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如何读懂卢浮宫的油画
送交者: Lv200[☆★★★声望勋衔16★★★☆] 于 2019-08-08 9:51 已读 2756 次 3 赞  

Lv200的个人频道

序曲:弱水三千,你确定能饮得一瓢?

6park.com


       走进卢浮宫,就像被投入到艺术的汪洋大海。说是目不暇接,说是美不胜收,都毫不过分。可是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一个大烦恼却是不知道如何欣赏。
       我们站在一尊雕塑或者一幅油画前,除了称赞它“太棒了”,“像真的一样”,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也不知道该看什么!弱水三千,你未必就能取到一瓢饮;说不定一滴都没饮到。 6park.com


      我六次去巴黎,前后五进卢浮宫。
       第一次进卢浮宫花了两个多小时。那时我对于西方艺术一无所知;在里面兴奋地转了一圈,与三位“超级女生”合个影(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两件雕塑《米洛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和一幅油画(《蒙娜丽莎》),就带着许多茫然离开了。
      深知自己进宝山而空归,回去后便恶补了些知识,至少能说出一些非常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于是第二次进卢浮宫就花了四个小时。见到那些名作就会在前面停留了更多时间,努力感受他们的美和作者特有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想表达的观点。
       这次回去后又翻了一大堆的书,包括欧洲史,西方艺术史,各种希腊神话,甚至圣经,还读了盐野七生关于文艺复兴的系列书籍。越读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读越对这些艺术作品着迷,从第三次开始,都是一开馆就进去,直到闭馆才怀着一颗兴奋的心,拖着一双疲惫的脚走出来。 6park.com


      卢浮宫的艺术品真的浩如烟海,这里仅根据我个人偏好,结合自己拍摄的照片,谈谈欣赏绘画的体会。 
     我不喜欢中世纪时期那种拜占庭风格的宗教画,实在欣赏不了那一张张麻木呆板的脸。所以我去卢浮宫通常只看文艺复兴以及之后的画作。
       这幅《六个天使簇拥着圣母子》是我唯一还愿意看上几眼的文艺复兴之前的画。作者契马布耶是文艺复兴的旗手乔托的老师,是十三世纪晚期意大利的大画家。在瓦萨里著名的艺术家排行榜《美术家列传》中,契马布耶排在首位!
      虽然作品依旧保留着拜占庭风格,可是仔细看圣母子和天使们的脸,表情已经很生动,与之前的人物大大进了一步。他对乔托的画风产生重大的影响。 6park.com

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

6park.com


  乔托(Giotto)、马萨乔(Masaccio)和波提切利(Botticelli)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性人物。不过在卢浮宫里能看到的他们的作品很少,我猜大概是受当时绘画技术的局限。早期绘画大都直接画在教堂潮湿的墙上,而不是在木板或画布上,所以很难移动;否则达·芬奇画在米兰那家修道院餐厅里的《最后的晚餐》一定会被法国国王抢走,而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或许就是它而不是《蒙娜丽莎》了。 
       《维纳斯和美惠三女神为少女赠礼物》是波提切利的一幅名作。画面上左侧的四位仙女拿着各种礼物送给右面的少女。仙女们服饰艳丽,风采照人;人间的少女则衣着朴素,神情拘谨。整幅画的线条色彩都非常优美,一扫中世纪的呆板。
       这幅画虽然没有他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在佛罗伦萨的乌菲茨美术馆)那么享誉全球,但仍然保持着他的特色,包括跳出圣经而选择希腊诸神为主题。 6park.com


       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中叶这一百年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期,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自然就成为了整个时代的象征。他们便是“文艺复兴三剑客”: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和拉斐尔(Raphael)。
       达·芬奇的这幅 《岩间圣母》是他的早期作品,也是最早把绘画中的圣母子从圣殿宝座上请下来而融入自然环境的作品之一。这显然为后人包括拉斐尔等人的圣母像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6park.com


      《蒙娜丽莎》布置在一个大展厅的中央,它的周围总是人头攒动,很难与她单独合影。
       蒙娜丽莎那神秘莫测的微笑迷倒了后世众多画家,让一大批俗人神魂颠倒;为此不少人费神费力去探索她的原型究竟是谁,那势头与我国当年红学家们探索“京城何处大观园”有的一比!
       虽然列昂纳多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画家,可事实上他本人并不那么认同,他更觉得自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绘画只是他诸多兴趣中的一项。同样,同时代的米开朗基罗也是如此,他更觉得自己是雕塑家。所以他们留下的绘画作品并不多。我在卢浮宫就没见到过米开朗基罗的画作。 6park.com


      《圣母子与圣巴蒂斯特》是拉斐尔在24岁时作的一幅圣母画。年轻的拉斐尔充满才华和柔情;在他的画里,宗教故事已经成为遥远的背景,圣母化作了慈祥的母亲和丰润的少妇,而耶稣、约翰则都成为天真烂漫的孩童,与其说他想表达所谓圣家族的生活,不如说他想赞美快乐安详的世俗生活。所以她的众多圣母画中,除了西斯廷圣母还有些宗教气氛外,大部分的圣母子都更像自然生活中的母子。
       拉斐尔的圣母像是如此的美,以至于直到今天英国等地的俗语里还把"像拉斐尔的圣母"作为对女性的赞美。 6park.com


      十六世纪中叶前后是文艺复兴的晚期,属于“威尼斯画派”的舞台。文艺复兴到了此时,那种开创性的思想已经逐渐让位给完美的艺术技巧,思想性让位给商业性。因此,这样的艺术集中表现在商业最繁荣的威尼斯就不足为奇了。
       乔尔乔内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虽然他像拉斐尔一般英年早逝,虽然他留下的作品数量很少,而且主题也很模糊(就像李商隐的无题诗那样,引起后人长期的猜测),但他依然作为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被载入艺术史册。
       乔尔乔内(Giorgione)的这幅《田园合奏》(或称《田园音乐会》,其实古代绝大部分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与雕塑的名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再加上翻译的差异自然会显得五花八门)无论是别致的人物造型,还是优美的田园风光,都展示了威尼斯画派的精致和细腻,以及日益远离宗教的风格。
       虽然西洋的裸体画历史悠久,但大都寄托在神的名义下;像《田园合奏》这样的“以人为本”的裸体画,尤其是男子穿衣而女子裸体的“不公平”画十分罕见。后世一直为它的作者是乔尔乔内还是提香而争执不休,因为他们俩是师兄弟,画风非常接近。直到很晚才确认(或许是妥协)为两人合作。 6park.com


      乔尔乔内的含蓄引起了后世对他的《田园合奏》含意的广泛猜测,认为他想表达音乐与灵感的关系,或者更加广义地解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后代的画家也多次模仿,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马奈这幅《草地上的午餐》(收藏于卢浮宫对面的奥赛博物馆),同时也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6park.com


      文艺复兴晚期最有成就的画家当数提香?韦切利奥(Titian)。他是乔尔乔内的师弟,他们曾同时师从于著名的贝里尼。这或许因为他的长寿(近九十岁),或许是因为他勤奋耕耘,他留下作品数量之多,以及他对后世画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威尼斯画派注重表现自然美和人体美,尤其是女性裸体的明亮色彩,而不注重故事情节。提香的《梳妆的妇人》体现了这一点。那丰润的肌肤,明亮的眼神,强烈的光线对比,让人的目光久久不忍离去。 6park.com


  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是提香的学生。这幅《迦拿的婚宴》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卢浮宫里最大的一幅油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它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挂在同一个展厅里。
       画面讲的是圣经里的一个故事:耶稣参加了这场热闹的婚礼;当酒不够时,耶稣点水成酒,让婚礼获得了圆满的结局。可即使观众不知道这个典故,依然能从画面上感受到欢快热闹的婚礼气氛。 6park.com


      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沐浴中的苏珊娜》。这是许多画家都选取过的一个著名的圣经故事:商人的妻子苏珊娜在自家花园沐浴时,两个偷窥她的长老跳出来施暴;苏珊娜坚拒不从,二长老反诬她与人幽会,被判死刑。先知但以理得到神的启示,最终为她洗清冤屈。
       如前所述,这时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已经让位于绘画技巧和商业性;所以不知道故事情节并不影响对画作的欣赏。画中少妇体态丰满性感,肌肤白润柔滑;眼神中并无矜持害羞之感,反而有几分撩人春意。即便远处的长老不偷窥,看画的观众也会目不转睛地看上一阵。
       丁托列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后一位著名画家,也是提香的学生。自他之后,文艺复兴便逐渐偃旗息鼓。不过文艺复兴的思潮在世界各地还有一些余波。 6park.com

艺术中心从意大利转向法国:巴洛克,洛可可

6park.com


       在整个文艺复兴期间,法国在欧洲艺坛上并未有一席之地。如果一定要寻找的话,那么为建造枫丹白露王宫而形成的所谓“枫丹白露画派”勉强算得上有些贡献。这幅《猎神狄安娜》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狄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与狩猎女神。因为她反对婚姻,坚持终身不嫁,也是神话中纯洁的象征。她是许多神话作品中的主体,头戴月亮箍,身背弓箭,带着猎犬或猎物,身处野外的美女,通常就是她。同样表现狄安娜,看了这位健康矫健,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美女,再看两百年后布歇所描绘的那幅《浴后的狄安娜》,你就知道文艺复兴与洛可可艺术的区别了。  6park.com


       17世纪出现了巴洛克艺术。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要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灿烂辉煌的文艺复兴艺术也逃不出这个周期。初创时充满活力,大师辈出;逐渐就形成定式,不允许逾越,后人只能以效仿前辈为准则。这时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勇敢的叛经离道者,顺应时代变迁,社会需求,而形成新的风格。
       两百年的文艺复兴对艺术形成了定式:画面对称,强调三角形稳定结构,强调正义战胜邪恶。而巴洛克风格则颠覆这样的定式,鼓励不对称,追求动态而紧张的结构,不区分正义与邪恶。
       在绘画方面,出现了一批旗帜性人物。如意大利的卡拉瓦乔,法国的普桑,佛兰德斯(如今比利时,荷兰一带)的鲁本斯等人。 6park.com


      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是欧洲最早最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画家。当时曾一时“洛阳纸贵”,欧洲各国王公贵族都以能获得一幅他的作品为荣。
       他最为著名作品之一是系列画《玛丽?德?美第奇的生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被天主教徒刺杀后,由王后玛丽?德?美第奇摄政幼子路易十三。玛丽王后为给自己树碑立传,特聘鲁本斯为她创作大型连环历史画共21幅。鲁本斯运用巴洛克风格,将历史和神话合而为一,把场面表现得极其浓烈奢华,希腊诸神拱卫呵护着玛丽王后,让她十分过瘾。这些画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完整连续性。
       这里是系列画的第三幅,描述王后的教育:画面中央是玛丽王后,而周围向她耳提面命的都是分管音乐绘画的诸神。 6park.com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这幅《阿尔卡迪的牧人们》是代表作。
       阿尔卡迪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乐园,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蓝天白云,优美的背景下,四个年轻人却围绕着一块墓碑展开这讨论。墓碑上用拉丁文写着:“死神说,我也在阿尔卡迪!”看着年轻人们疑问、困惑、沉思和迷茫的表情,每个读者都能产生自己的结论。
       这显然是一幅典型的推崇理性的古典主义作品,代表着普桑的风格。 6park.com


      这是普桑的另一幅名作《劫掠萨宾妇女》。公元前八世纪,罗马刚建城时缺乏妇女,罗马人就开城邀请周边萨宾城的市民来罗马城参加祭祀活动。当活动进入高潮时,一声令下,罗马男子就地掠夺萨宾的年轻姑娘,而把男子赶出城去。这幅画就生动描写了那个祸起萧墙的时刻。作者就像那个站在高台上的罗马首位国王罗穆卢斯那样,无情地审视着疯狂的士兵,慌乱的妇女,绝望的老人…… 6park.com

       这幅作品突出体现了巴洛克的艺术风格:画面严重不对称,追求动感而紧张刺激,无所谓正义与邪恶。 6park.com


     乔治·德拉图尔也是十七世纪法国的著名画家。他擅长运用烛光表达情感和烘托气氛,被称为“烛光画家”。他的这幅《烛光前的玛德兰娜》立体感强,表达着一种孤独与绝望。
       从十七世纪开始,法国在经济政治上日益强大,以王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对于艺术品的需求使得巴黎逐渐成为艺术风格的领先和发源地,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一定优势。  6park.com


       巴洛克艺术依然发源于意大利,而蔓延全欧洲;虽然法国出现了若干大画家,但大都在意大利罗马有过长期“朝圣”经历,就像现在国内大学的教师,必须有一段海外访学经历才能提教授。
       继之而来的洛可可风格,却是发源于巴黎。后来十八世纪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艺术风格,大都由法国艺术家主导;欧洲艺术中心从此西迁。当然,他们大都有过若干年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学习”的经历。
       卢浮宫收藏的画以这个时期的法国画家作品居多。  
       乔治·德拉图尔的这幅《作弊者》以写实主义的风格,对人物的描写简直入木三分。左边三个人显然在联手欺骗右边那个华服少年:左边男子正悄悄把牌藏在背后,中间两个女子用眼神悄悄交流着,而视线集中在少年面前的金币。 6park.com


     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是法国洛可可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幅《发舟西苔岛》则是他的成名作。在那个时代,上流社会的风流爱情是画家们的重要主题;西苔岛,这个传说中爱神维纳斯在海上诞生后登陆的小岛,则成为爱情的圣地。于是,围绕西苔岛的绘画雕塑歌剧芭蕾一时纷纷。而华托的这幅作品成为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一对对恋人结伴向左下方的大船走去,有窃窃私语的,有恋恋不舍的,也有按捺不住兴奋的。天空中云蒸霞蔚,快乐的小天使们在恋人们的头上盘旋着。风流快乐中蕴含着隐隐的悲哀。 6park.com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的这幅《浴后的狄安娜》,可以说是十八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作。到了这个时期,画家们与其说是借人体表现宗教,不如说是在借宗教来表现人体。
       面对这幅画,读者无需去根据那月牙头饰和弓箭猎物的暗示而去猜测主角的身份,也不必知道狄安娜是宙斯的女儿,是月神和狩猎女神,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姐妹;而只需要尽情欣赏这位出浴少女的美丽。布歇对女性身体的表达,无论是神情还是姿势,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是那么娇艳动人,那些明亮的玫瑰色和宝蓝色,是这样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视线。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布歇对女人身体的审美标准:“既不能让人看到骨头,又不可以感到有肥肉。”
       洛可可大师除了华托和布歇,还有弗拉格内尔(Fragonard);比如他的《秋千》就竭尽轻浮挑逗的表现。    6park.com


     布歇在世时,获得了上流社会极大的认同。他32岁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后来荣获法国皇帝首席画师称号,晚年担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这幅《雷那多和亚美达》生动描绘了一对情人尽情嬉戏;周围几个小天使既害羞又好奇的样子,烘托了他们的放肆程度。 6park.com


     让·巴蒂斯特·格瑞兹也是法国著名的洛可可画家。他这幅《 破碎的水壶》曾经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上海展出过,是我见过最早的卢浮宫藏品。
       "破壶"在法国民间俗语中是少女失去童贞的寓意。从画面看,少女凌乱的衣衫,背景中的怪兽都有着这层象征;可是少女没有表现出羞愧慌乱,眼里也没有迷茫的神情,依然一幅纯洁可爱的样子,反映了画家对传统道德理念的反叛。 6park.com

艺术生命在延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6park.com


  世上万物都是峰回路转,物极必反的。当艺术之风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再到洛可可,越来越奢靡颓废,自然需要一种清新之风阳刚之气出来震撼一下。十八世纪兴起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拿如今国内演艺界人士的形象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像是陈道明,刚劲有力,博学多才;巴洛克艺术就有点儿像靳东,帅气迷人,但不那么正经。巴洛克的原意就是"不规则,不完美的珍珠"。而到了洛可可风格,那就是鹿晗了,阳刚不足,妩媚有余了。可这种颓靡之风总得有尽头,于是就出了个吴京与《战狼2》。当然这份阳刚之气能否掀起一股潮流,遏制住脑残们对小鲜肉的追捧,尚待时间检验。 6park.com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巴黎,这时应该是法国大革命前夕。艺术家们对古希腊和罗马理想复兴的追求迎合着民众对公平理性的渴望,艺术再次深度介入到社会中去。  
      路易· 大卫(Jacques-Louis David)被公认为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伦理含义,试图把古罗马的价值观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去。这幅《奥拉斯兄弟的宣誓》堪称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作品取材于古罗马的传说。罗马人和阿尔巴城人为解决长久以来的冲突,决定双方各派三个人进行决斗,以决定两城的胜负。罗马城的代表是贺拉斯三胞胎兄弟,而对方派出的也是一组三胞胎兄弟。决斗的结果是六人中只有贺拉斯兄弟中一个幸存。虽然罗马城赢得了胜利,可是贺拉斯家却受到了深深的伤害,不仅两兄弟阵亡,而且一个妹妹早已许配给对方阵亡的兄弟之一,守了望门寡;一个嫂子正是那组兄弟的妹妹。
       大卫用这幅画表达了忠诚卫国的无畏精神和理性思想。左边贺拉斯兄弟出征前向父亲庄严宣誓,并接过长剑,而右边家中女人们正在哭泣,因为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对这家人造成伤害。 6park.com


       大卫的这幅《处死自己儿子的布鲁斯特》也借古罗马的故事阐述他的理想:国家利益高于家庭利益,超越个人情感。这幅画创作于法国大革命的当年,1789年。 6park.com


       路易·大卫积极投身到法国大革命中。他既革别人的命,也差点被别人革了命。他曾两次被捕入狱,险些丧命。他创作的《马拉之死》曾激励更多民众参加革命。可是十年之后,他创作的《萨宾妇女的调停》则包含着另一层含义。
      前面介绍尼古拉·普桑作品时讲过劫掠萨宾妇女的故事,而这幅画可以看作它的续集:就像中国古代的吴越争霸似的,若干年后萨宾人杀来罗马城,要一雪前耻,要回自己的姐妹;可那些当初被罗马人强占,已经为他们生儿育女了的萨宾妇女则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极力调停这场冲突;于她们而言,哪边的男人战死都是一种伤害。 6park.com


       《拿破仑加冕典礼》是路易·大卫的一幅杰作。1804年,拿破仑皇帝与约瑟芬皇后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典礼。本来应该从罗马远道赶来的教皇给拿破仑加冕,而他向罗马教廷宣誓效忠;可是傲慢的拿破仑却是自己从教皇手里拿过桂冠戴上,然后自己给皇后加冕。
       大卫是拿破仑的铁杆粉丝,当时也是宫廷画家,全程参加。他选择了一个很合适的场景:不是拿破仑自我加冕的时刻,而是他给皇后加冕的瞬间。他的前面跪着虔诚的皇后,后面坐着一脸无奈的教皇;原本矮小的拿破仑显得高大挺拔。 6park.com


      约瑟芬,这位拿破仑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曾是巴黎社交界一位传奇女性。她大拿破仑六岁,而且与拿破仑结婚时已经有两个孩子(她的儿子仅比年轻的继父小十四岁)。但是她慧眼识英雄,嫁给了年轻的军官拿破仑,伴随着这位伟人一路走到他的巅峰。拿破仑皇帝需要有许多儿子去他征服的国家出任国王,可约瑟芬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很爱她的拿破仑不得不与她离婚,但给了她十分优厚的待遇。离开拿破仑后,她一直郁郁寡欢;五年后去世。
       保罗?普律东的这幅《约瑟芬皇后》就是在她与拿破仑离婚前夕画的,从画面上能感觉到美丽的皇后在平静下面蕴藏着的忧郁。 6park.com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是大卫诸多弟子中最杰出的一个。他也擅长借助古典故事抒情。可是他的老师大卫热衷于政治,借古抒发豪情;而他远离政治,借古抒发柔情。所以他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幅《浴女》是安格尔的早期作品,体现了他对女性身体美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他通过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反差来突出表现沐浴后少女的玉脂般的肌肤。 6park.com


      安格尔一生追求表现女性的柔美,他的古典主义风格更集中在体现女性的古典和完美。《大宫女》是他的代表作,虽然她的背太长了,依然表现了一个“清高绝俗”的少女。  6park.com


       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大革命已经烟消云散,贵族们又开始过起奢华的生活。那时的上流社会对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土耳其内宫生活充满兴趣。安格尔的这幅《土耳其浴室》应该迎合了这种趣味。透过浴室的圆形小窗,可以窥见土耳其女子出浴后的悠闲放松。 6park.com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在做贵族们的花瓶;总有一些艺术家“拿起笔做刀枪”,介入社会,表达自己的社会意识。
       泰奥多尔?籍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则是一幅跳出宗教题材,以浪漫主义情怀来表达现实主义题材的经典作品。1816年,法国巡洋舰“梅杜萨号”遇难,舰长与高级官员抢乘救生船逃命,而留下150余名船上的士兵乘着临时搭制的木筏在汪洋大海里听天由命。他们在大海上经历了惨绝人寰的13天,最后只有10人生还。画面中,那一张张脸上,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画家在创作时,显然倾注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官员们贪生怕死、蔑视百姓的愤恨。这幅画在1819年第一次公开展出时,引起了社会巨大的震动,让当局者惶恐不安。
       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本来以为是指,关心国家兴亡,是每个人的责任;后来我才发现,真的当天下有兴亡之事时,只有“匹夫”们才有责任感!那些“大夫”们早已捞饱贪足,不知去向。古今中外,常有此理! 6park.com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是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承前启后,对后世包括印象派画家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他与路易·大卫一样,积极投身社会,用画笔做刀枪。可是大卫是古典主义画家,主张用理性唤醒社会;而他是浪漫主义画家,强调用感情,用个性张扬去激励民众。比较一下他的《自由引导人民》和大卫的《奥拉斯兄弟的宣誓》就能体会出之间的区别。 
       上面这幅《沙达纳帕鲁之死》也是他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画家描绘的是亚述第一王朝的最后一位暴君,在皇宫陷落之际,将自己和所有的后妃、宫女一起焚死的怵目惊心的故事。整个画面表现的正是这个暴君歇斯底里发作的瞬间。画面运用大量的红色,喻示着血腥,又运用了动荡扭曲的线条,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  6park.com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作品,经常可以在各种历史书籍甚至邮票上见到。伟大的德拉克洛瓦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着人民渴望自由这样一个严肃的政治主题。那个像希腊女神般的女子,高举着共和的三色旗,带领着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踏着牺牲者的尸体,向着理想奋勇迈进。 6park.com

卢浮宫是所大学校

6park.com


      卢浮宫收藏的画作截止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之后的现实主义绘画,以及十九世纪后期崛起的印象派代表作品大都收藏在一河之隔的奥赛美术馆和隔壁杜勒里花园里的桔园。 6park.com


     卢浮宫不仅是座艺术博物馆,还是一所艺术学校。每天都有不少艺术爱好者来这里临摹。当然,更多的游客是来欣赏,无论懂画还是不懂画,都能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共鸣。那个站在画前的男孩,是否在祈祷,长大不要娶到一个像画中女子那样泼辣的老婆。而那位席地而坐的老师,一定在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的偶像。  6park.com

6park.com


      王国维把诗人分为“主观”和“客观”。他认为,“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其实,欣赏艺术作品也可分为“主动”欣赏与“被动”欣赏。“被动”欣赏者可以什么都不做,保持原生态,以质朴的心态,只放开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它,体验自己感官所获得的享受。而主动欣赏者不仅读作品本身,还尽量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如作家、时代、风格;不但读这件作品,还通过读相关作品做比较,以此种种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park.com


      这是一幅两百多年前的作品,名字就叫《卢浮宫博物馆的画廊》。如今被收藏在卢浮宫。它告诉我们,数百年来,卢浮宫一直是世界艺术宝库,绘画的圣殿,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评分完成:已经给 Lv200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Lv20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v200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