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北京人喝茶
送交者: 张无咎[♂☆★声望品衔7★☆♂] 于 2021-09-01 5:11 已读 5376 次 10 赞  

张无咎的个人频道

近些年各地儿喝茶成风,茶品多,讲究多,茶具也越发精致,一把上好的名家紫砂壶可以价值千万,也不知道什么茶能承得住那样的壶。  

老北京喝茶不太讲究,除了茉莉花茶,其它的茶也都没什么可上口的,偶尔亲戚朋友从南方捎过来一些新茶或是什么,北京人还不一定喝得惯,恨不得放成陈茶才喝。可不太讲究不代表不讲究,从清朝至今,北京人还是对几家老字号的茶叶铺情有独钟,如吴裕泰、张一元等,虽然这些店铺早就改了“姓”,但牌匾还在,味儿也还行。早年间,北京人喝的茶通常都是从福建 水安运过来的,那时候交通不便,且路途遥远,难免茶受了潮、走了味儿;喝茶又离不开水,可北京的水碱性大,喝到嘴里有种说不出的苦涩味儿,用带碱性味儿的水沏上变了味儿的茶,其可想而知。所以,北京的茶都是入了茉莉花烘焙加工再用,而且北京人喝茶喜欢喝“闷”茶,即用滚烫的热水沏茶,再盖上盖儿,让水里的碱落地儿,把茶里的茉莉花味儿“闷”出来再喝。 

茶应该起源于中国,花入茶也应由来已久,可能早于宋代;但茉莉花入茶可能就是清入关以后的事儿了。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茶亦如此:到了北京,茶就烘焙成了茉莉花茶,到了西北的穆斯林地区,就做成了砖茶,隋唐时候漂洋出海,就有了现在的日本抹茶,十七、八世纪的“中国风”又吹出了苏格兰人制作的“立顿”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等等,且遍布世界。

历史上关于茶的起源也闹出过乌龙,大名鼎鼎的英国植物学家哈钦逊认为普洱茶(camellia assamica)的原产地应该是印度的阿萨姆地区,随后又有印度学者和日本植物学家纷纷否定,把其降级为中国茶树的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Kitamurs)。其实山茶有数百种之多,纵观那十万大山,再从西双版纳到印度的阿萨姆地区,茶的品种也应该是因地方不同所致,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但公认的是:世界各国的人工种植茶叶都是从中国引进的,无论是日本、印度、苏格兰还是斯里兰卡的锡兰高地。

说到中国茶,总有点酸楚的感觉:随着“中国风”的减弱,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中国茶叶的出口逐渐被印度、斯里兰卡等新兴的茶叶基地取代,到了鸦片战争前,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已经少得可怜。从历史悠久的泱泱茶叶大国到痛失世界茶叶的市场,可能绝不仅仅是因为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方是英国殖民地和价钱低廉所致,可能还有更多的文化因素或人文因素。

时至今日,无论你闲逛在纽约街头还是走进伦敦的商业小巷,抑或在西澳洲珀斯这个小城,当你累了想歇息一下的时候,除了在中国餐馆里还能喝到不太讲究的中国茶外,其它的咖啡店或茶馆你几乎都闻不到中国茶的味道,街上全是英国茶或斯里兰卡茶等;倒是能够在日本京都布满石头路的斜街里喝上一杯酷似龙井的绿茶,但其实那个也已经不是中国茶,而是日本抹茶。在中国以外的世界里,好像中国茶正在逐渐地消失,即便在中国,年轻人也大多喜欢光顾咖啡馆而不是茶馆。当然,北京的茶馆也是凤毛麟角,而且里面的茶也是价值不菲。

 

偶尔回到北京,愿意约上三五好友喝茶聊天,也轻易不敢走进不熟悉的茶馆,总有点洗干净脖子待宰的感觉;因为中国茶馆的装修装饰,早已经和以往的茶馆,如北京地坛公园里那个老北京茶馆不一样了。新的茶馆或俗、或雅、或装饰的文化品位,那是因个人的审美而议,但大多茶馆都是充满着商业的味道,而这种味道远远大于茶的文化的味道,已经没有了那种“喝透了茶赶路”的感觉了。

珀斯村的咖啡不贵,茶也不贵,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那种价钱。各社区的咖啡馆里通常年轻人不多,他们打包咖啡,边走边喝边赶路,留下那些年长的人会在咖啡馆里叫上一壶英国红茶、再配上点心,聊天说笑,如此享受完早茶,午餐后再来享受下午茶。中国人所说的“一壶醋钱”,可能就和国外一杯咖啡钱的概念差不多吧。当然,像悉尼的上北区、或是珀斯村西区这样所谓的“富人区”还有些不同,这种区里有的咖啡店只收现金不收信用卡,不言而喻,付不付小费你随意,但绝不会让你有洗干净脖子待宰的想法。

6park.com

茶叶有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它的吸附性,它很容易吸附各种花草的香气,包括斯里兰卡茶、英国茶、印度茶等,就都是借助着这种吸附性让茶叶有了众多的味道:玫瑰香、薄荷香、柠檬香等等,给古老的茶饮料带来了一个新的世界。但西方茶万变不离其中,作为茶的一部分,饮茶时通常都是用牛奶和糖勾兑,无管什么奶或是什么糖,抑或是蜂蜜,都会让茶弥漫出茶香、奶香和甜香,且尽浮于口齿。作为一种茶饮料,很多人喜欢并且接受这种口味,这使得西方茶行销世界各地。当然,如果用西方茶和中国茶相比,西方茶则更受人们喜欢,因为她的饮料属性远远大于中国茶的饮料属性,而她的文化属性则相对弱一些。

其实茶本身就是一种饮料,只不过我们国人更愿意张扬中国茶的文化属性、品味她内在的历史和茶叶吸附的高山流水的原汁原味。品茶,讲究很多,包括很多中国人都说不清何为好茶,如同看写意的中国画,最终只是“禅不可言”而已。禅茶、佛茶、茶道、包括茶马古道上留在普洱茶中的马汗味儿等等,都是那些喝茶的人、玩儿茶的人或是唯茶主义者津津乐道的事儿。和西方茶相比,欧美人就真的很难看懂、很难琢磨透这种包容在中国文化内在的“饮料”的本质:中国人为什么喝苦涩涩的茶。

6park.com

朋友送了我一包普洱茶,说每片茶叶都确保是从300年以上的老树上摘得的,我还没舍得喝呢,也真希望能喝出300年风风雨雨的味道。昨天和一个澳洲朋友喝酒,是所谓风靡世界的老藤西拉红酒,出自南澳,也说确保酿酒的葡萄是出自老藤,只不过是三十年的老藤,味道还不错。

不懂茶,也就是门外聊茶而已:总觉着是中国人把纯正的中国茶留给了自己,而英国人按照西方的口味儿,把中国茶推向了世界......

已经入春了,可这几天村里又降温了。夜晚触摸着电脑的键盘,冷瑟瑟的,沏上一杯“高末”捂在手里,品茗揣摩,茉莉花香犹在,只是少了水的碱性味儿,当然,也就没了北京茶的味儿。我突然想起“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诗句,疫情当下,好久没有回去了,想家了......

 

 

2020/9/21

评分完成:已经给 张无咎 加上 1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张无咎 加上 100 银元!


贴主:张无咎于2021_11_04 18:31:06编辑
喜欢张无咎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张无咎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张无咎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