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这种内容的新片,才是奥斯卡真正的遗珠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19-04-10 23:01 已读 941 次 3 赞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原标题:这种内容的新片,才是奥斯卡真正的遗珠 6park.com

时至四月,距离奥斯卡颁奖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但有一部众人期待的颁奖季高分大片,直到最近才迟迟与我们见面。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好好聊聊的——《无主之作》。



在说电影之前,必须要先说说影片的导演。

《无主之作》的导演,是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听名字可能很耳生,但他的成名作却堪称如雷贯耳——《窃听风暴》。



影片将镜头对准1984年的东德,讲述了一名国安局情报员奉命监听一位作家及其女友的生活,但在监听过程中,他逐渐对任务产生质疑并最终改变了立场的故事。



《窃听风暴》是弗洛里安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当年一鸣惊人,夺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

时隔十余年后,该片的豆瓣评分依旧高达9.1,是无数影迷心中的经典。

而今天要聊的这部《无主之作》,不仅演员是《窃听风暴》的原班人马、故事同样聚焦于动荡时期的德国,而且导演花了四年时间来专注打造。

片中的故事,根据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真实经历改编。



格哈德·里希特

他在1932年出生于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一生致力于无主题艺术创作,被称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



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

从1937到1966年,影片用跨越三十年的时光,讲述了这位艺术家的前半生。

这三十年的时光里,德国先后经历了纳粹德国时期、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时期,和最终柏林墙建立、德国分裂成东西德的时期。

在片中,主角的名字叫做库尔特。



小时候,库尔特有个年轻貌美的姨妈伊丽莎白,她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伊丽莎白不仅喜欢弹琴画画,还经常带库尔特去逛画廊、看画展,培养他的艺术细胞。



除此之外,姨妈还有个独特的爱好——听几辆汽车一起鸣笛的声音。

对她来说,此刻的鸣笛声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让她的灵魂得以升华。



可以说,这位美丽的姨妈,就是小库尔特的艺术启蒙以及性启蒙对象。



但是,因为一个疯狂的举动,姨妈被医生断定为精神失常,被强制送往精神病院。



而当时正是纳粹统治德国的时期,在希特勒的种族优生制度下,伊丽莎白被妇科医生卡尔判定为“没有优良基因”。



卡尔不顾伊丽莎白的苦苦哀求,强行对她实施了绝育手术。

而且不久之后,她就被送往毒气室毒杀。



虽然当时年幼的库尔特不知道姨妈去了哪里,但姨妈用生命追求艺术的做法,影响了库尔特的一生。

他一直牢牢记得姨妈对他说的那句话——“绝不要把目光移开,因为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在库尔特成年后,他进入了德累斯顿艺术学院学习美术。

在这里,他对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

巧的是,这位姑娘也叫伊丽莎白,长相和气质还和他记忆中的姨妈迷之相似。



可想而知,库尔特和艾丽(伊丽莎白的昵称)很快打得火热。

两人整天腻在一起,如胶似漆。

但造化弄人的是,艾丽的父亲,就是当年判定伊丽莎白姨妈没有优良基因的医生卡尔。



当年,卡尔医生在纳粹德国战败后,被苏军问罪。

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被苏联军官关了起来。



但他因为机缘巧合,救了军官难产的妻子一命。

随后他便被苏联军官保护起来,不仅逃过了罪责,还被授予“人民功勋医生”的称号。



因此,现在的卡尔医生,已经是医院的院长了。

难道说,男主和仇人之女相爱,剧情这就要往狗血的方向发展了?



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

事实上,在整部影片里,库尔特和艾丽都不知道彼此之间的联系。

他们始终像一对普通的情侣那样,谈天说地,做爱做的事。



不过,卡尔医生在得知了库尔特的身世后,还是反对两人在一起。

他希望女儿能嫁入豪门,将他们“优良的基因”遗传下去;而库尔特只是个身型瘦弱、性情忧郁的穷学生,他的父亲还是个给人清洗楼梯的清洁工,怎么配得上艾丽?



为此,在得知艾丽意外怀孕后,卡尔甚至以宫外孕为借口,强行给女儿堕了胎。

这件事,也直接导致艾丽在之后的几年里,无法再次怀上孩子。



可到了后来,当卡尔失去苏联人这个靠山时,他还是把女儿托付给了库尔特。



就这样,库尔特与艾丽终于结了婚。

不久后,库尔特为了追求自由,带着妻子抓住机会、逃往西德。



在简单的安顿后,他进入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和工作。

与东德相比,这里的创作环境就自由多了。

在东德,库尔特没法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能画人家要求他画的;



可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里,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

库尔特也因此结识了许多充满个性、前卫古怪的艺术家——

有浑身涂满颜料的裸男;



有用刀划破红色画布的女人;



还有只用毛毡和油脂进行创作的教授。



他从不知道,原来艺术的题材和形式都可以如此不受限制。

于是,在这些人的启发下,库尔特也开始了自己“自由”的创作。

他试过用脚印作画;



试过将画布背后塞满红色的颜料,再一刀刀划破;



还试过用粉刷的旧报纸做成模特……



但时间一长,库尔特就发现“自由”并没有降低创作的难度,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创作的东西。

直到一位教授对他发出了灵魂拷问——



这一瞬间,库尔特才恍然明白,不论他想创作什么形式的作品,都必须要注入自己的灵魂。

于是,当天晚上他就把曾经的作品全都付之一炬。



他开始寻找艺术与自我的关联,并思考一个宏大的哲学问题——我是谁?

随后,他放弃了那些先锋的艺术形式,重新拿起画笔,临摹自己留存的照片以及剪报。

他画了伊丽莎白姨妈和小时候的自己,



还临摹了一位纳粹军官被逮捕的新闻照片,



甚至画了张岳父卡尔的证件照。



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人像重合时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于是,他开始有意地将这些画作“拼贴”起来。



最终,库尔特完成了一幅这样的作品——纳粹军官、卡尔医生、伊丽莎白姨妈和小时候的自己,四个人影朦胧地交叠在一起。



巧合的是,画中的四个人,命运也非常紧密地交织——

库尔特会走上艺术之路,很大成分上是受到伊丽莎白姨妈的影响;

判定伊丽莎白没有优良基因并最终将她置于死地的,正是卡尔医生;

卡尔医生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库尔特的岳父;

而那张新闻剪报里的纳粹军官,正是卡尔曾经的上级领导……



同样地,库尔特也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命运关联,他只是心血来潮将肖像拼贴在一起。

但是当卡尔医生见到这幅画作时,他心中的震撼不言而喻。



后来,库尔特又画了许多这样的画作,并举办了一个画展。

在画展中有记者问他,这些画作中的人物都是谁?

库尔特回答说,他也不认识这些人,不过是根据普通的照片临摹罢了。



有人继续提出疑问,给人画肖像画,怎么会不认识画中的人?

库尔特却说,不认识这些人才更好,因为这样他能更好地看到真正的内容,而“一切真实的,都是美好的”。



这既是伊丽莎白姨妈的话,在库尔特人生中的回响,也正是本片片名“无主之作”的由来——明明是模糊又没有主题的画作,却有着真实的力量;明明画中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却压根不认识他们。



当艺术的存在不再是为了记录,艺术才彻底成为艺术。

当作品本身并不包含作者,却处处可见作者的灵魂时,作者才是真正找到了“我”。

在影片的结尾,库尔特在一片汽车的鸣笛声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影片的核心主题,以及主角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不过是自由罢了——从人身自由,到创作自由,再到思想自由。

尽管身处动荡的岁月,但对错与善恶,都留给时间去审判。作为艺术家,他只关注自我与真实,只观察、只展现、不评判,亦不受任何人左右。



从这点来看,库尔特所追求的和本片导演的创作态度,也不谋而合。

导演在采访中,曾说过这么一席话——“人们总是期待我可以再度拍出和《窃听风暴》一样的电影,但这并不是我想拍出来的东西,我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而拍电影的。我想拍让我能感受到生命律动的电影。”

可见,自由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的形式,它只关乎创作者能否在表达中找到并忠于自我。

评分完成:已经给 yejushi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