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创业骗子哥伦布
送交者: 潜水人[♂☆★★声望品衔11★★☆♂] 于 2019-08-14 5:14 已读 567 次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作为全世界最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之一,哥伦布跨洋远航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长期为人们传颂,西方许多学校、城镇、广场和河流都以他命名,部分美洲国家将哥伦布日定为法定节假日。



然而,那场创造历史的探险只占据了哥伦布生命的最后十几年。



在他至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哥伦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不惜代价的草根创业者,交替在勇敢的冒险和无耻的忽悠之间。



创业史前史



哥伦布出生于贸易发达的热那亚共和国,父亲是纺织工人,家里同时经营着一间奶酪铺子。因为出身低微,连出生日期和受洗记录也未保存下来。



家境一般的哥伦布,14岁时便随船队谋生,最远达到过爱尔兰西北部海域,学得了必要的航海技术。



早在这一阶段,哥伦布的记录便有蹊跷之处,比如他曾在一封书信中提到,自己于1477年2月抵达过当时所谓的世界尽头岛屿「图勒」,并继续航行300海里。根据他的记录,该岛位于北纬73度,而非地理学家所说的北纬63度。



图勒通常被后人认为是指冰岛,而冰岛Ingjaldshólskirkja教堂的油画上,还描绘了哥伦布与当地人一起研究航海地图的场面。还有不少冰岛人认为,哥伦布是在当地的Ingjaldshvóll农场度过了1477年的整个冬天。



不幸的是,哥伦布早年的冰岛之行,在后人看来充满了疑点。



首先,冰岛南部的纬度确实是地理学家说的北纬63度,而且在1477年前半个多世纪,Ingjaldshvóll农场就连同整个居民点被遗弃了。哥伦布到过冰岛的说法,在这两点上都得不到事实支持。



更加引人怀疑的是,冰岛当地长期流传着10-11世纪维京航海家埃里克松跨洋远航的故事,其中提到他在大洋对岸建立了「文兰」(Vinland,加拿大纽芬兰地区)。假如哥伦布真到过冰岛,他几乎一定会听过这段当地家喻户晓的北美洲远航故事,因此也就会了解到,大洋对岸不是亚洲,而是一大片广阔无垠的处女地。



· 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莱夫·埃里克松发现北美



也就是说,无论哥伦布是否如他自己所说到达过「图勒」,其诚信品行都非常值得怀疑。



此外,作为少年入行的航海家,哥伦布的航海及地理知识也令人难以恭维。



哥伦布并非没有知识,家里尽管并不宽裕,还是供养他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基础的文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知识——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业/行骗生涯至关重要。



在哥伦布逐渐成熟的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远征非洲西海岸已有半个世纪,欧洲探险家们留下了大量航海图志和探险书籍,尤其是畅销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为少年哥伦布奠定了广博丰富且怪力乱神的知识基础。



芜杂的阅读面和知识面,直接导致了哥伦布疯狂的远航计划,也令他的设想从一开始就错漏百出。



比如,他熟读的大学者托勒密,就大大低估了地球的大小,认为印度与欧洲的经度上只相隔135度(实际是180度)。哥伦布对此信以为真。



同样受哥伦布青睐的马可波罗,又过高估算了中国与日本的距离,认为两国相隔1500英里,而且日本更接近于赤道,而且他还大大高估了欧洲到中国的距离。哥伦布对此又信以为真;



· 哥伦布在《马可波罗游记》上所作笔记



至于徒步穿越整个亚洲的挪威探险家曼德维尔,则认为自己是向东出发再原路返回的,如果超西面走,路程会短的多——他也极度低估了地球的大小。哥伦布再次信以为真。



站在心仪巨人们的肩膀上,哥伦布得出了极其乐观的结论:地球这么小,向东去亚洲又那么遥远,可见向西航行要近得多。



哥伦布估算,日本应该就在3000英里开外的大西洋对岸——他心中更乐观的估计,是2300英里到日本,3900英里到著名的杭州城。



· 哥伦布所参考的《托斯卡内利世界地图》



即使在人类地理知识极不完整的15世纪,这样的想法都会显得过于狂野——葡萄牙到英格兰之间的航程就已经高达上千英里,如果再加一倍多就能抵达亚洲,那葡萄牙人想方设法绕过非洲去搞贸易,岂不是舍近求远的傻子?



大概是自己也觉得惊世骇俗,哥伦布最初并未公开这一设想,只在私人信件中告诉过葡萄牙官员。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哥伦布才终于对这个改变世界和人类历史的项目充满信心,开始拿着计划书到处争取投资——后世人们说的哥伦布为这趟旅程准备了12年,甚至为此负债累累,指的就是这场漫长的扎钱之路。



艰难的天使轮



哥伦布创业的第一步,是向广大富商开口要钱,争取私募资金。然而,他的疯狂计划骗不过精明的商界——当时多数人都估计,即便亚洲与欧洲隔海相望,航程也起码需要7000英里,听到哥伦布的计划只会当做笑话。



· 哥伦布携子游说于欧洲富人之间



私募失败后,哥伦布又打起了各国国王的主意,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王室均先后沦为其下手目标。



首先逃过一劫的是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他的资金当时已经投入到了蒸蒸日上的非洲航线中,并无余力参与其他投机活动,因此面对哥伦布的提案,国王只是指出了几项关键性的数据错误,便断然予以拒绝。



下一位是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哥伦布对他慷慨陈词:我知道您足够有钱,但人这一生不能只为物质而活着,现在只需3000英里、两个月航程直达亚洲,改变世界的机遇就在您手上。



结果,国王虽然深受感动,但还是追随葡萄牙国王的脚步,表示要先看看再说。



随后几年里,欧洲各地的公爵、男爵子爵、伯爵们也纷纷给哥伦布以打击,其中最感兴趣的西班牙梅迪纳公爵一度想给哥伦布四艘船只,但最后还是认为这种大项目得由国王牵头,自己不能掠美,哥伦布唯一的希望就此破灭。



直到1492年,随着欧洲局势的突变,哥伦布的事业才突然迎来了转机——曾经两次拒绝他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在征服了伊比利亚最后一片穆斯林统治区之后,终于腾挪出了闲钱,可以投项目了。



· 哥伦布拜见西班牙女王



女王家的余粮并不丰厚,她抵押了几乎所有珠宝才凑出哥伦布所需经费的一半,另一半还要靠私人赞助。她还以股权激励哥伦布,许诺10%的贸易利润作为佣金。



为了解决这个不靠谱项目在人力资源上的困难,王室还直接发号施令,帮助哥伦布雇得足量水手。



有了王室领投的号召,其他投资人也纷纷入伙,舰队的三艘帆船中,除了旗舰圣玛利亚号之外,另两艘船只——平塔号和圣克拉拉号——都来自平松家族。



作为投资方提供的专业人才,平松兄弟还亲自参与了这次航行,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力地协助了哥伦布控制那一百多位鱼龙混杂的海员——他们中有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有企图洗白身份的罪犯,甚至还有资深海盗。



· 西班牙地头蛇——哥伦布船队的两位船长马丁·阿隆索·平松(约1441-约1493),维森特·亚涅斯·平松(约1462-1514年后)



突然遭到成功浇灌的哥伦布,一时竟兴奋到在航海日志中自称「海军上将」。



不过,从种种角度来看,这只千辛万苦始出发的创业队伍,并未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1492年8月3日,正是船员们最不喜欢的星期五,无惧迷信的哥伦布率船队于这一天早上八点出发,不料启程三天平松家小船上的船舵就断了。几天后,舰队到达加纳利群岛修整,这里是离开欧洲的最后一站。结果出港两百英里后,指南针竟又突然失灵。



面对越来越明确的不祥之兆,水手们的情绪迅速低落到了崩溃的边缘。



少年混社会的哥伦布,立刻猜测船舵损坏是水手们的故意破坏。为了对抗困难局面,他发挥多年谈投资练就的口才和脸皮,每晚为大家描述印度的豪富景象,仿佛遍地金银珠宝正等待着他们。



指南针失灵后,哥伦布还公开宣称,其实北极星并不在正北方——缺乏科学知识的船员们,只能将信将疑地继续出发。







随着舰队越行越远,船队又逐渐为更现实的恐慌所笼罩,赤道附近风力渐弱,行船举步维艰,而船载的粮食却只够管一个多月,船员们面临着真实的死亡威胁。



为了安抚军心,哥伦布开始以阴阳账本的手法制作航海日记,其中一本认真测算记录航海里程,另一本则故意缩短已航行距离,用来欺骗广大水手。



这位「海军上将」曾在私人日记中写道:「今天船行速度很快,航行了55里格(一里格约合四英里),但我只写了48里格。」航行到2300英里时,他还手持航海日志,言之凿凿地对船员们说,才开了1600英里,请大家继续努力。



不过,由于哥伦布航海技术不过关,测算航程的方法极不靠谱,那本造假版的航海日志反而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而且,他最初的设想至少有一半是正确的:三千英里外确实有陆地,只是并非富庶的日本而已。



· 「三千英里」的梗,以讹传讹流转了三百年。 最后成了美国人民口中「三千英里外的暴君」(英国君主)



越画越不像的中国大饼



离开加纳利群岛一个半月后,大西洋依然一望无际,没有任何出现陆地的迹象。与此同时,粮草储备越来越少。



随着恐慌情绪在船舱内不断蔓延,哥伦布不得不作出承诺,倘若五天后再发现不了陆地,就必须掉头回去。



这五天里,哥伦布哄骗船员的策略越发邪门。



9月20日,哥伦布日记中提到了鹈鹕。得知鹈鹕性喜群居在山川河流旁后,船员们军心大振。



9月21号,哥伦布宣称:今天发现了一头鲸鱼,鲸鱼只会在海岸附近活动——大概是船员对动物习性也缺乏了解,这一招也起到了安抚军心的作用。



· 哥伦布航海日记节选



遇上波涛汹涌的恶劣天气时,哥伦布还会宣布:当年摩西率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时候,就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反正船员们文化程度不高,多半不知道第一批跟着摩西出走的成年人几乎全都死在了沙漠里。



接着,平松兄弟也声称,他们发现船底有些本该在陆地沿岸才有的水草,次日又声称看见了漂浮着的巨大船桅。9月25日,平松的船又打出报告,声称在黄昏时看到了海岸线。



「再往前就是我们要找的陆地了」,海军上将满怀自信地宣布道。



于是,船队朝着「海岸线」的方向驶去。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印入所有人眼帘的依然是碧海蓝天。






绝望的水手开始酝酿叛乱,反遭平松兄弟先下手为强,坚决主张将反水者处以绞刑。唱红脸的哥伦布趁机怀柔,对愿意继续效力的海员既往不咎,事后还开舱发钱,安抚军心。



当天晚上,哥伦布记述道:船员们抱怨旅途过于漫长,我只要求他们再坚持三天。作为海军上将,我应当尽力鼓舞他们的士气,提醒他们坚持下去会得到的巨大利益。



哥伦布画的大饼确实有其根据,充当投资人的王室早已作出了如下鼓励条件:第一个发现陆地的人,回国后可以领取价值10000马拉维的终身年金(合一公斤黄金),足以保证后半生衣食无忧。



不幸的是,这笔钱最后还是落入了卑鄙的海军上将手中——本来是平塔号一位名叫特里亚纳的水手首先发现的陆地,平松船长得知后还立刻鸣炮通知了哥伦布,结果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竟狡称自己早就发现了陆地上的火光。



为了弄清真相,西班牙王室多次派人询问归来的水手,包括女王派来监督船队的桑切斯大副,但所有人都说自己什么都没看到。



除了骗自己下属的奖金,哥伦布对他发现的「亚洲」也是各种强词狡辩。



首先,舰队登陆当天就发现了当地有居民,但这些人明摆着不是日本人和中国人。尴尬之下,他们被强行冠名为印度人,但印度也是知名文明古国,人民怎么会一丝不挂并用颜料涂满全身?又怎么会完全没有大城市,最大的小镇上只有二十间房子?



· 哥伦布与平松兄弟抵达人烟稀少的新大陆

 

更丧心病狂的还在后面。发现陆地两周后,哥伦布记录道:虽然我听不懂岛上这些印度人的语言,但从他们的手势和动作中,我能意识到他们所指的西南面大岛就是西潘古(Cipangu ,日本)。



哥伦布究竟是全无地理知识,误以为日本会在印度的西南方向,还是根本就是在装疯卖傻,拒不承认这个不幸的项目从一开头就想错了,后人已经无从得知。



但是,哥伦布心里一定明白:投资人砸了那么多钱,为的是梦想中的东方和黄金,而非经济落后的不毛之地。



于是,面对投资人,哥伦布又一次表现出了精湛的语言技巧。



· 哥伦布首次航行归来,向女王展示战利品



在致投资人的信中,海军上将避重就轻地写道:此地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土地肥沃、山川俊美;当地人性格温和、勤劳淳朴,根本不会使用任何武器。



当地人民真的如此温顺么?哥伦布的船员们很快就得到了切身体会——圣诞节当天,主舰圣玛利亚号在暴风雨中沉没,只有两条小船得以返航西班牙。39位被迫留的水手中,没有任何一人,等到了九个月后赶来救援的船队。



员工的不幸,并不能妨碍哥伦布个人的发达之路。第一次航行归来后,他便大肆指鹿为马,炫耀其探险成绩,自称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最短路线。



这种振奋人心的说法,当时差点引发一场国际危机——心满意足的西班牙王室和悔不当初的葡萄牙王室,一时剑拔弩张起来,经教宗出面调停才免于恶斗。

 

这种阵势下,哥伦布第二次骗到的投资十倍于之前,有了17艘船组成的船队和1500名船员。



这个漏洞百出、全靠坑蒙拐骗维持的探险计划,至此已经弄假成真,成了震撼欧洲的大项目了。



· 四次跨洋航行路线



创业下半场



哥伦布寻找亚洲航路的失败,并不至于让他自己血本无归,他很快就找到了适合新大陆情况的致富手段。



早在首航时期,哥伦布就曾在日记中写过,此地没有铁制品,当我展示宝剑时,他们愚蠢地去抓利刃,于是割伤了手。



到了后几次航行,哥伦布有了现代火器的法力加持,不但能够在武力上压制本地居民,而且可以扮演「天神下凡」,骗取土著贡献出金银财宝。当船队中终于开始有人能够跟土著交流时,经常被询问的问题,就是他们到底是不是从天堂而来。



除了枪火,哥伦布还可以仰仗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碾压当地的无知群众。比如在牙买加岛,土著坚决不肯就范,哥伦布便通过准确预测月食,迫使震惊不已的土著们贡献粮草。




· 哥伦布在土著面前预测月食,顺带装神弄鬼



骗术炉火纯青的哥伦布,到底知不知道这个任他肆虐的可怜之地并非东方的文明古国?



后世史学家为此争论不休。



早在第二次探索时,哥伦布的亚洲论就已经破绽百出。船队沿着古巴航行了一个月而没到达终点,哥伦布被迫改口认为古巴不是日本,而是中国的南部沿海。为此,他还强迫船员们共同签署一份「古巴是中国南部」的证词,拒绝签署者要被处以罚款、割掉舌头。



1502年,哥伦布给教皇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到古巴就是亚洲东岸。不料在之后的一次航行中,他在古巴的东南方向又发现了广阔的大陆,这显然与中国的地理环境不匹配。



事实上,哥伦布首航归来,就已经受到了有力的质疑:明明去了富饶的亚洲,为什么只带回来几个新石器时代的野人,而不是香料和瓷器?



面对众人的质疑,哥伦布解释道:日本和中国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难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概我到的地方不行吧。



直到1506年去世之前,哥伦布依然坚持自己发现的是亚洲,但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真心话,因为他是在以此要求西班牙王室履行承诺,分10%的收益给他家人。



而且,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航行时,连他自己都在日志中写道:考虑到如此宽阔的大河、少见的海岸,这可能是一片从未被发现过的土地。



1499年,达·伽马越过好望角,来到了真正的印度,带回了货真价实的东方商品。相反,哥伦布发现的无论是不是亚洲,他都自始至终未能完成投资人委托的使命——打开远东贸易航线。




· 达·伽马带回了货真价实的东方商品



第四次航行,哥伦布放命一搏,在中美洲绕了一大圈。这一时期的日记内容越来越混乱,大概他自己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这跟马可波罗游记中说的不是同一个地方。同年,达·伽马再次到达印度,完善了欧亚航线。



哥伦布在亚洲贸易中的声望,自此受到了至今未能挽回的致命打击。



时过境迁,近世的哥伦布形象变得越来越混乱,在原住民权益论者看来,哥伦布是来自欧洲的侵略者;在极右翼三K党眼中,他又成了天主教徒入侵新教美国的象征。



哥伦布本人的一生,则可能比这些符号要复杂而清晰得多:凭借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和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品格,他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个人的阶层跃升,积累了法律和道德都不应宽容的财富。与此同时,他还真的改变了世界

评分完成:已经给 潜水人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潜水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潜水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