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成都的店小二
送交者: 沙喉咙[★★声望品衔10★★] 于 2020-04-28 23:01 已读 1430 次 5 赞  

沙喉咙的个人频道

这里的"店小二"自然是借用北方人的叫法,在成都,那是被称作"跑堂的",也就是餐馆里的服务员。

出国有年,回去却赫然发现,现在成都本地人在餐馆里做服务员的可是不多了。干这行的,大多是附近郊县或是其他边远地方到城市里来讨生活(成都话叫"拈伙食")的年轻人,有的干脆就是餐馆老板的乡下亲戚。他们年龄一般是十几二十岁上下,健康而朴实,大多带着乡下人那份拘谨甚至羞涩的神情。在成都这样一个以吃食闻名全国的消费城市,这些年轻人是最为人忽视却又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群。从高档饭店到大众化的街头小馆,正是他们,从天蒙蒙亮开始,往往一直要忙到临近午夜。餐馆里的事是琐碎而繁杂的,并且永远也忙不完,这就让他们似乎永远也没有闲着的时候。便是午餐后晚餐前的那段空挡,他们也还得剥大蒜或是切辣椒,为另一轮忙活作着准备。不过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偷空看看微信,不时被网上的什么段子逗得笑出声来;或是和同伴通报淘宝网上什么鞋在打折的消息,偶尔相互间也开开玩笑,有时因为开玩笑而惹恼了对方,趁老板不在,他们还会不那么张扬地在店堂里追逐一番,尽显年轻人的天性。不知为什么,他们总让我不那么合时宜的想到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可怜的凡卡。现在手机普及,很少有人会写信了,但是如果他们给乡下的亲人写信诉说在城里的种种,他们也会像凡卡一样,在信封上也只是郑重地写下"乡下 爷爷收"么?

成都人一般称他们为“小妹儿”或是“小弟娃儿”,平实间透着亲切。少有听说食客中有欺侮他们的,但是如果说人人都对他们有一份他们应得的尊重,那又离事实相去颇远。我很难接受有些人稍有了些钱便对这些服务员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的自充大爷状。除非推辞不了,我更不愿意进稍高档一些的餐馆,受不了进门时那些“小妹儿”的夹道欢迎。不就是吃个饭么,哪里当得起那一二十人身穿旗袍,肩挎绶带,对你鞠九十度大躬!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的不自在,眼睛都不愿看他们,倒也不是谨遵“非礼勿视”的古训,实在是觉得愧对他们的这脸为吃碗饭而不得不挤出来的笑容。而国内的老食客们可就往往老练多了,每当这种场合,他们或是昂首而过,如入无人之境,或是目光肆无忌惮地在她们的脸上掠过,眼里冒得出火。午餐时分,你还总可以见到街上有手托托盘为附近写字楼的白领送饭的小弟娃儿们。只见他们飞快的穿梭于人流和车流中,腾挪闪避,托盘里海碗里的汤水却一点也没见泼洒出来。有时不小心蹭着了行人,有那刻薄的便会恶言相向,而小弟娃儿就只能是极为谦恭地赔不是了。据朋友说,小妹儿和小弟娃儿们的工资及其微薄,国内又不兴小费,所以他们的辛苦所得委实有限。一些比较刻薄些的老板还经常拖欠工资,而他们又不属于另个比较容易受社会关注的被叫做"民工"的群体, 因而如果受到不公正待遇,他们的声音是很难被外界所知并代为呼不平的。

现在国内很流行所谓“企业文化”,而餐饮业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如果你是在上午九十点钟餐馆即将开门迎客的时候走在成都的大街上,你就总会看到餐馆的门前这些年轻人列成整齐的几行,接受领班的训话或是“企业文化教育”。如果正好这是一个成都难得的晴天,你就会看到早晨的太阳正懒懒地照在这群年轻人红扑扑的脸上。在他们清澈的眼睛里,你会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却绝对看不到一丝的哀怨。

评分完成:已经给 沙喉咙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沙喉咙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沙喉咙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