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东北:历史上可不是“大一统中国”的一部分
送交者: 洪木林[★★★宁为百夫长★★★] 于 2022-11-17 12:41 已读 7715 次 12 赞  

洪木林的个人频道

《中国人对于“统一”的信仰源于何处?》 https://club.6parkbbs.com/other/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309720 对中国文化中存在的“大一统主旋律”给出了很好的阐释,这根源与中国的地理地缘特征有很大的关系: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黄河多发水患,一方面形成了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一马平川,便于大规模农耕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使得先民必须团结起来,形成分工合作,以更好地治理水患。这两方面的推力使得一个统一而强大具有协调能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成为非常实际的生存需求。在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大陆型季风对气候和水文的影响也对中原王朝的抗灾救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央王国的集权。 6park.com

换句话说,“大一统中国”(这里用来称呼推崇大一统文化、且普遍存在大一统信仰的局部地区,主要就是黄河中下游到江淮一带)的形成,关键原因在于地理,可以用下图的红线内区域来表示:

6park.com

红线画得不算严谨,但也不是随手画的,红线内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明代以前的北方中原王朝的主要区域,从先秦一直到明代,基本都沿袭这个区域。 6park.com

扯开一句,这个原因可以很好地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中国”范围,其实并不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南边的越南(交趾)等地方,这个原因非常清楚,从地理上看:这几个部分和黄河流域(以及扩展后的长江流域)在地理上实际并不相连,并不是传统的中原王朝文化圈的固定部分。西藏、蒙古有高原相隔,新疆为大片戈壁,且新疆与中原相隔了黄土高原,越南(交趾)等地方则由于太远,在农业社会已经无法融入到中原王朝的分工协作网络中。

6park.com

新疆西藏容另文详述,这里只讨论版友提出的一个补充观点:历史上,大东北(主要包括东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也不是“大一统中国”的一部分,至少也很难算是“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版友是从民族分类角度来看待的,大东北算是清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是满人带来的,并非是中原王朝扩张出去的产物。 6park.com

从地理上来看,也确实如此,大东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其实从清代算起,就三四百年时间。在此之前,大东北并不是“大一统中国”的一部分。 6park.com

在中国教科书里,东北地区和中原王朝有承袭关系,要算是商周时期的“箕子朝鲜”(今辽宁东部和北韩)和姬姓皇族建立的燕国(今辽宁西部、河北、北京大部)。但这里就有微妙的史书不曾明说的细节:从地理来看,朝鲜当时属于苦寒之地,如果箕子是选了那儿,相当于被流放到那儿,而燕国的建立,横亘在朝鲜和中原之间,更像是拦阻箕子(商贵族)回返中原的通路。燕国本身当时也属于落后地区,不能和中原诸国相比。 6park.com

从先秦之后,东北地区虽然屡有被中原王朝用兵的记录,但都没有稳固地从属于“大一统中国”过,中原王朝基本都是陷入对东北用兵-撤退这样的循环,很难稳固地扎根在东北,无法把东北地区稳固地纳入版图。中小学教科书普遍采用的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理图表,很厚颜无耻地“地图开疆”、把发现过文物、派驻过军队(或短暂行政机构)的地区都算到中国版图里,却又为了“表达和越南的睦邻友好”而刻意歪曲中越历史边境,已经传为历史圈里的笑谈。 6park.com

为什么在明代以前,东北地区很难纳入“大一统中国”的版图?这核心原因也在于地理: 6park.com

如图,在中国古代,巨大的燕山山脉横亘在东北和华北之间,成为事实上的天堑,几乎类似于蜀道。东北和华北要打通连结,要么直接翻越燕山山脉(上图中画红叉处),地形复杂,且有长城阻隔,不利于大规模人口迁移,也因为天气原因,不能和蜀道相比。要么就是绕行蒙古荒漠,从今天的张家口一带绕进华北(上图中画问号处)。这个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补给困难,同样不利于大规模人口迁移。所以,明代以前,基本没有持续的中原王朝统治东北地区的记载,原因就在于天堑太多,通途罕有。 6park.com

到明代,天时地利出现了:地理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由于第四纪冰期的海退现象,海岸线退后,陆地上升,今天的河北东部和辽宁西部出现了辽西走廊(上图红圈处)。辽西走廊也不是立马出现的,一开始也是海水倒灌形成的沼泽,直到明代初期,积水逐渐退却,才慢慢辟为道路。辽西走廊东到盘锦,南到今天的山海关,依山傍海,宽约为十数公里,地势平阔,极其方便大规模人口迁移,立刻成为东北和华北的主要通路,也是两边政权的兵家必争之地。 6park.com

锦州-辽西走廊-山海关通路的出现,马上就能让人联想到明末清初的一系列历史大事件。历史也确实如此,以山海关为核心的一系列边关,是明朝经略的重点和北防的重心,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山海关是打穿燕山山脉、连结华北与东北、方便大规模人员调动、便于后勤保障、相对开阔(减少被伏击威胁)的唯一通道,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关”。且华北平原地势开阔,山海关一旦洞开,入关军队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和整个中原腹地,出关军队可以直抵辽河平原进入东北境地。相比绕远的西路(问号处)和无法大规模翻越的燕山山脉(红叉处),简直是天赐的通路。 6park.com

女真人也曾经从燕山小路抵达过北京城并发生过激战(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但从未成功占领过北京城,只是“劫掠而去”,因为大规模部队无法安全翻过燕山。因此,明清战争就主要表现为清军一步步占据了辽西走廊,最后成功策反吴三桂,打通了入关的通路。拿下山海关之后,中原通路打开,此后基本明朝故地都势如破竹拿下或者传檄而定。 6park.com

今天的东北,由于交通的改善和数代“闯关东”老百姓的改造,已经和华北连结在一起。这也恰恰说明了:地理环境变了,“大一统中国”才又有了扩张的可能。

6park.com

贴主:洪木林于2022_11_17 12:43:16编辑
贴主:洪木林于2022_11_17 12:46:03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洪木林 加上 150 银元!

喜欢洪木林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洪木林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洪木林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