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文网史话:飞夺泸定桥之争
送交者: 神采[★★★声望勋衔13★★★] 于 2021-07-20 9:53 已读 722 次 2 赞  

神采的个人频道

中文网史话:飞夺泸定桥之争 6park.com

英籍华人,伦敦大学教授张戎继自传体“鸿”之后,又在2005年出版了“毛:鲜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否定了一些红军长征的历史。一年多后,这本书关于“飞夺泸定桥”的部分在中文论坛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正方是中文网四大汉奸之一,留英的独立知识分子芦笛(芦老),和作家张戎的弟弟张朴,认为“飞夺泸定桥未曾发生”。反方则是我和一些网友。正方认为军史有三大疑点:

1.  红四团早六点赶到泸定桥,到下午四点才开始过桥战斗,露出故事马脚;

2.  杨成武团不能一昼夜行军240里;

3.  十八勇士过桥后,在桥上铺板子需要一百分钟,但是故事说没用这么多。 双方争论,可以从当时的帖子看出端倪。关于杨团没有立刻开始过桥战斗,和昼夜行军240里,我回帖说:

“芦老说:红四团早上6点就到了桥西。按理说,此时敌人毫无知觉,任何非白痴当此之际,都知道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立即发动突袭,夺下渡桥。而杨将军却按兵不动,延迟到下午四点才发动攻击。

芦老必须明白,您在工厂用革命大批判泡妞的年纪,杨成武已经是身经百战,指挥过大量的战斗的团级指挥官了。一边是长途奔袭的疲惫之师,一边是以逸待劳,马上攻打才是白痴。故杨团座先用一段时间恢复疲劳,等待部队到齐,同时侦察敌方力量,研究战法。条件具备了再进攻。这就是兵法上的谋定而后动。后来的事实证明,团座的决定是正确的。打赢了说什么都有理。能休息完了再打赢就更厉害了。你觉得俺要攻打,俺偏不攻打。等你以为俺不打了,俺倒要打了。这就是用兵的奇正之法么。幸亏当时的指挥官不是芦老,否则中国革命就完蛋了。 6park.com

芦老又说:勇士们是踏着单根铁索冲过去的!即使忽略是人都会想到的平衡问题。单根铁索必然因步行冲击而引起摇摆,其幅度要比桥板存在时大得多。而且,上面已经说过,这还不是绷紧了的钢丝,铁索因自重形成了一个下垂的弧度,于是这摇摆便不但是左右摇晃,还会上下起伏,合成非常复杂的运动曲线,哪怕是全国劳动模范、武汉杂技明星夏菊花也没本事走这种钢丝!勇士们手扶桥栏,足踏铁索。任何非白痴都想得出来,真要这么做,必然比双手平摊代替平衡竿摔得还快。那道理是人都懂,就红军痞子不懂:那所谓“桥栏”不过是根软不拉几、毫不受力的铁索。 6park.com

是啊,地球月亮和无数天体都对您施加万有引力,不但是左右的,而且是上下的,加上您的左腿得了好几年的关节炎,运动曲线更复杂。可您还是天天走路么。也不知道是谁告诉你是踏着单根铁索过去的,难道联合国宪章规定了不许踏两根么?马老用科学算了,索间距离为三十来公分,两只脚踏去正好一脚一根。而且这些铁索都五千斤一条,能摇晃多少?您以为这铁索是跳绳啊?您推个五千斤试试。推完了您再说说是不是软不拉几毫不受力。其余的俺就不一一批评了。

关于昼夜行军240里:

“什么事都怕分析,一分析就清楚了。杨团座25小时长驱240里,早六点到达,下午四点发动总攻,有的网友脑袋想破了也不明白为什么。俺来帮助一下。首先行军队列只能是一字长蛇。该240里地形险要,很多地方是一夫当关万夫吐血的咽喉道,羊肠道。在这种险要的路上行军,不能以国庆大检阅的方队进行。唯一可行的队形是一字长蛇。长蛇的优点是不需要很宽的道路。缺点则是一人挡道,全军等待。因此,行军经验丰富的杨团长,必然是把轻装部队放在前面的。什么部队放在前面,什么部队放在后面呢?很简单,挂冲锋枪的狙击手,扔手雷的掷弹兵和持白朗宁的军官放在前面。扛迫击炮,炮弹,和轻重机枪的人员放在后面。杨部有100多挺轻重机枪。机枪至少需要两个人操作,还得携带大量的子弹,而且,本身重量在50到150斤之间。机枪的操作者和扛子弹的,平均每枪得有三个人。因此可以肯定,杨部有三百人以上是搬运机枪和子弹的重装部队。三百人加上掩护部队和官员,应该在五百人以上。这部分人只能走在最后。 6park.com

重装部队是部队的脊梁,他们负重最多,行军最艰难。俗话说远路无轻担,抗50斤的机枪手,比扛七八斤重的汉阳造的轻装步兵速度要慢几乎一半。分析到这里,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轻兵和军官人衔枚,马疾足,以每小时十里的速度行军,在25小时之内跑240里,先行到达。担任看望远镜,收集门板,喊话瓦解敌兵等任务。自然,他们也会挑选机枪和炮兵阵地。他们明白,没有机枪和大炮掩护,轻兵的攻击无异于自杀。 十个小时之后,重装部队人拉肩扛着设备赶到,在军官早已勘测完毕的位置上架好机枪和炮,冲锋就正式开始了。

关于铺完泸定桥需要时间:

“芦老认为,需要100分钟。这可以分析一下。桥跨度为一百米,长度一百二十七米。战斗中没必要全部铺上板子。工程要求是能快速通过。门板宽一米半,足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门板一定直着铺,每块可以覆盖一米八的桥面。如果板间无间隔,需要铺70块板子。但是,战斗不允许这种奢侈。板子之间起码可以留半米。每块板子可以按两米三来算。五十来块板就可以铺出一个简易通道了。 6park.com

现在计算铺一块板子要多少时间。因为是流水作业,一个人铺板,后面的人固定,故铺板子所需时间仅仅是把门板放在桥面的时间。芦老认为这个时间是三十秒。俺则认为不必。俺刚才把俺的门板卸下来,然后放在地上,放地这个动作只花了两秒。在桥上作业难度较大,但按五倍时间算也只花10 秒。十秒铺完了一块,现在下一块,在放下一块之前,必须接过新的板子。这接板子俺估计也得花十秒。因此,平均每铺一块板子,连接带铺,需要15秒。五十块板子,每块十五秒,数学说总共需要750秒。但是俺政治立场反动,偏要把时间加一倍,到1500秒。按照60秒一分钟计算,一共需要25分钟。而芦老需要100分钟。”

所有问题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这次争论落幕。我写词纪念:

神采:泸定桥 - 谈张戎的书

原想北上抗日 无奈追兵重重 波涛凶险大渡横 情势逼人玩命 6park.com

七十门板铺路 两班勇士冲锋 攻桥花了一个钟 十三铁索见证

几位网友唱和:

游客

无意研究历史 写书发泄反共 鸡蛋里面找骨头 姐弟危言耸听 6park.com

架桥芦笛不通 毒恶怨恨共鸣 信口开河裹脚布 陪葬两张伪证

又丢了

横刀老马妙笔 烈火泸定威风 铺桥芦帅搭成山 引来无数笑声

豆花老姝旁证 草船神箭射空 史书千页成痴语 枉费十载虚功 胖鹭鸶

桥上棺材板厚 桥边豆腐花冷 红军围困万千重 民团岿然安稳

早已饥肠辘辘 更加单兵孤城 天主教堂鼾声隆 令传弃守泸定 顺便说,张戎断言泸定桥战斗不存在,还遭到中美史学界普遍批评。仅百科列出的就有:2006年10月《纽约时报》的思道(N. Kristof)披露,被张戎列入受采访者名单的章含之否认曾接受张本人的采访。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J. Spence)在《纽约书评》上指出张戎的某些参考书不是严肃出版物,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澳大利亚H. McDonald在《The Age》(2005.10.8)上也作出披露:该报记者最近到泸定桥采访,未能找到张戎所讲的那位当时93岁的老太太,也没找到任何能记得此人的人。但是记者找到一位现年85岁的寡妇李桂秀,据当地人说是唯一活着的见证人。“李老太太说战斗确实打了”。“是在傍晚打起来的”。McDonald引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 Bernstein的话:张戎“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研究是一大祸害”。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1944年-)也承认该书有违事实曲解史料。哥伦比亚教授黎安友(A. Nathan)于十一月在《伦敦书评》上列举了书中大量违背史实的耸人听闻之论,确凿证明“张戎和哈利戴是一对饶舌乌鸦(magpies)” 。有些史学家认为,该书不少观点缺乏论据,与史实有出入。张(戎)文讲:「……毛在陕北只留两万来部队,不到胡宗南二十五万大军的十分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93页),但根据1986年1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出版的《盛文先生访问录》第68页,盛文说:“共党有十五万兵,我们只有八万。”张戎在书中直指“中华民国国军”名将胡宗南是“红色代理人”(red sleeper),导致胡宗南的后人及旧部署群起抗议。

为了反华反共胡编乱造,连偏见很深的洋大人也不接受。广大汉奸应该接受教训。事情正要结束,国内的章立凡发文批评张戎。我又上了一个贴表示拥护。

神采:壮士家风

举国闻名的大右派章乃器是民建主要创始人之一,当过共党的粮食部长,1957年被打成"极右分子",撤了部长职务。章乃器当时说,不要搞个人崇拜,对毛泽东也不能搞个人崇拜。章用诤言向共党贡献忠诚,相当于当年卞和向楚王献玉。这个玉一共献了三次,第一第二次被王误会,分别砍掉了他两只脚,但是卞先生不屈不挠,第三个楚王来问他,仍然坚持说这是玉,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他献的确实是玉。 6park.com

当年的毛泽东相当于楚王,章乃器来献玉,便砍了他双脚。后来的邓小平则相当于新楚王,弄清楚了他献的是玉。平心而论,毛泽东这么大的伟人,未必不知道章乃器献的是玉。不过政治的事情,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时共党需要个人崇拜来统一人心,否则建国之初,没法稳住阵脚。为了共产党的阵脚,只好委屈章乃器的双足了。

卞和的儿子好像没写什么文章。如果他写,会怎样写?可以通过右派后代的文章来推测。因为他们的情况类似。右派后代第一支笔目前看是章怡和,“往事并不如烟”主调类似洞箫,如泣如诉。她的文章得在力求镇静,文笔通顺,失在器局太小,不象卞和的后代。卞和是何等人?他是开山人士,把山劈开采玉,那是很有气魄的工作。砍他两脚都不顾,要留白璧在人间,壮士么。他的后代写文章,当然要有充分的气概。章诒和的爹章伯钧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当年提出要跟共党轮流做庄,也有不怕砍脚的卞和气概。他这个女儿写出文章像祥林嫂,相信他九泉有知,也不会满意。

不过,前两天章乃器的儿子章立凡写一篇,很有点卞和的气概。他这篇文章是批评张朴兄妹编造历史。他批评了张朴这段话: 

 “档案固然重要,但古往今来,多少见不得人的、心照不宣的暗中交易,会落到白纸黑字上?历史研究靠的不仅是抄档案

 ,更要靠研究者的功力,从乱丝中捋头,在浑水里识鱼”

章立凡痛斥这是“不凭证据编写历史”。斥责得很对。历史是事实的有序集合。没有事实,靠捏造是不行的。卞和献玉根据的就是事实。石头里面是玉,这就是基本事实,不能被砍掉双脚所改变。卞和坚持的就是这个事实。

文革开始时,章立凡在清华附中读初二,被骂了一顿狗崽子之后,扫地出门。历尽艰辛之后再写文章,仍然坚持实事求是。这才是被砍了两只脚仍然坚持和氏璧的壮士卞和,真正的壮士家风。

章立凡坚持真理,尊重事实,没给他爹章乃器丢脸。相比之下,编造历史者如张戎张朴虽然有脚,却不过是行尸走肉。

(完)

6park.com


贴主:神采于2021_07_20 9:58:02编辑
喜欢神采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神采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神采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