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趣事_精耕香港1我之前在大杂发表的“远航趣事”中我曾经粗糙的写过“东方之珠”的香港,说实话1997之后我就再没有去过那里,随着“一国两制”从50年不变到现在我搞不清楚到底变还是没变,反正我老是这样想如果邓先生还健在,他会怎么样反应呢?他非得气的跳起来扬起手朝这个背信的人重重的扇一个大耳光,因为他曾经说过“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也不能变”。为什么我对香港这么熟悉呢?因为有几年我非常密集的跑去这个英占的地方,为什么我能密集的去这个英占的香港,因为当时她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我风马牛不相及,可是航运中心和我就有联系啦,香港背靠着大陆广阔的腹地以及她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发达的资讯以及全方位便捷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香港是面向世界的国际都市,这一切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取代她的。这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在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打到了广东宝安时,上面还是非常有远见的急喊停!这个具有独殊地位的“东方之珠”就侥幸这么保留下来。从哪里进入香港呢?最美最漂亮的地方就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以下称维湾),白天在维湾看香港,正面是香港的中环,右边是上环,左手边就是金钟,身后是九龙。正面看香港的高楼毗邻节次,街头车水马龙好不热闹。那时香港的免税店集中在中环一带,当时要购买国内紧俏的电器就在这里,经营者大多数是大陆过来的。那时中环地标建筑是“太古大厦”,太古这个楼的窗户都是圆圆的,这可能是太古公司早年经营轮船吧,把大楼也做成了圆圆的舷窗样子,怀旧的心情留在了建筑上。在那时候人民币在香港不能流通,如果买免税电器手里的港币或者外币不够的话,可以找人私下换,那时私下人民币汇率不如港币值钱,好像1.1人民币才换1港币。最初有一个哥们在街角坐一个凳子,有一片纸质的招牌写着“牛记找换”。几年以后这个牛记找换已经由街角处进到了室内。由中环的牛记那条街向上坡走,不远就到了“皇后大道”,没错就是罗大佑唱的《皇后大道东》的那个,那“贵族一声拜拜远离这都市,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我再听这首歌尤其是那签文般的歌词时只能一声叹息,真心祈祷希望它不要成谶。中环不远处是上环,我记得上环的中药铺比较多,那里卖的东西除了中药外还有海参,鲍鱼,燕窝鱼翅等等。让我这个天津人感到惊讶和惭愧的是药铺外摆出的“天津红小豆”从颜色到个头我在千里之外的香港都是第一次见到的。还是往坡上走,上环的街坡度比较大,我记得有些地方有台阶,那就拾阶尔上吧,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街“摩羅街”,以后我会介绍摩羅街的今天就写到这里。敬请关注:精耕香港2 告诉你什么是高效贴主:simon52于2021_12_02 23:34:33编辑评分完成:已经给 simon52 加上 100 银元!
贴主:simon52于2021_12_02 23:48:46编辑
贴主:simon52于2021_12_03 0:09:50编辑
喜欢simon52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simon52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