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学霸Facebook总部跳楼:比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进步危机
送交者: ★情圣★[♂★★百毒不侵★★♂] 于 2019-09-27 23:01 已读 1097 次 2 赞  

★情圣★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这几天心情糟糕。有一个成都朋友跳楼了。在他当群主的一个群里,大家相约送他一程,整个群都小心翼翼,没人多说,也没人多问,共同守护着一片宁静。

这说明大家都很脆弱,像我一样。那位跳楼的朋友比我年轻比我乐观也比我坚强,至少看起来如此。他少了一条腿,却能够靠双拐登上牛背山。所以,当他在朋友圈说“先走一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又出去探险去了。

尽管在异乡的我想知道更多消息,但我也绝对理解朋友们的沉默。年届不惑,已经能听到很多熟人死亡的消息。说到底,自杀也只是死亡的一种。不管我们怎么猜测、解释、讨论,我们也无法抵达他当时的心境。这样看,沉默也是最好的送别了。

有的人就没这么“幸运”。这两天,“38岁浙大学霸Facebook总部跳楼”的“新闻”引起很多自媒体的关注。你不能不佩服自媒体编辑起标题的能力,或者说互联网在传播的过程中对事实进行了这样的简化。

38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华,浙大学霸——成功人士,Facebook——世界一流企业,跳楼……这么多的戏剧性,足以激起你的阅读兴趣了。一个鲜活生命的丧失,就这样变成了互联网爆款的标题。

正规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并不多。美国警方证实,一位叫QinChen的员工从Facebook公司楼上坠亡,排除他杀。Facebook公司则表示会配合警方调查。核心的新闻事实就这么多,接下来的信息,都是人们根据社交媒体拼凑的:陈勤,男,38岁,1999年考入浙大,曾是高考状元,浙大毕业后,到南加州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硕士,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前年入职Facebook,成为全职软件工程师。

有帖子认为陈勤在公司遭遇KPI考核的困难,也有人认为他遇到了不公平待遇。他曾接手一个烂尾项目,表现很好,却没有获得上司好评,反而被“公开批评”,被调出项目组,这被视为是一种边缘化。有自媒体甚至还写出了这样的对话:

有人听到总监大声说:“get out(滚蛋)。”而陈勤则说:“It is unfair(这不公平)。”

这对话100%是编的,它看起来太像是我们初中英语课本上的内容了。能够听到这种对话的,一定会被警方喊过去调查,从法律上说,保持沉默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最终,这次自杀事件,被纳入到一种成功学的框架中,“我拼劲全力,还是输给命运”;“余生很长,你的高潮,应该永远在下一公里。”如果这位陈勤的自杀真的跟职业危机有关的话,他的人生信条,多半也是这种成功学鸡汤,相信自己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对这起自杀“单向度解释”的背后,是中国人普遍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信仰,而且有关成功的定义,也只有一种:作为学生,必须是学霸才叫成功;浙大毕业生必须能出国留学才能成功;学计算机专业的,最好进谷歌和脸书这样的公司,进了公司,还要一直攀升。这个过程没有终点,因为“高潮永远在下一公里”。以你的血肉之躯体,必须一直在这样艰难的路上打拼。

过去四十年,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相信的价值观。对国家来说,GDP是硬道理,很多人谈起那个数据眉飞色舞,以为“国家强大”就是自己的幸福。同样,对个人来说,不管是否在那些把KPI挂在嘴边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心中也都有一个KPI。这种人生的KPI会被简化成一些具体的指标:收入,财富,房产,汽车,出国旅游等等——人们普遍相信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有不同,不过是不同的套餐罢了。

但是,当努力和成功日益成为一种习惯时,就有了中断的危险。不管是文章开头我那位朋友,还是这位Facebook工程师,很明显遇到了一个情况:如果把人生比作爬坡的话,他们遇到的不是一次陡坡,而是一种断崖。在那一刻,他们突然觉得坚持不再有意义,或者说前面是一种虚空,而彻底放弃成了最致命的诱惑。

古人相信“四十不惑”,那是因为人的生命普遍较短。在当下的中国,尤其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精英来说,四十岁或许是最困惑的时候。一个人从学校出来,读到硕士博士,也差不多30岁了。接下来从零开始,进入职场跑道,最开始的阶段,都是全部身心投入的战斗,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危机,忙到没有时间思考,这反而让人感到充实。等到了四十岁,这股劲差不多使完了,也就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危机时刻。那个本质的问题会浮上心头: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

在一个由不同身份定义的人生里,一个男人可能是父亲或者丈夫,可能是某个公司的职员,这些不同的身份带来的问题,足以消磨他的时光,压制他的终极问题。或者,继续像过去那样,投入到“成功人生”的战斗中,挣更多的钱(财务自由),买更大的房子,到更多的国家去旅游。

属于40岁的危机终于到来了:前途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靠自己来把握。寒窗苦读的学霸经验和职场成功学,看上去都不再有效了。尤其是在本来就被视为成功人群体聚集地的互联网公司,这种危机更加真实和残酷。互联网公司信奉“年轻人文化”,因为目标永远是抓住更年轻的群体。四十岁在肥皂剧中可以魅力四射,在互联网公司却是如履薄冰的“老年人”。

这不是矫情的“中年危机”,而是“进步危机”。不管你如何努力,你都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更进一步了。

一个四十岁的人,如果不能在互联网公司达到安全的位置,就意味着有被淘汰的危险。前两年中兴公司有一位40岁的“中层”,因为无法面对自己被公司裁员而自杀;如今这位Facebook工程师,倒在了38岁。一个“成功人士”被淘汰,可能比在高考独木桥上摔下来更让人难以接受。

昨天和一位媒体前辈通话,还不到50岁的他,已经萌生退意,“我明年就准备退休。”他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巨头做事,周围都是咄咄逼人的年轻人。不过,他并不准备向那些年轻人投降,“谁没年轻过呢,问题是要有‘老’的机会。”倒在40岁关卡的人,就永远丧失了“老”的机会。

人可能要学会在自己的人生信条中加入一些别的元素。比如失败。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那个失败,我们要相信99%的失败是不会导致成功的。也不要在失败后“擦干眼泪”,那说明你心里还牵挂着成功。对四十岁的人来说,人生的真相可能是,你已经度完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以后可能是从暗淡走向暗淡,不再是向上的爬坡,而是一路下降。

你要做的,也许是保护好自己的“膝盖”。尽管下滑,却不跪下。

喜欢★情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情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