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卸甲春秋 5
送交者: Kuang3[☆品衔R4☆] 于 2019-10-06 0:09 已读 1362 次 4 赞  

Kuang3的个人频道

也许这一篇应该放在第一篇



那时我家有块地,所处的山丘叫做“阿弥陀佛”,种了颗酸李子树,是我童年珍贵的零食来源;附近还有座山,叫做“和尚堡”,或者是“抱”?这座山对当时幼小的我来说是个蛮荒的存在,因为只有在附近无柴可伐时,大人才会无奈地去到那里碰运气。总之这些地名都没有机会在纸上出现,所以只能根据发音来猜测。



由于喀斯特地表特型,地面多岩石,山民开垦耕地实属不易,每每只能在石头间见缝插针地播种,但长出来的土豆、红薯和玉米却意外地茁壮。青黄不接的时节,填饱了很多人的肚皮。



喀斯特地貌溶洞较多。我们那时经常嬉水的石潭叫做“两叉河”,因为从这里开始河流开始分叉,流向两个方向。石潭上方就有个溶洞,由于洞口低矮,衰草连横,不便整饬,所以印象当中无人涉足,是一个高冷的存在。



另外一个较亲民的溶洞叫做“凉风洞”,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房。因地处机耕道旁,交通便利,夏季的时候,每当山民赶集回来路过此处,都要停下来把背篓放在一边,坐在洞口的大青石上歇歇脚吹吹风摆摆龙门阵。它的洞口虽然有几层楼高,仍然罕有人探险,据老辈人说,洞里住了一条修炼成精的白皮巨蟒。



那时的卸甲寨小学只能容留1-3年级的学生(现在干脆没了),我家的彭老师作为民办教师,每天上完课后还要着急忙慌地去地里劳作。学校简陋的几间校舍,从我记事起窗户就没有玻璃,泥巴地的操场高低不平,却意外地有一间大礼堂。不知什么时候,乡里有个叫“昌志”的年轻人暴病身亡,灵柩不能归家,只能停尸大礼堂。从此“昌志”成了每一代孩童如影随形的梦魇。那些没有电的夜晚,一群顽童壮着胆子从礼堂经过,突然某个大点的孩子开始一边狂奔一边大喊“昌志来了“,后面一串小娃娃连滚带爬喊妈妈……



我就是在这样的神话世界长大的。

评分完成:已经给 Kuang3 加上 5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Kuang3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Kuang3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Kuang3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Kuang3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