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华传统小年小考
送交者: 澳洲雪梨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1-02-03 18:59 已读 2115 次 9 赞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中华传统小年小考  

雪梨子  

如果今天国人谈起中华传统小年”,估计今天75%以上的中国人都会说“腊月二十三呀!”。若遇到年事稍长的南方人,他可能会说“我们小时候曾经是腊月二十四,现在已经全国统一到腊月二十三了。”你要是细问他为什么这样变化,那么他说不上了,反正中央电视台近十多年来每年都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向全国的电视观众宣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小年”。当然,不排除碰到一位饱学之士,他会告诉你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年是北方过“腊月二十三”,南方曾经“腊月二十四”,或者官家过“腊月二十三”, 民间过“腊月二十四”。至于华夏民族历史上的小年究竟是哪一天,又为何演变成今天“腊月二十三”?很少有人去关注和考证,即使是民俗专家①。

 

笔者的家乡小时候是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上大学后接触北方的同学才知他们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于是南北同学争执不休,而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即时在网络上搜寻,后有同学在图书馆查到鲁迅先生著作的注释中找到了权威解释:送灶 旧俗以夏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称为送灶”②。这个说法看上去很公允,于是大家皆大欢喜,不再争论—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近些年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省台的声音太大,每每这一天,即使是江南的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主播们都是字正腔圆地告诉大家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小年”,真不知电视屏幕前的这些南人③的后代们如何感受如何?

笔者也算是南人之后,曾在空闲时查阅一些有关祭灶、小年的学术资料,现整理出,以为引玉之砖与读者诸君分享,冀望网上的民俗大家们可以专业论述,以期正本清源。

 

有关小年的说法,从迄今保存的民俗文献来看,应该成型于北宋年间。

 

中国最早的民俗岁时专著有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仅存十卷,无腊月风俗部分,而《四民月令》虽有十二月的风俗记录,但并无祭灶之说,倒是称腊日的第二天为“小新岁”,但此日并不祭灶,而是“敬酒尊长”、“拜贺君亲”等。故此小年非我们今天讨论的小年。后来的岁时民俗专著如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有腊日祭灶一说,但腊日是指十二月八日,而不是我们讨论的腊月十二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稍后有北齐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也基本上是注释《荆楚岁时记》的说道。

 

隋唐这方面的文献遗失,无法考证。而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正式有了记载关于腊月二十四祭灶神的事儿,并称此日为交年节,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小年雏形。所谓交年,就是从这天开始进入倒计时,准备过年了的意思。《岁时广记》作者陈元靓是福建人,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但他有关“交年节”“祭灶神”等风俗均引自《岁时杂记》和《东京梦华录》。 《岁时杂记》是北宋文人吕希哲的作品,今已失传;《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钺则是东京开封府人,他追述了北宋钦康年间都城东京开封府的风俗人情。对于十二月的这天如是道:

 

“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

 

也就是说以首都东京(开封)为中心的北宋人民是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这天晚祭灶的。这些习俗随着宋朝南渡而影响江南、湖广、福建等南方地区。还可以佐证的资料有南宋周密的说法,也有文天祥的诗文注释④,最有名的恐怕是范成大的《祭灶词》,敬录如下: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笃定无疑地说中国人最早有记录的在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是从北宋时期开始,当时称“交年”,俗称小年的。那么,是什么时间转变成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呢?

 

按清朝吴振棫养吉斋丛录记载“顺治八年定五祀之制”灶与户井合称三祀由内务府掌管但无记载皇帝亲自祭灶到了雍正年间“始于十二月二十三日于坤宁宫祀神,并面南,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东厨灶神,行三叩礼。”后乾隆遵循到嘉庆帝还写了御制诗并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皆给假回家祭灶”祭灶不仅在腊月二十三且成了官家的“公共假期”了

 

何谓风俗可能有很多的定义笔者在一些地方志中常可读到类似的话

风者作于上者也俗者习于下者也上有好则下必甚焉者矣

 

因此有清一代华夏民族由满人皇帝的习俗而影响由北至南逐步将宋朝兴盛的小年从腊月二十四改成了腊月二十三笔者原也以为是这样的但随着翻阅较多的明代北方县志大多数都是腊月二十四但也有一些县是腊月二十三有趣的是离明代帝都越近的地方比如宛平大兴良乡和沧州等都是腊月二十四而较远的地区则是腊月二十三这就说明在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北方的汉人就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经过了两百年的“以夏变夷”仍有少数地区未能“移风易俗” 6park.com

 

明崇祯年《蔚州志》(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祭灶风俗 6park.com

明万历年《沁源县志》(今山西长治市)祭灶风俗 6park.com

明万历年《徐沟县志》(今山西太原市清徐县)祭灶风俗

 

再查阅有关蒙古人的习俗发现他们很崇拜火神,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晚都要祭祀。据清末的蒙古人先贤罗布桑却丹所著的《蒙古风俗鉴》⑥中描述: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为火主哈扬哈日娃佛定为太后的祭祀。腊月二十三日祭火的用品有:全羊、粘饭、枣、黄油、香、白哈达、蒿草、酒。祭火时不用红色的器皿,而用黑色的器皿。由男人动手祭火。有一家之主或长辈男人跪在前面,女人在后面下跪,向火佛上供磕头……供完火主,大家一起吃祭火的粘饭。”虽然祭祀的用品与中原人大抵相近,但祭祀的对象却是完全不同的。是否可推测,中国南北地区人民的传统祭灶日由腊月二十四改为腊月二十三是始于蒙古人征服华夏大地、建立元朝后。部分地区的人们为了方便抑或是因恐惧而调整不得而知。而朱元璋带领汉人推翻蒙古人的统治,统一中华后,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恢复了腊月二十四日祭灶的习俗,比如河北的沧州地区参见万历年间的《任丘县志》、山西的长治市参见明万历年间的《沁源县志》)和陕甘地区参见嘉靖年间的《平凉府志》),更不用说帝京周边各区县即今天北京的宛平大兴和良乡等全都是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仅有稍微偏远的胶东的福山县和山西的徐沟县等在明代万历年间仍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清朝的国策大家都知道是满蒙联姻、制约汉人,所以在习俗上满人跟随蒙古人的可能性比较大,雍正帝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率先祭祀神,应是尊重了蒙古人统治时期北方汉人的祭灶习惯这样在官家的影响下,北方汉人祭灶的时间又恢复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的风俗了。

 

……估计这是祭灶日从腊月二十四转变到腊月二十三的由来吧?

不过,无论元朝的皇帝们还是大明的皇帝以及满清的皇帝,他们都没有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宣传祭灶日的改变—从笔者有限的文史阅读量看,而是随着时间的演变,慢慢影响,古人所谓的“移风易俗”。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统治近两百年的万历年间,仍然有些北方地区的民众保持着元朝时留下的习惯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而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春风化雨”,绝大部分的南方地区仍然保留着宋朝的习俗在腊月二十四祭灶。即使在某些北方地区比如袁世凯的老家河南项城,在宣统年间也依旧有部分人在二十四祭灶。偶尔同友人闲聊起此事,其笑曰:“这三个朝代都放松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教育工作,难怪寿命不长的

 

嗨,其实也够长的,除元朝不足一百年,明清两朝都过二百五啦。

清宣统年《项城县志》祭灶风俗 6park.com

 

本朝的一统思想以及先进的传媒技术手段,让满蒙统治了三百多年的“移风易俗”都没有解决的祭灶日子,在近三十年就趋于统一了。虽然,祭灶日在“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无关乎民众福祉,毋须较真,且满蒙早就与汉人融合一体,所谓“五族共和”嘛。祭灶日的演变足以驳斥日本学者当年侵占东北时鼓吹“满蒙非中华”的论断。

 

但,作为一个认真求实的中华学人,对于自己祖先的文化传统小年的演变,却不可不察。

 

其实,也有很多严肃的学者很早就有专著论述腊月二十四才是中国人传统的小年,比如烟台大学的杨琳先生,其专著《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早在2000年就出版,但今人的习惯是喜欢上网查百度而不愿意查找专著,这一点,电视台的编辑主播们似乎也如此。百度百科上的某些以讹传讹的说法,更是可笑;而某些人为了证明腊月二十三祭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甚至不惜修改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诗句⑥,指鹿为马,令人不齿。

 

百度百科号称南宋时期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祭灶 6park.com

这位词条编撰者更牛!直接将范成大的诗句窜改 6park.com

 

唉,还说些什么呢?分享一些笔者在过去的几年间查阅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二百多本地方志中相关的岁时资料来看看中国传统小年的演变过程吧? 6park.com

 

在两百多套方志中,含有腊月祭灶记录者共有140套,其中宋代一套为《南宋吴郡志》,当然毫无悬念是腊月二十四祭灶小年,而唯一有记载的元代方志《元至顺镇江志》也是腊月二十四祭灶,但考虑这两套都是南方地区的方志,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接下来看明代的方志。

 

相比清朝的方志,明代方志略微简单,对“岁时”的记录并不多。为考证北方地区在明代时期究竟是那天祭灶,笔者尽可能多搜寻北方地区的方志,可惜明代保留的方志中还是南方地区偏多。在查阅的四十套方志中仅有不到一半可以看到腊月祭灶的说法。在这十九套方志中,南方地区的12套,100%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灶(称小年),而北方地区的7套方志中,5套也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仅有两套《福山县志》和《徐沟县志》为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个例子说明了至少在明代时期,并没有所谓北方过腊月二十三”的说法,反倒是北方人民大部分都是过腊月二十四的小年。而南方地区100%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灶。 6park.com

明嘉靖年《平凉府志》(今陕甘地区)祭灶风俗

 

再看看清代的方志,笔者共翻阅一百三十八套方志,其中含有十二月祭灶记录的方志有104套。在这104套有效方志中,北方地区24套,其中14套记载腊月二十三祭灶,占58.3%,8套祭灶时间为腊月二十四,剩下两套则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这个说明这清代开始,的确是北方大多数地区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至于清朝时期的南方地区,查阅有效方志为80套,67套记载的祭灶习俗为腊月二十四,占83.4%,这个似乎印证了网上的说法: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但如果继续深究,我们看看清朝康熙年或以前即顺治年间的北方地方志,共有9套,其中5套的祭灶时间与宋代的习俗相同,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占55.6%,而3套记载腊月二十三祭灶,占33.3%,剩下一套是河南省新蔡县,部分人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另一部分腊月二十四祭灶。而在南方地区,虽然80%以上的祭灶时间为腊月二十四,但可以看出,越是清朝后期,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地区越多。这充分说明了清朝时期国人在腊月二十三的祭灶风俗是从康熙年后或者说自从雍正皇帝于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祭灶开始、慢慢从北方向南方影响的。

 

清康熙年《大兴县志》(今北京市大兴区)那时依旧是腊月二十四祭灶 6park.com

清康熙年《南皮县志》(张之洞故乡,今河北沧州市)祭灶风俗 6park.com

 

笔者也翻阅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方志,有记载祭灶风俗者共15套,其中北方地区仅一套,山东省寿光县,腊月二十三祭灶,可说明彼时100%的北地都从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了。而南方也有很多地方改为腊月二十三祭灶,在剩下的14套南方地区方志中占28.6%,比如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广西桂林市的恭城县,还有云南省临沧市等。当然,民国时期南方地区在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的还是居多,占57.1% 剩下的两套反映当地风俗混杂,占14.3%。总体而言,民国时期中国人过小年的风俗已经形成为北方都以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坚持旧俗在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

 

最后梳理一下中国传统小年的形成与演变:

 

祭灶风俗已久,但无定于一月或一日,截至到南北朝时期亦无定论,唐诗中有祭灶一说,但也不可考具体是哪一天。北宋时期才固定下来为腊月二十四日,并称此日为交年节,即民间所说的小年。两宋人民以此俗生活二三百年,后蒙古人征服了神州大地的汉人与南人,其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习俗影响了部分北方地区民众,比如山西、河北和山东等地,一些地方民众将祭灶与拜火神合并,于是某些北方地区的祭灶日演变成腊月二十三,即以此日为小年。至于当时的汉人、南人们有没有被蒙古人强迫祭祀火神,笔者浅陋,对元史一窍不通,还望网上大家赐教。蒙古人统治不到百年,凤阳朱元璋起于布衣,率众赶走蒙古人,恢复中华,于是华夏大地祭灶日又趋于腊月二十四,仅有山西部分地区和山东福山等远离大明帝京的地方仍然保持元朝留下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再276年,满人入关,满蒙联姻,清朝皇帝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后雍正帝也在此日顺道祭祀灶神,于是王公贝勒们竞相效仿,形成所谓的祭灶习俗:【官三民四】。经过满清267年的统治,绝大部分北方地区都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而南方地区虽大部分还是以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但也有部分地区开始以“腊月二十三小年”,趋势似乎正在形成。而中华民国前期定都北京,提倡五族共和,满蒙为中华大家庭成员,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正逐渐形成国人主流。后来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而此时南京人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为主⑦,但北方以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格局基本确定,因此《鲁迅全集》中对祭灶的注释反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者们对祭灶节的共识。

 

本朝,尤其是近二十多年,官办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等的火力太大,而媒体编导和播音员们估计平时以查百度为主的,于是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人民传统小年”已经成为定论。 6park.com

6park.com

1935年出版的《首都志十六卷》载彼时首都南京以腊月二十四祭灶为主

 

记得九十年代的中央电视台还曾这样处理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小年”而在第二天则以“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农历腊月二十四,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小年日”或者“今天是X月X日,星期X,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节日小年”但接着补充一句“我国部分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我们这里祝大家小年快乐!”这些多少体现了一点尊重但近十年来再也没有“腊月二十四小年”的说法了这是担心导致南北分裂吗

 

中国人应具体在哪一天过小年,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本无足深辩。但动辄在官窑上以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年”来唬人,为学论世者都不可不审也。

 

 

注释:

① 中国民俗学大师娄子匡先生的《岁时丛话》中,对小年日亦语焉不详,仅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并以清代时期开始的谚语“官三、民四、龟五、鳖六”来陈述。

② 参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一版)第二卷22页

③ 南人指在蒙古人征服中原、灭掉南宋王朝后对原南宋统治区域的人民称呼,当时属于社会最低等级。这些区域包括今日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湖广及河南南部等地区。

④ 参见杨琳《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⑤ 参见《蒙古风俗鉴》--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清)罗布桑却丹 著,赵景阳翻译。

⑥ 篡改南宋诗人范成大祭灶诗出处请参见百度百科链接: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XKkAabWJczbC-3_d2WenTGIXsGP-PSm7VvNr8ngSI_9TPRp0nDh4s_yG2yIUhkN5XPw3tlrGG1jbB_Cc4nyVOBjcN6VZ0wzPC8HariMnWe

⑦ 参见《民国首都志》台湾成文出版社

 

 

撰于2015-2016

2017.01.19首发

2021.02.04重订

 

 

(转发者需获书面授权,谢谢)

 

相关考据质疑文章链接

红楼梦的刊印者程伟元“字小泉”?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87721

闲话“水饺”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81815

『㓾鱼』初探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71786

漫话中秋节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41019

毛主席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30854

驳易中天“中国人无信仰”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20854

特朗普为何喜欢用狗来骂人?

https://club.6parkbbs.com/pk/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4320779

《三字经》中“戏无益”的戏是何意?

https://club.6parkbbs.com/life10/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3631171

 

6park.com

贴主:澳洲雪梨子于2021_02_03 19:03:00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 澳洲雪梨子 加上 200 银元!


贴主:澳洲雪梨子于2021_02_04 0:27:17编辑
楼主设置:谢绝布衣用户参与回复交流
喜欢澳洲雪梨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澳洲雪梨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