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不宜将中美贸易战问题异议者斥为“投降派”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19-07-01 22:33 已读 377 次 1 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6park.com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贸易战对抗激烈,你加关税,我也加关税,你发白皮书指责,我也发声明批评,双方你来我往,对战正酣。在此过程中,中国国内主流官媒不断发文,向国内群众进行贸易战的各种宣传。在中国的舆情管控体制下,这种做法本无多说之处,群众嘛,觉悟低,认识不清,总是需要教育的。

然而,两周前,官媒中权威的《光明日报》、新华社先后发表了二篇文章,《明辨崇美媚美恐美的奇谈怪论》、《让投降论成为过街老鼠》,将面向国内群众的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宣传教育,导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章直指国内存在一批“亲美派”“投降派”,打好中美贸易战,就要坚决痛批这些来自内部的“敌人”。从这些文章的口吻和逻辑来看,似乎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应当归咎于这些内部“敌人”的存在;而痛批了这些内部“敌人”,外部的贸易战似乎也就容易取得胜利了。 6park.com

面对贸易战的压力,想办法疏解无可厚非。但若将“枪口”向内,从国内民众中挑选一部分人来作为靶子,将他们视为美国的“代理人”“敌人”,对他们进行打击,却是一种糟糕的做法。它不仅无助于缓解贸易战给国内人心带来的影响,反而严重削弱社会的团结,徒增紧张的气氛,甚至可能为贸易战后续的解决带来负面效应。

对于中美贸易战,民众有自由思考的权利,应当容忍不同认知的存在。中美贸易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贸冲突,就性质而言,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而非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私事。既然是公共事务,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关注它、思考它。

在现代法治社会,思考并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思考产生认知,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其思考角度和方式不同,认知也会有所差异,这正是人类世界思想成果丰富多彩的缘由。在有些事务上,认知可能有对错之分,但在很多的时候,尤其在社会性事务上,认知的对错并不那么清晰,只是哪种认知更加有利或者更加可取而已。

具体到中美贸易战,迄今国家并无法律规定民众不许讨论此事,亦未见政府**不许发表“妥协”言论的政策,“法无禁止即自由”,因而讨论就是一种权利,并且应当是自由的,包括“妥协”的言论在内。作为国家级权威官媒,用“投降派”这样饱含恶意的词汇来污名化不同认知者,实际上是在滥用权力,堵塞社会言路,干涉民众思考的自由。

被痛批的“投降派”的观点并未损害国家利益,根本无需权威官媒如此大动肝火。所谓“投降派”,只是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与“主战派”的认知有所不同而已,认为对抗并不能解决冲突,可以适当作些妥协。

人类社会的冲突,只要不诉诸武力,几乎所有的谈判,本质上都需要妥协。因此,被痛批的“投降派”的观点,并未超出人们认知的正常轨道,属于意见的正常表达。

此外,政府作为中美贸易战公共政策的最终决策者,手中握有充足的决策权,没有哪个来自民间的意见或观点可以强迫它听取,因此,即使认为所谓“投降派”的看法不好,也仅是一种看法而已,不听即可。这种看法既未损害他人利益,亦未损害国家利益,政策该怎么定还怎么定,人们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何来“瓦解中国人的抵抗精神”之说?

相反,对于公共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而言,存在不同声音未必是坏事,在中美贸易问题上,主张对抗的观点未必就十全十美,而主张妥协的观点未必就没有些许合理之处。古语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只有摒弃先入为主的偏执,决策者才能对问题做更深入和更周全的思考,从而使得决策更为科学。

权威官媒对所谓“投降派”的痛批,缺乏基本的事实和逻辑,是一种“政治正确”主导下的情绪化产物。权威官媒公然将自己国民中的一部分人直斥为“投降派”,这在中国社会并非一件小事,不同于新闻自由之下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属于国家的舆论引导,属于政治定性。从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出发,这种定性应当具有事实依据。然而,前述文章除了不停地派发“帽子”和挥舞“棍子”之外,并无多少事实作为支撑。

其中一文写道,“有少数人得了‘软骨病’,丧失了民族气节,到处鼓吹‘中国处于劣势,呼吁众人妥协’的投降论调,混淆视听、扰乱舆情、涣散人心。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说‘不’,理直气壮地开展斗争,让’投降论’成为过街老鼠。”文章虽然语气铿锵,然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看似有力的言辞实际上并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

首先,“到处鼓吹”的说法完全失实。实际上,在中国舆情控制的场景之下,与主流不一致的声音本来就很弱小,加上传播途径的严重受限,受众范围极其狭小,所谓“混淆视听、扰乱舆情、涣散人心”完全是夸大其词。

此外,在谈判中主张妥协即可被斥为“丧失了民族气节”,按照这种逻辑,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在邓小平领导下,放弃之前的“冷战”对抗思维,同西方国家在很多方面达成妥协,难道这些都是“丧失了民族气节”的行为?

阅读这些言辞汹汹、斗争意味浓厚的文章,瞬间令人产生穿越之感,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因言获罪、以文杀人、痛批“阶级敌人”的年代。这种文风的背后,实际上是传统的政治性思维在作怪,每当国家面临外来压力的时候,总是先在内部寻找压力释放的通道,即从内部开刀,拿自己人祭旗。

虽然已经是21世纪,但思维上的路径依赖和“政治正确”之下的情绪宣泄依然在发生作用,所以人们又从官媒上看到了这些似曾相识的文章。然而,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一再提示,这样的做法,不是愚蠢,便是可笑。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敌人。国家间的任何对抗都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中美之间目前的贸易战亦是如此。长久对抗对于中美双方而言都不是一个好的选项,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不是一个好的结果。因此,理性来看,目前的对抗虽然激烈,但仍有转寰的可能。

中国国家主席**日前在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就曾表达过,中美都不希望贸易战持续下去。只不过这种转寰需要时间、时机和领导人的智慧,以及双方的妥协。中国的官媒如目前这般情绪化地引导社会舆论,将所有持有“妥协”观点者都斥为“投降派”,并喊打喊杀,实乃意气用事,为将来中美之间贸易对抗的解决推高成本和制造更多的障碍。

(作者是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评分完成:已经给 刀锋 加上 50 银元!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