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活动] 论持久战问世于抗战,新持久战在路上。
送交者: add321[☆★★add321com★★☆] 于 2021-09-01 15:17 已读 1694 次 6 赞  

add321的个人频道

[活动]论持久战问世于抗战,新持久战在路上,从此让中国不再败! 6park.com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6park.com

1938年8月23日《论持久战》在上海《每日译报》和《导报》公开发表,9月又以“译报丛书”的名义出了单行本。《论持久战》日文版在日本最大的综合杂志《改造》杂志于9月初发行的1938年10月号上全文登出。《论持久战》英文版1939年2月由上海英文报《公正评论》发表。从此,《论持久战》走向了世界,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6park.com

《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6park.com

很多人把《论持久战》当军事战略上的文章看待,但其实际意义却能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和历史上,正如陈云1941年10月8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 6park.com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弱变强,并最终成功建立新中国,其根本原因就是抗战时期的坚定最终胜利的决心和信念,这种决心和信念的基本道理就是来自《论持久战》;也可以这么说,《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 6park.com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也源远流长,中国人也因此更看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回顾历史,尤其是晚清以来的衰败,我们应该是能看清晚清政府缺乏的就是一种敢于持久抗争的精神,缺乏一种开放民风并引导民众敢于抗争的精神,这是导致晚清以来的一系列衰败的根本原因。 6park.com

中国虽然取得了持久抗战的胜利,但基于美国的主要原因,以及部分日本人仍然在战后幻想着战前的军国主义,日本仍然在扮演围堵中国的角色,中国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仍然有着这么一个绊脚石;搬开或打碎这个绊脚石仍然需要一种敢于持久抗争的精神,仍然需要让日本人明白中国有一种新持久战精神。中国是提倡发展中日和睦关系的,主张未来的友好合作,日本民众要能清楚看到这一点;日本民众有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而这一权力的体现就是监督好政府中的台面人物,不要被日本政府的台面人物的言行所绑架,到时承担类似二战的打击后果就会有点晚了。中国已经向世界宣布过自己的核心利益和捍卫决心,如果日本右翼不把这当一回事,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底线),那率先使用核武就是桌面上的选择项,现在就先明确“公告”一下:中国作好了新的持久抗战直至最后的精神。 6park.com

可以说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面对世界,仍然需要一种新持久战精神。谁也难百分之百的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被某些国家打击或压制,也即,即使未来中国再现外国的入侵,以及相似于抗战初期的敌强我弱的局面,因为中国人民有抗战的历史,也因为《论持久战》在思想上武装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敢于抗争,勇于牺牲,及坚信最终的胜利的精神将从此不灭,这种持久不灭的精神也因此将让中国不再败!

评分完成:已经给 add321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add32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dd32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add321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