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不求闻达”与“不求闻达”
送交者: 笔言飞[★★读书憾少★★] 于 2018-10-23 13:35 已读 2446 次 4 赞  

笔言飞的个人频道

大部分的史书都有《隐逸传》,可见在历朝历代里都有“不求闻达”之人。 6park.com

春秋时管仲提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者:礼义廉耻。同时也限定了四维的度,“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6park.com

管子认为:“义不自进”、“不自进则民无巧诈”。这里的“义”,是君子风度,所以才“无巧诈”。但是到了汉代察举制度的兴起,就伴生了“自炫”、“自鬻”之风。当然,也有严守古训者对此颇为不屑,宁愿遁身山林也不应举荐,但更多的是将此作为终南捷径。 6park.com

更有唐人赵璘《因话录》载:“德宗搜访怀才抱器、不求闻达者。有人于昭应县逢一书生,奔驰入京。问求何事,答云:‘将应不求闻达科。’此科岂可应耶!号欺聋俗,皆此类也。”此时“不求闻达”何其讽刺埃 6park.com

钱钟书先生谓“荒江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与郑朝宗书》)。陶渊明《移居》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能得二三素心人晨夕过往,便可谓“多”。多乎?实不多也!更多时候,连二三人都不必有,荒江老屋,一人向隅可也! 6park.com

太史公有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6park.com

赞哉太史公斯言,世人或为名,或为利。“不求闻达”?难!

评分完成:已经给 笔言飞 加上 200 银元!

版主:神鸡妙蒜于2018_10_23 14:09:34编辑

喜欢笔言飞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笔言飞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笔言飞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