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上甘岭战役的重大军事和战略意义
送交者: dailycheck[☆品衔R4☆] 于 2021-08-29 19:41 已读 878 次  

dailycheck的个人频道

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于朝鲜半岛上的那场地区性热战,卷入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几百万不同肤色的军人于同一战场殊死厮杀,在战争史上书写了独特的一笔。如果不以意识形态色彩来进行评价的话,那么必须承认,参战各方军人在战场上都表现了罕见的英勇,忠实地履行了使命,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以主要参战的中、美、朝、韩四国军队为例,都曾打出过著名的经典战例,也使代表该次战斗的地理名称闪耀军史,成为了各自国家的时人与后代所热情讴歌的英雄主义象征:中国是上甘岭,美国是砥平里,朝鲜是1211高地,韩国是白马山。相比较而言,1211高地、白马山战斗均属于战术性质的局部争夺;砥平里战斗对于整个战役的转折起过重要作用;但从战略角度看,上述几次战斗均不及上甘岭战役具有决定性的大势影响力。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场具有全新意义的战争,即是两大社会阵营进行冷战对抗历史背景下的一场有限性的局部地区热战。参战的主要国家不能像以往的战争那样动员全部的国家资源以争取胜利,而是在重重的政治、军事限定下不得不边打边寻求妥协,努力想达到的目标不过是如何体面地结束战争,从而出现了零和博弈之外的另一种结局。在此之后,这种地区性有限战争成为了20世纪下半页国家间战争的主要形式。 6park.com

正是在这种冷战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军事强国,却囿于战略考量,不能倾其能力打击新生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只能局限在朝鲜半岛上打一场束手束脚的有限战争。也因为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对手中国和朝鲜拥有巨大优势,使得其在结束战争的问题上抛不开面子,打打谈谈,反反复复,客观上更加延长了战争。

在中国加入朝鲜战争后,双方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运动攻防战,逐渐将战线固定在了三八线南北一带。就中国和朝鲜一方来说,因国力军力较弱,实际战争能力有限,能达到这样一个结果,是以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的,已经很难再进一步。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方来说,本来拥有可以将战线推进到鸭绿江的巨大国力军力优势,但因为政治限定,不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更大的力量,又无法承受人员的过大损失,便只能逐渐转攻为守,追求以强化目前战线为基础来达成停战的目标。双方进入了长时间进展艰难的打打谈谈之中。而中朝一方由此获得了喘息之机,加强了部队调整、阵地防御和后勤输送,战斗力得到了恢复。进入1952年秋季后,为使换防部队得到实战锻炼,并争取战场主动,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向联合国军发起了全线战术反击。联合国军一时被打得手忙脚乱,士气陷于低落。在这样的战场形势下,联合国军总部为了报复中朝军队的战术反击,扭转目前战局,同时改善阵地防御态势,并在政治上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因而发动了旨在夺取朝鲜中部上甘岭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据守的两个前沿阵地的小规模战术行动,代号“摊牌行动”。


应该说,对于实现上述作战目标,联合国军还是颇有底气的。自从第四次、第五次战役阶段联合国军发起全线反击开始,在一年多时间里,不论是稳扎稳打,还是机械化突进,也不论是志愿军的阵地,还是朝鲜人民军的阵地,只要联合国军想夺取的目标,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基本都能打下来。如著名的第四次战役汉江两岸阻击战、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1951年夏秋季“血染岭”和“伤心岭”争夺战、1951年秋季中东部战线拉锯战等,联合国军最终都推进到了想达到的主要战线。在作战模式上,联合国军于进攻时最大限度地集中空地优势火力,不吝惜弹药量,首先以猛烈的火力突击大量杀伤进行防御的中朝方军队,然后步兵再向前推进打扫战场,清除对方的歼余防守力量并巩固阵地。如步兵遇到中朝军队的火力阻击,即停止推进,空地火力再行对防守方实施摧毁杀伤,达到效果后步兵继续向前推进。如此程序性作业,周而复始,以熟练的多兵种协同战法稳扎稳打,保障了最终能够夺取敌方阵地并付出较小的伤亡。比较典型的是1951年秋季的金城以南地区拉锯战斗。美第9军指挥美韩军4个步兵师,并有200余辆坦克、14个炮兵营和100余架飞机的火力支援,沿自西向东的24公里正面,向志愿军第67军防守的金城以南阵地发起了猛攻。仅在进攻第二天美军就向志愿军阵地发射了10万发炮弹,飞机整日轰炸并投掷凝固汽油弹,其火力之猛烈可见一斑。经过10昼夜浴血争夺,美韩军向北推进了6~9公里,夺取了金城以南的大片地区。防守一方的志愿军第67配属第68军203师,虽经逐山逐水的运动防御,在劣势火力下打得非常英勇,但仍然难以阻止美韩军推进,只好不断收缩防线,丢掉了上百平方公里土地。

就联合国军一方来说,能够将战线向北推进多远,不是由中朝一方力量所决定的,而是意味着美国及其仆从国要继续向朝鲜战场投入多少武装力量和承受多少伤亡数字的问题。恰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战略受到了冷战大形势的重重制约。如果不能扩大战争范围全面打击中国和朝鲜,仅仅靠占领个别高地或在局部推进到某一条战线的小打小闹,是无助于解决朝鲜问题的。对此,当时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评价道:“用这种战法,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的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 继麦克阿瑟后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也承认:“对当时军事上的情况有着清醒认识的人,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儿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

也正是囿于朝鲜战场的这种特殊形势,美国军政高层形成共识,继续付出人员伤亡而仅夺取战线上的某一块地段是不值得的。因此从1951年底开始,联合国军转攻为守,长时间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在此期间,雄心勃勃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多次制定了发动地面攻势的计划,但都被李奇微及其后任克拉克认为是冒险无益而否决。直到进入1952年秋季,中朝军队发起全线战术反击,联合国军总部为了扭转战局,同时配合国际上和停战谈判的政治需要,必须向中朝方施加军事压力以表示态度,这才批准了范佛里特的建议,有了“摊牌行动”的出台。由防守朝鲜中部铁原至金化一线的美第9军执行此攻击任务,目标是五圣山前沿志愿军据守的两个高地。按照以往的经验,联合国军一方认为,在100多架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重炮的优势火力支援下,动用2个营兵力进攻,此次行动将需要5天时间,步兵不会遇到很大障碍,只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达到目的。同样,以往中朝方面对在劣势火力下坚守住阵地的信心并不足,因而主要原则是每次防御作战都依托既设阵地给敌军以较大杀伤,并实施运动防御,节节迟滞,不以一城一地为得失,直到使敌军失去进攻动力为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


在历史上,上甘岭战役是以作战地域之狭窄,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残酷激烈,火力之猛烈,伤亡之惨重而著称于世的。交战双方反复争夺的地域,仅仅是朝鲜中部战略要点五圣山前沿上甘岭地区的两个高地,即597.9高地(联合国军称为“三角形山”)和537.7高地北山(联合国军称为“狙击兵岭”),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双方投入的兵力,按照各自的统计,志愿军方面参战隶属2个野战军3个步兵师的9个团加补充兵力共计步兵4.3万余人,另有配属炮兵11个营、高炮2个团各一部和火线运输人员8500余人,动员民工6万余人;联合国军方面参战美第9军2个步兵师的7个团加补充兵力共约步兵3万人,另参战炮兵18个营、坦克2个营和航空兵1个大队。双方从1952年10月14日一直激战到11月25日,共43天,联合国军仅夺取了537.7高地北山的志愿军两个班级阵地。据中方统计,参战志愿军部队依托坑道阵地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先后打退敌营以上规模冲击25次、营以下规模冲击653次,牢牢地钉在阵地上,创造了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战役期间志愿军总计参战山炮、野炮、榴弹炮133门,以及火箭炮24门、高炮47门、迫击炮292门,共发射各种炮弹45万余发,是解放军建军以来前所未有的一个野战军级战斗所消耗的炮弹量;联合国军则投入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飞机100余架,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航空炸弹5000余枚。战斗最激烈时,联合国军一天就消耗炮弹30万发、航空炸弹500余枚。就双方伤亡而言,志愿军方面统计共杀伤联合国军2.5万余人,其中美军5200余人。己方伤亡11529人,其中阵亡4838人,负伤6691人;美军战史资料称杀伤志愿军1.9万人,己方伤亡9000余人(美军约2000人,韩军7000余人),其中阵亡和失踪1609人。若只统计双方各自公布的伤亡,则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交换比为1.28:1,双方大致接近。在仅有3.7平方公里的战场地域内双方就倒下了2万名军人,其中有6000余人永远将生命留在了上甘岭上,可见这场战役是如何之惨烈。当时,美联社就称其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林彪元帅后来形容的更加冷酷:“未来的防御战,要像上甘岭上打肉磨子”。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联合国军原本打算只用5天左右时间,付出200人伤亡就能攻占上甘岭的两个高地。结果打了40多天,伤亡近万人,却只夺取了其中一个高地的一小部分,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说:“我们有超过8000人以上的伤亡,大部分为大韩民国官兵,与我们所得相比较,这种损失是不成比例的大。敌人损失至少比我们多一半,不过我认为这次作战并不成功。”连敌人都承认的失败,更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浴血奋战的价值。此后,中朝军队大大增强了坚守信心,不再轻易放弃防御阵地。联合国军则失去了在正面战线取得胜利的信心,不敢再进行这种徒然耗费人命的无谓争夺,从而彻底打消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企图。上甘岭之战后不久,范佛里特即退休回国,挂冠而去,恐怕就是在如此战场形势下的无奈选择。此后双方攻守易势,中朝军队得以腾出手来大力加强了东西海岸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并由阵地防御逐步转为从战术到战役性的大规模阵地进攻。回过头来看,从中国介入朝鲜战争之始,就一直力争在战场上大量杀伤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从而使美国人无法承受损失,不得不主动退出战争。然而战争一打就是两年,双方持续纠缠,直到上甘岭战役后,才算是基本实现了这个目的。上甘岭,从此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战斗,牺牲奉献,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图腾。

喜欢dailycheck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dailycheck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