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论坛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各国笔迹学发展普及指南系列文章3
送交者: 韩进[☆★★声望品衔11★★☆] 于 2024-05-07 16:28 已读 1208 次 2 赞  

韩进的个人频道


各国笔迹学发展普及指南系列文章3

笔迹学泰斗  韩进

 

 

笔迹学的发展与普及,依赖于世界各国产生众多的笔迹学爱好者和专家学者。

笔迹学是可以自学的,许多专家都是自学成才,这种情况也是造成笔迹学界人人自称天下第一的客观原因。

自学的方法:

第一步是看笔迹学书籍。中国的笔迹学书籍翻译出版的我还没听说过,英文笔迹学书籍都是介绍一种静态特征,然后列出若干条心理含义。看得比较熟了,就算是有了基础。

第二步是对照自己的笔迹,对照最熟悉的亲友的笔迹,对照自己最了解的著名人物的笔迹,看看能对照出什么结论。

字体大,速度快,笔压重……像这些笔迹特征,一般都可能罗列出十几条心理含义。对照笔迹,可以选择哪些是适用的,哪些不适用。如何选择要自己做主,没有人再指导你。

第三步,你可能发现超出书本内容的笔迹特征和心理含义,可以大胆使用,在使用中小心验证就是了。

各国笔迹学专家基本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各国笔迹学目前都属于玩尿泥的水平,是因为这条路是一条死胡同。你对这种学习方法越认真,就说明钻死胡同越深。

正确的方法是,对上述学习材料不要太认真,可以努力了解更多,但不要把这些知识当神圣的教条。如果这些知识真那么了不起,笔迹学就不会背上伪科学的恶名了。

有了基础知识之后,要把学习内容转入探索动态笔迹特征上来。所以第四步应该是学会看线条的质感。什么是质感?就是事物特性引起的主观感觉。看见一根铁棍,我们可能产生它是冰凉的这种感觉,看见木棍就不会这样。线条会有什么质感?最主要的就是刚柔。每个人都可以写几种笔迹,但线条的刚柔不会变,线条的质感不会变。即使你蒙着眼睛写字,线条的质感仍然是一致的。

我教学生的时候,要教学生辨认10种左右的质感,刚柔软硬,冷热虚实,阴阳老嫩,等等。我总结线条的质感有200种左右,但建议初学者先学习辨认刚柔软硬四种就可以了。

中国传统文化用阴阳二分法区分一切事物,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精神心理领域的;用刚柔二分法也可以这样做,心理学领域人格素质5000种也好,10000种也好,都可以用线条的质感分成两类。刚柔分类之后,只要判定笔迹的线条是刚是柔,你的结论就限定在一个明确的范围之内了。以此类推,结论就逐渐形成了。

判断质感是个难关,一般情况下有老师指导会好些。中国有书法传统,无师自通的可能性较大。各国笔迹学爱好者自学在这一步应多下功夫。

学会判断线条的质感极其重要。一是线条的质感非常可靠,根据质感所下的结论是不变的,是全部分析结论的支柱。如果与静态笔迹特征的某些教条发生了冲突,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以质感的结论为准。线条的质感是分析笔迹的指南针。

通过分析质感写结论,就是不断分析线条的各种质感,用二分法不断排除错误的内容,最后只剩下唯一的可能,也就是正确的结论。

看线条的质感之外,就是学习动态分析笔迹的方法。把笔迹看成是运动的痕迹,根据这种痕迹寻求真实的动作原态。偏重于局部的动态,还是注重于整个运笔过程的动态,这是两种动态分析的方法。如果把看线条质感作为第四步,那么学习动态分析笔迹就是第五步。

动态分析笔迹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破解一切笔迹奥秘,即使你以前不了解的笔迹特征,你也能够品味感受到其中的心理含义。

当你学会了判断线条的质感,也学会了动态分析笔迹之后,那些有关静态笔迹特征的各种教条,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其价值或许只是检验笔迹分析结论的参照而已。

到了这一步,实际上已经打开了透视笔迹书写者内心世界的大门。

这是各国笔迹学发展唯一正确的道路。

202458日星期三

评分完成:已经给 韩进 加上 80 银元!

喜欢韩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韩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百家论坛首页]
韩进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