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淮海战役的前期运筹 (四)
送交者: QL[♂☆★★声望品衔12★★☆♂] 于 2021-08-25 5:41 已读 5687 次 5 赞  

QL的个人频道

上一回提到陈毅从华东调去中原任职和邓子恢带领一大批华东干部充实中原局。考虑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来自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下面简单谈一下中原野战军的来历。

5. 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的指挥体系

在一些文献中,刘邓率领原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野战部队挺进中原,一直到达大别山地区,在武汉三镇以东与之隔江相望,并且是脱离根据地作战,自然是受到国军武汉行营的重兵围剿,可以说刘邓在那一时期仗打得十分艰苦。但同时这次战略行动也获得巨大成功,表现在中原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的建立和发展。

当初与刘邓所部从鲁西南越过黄河和黄泛区前出大别山地区同步进行的还有两支部队:

(1)晋冀鲁豫军区的陈赓兵团在豫西地区挺进黄河以南的伏牛山区; (2)华东野战军拆解为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和西兵团,其中西兵团由粟裕、陈毅(*)率领华野指挥班子指挥六个纵队的主力(第1、4、6、3、8、10纵队),过黄河向南挺进到徐州西南地区,重新建立属于中原局领导的豫皖苏根据地。 【(*)中央最初命令粟裕离开华野总部到西兵团的驻地去指挥第1、4、3、8、10纵队,粟裕最后获准带着华野司令部、六纵、特纵与陈毅一起到了西兵团。这一段历史以后再谈。】 6park.com

1948年2月,刘邓向中央报告中原三军(刘邓、陈粟、陈谢)的后勤供应困难,“如豫皖苏地区(当时是粟裕兼任豫皖苏军区的司令和政委,陈毅已经离开豫皖苏,先到华东,再转道邯郸赴西柏坡、陕北延安),至今毫无建树,也没有干部,对今后大军供应已无办法。”为此,刘邓向中央建议,调有土改和财经经验的华东局副书记、华东军区副政委邓子恢前来中原:“建议邓子恢同志统一主持中原各区,首先是三部分野战军的财经事宜。”

1948年3月23日,中央致电中央工委和中原局,决定调陈毅、邓子恢“加入中原局”,同时规定“由中原局管辖津浦路东陇海路南包括豫、陕、鄂整个地区,统一该区党政军民一切工作之领导”。4月27日,中央再致电刘邓,“陈粟二人日内可到阜平和我们会商行动问题,及你们提出的中原组织机构问题。”刘邓随即回电,“中原局辖区甚大,领导力量极嫌薄弱。……亦须统一指挥及供应。因此,建议:(一),以陈毅同志为中原局第一副书记。(二)组织中原军区。”

对于陈毅到中原后的职务,刘邓向中央提出3个方案,“(一)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二)军区和野战军第二政委;(三)军区第二政委兼野战军政委。”刘邓还建议,“不管哪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

【在这些建议中均包含刘伯承和邓小平让出自身职务的考虑,说明刘、邓对官位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与林彪(与彭真在梅河口之争)、饶漱石(与陈毅在黄花塘之争)、罗荣桓(山东的朱瑞、陈光、罗荣桓等人群龙无首)等人有明显的不同。】 5月5日,刘邓再次致电中央,甚至提出把彭真调过来主持大局:“中原局面太大,情况复杂,现在中原局的能力实难胜任,因此再做如下建议:(一)请彭真同志任第一书记,陈毅、小平分任第二、第三书记。(二)陈毅兼军区第二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三)粟裕如暂留中原,则兼军区副司令员及野战军副司令员。” 5月9日,中央确定方案,中央军委发出《华北、中原两解放区辖区和人选》通知电,决定中原中央局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宋任穷、粟裕、李雪峰、陈赓、张际春、谢富治、刘子久等十二人为委员,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6月26日,中央再指示:

“中原局应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雪峰六人组成常委。”中原局内“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张际春组成四人军事领导小组,陈毅为组长。”

“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邓子恢任中原军区第一副政委,张际春任第二副政委,陈毅为军区和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 

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宋任穷为副政委。陈离职期间所兼军政职务由粟裕代理,宋任穷为华东野战军第二副政委(评:排名在谭震林之后)。

苏北兵团属华东军区建制,在作战上受华东野战军指挥。”

【注:粟裕代理陈毅在华野的一切领导职务并非首次。1947年7月分兵后,陈毅与粟裕率华野指挥部和六个纵队南下经营豫皖苏根据地时,11月8日陈毅离开华野指挥机关驻地陇海路北的九女集,先到华野后方基地朝城检查工作,到惠民与华东局负责同志会晤,再到河北武安与邯郸局负责同志商讨华野部队供给问题,后来又奉命到西柏坡和陕北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直到1948年4月返回华野指挥机关。在此期间粟裕就代理了陈毅在华野的所有职务】

此次人员、辖区和领导指挥权限的确定意义重大。《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解放战争战史》,对这次中原局的重大人事调整的意义,归纳为“中原局的加强,中原军区的重建,中原野战军的编成,即形成了南线指挥中心,刘陈邓不但可以指挥中原野战军,而且也可以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协同配合进入了更高的阶段。”这次人事调整所形成的南线领导指挥体制,一直延续到渡江战役结束之后。

之所以要详细地说明这个组织结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高级军事指挥不是单线的,也不是仅凭上下级关系而是一个多层、多点的网络。野战军级别的单位,同时受中央军委、大局、军区的三重领导,明了这个领导指挥体系,对读者准确了解淮海战役的领导指挥层级是必须的。以淮海战役的筹备为例,有几个特征:第一是集体讨论制度,粟裕就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先后召开了多次前委作战会议研究;第二是请示制度,最初的方案一旦形成,饶粟谭就致电中央军委并同时发给中原局、华东局等上级领导,随后在毛(军委)、刘(中原)、粟(前敌委员会,作战指挥)之间多次讨论;第三是系统工程,包括前线侦察、谍报军情刺探、后勤预备(军火、粮草、运输、后备兵员、伤员与俘虏)、野战部队与军区部队协调等;第四是军纪严明,例如上一回专门写道的曲阜整军会议和处分,其中粟裕在会议期间上报中央,对触犯军纪的某著名将领免于处分。


贴主:QL于2021_08_25 5:43:10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QL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QL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QL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QL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