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诗词格律和丹田气
送交者: lam_阳51020[♂★品衔R6★♂] 于 2020-05-24 2:57 已读 800 次 5 赞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诗词格律和丹田气









回访老学校,知道现已开设古诗写作课。当年在校仍是不提倡青年人写古诗的时代,只记得有两位教员个人写诗,经常争论。一次为李白诗对阵,甲称《凤凰台》对仗失对,《鹦鹉洲》两韵混用,为出律;乙答格律在唐代没有规矩的地位,况平水韵古已失传,后来韵书是是清朝仿作,一字多读等问题几多,有待“新学伪经考”,云云,才知格律使用不简单。后来看到曹雪芹《红楼梦》假林黛玉之口,称作诗若有奇句便不必考虑平仄虚实的对错,这说法也引起不断争论。读了一些诗后,得承认雪芹所讲有事实为证。 



《 黄鹤楼》被称为唐代七律第一位,《唐诗三百首》也将其列在七律第一首,可见公认。该诗头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连用三个黄鹤,有好事者要去掉一个,金圣叹怒喝不可,妙就妙在连用三黄鹤。李白在崔颢之后写的《凤凰台》,《鹦鹉洲》都三用凤凰及鹦鹉,因此不可重字之说已非规矩。诗的三,四两句“似对非对”,破了对仗规矩;三句连用六仄声,四句连用五平音,更是反音律而行。



三百首还收入崔颢另一首七律《行经华阴》, 平仄,对仗的工整远胜《黄鹤楼》,但诗名就差远了。近体格律大成于唐代,杜甫是标志,但他们写诗常常出于格律之外。据郭姓学者的《诗律》统计,杜甫留下402首律诗,200首用三连仄,评者“更有唐人无忌三平调”之语。像“向晚意不适”,“士有不得志”,等等五字五仄,以及七字六仄的句子在唐诗很普遍,李杜,王昌龄,李商隐等人都有案例,崔颢“出律”是“吾道不孤”。不粘也同样,如“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王维,张九龄都是”高手“,杜甫,柳刘也有案例。



直到后来科举规定日严,格律才也渐成规矩,才子达官功名所在,成为风气。 科举带动诗教普及,使格律更加精致有贡献。但诗的高峰始终在唐诗,如八股文,格律固化也要对诗歌退化负一定责任。

可看一些名家观点:



朱光潜:讲诗词的人以为谨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式的模型便是”谐“,否则便是”拗“,那是误解。



启功:  ”拗救”不是”救“,而是”陪拗“。(按:意为像补丁加补丁,增加了问题)



张中民:完全符合格律的诗是不多的。 而80%的格律诗都有凑韵现象(失去自然流利)



王力: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两个白帝“失对”,是因为白帝的意像此处不可替代。不能让内容迁就格律,不能做格律的奴隶。(王力反对称唐诗“出律”,“失粘”等,因为那只是后代考官的判词,而格律在唐只是可选的技巧,没有律令的地位)



今人刘嘉立的比喻:格律对诗作就像练功,意念的”似守非守“,才能练得丹田之气。觉得有意思,故拿来做题,本文原无多少个人见解,就是一份阅读笔记。 6park.com

(原发本人博客)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lam_阳51020 加上 150 银元!

喜欢lam_阳5102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