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重磅!一线江景不许盖房,这份文件一定要看
送交者: 潜水人[♂☆★★声望品衔11★★☆♂] 于 2019-07-16 19:27 已读 889 次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江景房几乎已成为豪宅的代名词,这两年,人们才意识到,生态景观资源才是大城市最值钱的东西。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要告诉你,广州中心城区的一线江景地带已经不允许搞房地产,而要搞公共绿地,二线江景会尽量建写字楼。



未来,想在广州拥有一套一线望江的房子,会越来越难。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编制并发布《广州城市设计导则》(下文简称《导则》),探索建立广州特色的城市设计价值导向与设计审美,聚力提升广州精细化管理和建设水平。



这意味着,今后广州每一栋楼、每一个街区的建设,都会有严格而细致的美学要求,想到广州拿地盖楼,一定要注意看这份文件。



01

一线江景不许盖楼,江景房退距至少100米



根据《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广州严控生态景观区周边建筑退距,“三个十公里”范围的珠江边保留100-200米的公共绿地,其他江边地区根据情况参照此条进行管控。






也就是说,未来中心城区一线江景地块(从白鹅潭到南海神庙的“三个十公里”珠江精华段),全部搞公共绿地,不许像以前那样直接盖楼。当然,要盖房子也可以,但至少要和江边保持100到200米以上的退距,保证一线江景的公共性。



如果是一线海景,则需要保持100到300米的退距。








熟悉广州的人都知道,珠江两岸早期的开发是比较粗旷的,像滨江东的一些江景房,和珠江的退距只有几十米,公共空间的供给严重不足,给人一种江景资源“私有化”的观感。



当然,这同时也反映出这类房子的稀缺性,未来想在广州住到离江如此近的房子,几无可能。不仅是珠江,其他稀缺的生态景观资源,也会遵循“共享化”原则。



滨江东之后的江景房,基本上就和珠江保持了较大的退距,做得比较好的就是珠江新城、金融城和琶洲,其临江地块均为公共绿地。



02

临江第一排建筑不超过60米



根据《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和此前发布的《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要构建“前低后高”的滨水建筑形态,临江第一排建筑的高度要控制在60米以下,并形成前低后高、错落有致的富有韵律感的城市天际线。


如图所示,一线街区要塑造舒缓起伏的天际线,二线街区在中段达到高潮,也就是说,摩天大楼要建设在临江的二线街区,尽可能让更多的楼能望到江,保持江景资源“公共性”的最大化。



《导则》还要求,建筑的高度应变化有序,形成梯级变化,梯级高度差宜大于20%,避免形成“一刀切”的建筑群体。沿商业街、主要公共开放空间周边建筑贴线率宜为70%以上。






03

临江地块不许出现屏风式建筑



根据《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和《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滨江建筑布局应留出通风廊道,充分保证江风和城市的交融。



通风廊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米,不宜大于100米。也就是说,未来珠江两岸“一线江景”地块不能再出现超高建筑,对后排建筑形成遮挡,也不许再出现“屏风式”建筑,遮挡江风。



临江建筑要设计通风廊道,正确操作如下:




04

街区尺度不宜超过200米



《导则》要求,公共开放的可通达生态区域的通廊(包括城市道路、地块内部道路及步行道)之间的间距不宜超过200米。如周边为高等级马路,建议增加便捷直达的天桥、地下过道等串联公共通道与生态区域。




公共通道示意图  



也就是说,相邻两条平行的马路间距不宜超过200米,这是为了充分保证街区的通达性。一般来说,两条马路的间距如果超过300米,步行体验就比较差了,街区会给人一种“屏风式”的体验,而200米是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尺度。



纽约曼哈顿的规划就是小街区而闻名,其布局工整,有如棋盘:






在曼哈顿,东西向的街相隔60米左右,南北向的街相隔200米左右,马路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街区的通达性高。所以,曼哈顿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车流密度虽然都很高,但步行体验不错,拥堵指数也不算太高,这就是小街区的优势。



细看上图,那一个个小方格叫做“block”,中文叫“街区”,在中国古代也叫做里坊。曼哈顿的路网非常细密,每个block都很小,走过一个block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



当前,中国城市目前的一大问题就是街区尺度过大,导致路网的细密度不足、街区的通达性不够,广州要求街区尺度不超过200米,是规划先进性的体现。



05

临江建筑可以旋转45度



根据《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和《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三个十公里)城市设计与景观详细规划导则》,广州鼓励临江塔楼可与江岸成一定角度布置,角度宜在 15° ~45°之间,以增加通江视廊的宽度和滨江建筑展现面,塑造变化丰富的滨江建筑群体形象。



正确操作如下:






例如,广州珠江新城的地标建筑IFC(东塔)就不是正对着珠江,而是旋转了一个角度,以保证写字楼里有更多的人望到江。



06

鼓励写字楼首层向公众开放



根据2017年发布的《广州市建筑景观设计指引》,广州支持高层建筑适度开放首层,给行人更多的穿梭空间。



例如,珠江新城、天河北等商务区里的部分写字楼,就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关键原因是首层空间没有开放,要进入非常困难。



为此,《指引》中提出,鼓励办公商务区建筑在首层设置零售、大厅、餐饮、康体设施等活跃的功能,代替商务大堂等私密性功能空间,给公众更多的开放空间。这方面,香港就做得比较好,很多写字楼的首层都是完全开放的,行人可以自由穿梭。

评分完成:已经给 潜水人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潜水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