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奇珍异宝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浅谈明清官窑中的螭龙纹
送交者: 银河小将军[♂★★★★声望勋衔17★★★★♂] 于 2021-06-01 19:41 已读 3790 次 5 赞  

银河小将军的个人频道

《正文》

一:“螭龙”简介

“螭”在历代文献中经常遇到,一般不止一种含义。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蛟龙赤螭”词,有人将其做“龙子”、有人将其做“雌龙”解释;最常用、详细的应是《说文》,做为“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

现代资料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后者——“无角曰螭”。然而从明清官窑瓷看,器中所绘螭龙多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情况。因此,对螭的解释还应以《说文》中的前者“若龙而黄”更显妥当。因“若龙”,人们通常就称其为“螭龙”。

二:“螭龙”在工艺品中的应用

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建筑以及青铜、玉、陶瓷等工艺品中经常出现,为人熟知。《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这段史书中描述了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纽制作宝玺。除该例之外,使用螭纹的其它各类工艺佳品也很多,这里不多介绍。这些器物中螭龙常做盘曲状,因此又谓其“蟠螭”。

三:“螭龙”在明代御厂瓷中的发展

虽然明清官窑瓷中经常使用螭龙纹饰,但洪武、永乐御厂中并没有发现,因此它在明清官窑中的使用上限可以暂且推断为宣德朝,这与夔龙纹的始用时间大致相仿。

1.宣德时期的螭龙纹

从宣德螭龙纹的形体特征看,当时螭龙皆为四足,爪数可细分为三(图1)、四(图2、3、4)、五只(图5)三大类。总体看,强悍雄健的体型与当时流行的龙纹极为相似,区别是身上缺少鳞片组织、头部独角、尾部呈卷草形状。宣德螭龙唇上无两条龙须,这点也与普通龙纹略有差别。另外,宣德时期的螭龙还经常口叼灵芝(图2-图5),可能是借鉴夔龙口含蕃莲花的结果。


图1.宣德青花剔螭龙纹鸟食罐。剔雕了四足三爪螭龙纹,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2.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绘画了四足四爪螭龙纹,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3.宣德青花螭龙纹梅瓶。绘画了四足四爪螭龙纹,高44.2cm。《中国名陶展》P85,器77。


图4.宣德青花螭龙纹盖罐。绘画四足四爪螭龙纹,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5.宣德青花螭龙纹蟋蟀罐。绘画四足五爪螭龙纹,景德镇珠山出土。

2.成化及之后的螭龙纹

宣德御厂的螭龙形象确立后较长时间没有太大变化,成化(图6)、正德(图7)以及万历等(图8、9)各朝螭龙纹基本保持了宣德时期的造型特征,唯一变化是不同时期青料与彩釉的改革给器物增添了新风貌。


图6.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字罐。高13.0cm,口径8.7cm,底径11.2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7.正德黄地青花螭龙纹碗。器中绘有四足五爪螭龙,景德镇珠山出土。


图8.斗彩螭龙纹天字罐。台北故宫藏品。“天”字落款不似成化风格,极可能是仿成制品,确切制作时期待考。


图9.万历青花螭龙纹梅瓶。上海博物馆藏品。从器物绘画、造型看应是万历仿宣德制品。

四:“螭龙”在清代御厂中的发展

与明代相比,进入清代后的螭龙发展较为迅速,应用也更加广泛,不论纹饰种类还是器物造型、釉色种类等方面都较以往出现不少改进。

1.螭龙纹饰种类的变化

首先,清代官窑瓷中出现唇上带龙须的螭龙(图10)。带须螭龙在清代也不多见,无疑与明代无须螭龙形成一定对比,称得上发展变化之一。其次,改变明朝皆为龙爪螭龙现象,清代开始出现兽足螭纹。雍正青花釉里红天球瓶(图11)中绘画了各种不同造型的螭纹,既有兽足,也有龙爪,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时御厂所用螭龙的多样性。另外,部分螭龙口中所含灵芝造型明显复杂化,甚至出现足攒花、灵芝等其它演变,这都说明螭龙纹得到某些发展。


图10.雍正红彩螭龙纹蒜头瓶。北京故宫藏品。


图11.雍正青花釉里红螭穿灵芝天球瓶。北京故宫藏品。

2.螭龙器物造型的多样化发展

螭龙纹器物多样化是清代御厂瓷造型发展大趋势所带动的必然结果。当螭纹逐渐应用于各类创新制品时,也进一步壮大了该类器物造型的队伍。在这种情况下螭龙纹饰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呈现出茁壮活力。

根据当时的螭纹造型看,器物种类千变万化,包括长颈瓶(图10)、天球瓶(图11)、洗口瓶(图12)、如意耳瓶(图13)、葫芦瓶(图14)、敛口尊(图15)、瓜棱瓶(图16)、僧帽壶(图17)等,品种之多难以列举。

3.螭龙釉色种类的改革发展

清代最具特色的官窑发展莫过于各种彩瓷,这一观点在螭龙纹器物中也可以得到证实。明代螭龙纹器物以青花、斗彩器为主,发展至清代,螭龙纹已经广泛应用至各类单色釉(图12)、青花(图13)、釉里红(图14、15)、斗彩(图16、17)、粉彩(图18)等中,纹饰与釉色相互促进、变化,越发争奇斗艳。


图12.雍正款冬青釉凸龙洗口瓶。北京故宫藏品。


图13.嘉庆青花螭龙纹如意双耳瓶。北京故宫藏品。


图14.乾隆釉里红团螭纹葫芦瓶。苏富比拍卖品。


图15.乾隆青花釉里红螭龙穿花敛口尊。北京故宫藏品。


图16.雍正斗彩三友纹小瓜棱瓶。台北故宫藏品。


图17.乾隆斗彩穿花螭龙纹僧帽壶。北京故宫藏品。


图18.嘉庆粉彩绿地螭龙纹勾莲如意耳瓶。北京故宫藏品。

4.螭龙在雕塑、透雕方面的应用

除在器物中绘画使用外,御厂还在宣德时期就开始运用雕刻技法制作雕螭制品(图1),清代再度流行(图12)。康熙时期御厂工匠还模仿青铜、珐琅等,将雕螭粘贴于瓷体表面(图19),产生立体效果。这种装饰手法在雍、乾朝屡有制作(图20、21、22、23),既提高了制瓷难度,也增加了器物的艺术造诣,称得上螭龙纹饰发展的又一进步。


图19.康熙豇豆红绿蟠螭尊。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20.雍正珊瑚红金彩蟠螭长颈瓶。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21.雍正款窑变釉蟠螭尊。北京故宫藏品。


图22.乾隆斗彩蝠莲纹螭耳盖尊。北京故宫藏品。


图23.嘉庆粉彩勾莲纹雕螭龙瓶。北京故宫藏品。

利用透雕技术处理瓷体(图24)也是清代螭龙纹应用中不可忽视的方法之一。与御厂其它制品相比,透雕瓷制作既耗费人力,成功率又很低,因此相关制品较少,这类制品在螭龙纹瓷系中最为罕见。


图24.乾隆粉彩透雕螭龙纹夔凤耳转心瓶。北京故宫藏品。

五:“螭龙”与“夔龙”、“应龙”间的造型对比

螭龙与夔龙、应龙都是明清永宣时期开始制作、逐渐发展成熟的特殊龙纹造型,三者在制作、绘画等方面存在不少共同点,容易混淆。为此,特列表对比:

表.螭、夔、应龙对比表 6park.com

名称角数量足形

足数
爪数有无鳞

有无翼
有无须(唇上)口部特征尾螭龙独角或双角龙爪或兽足四足三、四、五无鳞无翼明代无须、清代或有或无有时口含灵芝卷草尾夔龙独角龙爪或兽足双足三、四、五无鳞双翼基本无须、偶有短须多为猪鼻、口含蕃莲卷草尾应龙双角龙爪或鳍足双足、四足无爪(即鳍足时)或三、四、五有鳞双翼宣德无须、成化后多有须或猪鼻、口中无物卷草尾、扫帚尾

由表中内容看,螭、夔龙皆无鳞、各有兽足造型,这很可能与传说中的二者皆为兽有关。假如撇开三者的诸多局部变化,对比各自异同点,可以简单归结为:四足、无鳞、无翼者为螭龙;双足、无鳞、有翼者为夔龙;足可有可无、可二可四,有鳞有翼者为应龙。

六:总结

根据以上明清制品可以发现,螭龙纹饰在足与爪等方面变化不多,所以前后造型基本稳定。随着清代器体造型及釉色的大力发展,螭龙纹应用更加蓬勃、广泛,最终成为御厂常见纹饰之一。


喜欢银河小将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银河小将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奇珍异宝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