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High NA EUV光刻的成败
送交者: 魏习加[♂★★★社区平天下平★★★♂] 于 2022-10-02 17:13 已读 2827 次 5 赞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High NA EUV光刻的成败

ASML和它的一众供应商够牛,硬是把High NA EUV光刻机做出来了。和镜面尺寸,激光功率,机台体积一起膨胀的,是它的高昂售价,高昂的运维成本。技术上讲,它的先进性不容置疑,把人类大规模商业化精细加工的准头推进到了纳米-皮米的边界(1纳米等于1000皮米。用光刻辅以刻蚀等工艺建七八纳米厚度/宽度的“墙/柱”或“沟/孔”,再用沉积生长等工艺造纳米或亚纳米厚度的“墙皮”或“米浆粿/千层糕”)。但在产业界能否成功,我看还得过几个门槛。除了光胶,焦深,光功率,掩膜优化修正检测,量测及运动控制精度,污染与缺陷控制等技术/材料因素,还有一些与芯片设计相关的考量,

1,EDA软件商(芯片设计工具/软件平台生产商,主要是Synopsys, Simens/MentorGraphics,Cadence这三家)的支持程度。这次的技术革新中,High NA EUV光刻机从掩膜到晶圆光胶平面,纵横两个方向的微缩倍率不同(以往两方向都是4倍的缩小,现在是一个方向四倍,另一个方向八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光学衍射特性,掩膜特性,就比以前复杂了。另一方面,旧的芯片设计图样,要转而使用High NA EUV工艺的话,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整体缩小一圈了(当然不只是缩小一下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方向缩小得多,另个方向缩得少。或者说,从7nm到5nm到3nm(只是工艺节点的名称,与实际尺寸关系不大【实际工艺中,栅级间距四五十纳米,金属线宽一二十纳米,“墙皮/脸皮”厚度纳米到亚纳米,各关键尺寸大不相同】,就像小黄文里的二三十厘米,除了驴会相信,谁会真的相信呢),对芯片生产设备/材料/工艺是挑战,对芯片设计也是挑战(设计版图等比例微缩之外,还要克服一堆与工艺相关的设计优化问题,芯片电路设计要做些修改);那么,从3nm到2nm到1nm,则面临一系列难度陡升成本暴涨的挑战。其中一项,正是因为两个方向上的光刻特性差异变大,芯片电路和版图的设计规则(Design Rule)可能出现了多年来最大的一次跃变。EDA供应商需要对他们的设计平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更新优化,才能适应High NA EUV工艺的要求,才能令大部分常用的芯片功能模块设计(俗称IP模块,小到典型的门电路,大到通讯模块,大小核CPU模块等等)能够在适当修改之后得以重用(re-use)。如果EDA平台还不能大致成熟的支持High NA EUV工艺,就没有什么芯片设计商会考虑High NA EUV工艺。ASML,Zeiss,IMEC, Intel,TSMC,三星,ARM,苹果,英伟达,AMD,高通,博通(华为也能加入就更好了,可惜)等头部设备玩家、制造工艺玩家、设计玩家,需要跟EDA巨头们加紧合作,及早让High NA EUV工艺平台、设计平台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巨大的初始投入,成功早晚是会成功的,但如果成功来得太迟,一些玩家可能会退出(甚至因为巨大的研发财务消耗而破产),研发开支无法分摊,剩下的玩家就会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甚至可能让整个芯片产业都被拖慢,High NA生态系统迟迟无法成型,后来者、次要玩家们连关注的兴趣都会失去。如果万一其它的芯片制造工艺路线(比如纳米印刻,电子束直写等)越过一些里程碑,High NA EUV就真有胎死腹中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当今芯片业主要玩家对于High NA EUV的热度。估计是不会太热情。Intel这愣头青(一堆高级精英的集合体,想像一下刘备的智囊团里有了100个诸葛亮,结果就是互相倾轧成了一堆乌合之众 - 创造性超前,组织性滞后,成了零散的、碎片化的精英寡头们的一团混战),连手头上的一堆EUV机台和工艺都还整得不太明白,却在急吼吼的要拉High NA EUV机台进厂,我猜台积和我一样等着看好戏。人家还愿意付点戏票钱。

上面说的主要是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的成熟度给了玩家们七八成的信心之后,研发的重心就转移到“经济性”上了。试想,如果High NA EUV EDA平台的价格暴涨(EDA商们确实为之投入了巨大精力财力),二三线芯片设计商、芯片用户们肯定能躲多远躲多远。诚然,头部玩家们可以利用High NA EUV的高门槛,在一个时期内垄断High NA EUV工艺及市场,但没有广大二三线玩家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产能、销量规模,最终用户和市场“不认账”的话,头部玩家真的有足够健康的财务状况支持他们一路玩下去吗?恐怕在High NA EUV产出的芯片赢利之前,头部玩家们已经“内伤”到奄奄一息了。这真是芯片业的一场“世界大赌局”,多数充当看客,少数蒙眼烧钱。

要降低High NA EUV设备采购成本,工艺开发成本,芯片设计成本,恐怕需要一些“长线投资机构”的长期巨量的前期投入。我猜,要养熟High NA EUV生态链,恐怕需要数千亿美元级别的投资。谁愿意,又有能力押这个宝?极致高性能,极致低功耗,极致小面积,这样的芯片的应用场景及规模在哪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处理,云端与终端处理,这些要进一步发展,瓶颈是在算力与功耗上吗(还是在于成本效益,传输存储)?芯片制造设备、芯片工艺的发展有没有“过度超前”的问题?投资者在做决策时都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我没有去找更多更专业的文章,对软件生态、数据生态也很陌生,只是直觉芯片加工设备与工艺、芯片设计的发展有一点“误入藕花深处”的意思 了。

美国希望占据高科技生态链的制高点,想吃独食(High NA EUV光刻机首先向Intel交货,搞不好又是美国政府搞的鬼),但现在高科技行业研发投入的门槛太高,就算以一国之力来投入,还是十分吃力,只能分工。美国目前至少卡住了EUV激光器和EDA两根脖子。但他们不满足,希望把High NA EUV光刻制造工艺也能够由Intel领先开发,让Intel“弯道超车”,超越TSMC和三星。台积三星自然不希望自己在(低NA)EUV上的成熟经验及市场领先地位被侵蚀,就像当年美日搞157nm光刻机(从193进化到157,光源要变,激光传输、投影系统要变,光胶要变),台湾搞193nm浸没(液浸)式光刻(跟ASML一起搞的,以成熟的193nm干式光刻设备及工艺为基础);还有美国想搞400mm(晶圆直径)生产线时,台湾继续坚持成熟的300mm生产线;从这些事例都能够看到台湾人基于成熟技术“稳扎稳打”的习惯,看似“慢一步”,却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投资回报。所以我猜对High NA EUV的热情,应该是ASML最高,然后是Intel,接下来是三星,然后才是台积电。EDA三巨头对High NA EUV的热度,我猜不会很一致,也不会太高。欧洲对这个High NA EUV生态的热情,因为ASML,Zeiss,IMEC这几个玩家主要是欧洲的(EDA三巨头之一的Mentor Graphics虽然被德国西门子收购了,但我仍然觉得Mentor是美国公司),他们也掐着两三根脖子呢,所以他们还是愿意花钱的。日本在EUV领域的研发一直没有止步,所以他们应该也愿意继续投入。韩国则像平头哥像泰迪一样,什么都敢上,什么都敢怼,所以High NA EUV的班车他们说什么也会挤上去。中国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也想上车,可惜他们不给票,中国只能开着自己的大拖车在后面远远的跟着,一边开,一边在里头打铁。那么,美欧日韩台,他们几家合力,足以支撑High NA EUV生态建设的前期开支吗?要是“不惜代价,不惜工本”,那肯定是没问题。但是,试想,如果现有的低NA EUV,浸液式193可以满足芯片市场的绝大部分要求,那么High NA EUV恐怕就是“长期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担忧不消除,美欧日韩台对High NA EUV的投资就会像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一样,High NA EUV就是大白象,变成拖拉机。要不,请牛国派出特种人员,把全球的低NA EUV全都像北溪管线一样炸个洞,喂盐水?嗯,这倒是个好主意,已经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好主意。要不再简单点,请黑客们出手就好了,把Low NA EUV全黑成废铁。

好吧,Hign NA EUV要成功,必须得先有Hign NA EUV信仰才行。有没有信仰,看看ASML /Intel /TSMC /Synopsys这些公司近期的股价就行。现在看来是没有信仰的。那能不能这么搞:“预售”High NA EUV工艺产能,扩大股东范围,请客户企业(苹果,AMD,NVIDA,高通,博通,华为等),请客户政府(日韩台中国大陆印度等),都来给钱。

谁能来打造Hign NA EUV信仰,谁能把Hign NA EUV打造成芯片制造业的明天,打造成摩尔定律的“救世主”呢?需求侧,开发新的高性能低功耗应用场景和消费习惯;供给侧,则得从降低设备、工艺、软件/设计的成本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入手。

光刻机的昂贵价格一时半会儿是降不下来了,但可以考虑“租借/分期付款”等商业资本模式,降低有野心有能力的芯片制造厂们加盟High NA EUV的门槛。租赁吗,三五年下来,设备商收到的总货款,是大于一次性买断的货款的,所以供应商应该也欢迎,当然,我印象中的ASML在财务上是十分保守的(估计就是怕遭人骗,怕被人坑,怕人家耍赖,然后对自己的新设备新功能不是特别有信心),希望他们能够灵活一些。

新工艺开发的成本,也是很难降下来的,对于TSMC,Intel,三星这些主要客户来说,那是战略性投资,还可以寻求政府的资金支持。另一个思路是“以旧工艺养新工艺”:不止是成熟工艺芯片制造上得来的利润,还可以包括售卖成熟工艺制程给二三线芯片制造商获取的资金。Intel走的大概是始终追求高端工艺高端产能的路子(不知道他们怎么处理“旧”生产线的);TSMC则是综合利用成熟工艺与先进工艺,向不同层级的客户提供不同水平又都具备良好性价比的选择。TSMC这种“全谱系代工”的路子,商业上不能说不成功,但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看,则有垄断之嫌。想大小通吃,恐怕会招致一些政府力量的压制,还不如“仗义疏财”,把较成熟的,利润率较低的工艺,以合理的价格扩散出去(既有旧产线也可以卖一些出去),这就降低了政治风险,同时还能腾出人手,抠出钱财投入到高利润的尖端生产线,以及未来产线的投资。完成芯片生产的初期、中期工艺开发之后,芯片价格就更多的取决于生产规模和良率了。

EDA软件(设计平台)的价格,芯片设计的成本,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平台的销售规模,取决于设计生产出来的芯片的销售规模。这就需要更多芯片设计商的加入。哪里市场最大,人才最多呢?绝对少不了中国。就算在硬件上(EUV芯片生产环节)继续卡着中国,但在芯片设计方面卡中国就是更严重的弊大于利了。

总之,没有规模,就没有High NA EUV的成功之日。说到规模,人们一定不会忘记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新兴经济体 - 中国。

最近工作生活忙碌充实,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几天,又一知半解,比较杂乱和啰嗦。见谅了。 6park.com

顺便说,美国佬不是担心中国把EUV光刻用于“军事用途”,危及美国“国家安全”,不允许ASML出口EUV光刻机到中国嘛,那么,中国可以搞个“特区/特厂”做“纯商用”芯片制造,可以请ASML,请美方派代表来监督,确保没有用于“军用”,这样,EUV光刻机(不管低NA高NA)的市场陡然加大,上规模才能降成本嘛,不仅ASML欢迎,整个行业也欢迎吧。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魏习加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魏习加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魏习加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