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坦克发展史
送交者: 熠熠童心[★★★★仁党文化部长★★★★] 于 2019-08-09 15:11 已读 605 次 3 赞  

熠熠童心的个人频道



中国坦克发展史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坦克工业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为我国军队研制装备了三代主战坦克。

我国坦克工业起步于仿制苏联T-54A,其国产化型号为59式坦克,大量装备中国陆军,而后在59式坦克基础上陆续衍生出了62式和69式,但并未大规模列装。到70年代末,通过接触西方先进技术,我国坦克研制进入“小步快跑”阶段,此间研制成功了79式、80式车族和96式,其中88式主战坦克研制成功是我国坦克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摆脱了苏联T系列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桎梏,开始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发展之路。到90年代我国已彻底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理念,研制出我国首款信息化坦克99A,标志我国从此进入坦克装备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目前装备各种主战坦克7000辆以上,是目前世界装备主战坦克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陆军装备坦克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坦克型号最老的是未经过任何改装的59式,其次是大批59-2式、59D式、69式、79式等59系列坦克。二代和二代半坦克以88式、88A式、96式、96A式为主,第三代坦克则有99式和99A式。

第一代坦克59式主战坦克

※ 苏联援建,仿制苏联T-54A

1953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条约中约定苏联帮助中国建立自己的坦克工业,援建一个坦克制造厂(617厂)以生产苏联最先进的T-54A中型坦克。工厂于1955年动工兴建、1956年基本完工。1955年11月中国从苏联进口T-54坦克和T-54A坦克15辆作为原型车,开始仿制苏联当时较先进的的T-54A坦克。试制工作于1958年8月全面展开,部分零件(装甲材料、发动机等)由外方提供。59式坦克生产超过了1万辆,解放军装备量在6000辆以上。如今在经历现代化改造后,59式仍在服役。

6park.com

※ 中苏关系破裂,转向全面国产化

60年代初,随着和苏联的关系恶化,59式坦克转而全部国产化,而且发展出了众多衍生型。

由于中苏关系破裂导致进口装甲材料来源中断,617厂被迫停产,后来中国自行研制了稀土601铸造装甲钢和车体603轧制厚装甲钢,从1963年开始恢复生产59式坦克。受制于薄弱的工业基础,1965年之前的59式坦克质量和性能均不能令人满意,常出现崭新的坦克交付部队后立即回厂修理的情况。截至1971年,包头一机厂仅生产了2300多辆59式坦克,年均产量仅为190辆。

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工艺的成熟,坦克年产量开始上升,年产坦克在500辆左右,到70年代末期达到满负荷,1979年产量高达1000辆,1980年500辆,1981年600辆,1982年1200辆,1983年1500辆。至1985年停产时,中国共生产了一万辆以上的59式坦克。截至2016年底我国仍有2000多辆59式坦克(原型号的升级版)服役,预计还会再服役10年左右。


※ 技术特点

(一) 车身结构

59式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炮塔为铸造炮塔,共有4名乘员,携带炮弹最大基数为34发。

(二) 武器系统

和T-54一样,59式坦克主武器是1门100毫米线膛炮,身管长5350毫米,身管前端有抽气装置,反后坐装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发射钝头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速为7发/分。辅助武器有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同轴安装在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驾驶员右前方的7.62毫米前机枪。

(三) 动力系统

动力方面,由于国内无法自产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故采用苏联制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382kW(52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强劲的发动机为全重36吨的59坦克带来了很强的机动性。50公里的公路机动速度在同时期的坦克中显得中规中矩。其中5对负重轮成为了59式坦克最大的特点。


59式自主研发衍生型:62式、69式

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基于我国不同地域的作战需求,我国在59式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众多衍生型号,包括62式轻型坦克、69式坦克和79式坦克。

※ 第一代轻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

1958年,针对59式中型坦克难以适应我国南方丘陵山地情况,我国开始在59式基础上自行研制轻型坦克,并于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


62式轻型坦克实际上就是缩小版的59式主战坦克,减薄装甲、缩小炮管、降低发动机功率,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 首次独立设计的主战坦克:69式主战坦克

6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59式坦克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63年下达战技指标,1964年完成设计,1965年生产出样车,1966年根据珍宝岛缴获的苏制T-62进行部分改进,1974年设计定型,实现了我国主战坦克由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转变。



69式主战坦克既是自主研制的第一代中型坦克,也是装备数量最少的一型坦克,更是最早退出现役的一型主战坦克,在1972-1981年间,仅小批量生产150辆装备中国陆军,基本被作为训练和后备用途。到了1981年为外贸而改进的“69-II”投产和隔年定型后,69式有超过3500辆被出口至世界各地,成为1980年代中国大陆出口数量最大的军用装甲车辆。69式坦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坦克发展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为我国坦克工业培养了一批坦克设计人才。


第二代主战坦克车族

※ 首次应用西方技术:79式主战坦克(69-III)

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关系转好,获得欧美国家同意和传授部分相应军事技术来改进其武器系统。1981年,在59-II中型坦克和69-II主战坦克基础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融合北约制式105mm坦克炮的技术和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术,成功研制79式中型坦克,1984年进行首批量产。1986年初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7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79式坦克。


201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只保留数百辆69式及79式服役,大部分用做训练及后备用途,69/79式被新型的96式及99式坦克所取代。


1978年,617厂按照兵器工业部的要求,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二代坦克的意见。鉴于国内坦克研究技术储备较少,二代坦克起步要求又高,我国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策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即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用到主战坦克上,尽快研制出一种“性能较先进、部件较成熟、结构简单、继承性好、造价低廉、利于生产”的坦克。79式和80式主战坦克都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产品。

※ 80式主战坦克

(一) 80式坦克车族的基型车

79式主战坦克只能算是一个阶段总结的产品,实际产量非常有限。在充分总结第一代坦克研制生产经验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推出了80式主战坦克。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该坦克在总体结构和技术特点方面有较大创新和发展,其火力、机动、防护性能比第一代坦克有大幅度提高。80式在中国坦克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国新型坦克开始摆脱苏制坦克印记的开始。


80式坦克只是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基型车,没有正式服役,研制主要的目的便是为今后开发一系列后续车型进行技术积累。在其问世后的几年中,北方工业公司又研制出了一系列更为先进的新车型,其中包括80-I、80-Ⅱ和85-Ⅱ等,使得80式主战坦克发展成为了一个车族。


(二) 车身结构

作为以苏制T-54的成功设计为基础发展出的最后一种主战坦克,80式总体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结构布局形式:坦克前部为驾驶舱,中部为战斗舱,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其车体进行了全新设计,与69/79式坦克有着明显差别,前部由多层焊接装甲板构成,正面还可加挂国产的复合或反应装甲。80式的半球型铸造炮塔源自79式,但前部装甲厚度增加至250毫米。80式的火控系统具有明显的过渡特性,在早期型号中,其激光测距仪尚未与瞄准手使用的瞄准仪整合为一体。

80式主战坦克的乘员为四名,其中,驾驶员座舱位于车体左前部,配备有独立的舱盖(向左旋转开启)。驾驶员使用两部潜望镜,位于左侧的一部可更换为用于在夜间驾驶的红外观测仪。其余三名乘员均位于炮塔内,分别是:车长、瞄准手(炮塔内左侧)和装填手(炮塔内右侧)。车长指挥台可360度旋转,配备有三部潜望镜——位于中间一部可进行昼夜观测瞄准。车长位和装填手位均配备有独立的舱盖(分别向前和向后开启)。

(三) 武器系统

80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83式105毫米线膛炮,配备有由轻合金制成的热防护套(首辆80式样车上并未安装这种装置,直到80-I式坦克出现后才安装了热防护套)。该炮的俯仰范围为(-4.3°)-(+18°),可360°旋转,其全重1950千克,身管采用了自紧工艺,可发射中国制造的弹药,也可发射北约标准的105毫米坦克炮弹。83式坦克炮可使用的弹药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三种弹药的最大射程分别为6000米、8200米和9500米,射速为7发/分钟。80式坦克内共备弹44发(衍生型号增加至48发),配置方式为:前组油箱弹架19发,中组弹架18发,右侧甲板4发,左侧甲板1发,炮塔内2发。

80式坦克配备有较为完善的37A型火控系统,主要由火炮双向复合控制稳定器、带光点注入的炮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光点电源、光点驱动器、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等部件组成。最新的改进型号还加入了目标角速度传感器、火炮轴颈倾角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等,并能够进行自动校正。不过,装弹温度、气温、弹药类型和目标距离等信息仍需手动输入。80式的武器控制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英国马可尼公司的帮助,这使得坦克具备了在现代条件下进行作战的能力,可以在行进状态下较为准确地命中固定和移动目标。

80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在装填手舱盖上安装1挺与59/69/79式坦克上完全相同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为500发,射速70发/分钟,初速825米/秒,有效射程1600米,表尺射程3300米;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为2250发,分9箱配置在坦克内外,射速350发/分钟,初速865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坦克炮塔的两侧各安装有一具76毫米四管电控烟幕弹发射器,抛射距离为100米,齐射时能形成弧度为120°、正面总长度为120-150米的烟幕,烟幕持续时间可达2分钟。

(四) 动力系统

在推进系统方面,该坦克配备一台VR-36型12缸水冷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标定功率730马力,燃油消耗率为175克/(马力·小时)。传动装置中的传动箱为直齿轮式,变速箱为机械固定轴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为二级行星式,侧传动为单对直齿轮减速器,制动器为带式。主离合器和转向机的操纵为机械液压助力式,这种机构可保证一旦液压系统失灵能够立即转换成机械操纵。80式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8吨,公路最大行驶速度60千米/小时。其内外油槽内总共可储备1400升燃料,行程可达600千米。

※ 中国第一款成熟二代坦克:88式主战坦克

88式主战坦克是我国第一款成熟的二代坦克,其真正的结束了中国装甲兵主战坦克的“T-54时代”,是“小步快跑”策略的直接成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88式主战坦克的研制开发,中国的主战坦克研发最终摆脱了苏联T系列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桎梏,开始走上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主战坦克发展之路。

88式改型有88A、88B,以及外贸型90、90-2式等。88式从1988年装备中国解放军,至2003年已有约1000辆服役,逐步被国产新型96式主战坦克取代。


(一) 研制历程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无论是59、69还是79式,在技战术性能上都已经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鉴于国内坦克研究技术储备较少,二代坦克起步要求又高,我国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策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即在旧型号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用到主战坦克上。经过近十年的改进发展之后,我们由80式发展到88式,这才算最终完成国产第二代坦克的研发。


(二) 结构特点

88式主战坦克的主炮全重1950公斤,身管采用自紧工艺,身管上装有轻合金刚热护套,采用了可由防盾口向前抽出的结构;在身管中部有抽烟装置。该炮性能与西方著名的L7式坦克炮相同,除了可以发射国产105毫米坦克弹药外,还可以发射北约标准的105毫米坦克弹药。此外,88B主炮还可发射新型大长径比的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三) 动力系统

88式坦克上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12150L-7B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该发动机功率为730马力,坦克单位重量功率达到了18.9马力/吨,较之59系列主战坦克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行动部分上,88式坦克采用了6对中等直径负重轮和3对拖带轮,以及强力扭杆和无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式减震器。负重轮的数量和形式的变化是88式主战坦克在外型上和59系列坦克的最大区别。负重轮数量的增加,除了车重增加的因素外(88式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8.5吨,较59式坦克增重2.5吨),主要还是考虑到了速度增加的影响,88式主战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达到了57公里/小时。而随着坦克行驶速度的增加,履带的跳动就越大,这样履带就很容易击打翼子板,而且容易脱落。该为中等直径负重轮加拖带轮的结构后,履带由于有托带轮托着,高速行驶时的跳动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中等直径负重轮的动行程和59系列的大直径负重轮相比有了较大的增加,这也使坦克行驶时的平稳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准三代主战坦克:88式主战坦克衍生型号

从80/88式主战坦克后,中国的坦克工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坦途,坦克的技术水平开始变得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我国在88式主战坦克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系列准三代型号。

※ 第一款准三代主战坦克:90式坦克

90式主战坦克也被国际上称作90-II式(区别于日本的90式),是88式系列的后续改良型号,最初名为85-IIM,1990年正式定型,是中国的第一种准三代坦克,但没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主要原因是其并未达到预先的设计要求,性能也不足以与1990年代的西方坦克相匹敌,但是90式是中国第一款采用模块化装甲的坦克,也是中国坦克设计理念转变的标志,对于中国之后大规模装备的96式和99式设计都产生了影响。


该型战车的后续发展型为MBT-2000并专用于对外出口,现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主战坦克之一,巴基斯坦特许生产的名为哈立德主战坦克。


※ 88式衍生型号的终结:96式主战坦克(88C型)

96式主战坦克(定型前称88C型主战坦克)是在吸收了85-ⅡM/85-ⅡAP主战坦克成熟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是在90年代中后期投入量产并列装解放军的准三代主战坦克。


(一) 研制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研制出了“风暴”坦克,它的编号为85式,可惜由于变速箱的问题,该项目最终失败了。后来我们又研制出了85-II式外贸坦克,并获得了国外的订单,后来引起军方的注意。考虑到当时我们还没有完成三代坦克的研制,部队装备亟需升级,军方于是决定将这种坦克引回国内。该坦克按部队的要求补充了寒区试验并进行了相关改进后,最终装备部队,这就是现在中国陆军的96式坦克。

(二) 改进型号:96A

96A型主战坦克是96式坦克的最新改进型,是在三代大改坦克服役之前,解决中国三代坦克数量不足的权宜之计。该型坦克通过安装附加装甲和上反稳像式观瞄系统,解决了96式坦克防护力和火控能力不足的缺点,综合性能与俄制T90C型坦克相当。该坦克是中国第二代主战坦克系列的最新型号,继承了东方坦克重量轻,结构紧凑,外形低矮的特点,安装了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多种光电技术的应用,加上先进的计算机,红外等高新技术的车裁设备,使火力反应时间更短,打击精度更高,生存能力更强。经过改进后的96A式在火力上已经达到第三代先进水平,但在机动性,信息化程度上还与西方第三代坦克有不小差距。整体水平介于二代、三代之间,因此称之为准三代坦克。


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又称99式,工程代号WZ-123,网络上流传的98式坦克实际就是99式坦克的样车9910型,99式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与96式主战坦克相比,其制造成本与性能更高,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型,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 研制历程

1989年春,解放军总参装甲兵部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签署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第一阶段研发合约。在1990年初,位于内蒙古包头的617厂推出首辆WZ-123第三代坦克初期原型车,随即展开工程定型测试。

1992年,617厂进一步推出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1994年,解放军总参兵种部和兵器总公司先后举行两次“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研发方案评审会”。1996年初,兵种部第三代坦克型号办公室在包头召开设计定型协调会;同年5月,617厂展开第三代坦克正式原型车的总装工作;同年12月3日,研发单位在解放军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试验场隆重地将第三代坦克研发计划移交给军方实验部队。至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


※ 结构特点

99式动力采用了国产WR703/150HB系列柴油机,这种发动机在德国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大输出功率1200马力。

99式主战坦克的炮塔抛弃了原来的俄式鹅卵型铸造炮塔,采用了西方式的焊接炮塔以增强防护性,其中炮塔的基础装甲为约束陶瓷复合装甲,在后续的改进中在炮塔的正面和炮塔尾仓两侧的护栏上布置新型反应装甲,进一步强化了防护能力。炮塔后部还有一部激光压制系统,可干扰敌方激光测距仪工作或使步兵致盲。在车臣战争中,俄制T80坦克中弹后非常易引燃车内弹药殉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俄制坦克不重视二次防护能力,其自动灭火系统能力欠佳,99在这点上充分吸收了85外贸坦克的开发经验,其自动灭火设备能在对火源的反应时间在0.1秒以内。

在火力上,99式主战坦克采用了自行研制的125mm滑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三种不同类型的炮弹,列装了激光制导炮射导弹系统。该炮的制作工艺高于俄制原有系统,性能更优异。同时采用了自动装弹机,使成员减少到3名。99的火控系统由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炮手稳定式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以及控制仪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装备了二代热像仪。与西方的M1A2,豹2A6属于同一水平。

※ 改进型号99A:中国首款信息化坦克

99A型主战坦克由中国兵器工业倾注了近20年心血打造,综合作战能力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首款信息化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美国《国家利益》,将99A坦克列为中国最致命的五种新装备之首。德国《焦点》杂志评选出的世界最强十大坦克排名中,99A坦克位列在德国“豹2”以及美国M1A2坦克之后,名列第三,超越同样著名的俄罗斯T-90和英国“挑战者2”。


99A型主战坦克在99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升级,在外观上与原来的99式和99改进型主战坦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加装了大量的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主要安装在炮塔正面和侧面,避弹性能与防护能力均获得显著提升。这些全新反应装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装甲防护能力,在面对亚洲出现的如韩国、日本的新型主战坦克的120毫米增强型穿甲弹打击下,会有很好的防护能力。99A坦克比前型99的炮塔前部体积有所增大,而且反应式装甲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其披挂式爆炸反应装甲,可明显提升对亚洲各国新型穿甲弹的抵御能力。另外,99A的底盘也得到强化,提高了抗反坦克雷的性能。


喜欢熠熠童心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熠熠童心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