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地方债数十万亿无人想还 老百姓背锅
送交者: Chuisnll13[☆品衔R4☆] 于 2019-10-25 23:44 已读 1467 次  

Chuisnll13的个人频道

10月24日,中国财政部发布数据,截至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415万亿元。但是,算上隐形债务总额超40万亿元,并且高层财经官员透露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想偿还地方债。


算上隐形债务,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超40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9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196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发行一般债券566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630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1,416亿元(包括新增一般债券17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1,240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下同)780亿元。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4,150亿元。

2019年9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4年,其中新增债券13.5年,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16.1年。

2019年9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52%,其中新增债券3.49%,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3.57%。

中国财政部官网的信息显示,2019年1-9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822亿元;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40,774.3亿元。

这意味着,到今年的年底,地方政府还可以发行超过2万亿的债券,2019年全年发行超过6万亿的地方债。

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数据发布质量就开始不断的下降了。各省市陆续开始拒绝发布固定资产投资(固投)、企业经济效益等关键性原始数据。到了2019年,地方上数据的停发情况更加恶化。现在已经没有这些数据了。地方政府内部或许还有一份完整的统计数据,供地方主官审阅。但是,恰恰是在这种几乎没有可信的地方经济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地方债,今年1-8月份已经发行了4万亿,预计全年要达到6万亿的惊人规模。单年度6万亿是什么概念?2008年的所谓4万亿计划,事实上用了三年才募集回来的。就现在这种情况,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发行地方债的政府不需要公布自己的实际经济数据,负责审核的机构也不理睬它的实际经济情况和还款来源,至于最终的资金方,根本就没想过原来自己买下的其实是一个盲盒。

大量发行地方债目的,仍然是地方政府试图利用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官媒《上海证券报》10月24日报道称,“进入四季度之后,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助力之下,多地迎来重大项目开工潮。江苏、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已有数百亿元投资规模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当前中国的经济压力巨大,中央的决定是迫于无奈。“当下的经济增长严重不景气,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压力,经济增长乏力。这次放松对专项债的管制,目的是试图稳定经济增长,在当下没有其他更好的稳定经济增长方案之下,把这一块放开。调转车头180度大转弯的政策调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报道指出,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的爆发。中国还有沉重的家庭债务危机,存在系统化债务危机,哪个点的爆发都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风险。

3月7日,在中共政府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中国财政部长刘昆坦言,确实有一些个别地方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法定限额外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也就是所谓的政府隐性债务。

地方债务风险其实已经集聚,只不过地方政府大量的、不断的“借新还旧”,让问题看起来表面很平静。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18年5月19日在北京参加某论坛时,详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深层问题,谈及地方政府债务时称,中国的地方债总额大概是40万亿元,但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甚至许多地方连息都还不起。“现在要让他还债,他说我工资都发不出来,财政困难得很,怎么办?所以现在欠的这些债不说还本,还息许多地方都还不起。”

城投若破产 后果不堪设想

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就破产,原本很正常。但城投公司不同。

城投公司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的企业,只是地方政府用来借钱的道具,所以城投公司不讲成本效益,多数都是资不抵债,只要能替政府骗到钱就行。称之为“预算软约束”。

现在中央要对城投公司预算硬约束。

只是一旦城投公司大规模破产,银行、企业、理财投资人和拆迁户等广大民众将遭受巨大冲击。

1. 对银行的冲击

城投公司数十万亿的债务,主要都是银行的钱。一旦城投公司大规模破产,数十万亿贷款变成坏帐,中国金融系统会直接崩溃。

即使像以往一样将城投坏帐从银行剥离,银行或许不会倒;但这笔庞大烂账最后谁来背?

最终只会被通过包装投放股市、债市、P2P等金融市场,或者直接印刷钞票填补银行亏空等方式,转嫁到股民、投资人和全体民众身上。

2. 数千万投资人或成受害人

由于绝大多数城投公司并无发行城投债券的资质,它们除了向银行贷款外,主要就是以高息向企业、个人借钱。

近年来随着投资热的兴起,一部分城投债务也被包装成理财产品,销售给了广大的理财产品购买者和信托投资人。

一旦城投公司破产,数千万理财投资人和出借人或血本无归。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为此警告民众,就算是从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要小心城投债。

3. 对城投合作企业、拆迁户的影响

从城投那里承包了政府工程的建筑商材料商和工人,结不到工程款和工资。

城投未完成建设任务的拆迁安置房,政府承诺拆迁户的房子,以及未结算的拆迁款安置费征地款等,都将成为泡影。


城投债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企倒过、民企倒过,唯有城投公司无论多大多烂,都屹立不倒,并屡屡化险为夷。

这种非正常现象被业界称为刚性兑付的“城投信仰”。

说白了,就是城投代表政府,有政府兜底,城投债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

1994年分税制后,中央分走了大部分税金收入,地方政府为了吃饭、为了政绩、为了腐败,就需要举债。

但当时地方政府无权发行债券,于是政府主导的城投公司应运而生。地方政府可透过城投公司大量举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发展,其中大约2.8万亿由地方政府筹集。于是城投公司数量急速攀升,从2008年的几十家,猛增到2010年的一万多家。

那时的城投债被银行视为高回报低风险而备受追捧,直到城投公司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并引发信任危机。


城投债首次危机 倒逼政府站台

2011年4月云南省某城投债率先违约,随后,6月份上海某城投公司拒绝还贷。

这是城投公司第一次打破金融系统对政府信用的幻想,结果引发城投债危机。

彼时城投债无人问津,地方政府无米下锅。 6park.com


结果,城投债危机倒逼中共出面站台。2011年6月银监会发文,确定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于是,城投债转危为安,并在土地财政和货币放水的刺激下再度疯涨。


政府无力还债 被逼开放债务置换

不过,体制决定了地方债必然是低效、浪费和腐败的无底黑洞,由此积累的债务风险也越来越大。

到2013年时,地方融资平台已累积了数十万亿的债务,许多债务即将到期。

然而政府连利息都无力偿还,更勿论还本,城投债面临密集违约。

城投债大规模违约就是宣告地方政府信用破产。

结果,2014年底中央放开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及置换债务。

当时的操作,效用有三:

1.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偿还到期旧债,这叫借新还旧债券; 6park.com


2. 地方政府以债券洗白被核准的债务,这叫置换债券; 6park.com


3. 地方政府借新债来投资基建,这叫新增债券。

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城投债违约和地方政府信用破产。


城投债,政府名义上已不认账

经过两次被地方债倒逼的中央,已经意识到地方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在借钱维持统治的同时,也埋下了债务风险的地雷。

于是,2014年起开始整治地方债,认定了15.4万亿的地方债务,准许从2015年起,三年内置换(洗白)为政府直接债务。

换言之,剩余的,以及之后所有的城投债务都成为地方隐形负债,中共概不认账,将城投公司与地方政府切割。

尽管从政策上,城投已经被切割,但银行和投资人依然相信城投有政府保底,也就是所谓的“城投信仰”。

因此城投债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烂。国内外金融界都相信,地方债将成为经济危机的引爆点。


要打破“城投信仰”?

因此2017年起,中央开始严厉调控地方债,确立地方政府债券为唯一合法的地方举债融资渠道,限制地方隐形债务。

2017年12月财政部提出,坚持中央不救助地方债,打消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2018年初,第二轮收紧政策密集落地,导致城投债违约频现。天津市政、天房集团、内蒙锡林浩特融资租赁违约等信用风波事件爆发。

但在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以及经济下滑的压力下,今年7月后,财政政策转向积极,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债券发行,投资基建。城投债券行情再度逆转爆发。

这一次发布《指导意见》,允许地方融资平台破产。党媒称,是要倒逼国企市场化转型。

据《证券日报》报导,经济学家黄志龙认为,此举旨在打破城投公司的刚性兑付承诺。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认为,政府是利用“破产” 将没有盈利能力的地方融资平台彻底从市场清除出去。

让城投破产的真正目的

虽然3年前已经从政策上与城投公司进行了切割,但这次的《指导意见》显示出,似乎是真的想要打破“城投信仰”:通过让城投公司破产,来消除地方政府的海量债务,降低系统性风险。

但要实现这一目的,面临两个根本性障碍。

第一,城投破产意味地方政府赖账,信用破产。如果大规模出现,必然导致政权崩溃。所以中国使用“严重资不抵债”的说法,暗指被破产的城投公司只会是极少数。

第二,假设所有资不抵债的城投公司都被破产,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就能够解除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

中国体制注定了地方政府只能无休止地借钱、无效率地花钱,以满足中共维系政权和贪腐的需求。

就算没有了城投公司,地方政府还是会通过其它形式来借钱。城投债务的祸首不是国企预算软约束,而是中共毫无约束。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无解的死结,系统性风险无法降低。

既然打破刚性兑付、防范系统风险只是能说却做不到的口号,那么此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指导意见》要求“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道出了的真正目标。

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关键在于对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进行公开切割。

说白了,就是通过将城投与地方政府公开切割,让城投破产作为悬顶之剑,倒逼地方政府去推动城投公司转型。

喜欢Chuisnll1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Chuisnll13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