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杂论闲侃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闲谈“古不墓祭” --说孝之二
送交者: 澳洲雪梨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2-10-21 4:01 已读 3053 次 2 赞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闲谈
“古不墓祭”

--说孝之二

 

雪梨子

 

前些天在好友叮嘱与催促下匆忙完成一篇说孝》,文中提到中华先民古不墓祭”的遗风引来几位方家朋友的探讨这个话题值得多说几句算作“答友书”

 

古不墓祭按明末大儒顾亭林先生的说法是出自》,但现存的礼记并无这几个字清朝学者后予以勘误指出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明帝纪》。不过,《礼记·曾子问第七》中则通篇记录了曾子请教孔子【上至天子,下至士大夫的祭祀范围、规矩与礼仪】。而祭祀自己逝去的父祖,都是在“宗庙”里进行。“庙祭”对应的是“墓祭”,孔子与曾子有关祭祀的问答都是在庙,而不是到墓地。因此,《记》中通透着先民“古不墓祭”的丧葬礼仪与哲学思想。亭林先生说古不墓祭”来自《记》也算大体不虚。

 

同样是《礼记·曾子问第七》中,曾子问了孔子一个特殊情况:如果宗子去了他国回不来怎么办(这是在春秋时期常有的事,诸侯的嫡子有些是避祸逃亡、有些则是做人质)孔子回答:他可以在当地望着父祖的墓地,修筑土坛,按四时来祭祀,如果他死了,就由庶子先到墓地禀告,再回家祭祀。(原文: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请问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於墓,而后祭於家......”)

 

顾亭林先生认为:这个告於墓”可认为是最早的“墓祭”记录。

 

古不墓祭”的思想,除了鄙人上篇所说的“现实主义”,即方便、勤俭、省时外,也有形而上的原因:古人认为死者灵魂已离开躯体回到了家族的宗庙既如此怎么能跑到一个毫无灵魂的躯体安葬处去祭祀呢

 

但人毕竟是感性的、质朴的,灵魂无非是一种哲学上的假说。对于生者,逝去亲人的躯体才是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拜陵祭墓,只要条件许可,总是让人心思神往去行动。孔子告诉曾子什么情况下告於墓”,那只是最早的“墓祭”说法,而真正的墓祭实践,是在孔子死后,他的优秀学生子贡在其墓地旁搭个小棚,独自陪着老师地下的躯体,三年后离开,被视为“守丧三年”的典范。

 

虽是典范,却难以推广!大家认为子贡此举因自己是孔子的学生,仅门人而非家人,门人不得奉其庙祀,为了表达自己特殊的感情,子贡才“庐于冢上”。这属于亡於礼者之礼 当然不值得推广!为啥人家同是优秀学生的曾子他们不也筑庐冢上呢?!

 

以上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对“墓祭”的改革尝试,对民间的影响不大。但若是君王要“墓祭”,那就门板都挡不住了。

 

东汉之明帝,为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所生,是典型的皇二代。不少人对他的了解源於“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据说孝明帝梦见一高大金人立于宫殿,后化作一道白光西去,于是就有了后来请白马驮经书的传说。窃以为这个梦乃后人编织,此处略而不论。但孝明帝的另一个梦不那么有名,却更接近于真实。永平十七年孝明帝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本来孝明帝即位后就在每年正月上丁日拜谒原陵的,但因做了这个孝心拳拳又意义深远的梦,一查黄历翌日吉祥利祭祀,于是他就下令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墓祭”。这个故事当然感天动地,但若设想一下皇宫与陵园的距离至少几十里,有些上百里,孝明帝的皇考汉光武帝刘秀之墓--原陵距洛阳城至少六十里地,以差不多两千年前的车马、路况看,皇家御辇得花上大半天,而那些文武百官就更辛苦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劳命伤财的孝道!而汉孝明帝兴此风则是从他即位就开始了,史载“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那些没能力和资格与御辇随行者就得提前半夜动身。《红楼梦》里有记载贾母带着诰命夫人们去皇宫朝贺的细节,多辛苦、多累人?那还是在皇宫,在室内,想象一下若是去六十里开外的陵寝,大部分时间在室外......

 

因此,对于如此不切实际、劳命伤财,还不符合上古风俗的礼仪,到了三国时期就给魏文帝曹丕否定了,他下诏:“先帝躬履节俭,遗诏省约。子以述父为孝,臣以继事为忠。古不墓祭,皆设於庙。高陵上殿,屋皆毁坏。车马还廄,衣服藏府,以从先帝俭德之志。”在选好自己的寿陵首阳山后的诏书中也有类似思想:“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

 

到底是建安七子,连诏书都有建安风骨。不得不说,曹丕的决定符合时宜,又顺应古风。更重要的是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尔后,还是陆续有某些帝王零星去拜陵,“墓祭”相比“庙祀”,始终未能形成主流。

 

墓祭与庙祀相比,有以下不同:

 

一、墓祭是祭祀死去亲人的躯体,而中国先民认为死人的灵魂会离开躯体,回灵到皇帝的太庙、家族的祠堂,或家里的灵位--至今民间尚有逝者头七回灵之说。故祭庙、祭祠堂或灵位在理论上比祭墓要“科学”,古人包括宋代的欧阳修都斥责那些空置祠堂而跑到墓地去的行为是“野祭”。

二、从祭祀的效率看,庙祀可以一次性祭祀本族的始祖、高祖、一直到刚去世的父母。但如果去墓祭,那一天只能祭一到两位,尤其是那些尸骨无踪的先祖就没法祭祀。

三、墓祭路途遥远,花费时间长,如果全员参与,工程浩大,无法持续。反之,在全族住宅附近的氏族祠堂,全族的大多男丁都可参加,本族女眷也方便帮忙料理祭器、祭品等,经济省时,还可以增加本族后代的人员往来。

 

顾亭林算是名教的卫道士了吧?他也抨击孝明帝的做法是陵之崇庙之杀也礼之渎敬之衰也”(引自《日知录·卷十五》)。站在现实、省约、节俭的角度,窃以为亭林先生批评皇帝的话完全正确!如果为了一己之孝,而让百官万姓劳碌奔命,那么这种孝就是“一己之私了”。

 孝,不能超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传统思想--这是中华天理!

作者壬寅端午节祭祀先父母

 

友人跟我争辩:撇开灵魂是否离开躯体的哲学问题不谈,“古不墓祭”是因当时的交通不便,但今天许多人都有私家车,去公墓方便,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呢?余笑答:如果您按传统礼仪坚持到公墓祭父祖那每年至少得去十趟!!不信中国传统的祭祖日子有除夕大年初一上元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冬至腊八节......加上您去世的父祖辈的生日与忌日朋友默然。

 

今天,从现实的角度看,恢复家族祠堂不大可能了。但稍有条件的孝友可在家里为刚死去的父母设置灵位,四时祭祀,远比逢年过节跑到公墓去烧纸钱要方便,也有意义的多。而且,还符合真正的中华传统

 

故,借友人网上线下的探讨,再写几个字,与有兴趣的孝友切磋。

  6park.com

雪梨子2022.9.15-16於武汉

6park.com

贴主:澳洲雪梨子于2022_10_21 4:03:10编辑
楼主设置:谢绝布衣用户参与回复交流

贴主:澳洲雪梨子于2022_10_21 4:04:12编辑
楼主设置:谢绝布衣用户参与回复交流

评分完成:已经给 澳洲雪梨子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澳洲雪梨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澳洲雪梨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杂论闲侃首页]
澳洲雪梨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