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80年前中印缅战场反法西斯战争的点滴
送交者: 文礼[☆★★秀才不出门★★☆] 于 2020-09-15 14:50 已读 776 次 1 赞  

文礼的个人频道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 6park.com

2001年,云南研究二战的学者戈叔亚和朋友们为腾冲国殇墓园中的一块阵亡将士碑补上名单。那是一块竖立在中国军队墓地国殇墓园里的美国军人的墓碑,以纪念参加了那场战役牺牲的14名美国军人。1986年恢复墓园的时候重建的墓碑,上面只有一个用中文标注的名字—— 夏伯尔中尉,其他人的名字原碑上有,但在1966年被毁掉了。 6park.com

6park.com

在滇西腾冲战役中牺牲的美军联络官梅姆瑞少校 6park.com

在中印缅战场上,除了陈纳德将军的航空队以外,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国陆军部队。这支部队由史迪威将军的副官多尔将军任司令官。此说不夸张。据统计,1941-1945年在中、印、缅战场的美军达到6万人。其中仅驼峰航线牺牲的美军飞行员就达1597人。1943年美军改造了通往滇缅公里的著名的24道拐;而1943-1945年修建的史迪威公路及输油管线路,更是艰难,规模巨大。1941-194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坚持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依靠了这条陆地-空中的生命线。 6park.com

滇缅公路运来的援华物资到达昆明后,再由滇黔公路运到贵阳,然后转运到前线。位于晴隆县晴隆山的二十四道拐是滇黔公路上必经的一段险峻山道,沿着陡峭大山蜿蜒而下,连转24道急弯,一辆辆货车满载援华物资在上面奔驰。因为它险峻陡峭,运输十分艰难,1943年,援华美军司令部1880工兵营对该路进行改造,会同当地民工拓宽路面,加固路基,修筑挡土墙等设施,保障了重要物资源源不断送到抗战前线。一些抗战遗迹尚有留存。在第十一道拐处,有一处挡土墙保存完好,这是美军工兵参与修筑的,使用当时被称为“洋石灰”的美国水泥,当地人叫它“美军墙”。不远处还有美军修理厂遗址。 6park.com


位于滇黔公路贵州晴隆的24道拐 6park.com

80年前我的父辈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的运输队成员,多次往返贵阳-昆明-腊戌,抢运国际援华战略物资。1942年林可胜带领三个医疗队就是沿着这条生命线随中国远征军赴缅,救治伤员,为保卫这条抗战大动脉做出了贡献。1939-1945年,先后有30多位白求恩式的西班牙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救护总队的战士,救死扶伤,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6park.com


2015年9月救护总队中外后裔在24道拐合影 6park.com

原文发表于舟巷
喜欢文礼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文礼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