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九王争储:康熙末年的骨肉相残与思想碰撞(终)
送交者: 北冥巨鲲[★★★士大夫你快滚★★★] 于 2019-08-24 22:20 已读 9084 次 11 赞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九王争储:康熙末年的骨肉相残与思想碰撞(一):https://club.6parkbbs.com/other/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2911806 6park.com

九王争储:康熙末年的骨肉相残与思想碰撞(二):https://club.6parkbbs.com/other/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2912852 6park.com

九王争储:康熙末年的骨肉相残与思想碰撞(三):https://club.6parkbbs.com/other/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2913880 6park.com

康熙朝末年的九王争储,表面上是皇族内部为争夺最高权力的骨肉相残,但是本质上,则是不同利益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多方面不同执政理念的交锋。这场无声的战争对中国之后数百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胜利者既保持了王朝百年的总体稳定,但也造成了中国在蜕变为近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更加痛苦。 6park.com

满清在努尔哈赤时代是完全的部落联盟,但是到乾隆帝时代,经彻底变成了成熟的农耕文明。满清用不到百年的时间跨越了千年的社会进程,过程之剧烈,争斗之残忍也就不言而喻。 6park.com

努尔哈赤时代的女真族是一个渔牧民族,掠夺财富是女真人增加财富最迅速的手段。政治上实行以八旗为军事基础的部落联盟制度,这种以部落各首领非正式协商为基础的制度,就成为了满清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雏形,并于1626年皇太极时代最终确立。值得注意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参与者不一定姓爱新觉罗,满洲八大姓里的贵族在里面的位置也举足轻重,例如康熙初年的辅政四大臣索尼(赫舍里氏),苏克萨哈(那拉氏),鳌拜(瓜尔佳氏)和遏必隆(钮祜禄氏)。 6park.com

皇太极为了巩固皇权,对自己的兄弟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拘禁甚至杀戮,但是因为和大明作战的需要,并没有削弱议政王诸大臣的权力,这才形成了满清初期的贵族共治的局面。在贵族政治的框架下,八旗的佐领和包衣对旗主有着极强的私人感情和人身依附,所以那时八旗旗主对旗下的佐领包衣有着生杀之权,换句话说八旗子弟效忠是自己的旗主,而不是名义上的大汗或者皇帝。 6park.com

顺治帝在他短暂的数年统治中,开始加强中央集权。首先,他利用打击死去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多尔衮生前是议政王大臣之首),紧接着他通过鼓励汉人入仕,恢复翰林院和内阁,来提高皇权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汉人就是能讲一口流利满语的汉人王熙,在顺治朝他可谓平步青云,以礼部侍郎衔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连顺治帝的遗诏都是他起草的,在尚未统一全国的满清朝廷里,可谓罕见之极。除此以外,顺治帝仿照明制设立了十三衙门,用于牵制内务府和满洲贵族的权力(顺治帝死后不久,就被辅政四大臣撤销),思想上,于1652年颁布的《六谕》,内容是以正统儒家思想指示百姓遵守孝道和法律 6park.com

公元1661年,顺治帝因为天花在22岁的年龄突然去世。年轻皇帝突然间的死亡,造成了皇权和贵族集团权力的失衡,造成了贵族政治集团开始膨胀。顺治帝公布的遗诏中表示,他对自己放弃满洲传统深表歉意,并赋予了四辅政大臣形同于皇帝的权力,在此后的几年里,以辅政四大臣为首的贵族集团提升了满人掌管的内务府的权力,革除了翰林院,并且规定只有满人和蒙古人才能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 6park.com

康熙帝在亲政后,在中央通过打击辅政四大臣(鳌拜),收回了朝廷中枢的最高权力,之后他很快的恢复了父亲所青睐的机构,包括使汉人在政府中获得重要发言权的内阁;地方上,他通过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降低了满八旗在军事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汉绿营军的地位,并且将一系列年轻的汉人武将放入军事要职的位置上;经济上,他通过宗人府切断了八旗旗主和旗下佐领包衣的联系,八旗军事指挥权逐渐过渡到兵部,而八旗旗奴的生活支出,例如饷金和禄米则由户部和宗人府统一管理,八旗旗主逐渐失去了对手下八旗兵的指挥权,同时旗奴也不再作为旗主的依附存在,只是名义上保持着主仆关系。 6park.com

在中央系统中,康熙帝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建立南书房用于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力量。南书房值班的翰林往往是科甲正途出身的读书人(有满有汉,但满人往往出身低微),他们除了陪皇帝作诗写字以外,也秉承皇帝的意旨拟写谕旨、发布命令,也就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真正的决策机构。同年,为了加强南书房的人才储备,也为了安抚汉族知识分子,康熙帝宣布开放博学鸿儒科,开始大力选拔汉族知识分子、文坛领袖进入满清中枢系统,康熙一朝的南书房可谓精英荟萃,有名的就有熊赐履、叶方霭、张玉书、孙在丰、徐干学、陈廷敬、王士祯、查慎行、朱彝尊、方苞、沈荃、何焯、戴梓、黄钺,南书房行走的身份炙手可热,南书房大臣也就成了康熙末年九王争储中皇子拉拢的重要对象。 6park.com

思想上,康熙九年康熙帝就以“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开始将教化为治国重点之一。最后核心内容总结为十六条,以程朱理学为理论基础,开始强调三纲五常,天理人伦在统治中的作用。 6park.com

总之,满清前几位皇帝虽然性格各异,但是在统治核心思想上可谓一脉相承。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到康熙末年,因为八旗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大量贵族的权力和经济基础被朝廷收回,曾经掌控天下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已经岌岌可危。 6park.com

但是,随着康熙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自然也引起了贵族集团暗中甚至明目张胆的反抗,从鳌拜的专权,到索额图,甚至到后来的皇太子和皇八子,表面上都是权力的争夺,本质上是贵族集团垂死挣扎中的反抗。晚年的康熙帝已经无精力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而且诸皇子又各自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他们和朝中满汉权贵通过联姻、同年等方式结盟,盘根错节,树大根深,有恃无恐。立储与权贵朋党合二为一,一个失手就可能造成天下大乱。这也是为什么康熙帝晚期投鼠忌器,只能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政宽事省,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等“仁政”措施,以缓解权贵集团的不满,保持政权的稳定。 6park.com

康熙帝没有选择朝野声望极高的皇八子胤禩,而选择了刻薄寡恩的皇四子胤禛,并不是因为父子之情,也不是因为胤禩水平低下(康熙帝成年的皇子都极具才能),而是因为执政理念根本上的不同。 6park.com

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要想再把主体的自觉性完全限制在伦理纲常的堤防之内就会非常的困难。 6park.com

胤禩虽然自幼饱读儒学经典,但对以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儒家正统经典并不接受。比如他对自己出身低贱的生母卫良氏的态度,在卫良氏去世时胤禩十分悲痛,而且年年都要祭拜,与至于错过了赴康熙帝热河行在的任务,造成康熙帝震怒。胤禩的老师何焯曾回忆说,有一次胤禩正在与自己谈话,福晋从门外望见,就大笑起来,笑声闻之于外,而胤禩见此却并未生气。 6park.com

这些我们当代人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三纲五常的道德框架下就是极为势利,甚至大逆不道的事情(不懂为啥那么多女孩一天到晚梦想穿越到清朝去谈恋爱,要真穿越去了,木驴非得卖脱销不可)。 6park.com

小事情最能反映人的真实想法,这位皇八子胤禩的言行,并不来自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家系统,而是晚明以来带有一定民权人文色彩的启蒙思想(例如顾炎武的实学)。 6park.com

这类启蒙思想的核心就是质疑君权,国家众治,所以作为皇子的胤禩并没有高高在上,反而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广有善缘。这也是为什么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默默支持胤禩的原因。 6park.com

这种“质疑君权,国家众治”的思想在康熙朝的影响力相当巨大,除了皇八子胤禩外,八爷党的多位皇子也受到这种思想的感染,所以才坚定的站在了这位八哥的身后,就连胤禩死敌,后来成为雍正帝的胤禛的儿子弘时也是胤禩思想坚定的支持者。 6park.com

雍正元年,雍正帝开始秘密立储的时候,弘时是唯一成年的皇子,但是就是这位皇子,在《清史稿》中只有短短9个字的记载,而且在雍正四年就被雍正帝过继给自己的死敌皇八子胤禩(同年被胤禩垮台,被革去黄带子,发宗人府,筑高墙圈禁,议罪状四十款,改名为阿其那)。一年后,只有24岁的弘时被削除宗籍,获罪监禁至死。 6park.com

作为雍正帝最年长,出身最高贵的皇子(野史中弘历如何受爷爷康熙帝宠爱,母亲被康熙帝夸奖,都是乾隆帝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圣祖实录》中根本没有对应记载),弘时根本没必要投靠自己的叔父,但是他却一直和胤禩过往甚密,可见弘时是真心支持这位八叔的执政思想的。所以雍正帝才会对这位喜爱的儿子痛下杀手,如果自己的儿子真的与自己的政敌联手,那么等待雍正的最好结果,恐怕就只有当太上皇的份儿了。 6park.com

相比之下,后来继位的皇四子胤禛则忠实的执行了康熙帝和之前几位皇帝加强皇权统治的执政思想,甚至走得更远。 6park.com

思想上,继位后的第二年雍正帝就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扩展为《圣谕广训》,并且作为官修典籍,定为满清时期的国教。地方督抚强迫行的在各地推行宣讲,并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圣谕广训》对康熙十六条逐一进行了解释,形成了满清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的政治思想纲领;同时,利用文字狱疯狂的打击与加强皇权相悖的政治思想。 6park.com

政治上,雍正帝借力西北用兵的机会,建立直属于皇帝的军机处。不同于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同时军机大臣的职责是向皇帝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政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身上。军机处的出现,让有名无实议政王大臣会议更加摇摇欲坠(最后在乾隆年间取消)。公元1726年,雍正帝筹划西北用兵,策略内需均由军机处办理,过了两年,各省督抚竟然不知道出师西北之事,军机处的保密能力可见一斑。除此以外,雍正帝还完善了父亲设计的密折制度,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 6park.com

经济上,雍正帝通过摊丁入地和反腐,打击了朝中朋党,粉碎了地方豪强尾大不掉的局面的同时,增加了中央财政的税收。同时,利用陋规合法化火的耗归公安抚了朝野的反对力量。 6park.com

人事上,雍正帝大力提拔汉人和非科甲出身的官员,比如雍正朝三大模范总督全都不是科甲出身:李卫是以捐纳出身(花钱买官),鄂尔泰是袭封佐领,田文镜是监生出身。再加上恐怖的无处不在的文字狱,科甲清流的势力与影响力大幅度下降,不仅无法颠覆皇权,连对皇权的影响力也逐渐消失。 6park.com

通过雍正帝对皇权的强化,到乾隆朝时期,皇权终于高度集中,跪在皇帝脚下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恐怕才真心实意的磕上几个头,也只有皇权高度的集中,才会出现和珅这种以皇帝代言人出现的权臣。 6park.com

这场无声的思想碰撞,以晚明开始的民权人文启蒙思想的失败和灭绝而告终,三纲五常的理学思想成为满清帝国的核心,朝野上下,无论王公匹夫,无不战战兢兢的生活在皇权的阴影下,除了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外,再没有其他的追求。中国大地自此形成了一个极为封闭又高度稳定的村落大联盟,无论是后来的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和捻军都没能将它颠覆,如果不是更高效的文明体系的入侵,也许满清会持续得更久,但也正是这种君为臣纲的核心思想,造成了满清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淘汰在历史的长河中。 6park.com

全篇完,谢谢观赏
贴主:北冥巨鲲于2019_08_24 22:30:40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北冥巨鲲 加上 3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北冥巨鲲 加上 150 银元!

喜欢北冥巨鲲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北冥巨鲲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北冥巨鲲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