国家。到此时, 美国为中国设立的“舞台陷阱”不仅成功, 而且让中国忘记了真正对自己重要的外交目的 - 去争取“围观者”, 在中国战狼主动出击下, 外交路线却反而误入歧途,越陷越深。 这就造成了中国如今的外交困境。 6park.com

后来的一切基本按“围观场景”发展。  6park.com

“围观者”们在感受到了中国的攻击性后, 在“感觉”上已经对中国疏远。 而当事者的美国, 不仅达到了消耗中国原有的“围观者”优势的目的, 更把“围观场景”推动到了逼迫其它“围观者”们做最终“交换成本”考量的境地。反映在后果中, 就是曾对中认同的“围观者”越来越少, 相反附和美国的“站队者”越来越多。 尽管, 在中国看来自己持充满正义, 却迟迟的不到伙伴的支持; 而美国,毫无道义但却能够鼓动怂恿伙伴拿出具体的支持行为。 6park.com

重新回归本文主题那句名言, 正验证了国际争斗中其实并非是道理, 而是“感受”影响了人心(国家归属支持)所在。  6park.com

7. 不是结局的结论 6park.com

一个国家的外交,应该以面对战争的态度来谋划和部署。 外交即是和平时期的战场, 需要有更多的策士和谋士去运筹帷幄,推动为国家利益服务。 而当外交成为战狼形态时, 策略,谋划,都将不复存在。  6park.com

外交需要睿智,需要有长远的部署和行动。 外交和外事,始终由人处理。人的能力,永远是根本。 6park.com

中国历史上,不论是纵横战国的苏秦,张仪,或是近代抗日时期在联合国争夺中国利益的外交家顾维钧, 真正的外交家都有深厚的学识和能力。 这些人有谋有略, 有人文文化修养, 更有懂得“销售”争取人心的才能。 巧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最终成就大事的大忍: 司马懿, 恰是如此为世。 如果司马懿面对曹氏的挑战,因怒而事,轻易被挑衅干扰,试想其最终结果如何? 6park.com

外事者需要有谋略。 6park.com

美国在中美争纷中能对中国设立 “舞台陷阱” 而成功, 一方面在于美国精英们从先前对抗苏联的冷战之中就积累把握玩弄世界时局的手法; 另一方面也是美国精英政客在自己国家无穷的竞选游戏中练就的玩弄民意人心的伎俩的特长发挥了效益;然而更多的是中国自己无意间的冒进令自己登错了舞台。 6park.com

美国对中国的挑衅何尝不是故意而为? 在竞争中激怒对手, 让对手发怒而犯错, 进而偏离原来优势方向, 最终导致落败, 这其实是美国竞选中最常用的策略。  6park.com

回观中美争纷至今, 中国近期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战狼外交已经有所收敛。 尤其在面对更多美国政府换届前最后频繁的挑战时, 中国开始不再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 以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去对待美国政府换届前的最后的挑战。 其实面对美国的挑衅伎俩, 中国古老的太极就不失为对抗的最好形式。  6park.com

小不忍则乱大谋, 中国应该知道, 任何一场争纷最终都是“旁观者”人心的争夺。 与其入场和美国在场景舞台上拳打脚踢争夺口舌之利, 不如花更多工夫去争夺那些未被注意的“旁观者”。  6park.com

国际间的争斗如此, 而放大到与对手国家的直接对抗, 亦是如此。  6park.com

就美国单独而言, 中国要区分美国国内不同的角色。  中国必须区别对待 “围观场景” 中的当局者 - 美国政府或其中反华势力, 和其中的 “旁观者” - 美国的企业和普通百姓。  6park.com

回到“围观场景”, 这些企业,和普通人民才是真正值得被争取的对象。 它们的人心,才是决定美国当局者态度的最终因素。 6park.com

中国需要始终以和善的态度和行动展现给美国的企业和人民以合作的利益,更以坚定而又睿智的方式面对对手及世界其余的反华势力。 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希望化解中国如今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6park.com

----------------------------------- 6park.com

【附录A】 6park.com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69210/answer/263039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park.com

围观暴力事件和阻止暴力行为是两个不同心理过程的结果。题主预设了一个前提,围观只是为了阻止暴力行为,从而发出了「人们不去阻止暴力行为为什么还要围观」的疑问。

但是前面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解答另外一个问题「围观的人们为什么不去阻止暴力行为」,而不是「人们不去阻止暴力行为为什么还要围观」,前者的逻辑落脚点在围观却不作为,后者的逻辑点在不作为却围观。所以我还是违背了自己「不写长文」的原则厚着脸皮来回答了。

人们围观一种暴力行为,原因不是人们喜欢看这样的场面。事实上,人们的围观是一种没有明确计划和目的的行为,当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某些变化,人的注意力就会不自觉的被吸引,好奇心会让人密切观察新的情况,安全感的需求会让人注意到会不会波及自己,一般的,人对别人的惨叫声会尤其敏感,人的这种心理可以认为由进化而来。

相反,人不会从暴力事件中获得快感,反而会承受痛苦和恐惧,尤其是亲眼所见的现实场面。人普遍具有共情能力,在观看暴力事件的时候,人们会感他人之所感,承受与被害人类似的痛苦,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看了心里难受。在神经学,也可以认为是镜像神经元的激活,会让主体产生与观察对象类似的感觉。

人们选择围观,会出于对自己安全的需要,好奇心的驱使,虽然围观的人群会造成一定的良性结果,比如让施暴者有所收敛,在群体中补偿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但围观行为的结果不一定是围观行为的真实目的。至于人们关心事态的进一步发展的作为,比如拍摄视频,电话报警是围观后的认知控制的行为,却也有可能是围观的目的之所在。

围观却不作为的心理过程,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责任分散」,救助他人的责任会被在场的他人所减轻。有一点容易被大众误读的是,这种情境下的责任分散并不是一大块责任真的分散成了每个人一小块,其实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解决问题的责任会在群体之间推来推去,个体在心理上都会认为或者期待别人去解决,总体的解决效果是被分散了。

不仅如此,个体所考虑的「交换成本」在暴力事件中显得特别的高昂。面对几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出于一颗救人之心,人们自然会考虑行动的可能性和行动的总体价值。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型来刻画这种状态,简单地说,行动的成功率越高,行动的价值越大,人们会更倾向于行动,但是面对低成功率,低价值的行为人们是不会去做的,自己的家庭受损或许还无法挽救被害人的性命,这样的行为就更多的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因素,而非情境因素。

同时,当人身处于一个群体之中的时候,还会发生「去个体化」,当围观构成一个群体,我们会尽可能的隐匿在群体之中,个体意识,道德水平会下降,这时候人们会忽略社会规范会更多的考虑自己,而非别人,换句话说,这时候人倾向于自利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对成本的考量。

评分完成:已经给 龙晓 加上 200 银元!


贴主:龙晓于2020_10_17 10:53:36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龙晓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龙晓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龙晓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龙晓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