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曾经有一篇文章题为《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此文的第二段开头说:“这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前后共有几百余个国家卷入战争”。 早在2021年,有人把这篇文章转载到本坛。所以我这篇纠错文章也发表在本坛。我不是批评那位转贴的网友(这位网友已经有三年没有在留园网发表主帖了),而只是对文不对人。转帖人没有审稿的责任。“前后共有几百余个国家卷入战争”?所谓几百余个,至少应该意味着300余个吧?再退一步,起码要有200余个吧?在一战时期,就是全世界满打满算,有二三百个国家吗?就别说数量更加有限的参战国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方——同盟国阵营,由四个国家组成,包括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简称“奥斯曼帝国”或“奥斯曼”)、奥匈帝国及保加利亚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方——协约国及其支援国阵营,数量众多,把跟着大英帝国参战的英国自治领都算上,有三十几国。协约国主要是法国、俄罗斯、英国、比利时、塞尔维亚、意大利和美国。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而在欧洲有一种说法是:“据推测,共有约 25 个国家及其殖民地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决定参战,派遣劳工助战,而且站队正确。这使得中国当了一回战胜国。下图是中国参战的主要推手段祺瑞。
下图显示一战的参战国:协约国以绿色标示,同盟国以橙色标示,中立国以灰色标示。
大型中文门户网站上发表的评说历史的文章,有不少来自加盟这些平台的自媒体。其质量有好有坏。 而专业人士用实名发表的文章就好得多,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顺洪的《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卷入战争的国家有30多个,总人口超过1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5%。”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在英国伯明翰,军人和市民在街头庆祝战争结束,聚集在一起,欢呼雀跃。 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如下: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既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也有偶发事件的直接推动。根据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s)和多国历史研究机构的综合估计,一战最终导致1600多万人死亡(有些来源说 1,500–2,000 万人)、2100万人受伤,成为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帝国主义竞争日益白热化。同时,民族主义在欧洲各地迅速蔓延,尤其是在多民族交错的巴尔干半岛,各族矛盾复杂。各大国纷纷扩充军备,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两大联盟体系逐步形成,使得任何局部冲突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波斯尼亚访问时,被一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奥匈帝国随即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出于泛斯拉夫主义的立场支持塞尔维亚,德国则站在奥匈一边。英国和法国也因联盟关系相继参战。至此,战争迅速蔓延成一场全球大战。战争初期,德国试图通过“施里芬计划”迅速击败法国,避免两线作战。但在马恩河战役中被法军阻击,西线转入漫长而残酷的堑壕战,前线几乎毫无推进。此后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皆造成上百万伤亡,成为人类战争史上惨烈程度空前的战役。在东线战场,俄军初期进攻德属东普鲁士,虽曾取得一些胜利,却在坦能堡战役中被德军大败。俄国国内矛盾激化,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上台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退出战争。战争后期,美国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于1917年加入协约国阵营,成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协约国在军事和物资上逐渐占据上风。同盟国一方,由于战线拉长、民众疲惫、资源枯竭,国内相继爆发革命和政变。1918年11月,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战争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国相继崩溃,欧洲多国政局剧变,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等相继成立。1919年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将战争责任全部归咎于德国,对其施加了苛刻的赔款与领土惩罚,引发德国社会长期的不满,也为2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同时,国际联盟的建立虽有维持和平的初衷,但由于缺乏执行力,而且美国并未加入,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工业化战争。它标志着传统战争形式的终结,现代战争形态的诞生。坦克、毒气、飞机、潜艇等新式武器首次被广泛投入战场,使战场更加残酷,也加速了科技与战争的深度结合。社会方面,战争也动摇了贵族与君主制的统治基础,推动了大众政治的兴起、社会主义运动的蔓延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自媒体制作的YouTube视频也是鱼龙混杂。例如下面这个视频就有自相矛盾之处,视频底下的文字表示:“超过1400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而视频开头说,超过2000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贴主:Weiggg于2025_05_14 23:11:01编辑
喜欢Weiggg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Weiggg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