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连的炮弹是怎样运到山东的
送交者: 长岛风[♂★★★声望勋衔14★★★♂] 于 2018-05-07 8:36 已读 940 次 1 赞  

长岛风的个人频道

陈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令人费解的是,粟裕将大连的炮弹与山东的小推车一并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大连的炮弹是在哪里登陆的,又是怎样运往前线的呢?60年前在威海市俚岛小镇发生的那段历史一直沉默着,亲历其中的人们大多数已经故去,往日的码头与商行早已没了踪影。然而,历史的辉煌终究在粟裕将军一句话的提示和笔者的按图索骥下慢慢浮出了水面。

大连:后方军工厂

“炮弹都是从大连运过来的。” 笔者采访的10多名当年参与过俚岛军火运输的老人都这样说。1945年8月22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派兵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大连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占领的工业城市,日本投降后,虽然工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基础未被摧毁。1946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利用大连近代工业基础和海上运输的便利条件,进行兵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大连的大型企业几乎都由苏军军管,经大连党组织与苏军交涉,得到苏军的默许和支持。1947年7月,苏军将化学厂、钢铁厂等企业移交中方。中共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一建新公司在大连正式成立。从1947年至1950年的几年时间里,建新公司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六0追击炮1430门,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炸药外,绝大部分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共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 

俚岛:成为中转站

当时东北还处在国民党军的控制之下,大连在苏军的驻守下就如同国统区一个小小的孤岛,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畅达外界的出海口。因此当时运送炮弹的线路只有一条:海路,即由大连把军需物资海运至山东半岛的港口,俚岛镇。俚岛镇规模不大,只有东街西街,三纵两横。但是在荣成县的众多小港中还是比较繁华的,俚岛是当时全县的商贸中心。附近的石岛、夏庄等镇的商贩都到这里进货、做生意。小港周围的交通相对要好一些,尽管当时没有柏油马路,但俚岛镇的泥路修得还中规中矩。俚岛港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长80华里,是天然避风良港,东有外遮岛挡住东南风,西北有层峦小山削弱西北风。港口三面环山,只有东部一个开口,比较隐蔽。这些条件是其他小港无法相比的。      

海运:瞒天过海

笔者查阅了1947年的相关资料后发现:1947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中共中央称:“国顽近集中10余炮舰阻我烟台大连交通,已有大小炮舰10余艇往走,如无法保证海上交通安全,则运粮运炮弹均很困难,望与友方(苏联)研究,打破国顽海上封锁办法,最好友方经派商船开至烟台将我方物件一次运送完毕并运回物资,我们只能运用商人帆船星夜偷运。”从中我们看出当时的运送方法是,军需物资以苏联商船为主力运送,我军自身只能利用晚间秘密运送一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彻底突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将军需物资安全快速地运往目的地呢’ 笔者从当年运送军火的村民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杨云举,90岁,刘家圈村村民;袁正杰,73岁,峨石村村民。两人均参加过当年的炮弹运输。他们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军发现,船只行驶的路线呈“〉”。 袁正杰:“从大连出发,不是直接到俚岛的,而是先到朝鲜再到俚岛。”  杨云举:“运炮弹的船是从高丽方向驶至俚岛的。” 那么运输的船是军船还是民船呢? 杨永尧,76岁,小盐滩村村民,其父在解放战争期间在俚岛港做卸货算账的会计,参加过军需物资的港口搬运工作。他告诉笔者:“船是木头的,过去叫汽排子,机器的,烧柴油的。” “船上有个两层楼的小房子。我们叫它舵楼子。一般能运三四百吨货物。”杨永尧说。为了绕过国民党军的封锁,我军采用的是36计中的“瞒天过海”。先从大连出发朝东驶入朝鲜海域(或者公海),之后掉头沿西南方向朝俚岛进发,这样在开始运输的时候可以使国民党误认为是驶往朝鲜半岛的商船,在驶向俚岛的过程中,又会让国民党军当做是从朝鲜来的商船,从而放松警惕。同时,由于国民党军没有足够的舰艇对这一海域进行全面的封锁,疏而有漏,我军的军需运输船就这样绕过封锁,驶向了解放区。杨永尧告诉笔者,军需船只从大连绕道到俚岛大约需要一天一夜。 为了避免汽船声音过大,当时的船上还装有“消音装置”。杨永尧说:“当时为了不让那么大的声音被国民党军发现,就在船上的烟囱上套个大桶。”

小港:记忆碎片 

国民党军没有想到俚岛这个当时人口不过千人的小渔港竟然转移了数量惊人的军需物资。1947年前后的俚岛是宁静而又热闹的,在繁华的商业活动的掩盖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需物资大转移在这里秘密进行着,炮弹、汽油、生铁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沿着乡村土路,一站接着一站地运往前线。杨云举老人曾运炮弹到外地,据他讲,装炮弹的箱子有1米长、30厘米宽,一个箱子重70来斤。至于其他军需物资,老人们告诉我们,还有铜板、铁砣子,300多斤的汽油桶得五六个人来抬。由于俚岛是小港,几百吨的船舶是靠不到码头的,要想将这些货物运到岸上必须加上一道程序:用小舢板泊(摆渡)。小舢板就是当地人运货用的小船,长十四五米,最宽处两米左右。96岁的峨石村村民杨振加老人当年就负责过从大船往小舢板上运炮弹。他告诉笔者,他把炮弹一箱一箱地从大船上沿着半米宽的木板扛下来。从大船到小船之间的垂直高度有两层楼那么高。杨永尧告诉笔者,船上的货物卸到岸上,汽油都搬到俚岛东西两边的山腰,靠山排着,这样国民党军的飞机发现不了。炮弹一类的军火就搬到东西大街的仓库里。当时老百姓的海草房也成为临时仓库。港口所在的俚岛村村民的房子几乎都做过我军的仓库。军火箱子在转运过程中也有破损。所以,军火从仓库运走后地上满是硫磺,卸货的时候也是危险重重。   

60年过去了,发生在俚岛的这场军火大转移不应被忘却。
喜欢长岛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长岛风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