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军事纵横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淮海战役邓小平指挥是开历史玩笑
送交者: 刀锋[♂★★★★仁党政治委员★★★★♂] 于 2022-01-27 17:55 已读 8715 次 18 赞  

刀锋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邓小平晚年在回忆淮海战役时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为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这一说法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的军事谋略》和影视片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摘自2014年4月9日文贝博客。 6park.com

6park.com

邓小平曾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图源:AFP/VCG) 6park.com

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发起过程

1948年9月24日粟裕和张震联名给中央电报提出:“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今江苏邳县)车站沿线两岸,以歼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这个方案与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完全不同,不仅规模小,而且仅限于攻占两淮和海州、连云港国民党军薄弱的地区,没有一个国民党军主力兵团,所以才称之为淮海战役。 6park.com

6park.com

毛泽东在接到粟裕电报的第二天复电,提出:“黄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显然,中央否定了粟裕先进行两淮作战的方案,而是把歼灭黄伯韬兵团作为第一任务。这仍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淮海战役。事后证明,先打黄伯韬兵团是整个淮海战役的点睛之笔。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下达的《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对“淮海战役部署”提出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三个阶段大概共须有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十一、十二月两月完成淮海战役”。这个电报是发给华东野战军的,同时告知华东局和中原局。电报中虽然提出了中原野战军攻击郑徐线牵制邱李两兵团,仍没有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展开淮海决战的战役安排。

真正的淮海战役(其实只是延用了粟裕提出的名称,某种意义上国民党方面的“徐埠会战”更准确一些)是基于形势的发展。在华野紧锣密鼓的准备淮海战役时,中原野战军于10月22日攻克郑州,10月24日开封不战而克。这种情况下,在陈毅、邓小平十月二十四日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中原野战军东进蒙城,攻击徐蚌线占宿县、蚌埠和商邱地区时,毛泽东则命令中原野战军“即速全军东进”,由此形成了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东西两面夹击徐州的作战态势。此时,华东野战军在铙漱石的主持下正在曲阜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拟定了具体的作战方针并进行作战动员。11月3日会议结束。淮海战役于11月6日正式打响。显然,淮海战役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下的决心,由华东野战军组织展开的。这一期间中原野战军只作牵制配合,没有参预计划决策。

在野已在战场展开后,中原军区部队已逼近淮海战场。中央军委在1948年11月16日18时决定:“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此时黄伯韬的七兵团已被山东兵团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第四、六、八、九、十三共五个纵队)和宋时轮(指挥第七、第十、第十一纵)等部队合围于碾庄,中原军区的宿县得而复失,邱清泉第2兵团和李弥第13兵团正在协同攻击全力解第7兵团之围。粟裕令华东野战军由十纵司令宋时轮指挥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阻援兵团,以苏北兵团各纵队从徐州东南侧击第2、第13兵团增援。22日,国民党第7兵团10万人全部被歼灭,司令官黄百韬阵亡。显然,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并没有参加主要战斗,只是在外围策应。

国民党第7兵团被歼灭,由蚌埠进军的李延年第6兵团、刘汝明第8兵团担心被解放军攻歼而拖延北进,造成从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增援向宿县进军黄维的第12兵团孤军在前。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12万人将黄维兵团包围在于宿县西南之双堆集。由于中原野战军退守大别山时消耗较大,除第一、四纵队各有9个团外,其余均只有6个团,第九纵队甚至只到了5个团。武器装备较差,弹药不足。与黄维兵团美械装备的坦克、重炮、自动步枪等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久攻不下时,11月24日下午,毛泽东发来电报指示:“望粟(裕)陈(士渠)、张(震)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华野立即派出第七纵队、十三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参谋长陈士渠的指挥下加入战斗,其中七纵和十三纵是山东兵团的班底,尤其是十三纵,胶东保卫战时总兵力就达到三万多人。陈赓指挥第四纵队、第九纵队及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以陈锡联指挥第一纵队、第三纵队及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为西集团。以王近山、杜义德指挥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为南集团,歼击双堆集以南之敌。12月6日发起攻击,至15日战斗结束,歼敌十万,生俘司令官黄维。这是淮海战役时中原野战军组织下的一场战役,而且是在华野的支援下才完成。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在回忆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说,淮海战役主要还是华东野战军打的。我们中野武器装备差,兵力少,打黄维时是瘦狗拉硬屎,幸亏有粟裕派来部队及时支持,否则我们中野打光了也打不下来。”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总前委会议后,刘伯承、陈毅去中央汇报,邓小平率中野部队休整。1949年1月6日,华野部队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9日消灭第13兵团大部,10日战斗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被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阵亡,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逃脱。李延年的第6兵团和刘汝明第8兵团放弃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撤往江南,淮海战役结束。

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歼灭国民党刘峙集团主力和白崇禧兵团一部共22个军55.5万余人。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和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以13.4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胜利。

邓小平指挥淮海战役是历史笑话

邓小平晚年在回忆淮海战役时说:“淮海战役成立了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其中三个人为常委,我当书记。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这一说法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的父亲邓小平》、《邓小平的军事谋略》和影视片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事实并非如此。

毛泽东没有机会说“我把指挥权交给你”

确定淮海战役后邓小平没有与毛泽东见过面。淮海战役之前,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7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邓小平等14人。10月份邓小平已经回到中原战场,此时还没有确定进行淮海战役,毛泽东不可能安排战役指挥问题。陈邓集团(刘伯承当时在豫西作战)加入淮海战场是1948年10月底之后。不存在毛泽东亲口交待“我把指挥交给你”。

陈邓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没有实现

鉴于华野淮海战役已准备就序,毛泽东电令中原野战军“陈邓方面亦请于虞(7)日或齐(8)日同时动作”,策应、配合华野行动。1948年10月31日,粟裕致电毛泽东并告陈毅、邓小平,除通报“淮海战役,当遵令于齐(8日)晚同时发起战斗”外,还询问:“但不知道陈军长邓政委所部(即中原野战军)能否于齐晚发起战斗,请陈邓示复”。电报的最后,他提出了一份著名的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陈毅、邓小平比毛泽东先回复粟裕,对“请陈邓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的建议未作答复。在毛泽东明确由陈邓指挥后,11月2日中午,陈毅、邓小平致电毛泽东并告粟裕、谭震林,对“统一指挥”问题表态。电报说:“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陈毅和邓小平显然在此耍了个滑头,以通讯工具有由把直接指挥权推给了中央军委。而且后来的事实是陈邓并没有实施战场指挥,原因除了通讯不畅外,还在于当时陈邓只统帅四个纵队,与粟裕指挥的十六个纵队没法比。而此后粟裕给中央的电报不仅直接建议中原野战军的行动,而且对山东兵团的行动也由中央军委下达,称这些部队为“钧部”或“贵部”。

淮海战役总前委是党的领导机构而非战场指挥机构

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在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与陈毅邓小平会合后,发电给刘陈邓并华东局、中原局等,决定“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事实上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是党的临时领导机构或领导核心。在战场指挥上,他排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陈毅(副司令员)之后,相当于政委的位置。1948年11月1日,毛泽东的电文是决定“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指的是“陈邓”两人,而不是由一人指挥。此时陈毅是军委委员、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排在前,邓小平排在后。当刘伯承进入淮海战场后,因为刘伯承是中原军区司令员,指挥权第一为刘伯承,陈毅排第二。由刘、陈、邓、粟、谭五人组成一个总前委,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邓小平改为总前委书记。此时中央军委委员刘伯承仍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陈毅改为副司令员。

淮海战役几个阶段作战都是华野决策。淮海战役的谋划与战斗部署是铙漱石主持的两资曲阜会议,就当时而言,铙漱石作为华东局书记和华东军区政治委员是粟裕的直接领导。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天,并于当天用电报上报中央军委和陈毅、邓小平、饶漱石、康生、张云逸、舒同、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等,同时下令部队执行。中央的回电是11月7号,“完全同意鱼(6日)戌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此时战役已经展开,显然是华野自己决断的。

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是中野上报中央军委获得批准后实施。在久攻不下时,不是刘陈邓调华野参战,而是毛泽东电报命令华野施援,才派陈士渠率四个纵队加入歼灭黄维的战斗。如果粟裕部受邓小平指挥,完全不用毛泽东下令,直接调派即可。其实包括刘伯承和陈毅在淮海战役过程中,既没的指挥粟裕的部队,也没有指挥山东兵团。

总前委自成立后只开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会议,还是在中央军委电令下召开的。中央军委1948年12月12日电:“……黄维歼灭后,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况,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央。”这次会议后,刘伯承和陈毅即赴中央汇报,邓小平则带中野部队休整,连最后围歼杜聿明集团都没有参加。

邓小平“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口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主持决定的。”这个谎撒的没有水平,既没鼻子也没眼,估计是说梦话。淮海战役部署决策有铙漱石却没有邓小平,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没有任何邓小平指挥的痕迹。难怪谭震林(谭震林有资格发火,因为在许世友因病未参加淮海战役的情况下,谭震林作为华野副政委兼兵团政委和副司令王建安率领山东兵团歼灭黄伯韬兵团时指挥第四、六、八、九、十三等五个纵队担任主攻,后来又指挥第一、三、四、八、九、十二、鲁中南、两广、渤海九个纵队和冀鲁豫独立第一、三旅以及鲁中南军区、淮北军区的地方武装,担任徐南阻击的任务,率先攻占徐州。围歼杜聿明时又指挥第一、九、十二、渤海纵队,组成北线集团攻击,直至全歼杜聿明集团)十分气愤地说了八个字:“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贴主:刀锋于2022_01_27 18:52:18编辑
喜欢刀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刀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军事纵横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