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运动健身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写给小白的「防身术」入坑指南
送交者: 孩子早点睡[布衣] 于 2022-08-13 9:54 已读 8452 次 5 赞  

孩子早点睡的个人频道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年度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作者简介:精力管理教练 & 讲师。18 岁前很少有运动习惯,不学体育专业,大学时业余练过一点跆拳道,基本素质很差,属于体育弱鸡 + 小白。29 岁时以近乎零基础开始学习「防身术」,32 岁通过了国际马伽术联盟(IKMF)的个人防卫教官考试并持证,目前为 IKMF 的 Graduate 3 等级。此外也持有 ACSM-CPT(私人健身教练),UKK 学院体脂管理师和 Uno-Mas Kali 菲律宾武术初级教练等资质。

本文共 7000 余字,阅读约需 25 分钟。可直接跳到文末先看结论。

什么是防身术,以及什么不是

我学的技术体系叫做 Krav Maga,俗称以色列格斗术,标准中译「马伽术」,是一种正儿八经的防身术体系。就因为这个「马」字,有不止一个人问过我:马伽术和「马术」有什么关系?

谈到「防身」两个字,有人认为我们是在教「拳打脚踢」,甚至「好勇斗狠」「把人变得崇尚暴力」。

有人从「马伽」联想到某位马姓老年男子,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术,能不能打,能打多少个。

还有人一听「防身术」就摇头,指出「在压倒性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

不讲段子了。我们首先要区分三种不同的事物:防身术或说个人防卫(Self Defense)技术,武术(Martial Arts),搏击运动(Fighting Sports)。

武术和搏击运动都很难解决这种问题

武术是一个杂合体,包含哲学体系、文化价值观和用来反映这些思想价值观的动作。这些动作中有一部分具有杀伤力,另一些比较像仪式。在这些具备杀伤力的动作中,有一些在真实的打斗中实用性较高,有些则较低。

搏击运动本质上是体育,必然涉及对力量、体能、协调性等诸多体适能(Fitness)指标的训练。有些武术流派同样重视这类训练,另一些则相对缺乏,这或可解释一些所谓「大师」被搏击运动员吊打的现象。

从武术升格为搏击运动,我们至少能保证学员的身体素质或「运用身体做出动作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让他们挨得起一些打,逃得过一些危险。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防身」。

然而搏击运动以竞技为目的,难免受到各种规则和条件制约,这些条件与现实中「性命相搏」的情境大相径庭。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家暴现场,施暴者和被暴者的性别可能首先就不一样。在「防身」的情境中,我们无法预期对手和自身的体格差距,也无需考虑禁止使用的招数和禁止击打的部位。这是搏击运动与个人防卫之间很难逾越的界限。

我们在训练个人防卫时并不考虑竞技成绩,也不探讨哲学思想。我们只是从技术角度讨论「怎样高效地破坏人体」以及「如何尽量规避这些破坏」。防身术讨论的是「对手可能会如何杀我」「我做什么才能尽量不被杀」。它不关心「赢」,只关心「不输」。在防身术的视角里,活下来就是胜利,不受或少受伤害就是胜利,「没能击倒对手」甚至「没能打到人」则不会受到责备。

简而言之,防身术欲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为「不被杀」,二为「在不得已时取人性命」。

为什么你可能需要学防身术

从「和颐酒店女子遇袭」到「浙江乐清滴滴司机杀人」,从「大连女子半夜遭殴打」到「拉姆和马金瑜遭遇家暴」……我们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看到这样那样的案例。虽然调查口径各有不同,但家庭暴力的确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大到恐怖袭击,小到随机的无差别攻击,还有日常的口角和冲突,把这些概率全部加总,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成为暴力事件受害者的概率,绝对不能忽略不计。

与之相对,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时代,可能对「暴力」并不习惯,更谈不上有所准备。

不要指望路人能帮上忙
受害者甚至也许不是你本人

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

一名女子正遭到家暴,对面的男子在力量上明显占优,出手打了女子一耳光——也不算非常重,只不过能让女子半边脸肿起来,耳朵里「嗡嗡」地响起,嘴角开始淌出鲜血。接下来这名男子将要继续发动攻击。

如果你是这名女子,会作何反应呢?

你可能是「压倒性力量」的爱好者,会认定一切都是浮云,呆在原地乖乖等死。对方也许心存一丝顾虑,没有当场杀死你,只不过把你打到大小便失禁。当然,对方也可能早有些预谋,掏出一把刀,一柄斧头,甚至更危险的武器。

你可能成长在安定的环境里,不习惯挨打。第一个耳光对你造成的肉体伤害可能不大,但心理冲击必定极强。你可能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法做出反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过了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自己被打或者被羞辱。当然,在那之前,你可能已经先挨了一顿胖揍。

你可能有基本的理智和常识,置身事外时,你在理智上「明白」要远离有暴力倾向的、人品恶劣的「渣男」。但你可能不懂如何识别暴力倾向,不会在冲突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反应——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反应。

你可能选择否认现实,觉得「这都是个案」,相信自己足够好运,绝对不会成为受害者;又或者,你相信警察叔叔反应足够快,因此这类事件绝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

有人持刀要砍你,摄像头第一时间看到,你立即呼救、报警,警察在五分钟内出警赶到现场,这已经很快了。但你首先要活过这五分钟,不是吗?

更何况,经验一再提醒着我们,并非所有暴力侵害事件都会得到警察的介入和司法审判;走完整个司法流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判决结果未必能让受害者满意;经济补偿也许很有限;最后,钱可能无法弥补身心两方面的诸多创伤,比如 PTSD……总而言之,正义有时在场,偶尔缺席,经常迟到,往往做得不够。

单单是意识到这一切,就足够引起某种程度的焦虑。这种焦虑源自我们未被满足的「安全需要」。在客观层面上,我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保证自己绝对安全;但在主观体验上,我们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大概率)不会遇到危险,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大概率)保障自身安全。自欺欺人、否认危险的存在或者低估其可能的后果,这样做也许能暂时令你安心;但,在一个又一个的「热点新闻」引起的焦虑面前,你究竟还能忍耐多久?

如果不想自欺,不想如此焦虑,希望换一种方式行走江湖,那么学习一点防身术就是一个合理的、值得考虑的选择。若说这里有什么「指导思想」,我想不外乎是这样的:
我们永远假定人性中有恶的一面,而且承认自己可能成为这种恶的目标。我们总是将自己放在弱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为敢于攻击我们的人一定自恃占有某些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安全感更多地建立在自己可掌控的要素(身体训练,心理素质,技术,武器……)之上,而非寄望于公力救济,或者「坏人的仁慈」。

故而也可认为,防身术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一个受过训练的人可以做到什么

我们回到前面的那个场景。一个受过充分的防身术训练的女性,在突然挨了一个耳光、马上要遭遇后续攻击的情况下,会在短短的一瞬间做出哪些反应呢?

她的身体机能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尽管体格和膂力可能仍处于弱势,但耳光造成的杀伤效果会被减弱。她在心理上更习惯「挨打」的感觉,不太可能进入木僵的、头脑空白的状态,而是会继续保有思考、判断和做出反应的能力。有了身心两方面的基础,她就有很大的机会做出有效的反应。

对方后续的攻击可能是第二个耳光,也可能是一个王八拳,一记正蹬腿,又或者是抄起棍棒 / 刀具类武器的挥舞。应对这些攻击的技术各有不同,每一项技术她都有反复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因此她有机会因应对方的攻击动作,做出合理的防御,避免后续攻击造成更大的伤害。

她了解何谓「暴力」,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杀死对方的觉悟。在防御之后,她会在第一时间发动反击,并利用手边的各种道具作为武器,尽可能攻击对手的要害,造成最大限度的破坏。

如果反击成功,对手会被击退或打倒,她就获得了很好的机会逃走。如果反击失败,对手的攻击性升级,她仍然会坚持继续战斗,直到获得机会逃走。

当然也存在最糟糕的可能性。她一直战斗,但没能获得逃跑的机会,也没能阻止对手,于是到最后以失败收场,甚至死亡。没有任何防卫技术能保证 100% 的成功率。但她尽力了。

想想看吧,如果你的体格就是出于劣势,如果你的对手就是要蓄意伤害你,如果这种伤害已经开始、正在进行,那么你可选的道路就只有两条:求饶(默默承受也行),在心里许愿不要被打死;或者,战斗到最后一刻,就算失败,至少比什么都没做强。

求饶可能并不好使,打不死也打成了 PTSD

这是两种心智模式的区别。前者接近于「僵化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认为强和弱是不可改变的,弱者就该认命。后者接近于「成长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做自己能做的事,尝试利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再说一次,防身术不只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对上面的这个情境做一个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个人防卫训练必须同时包含下列四方面要素:
战术思想的习得:什么是危险?怎样评估危险?面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正确的反应」分别应该是什么?心理的建设:对各种突发事件、敌意、肢体冲突、鲜血……一定程度上实现脱敏;在必要时能够自如地调动起攻击性和战斗的决心;有勇气直面对手。身体机能的强化: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稳定性……技术的训练:应对各种不同危险的防御和反击动作。

身体机能:可以自学,第一个目标是及格

身体机能是比较容易「自学」或者说自行训练的。我们应该训练哪些身体机能,训练到什么程度呢?ACSM 面向大众提出的「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了五个维度:
身体成分:肌肉量,体脂比,BMI,等等。肌肉力量:肌肉最大做功的能力。肌肉耐力:肌肉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做功的能力。心肺耐力:摄取氧气并将氧气供给身体的能力。柔韧性:各个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每一个维度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训练。你可以在家做 Keep、练囚徒健身,可以在楼下玩户外健身器材、练长跑,可以去健身房举铁、上课,……也可以利用「魔镜」之类的高科技工具。如果你对效率有更高的要求,也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可以请专业的私教提供指导。所有这些训练方法和渠道都不是「个人防卫」独有的。

如果你之前缺乏运动基础,甚至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那么我建议你退而求其次,从一些趣味性的运动甚至游戏开始入坑。比如,你可以在假期和朋友去爬山、打羽毛球,或者在家玩 Switch 上的《健身环大冒险》。这些娱乐向的活动能帮助你体验到最初的运动乐趣,同时稍微强化一点体能,这样以后你就可以进入更高强度的身体训练。

练到什么程度比较好呢?身体素质当然是越高越好,永无止境。你越是强壮,越是灵活,越是耐久,生存下来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一定说有一个门槛,我们不妨参照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及格线。例如,50 米跑,大学四年级男生 9 秒,女生 10.2 秒;立定跳远,男生 2.10 米,女生 1.52 米;耐力跑,男生 1000 米 4 分 30 秒,女生 800 米 4 分 32 秒。

我们对马伽术学员也有一个不成文的小标准,我称之为「弱鸡测试」:在一分钟内做 10 个俯卧撑(女学员可以膝盖跪地),10 个徒手深蹲,10 个卷腹,休息到下一分钟开始,然后重复,总共做 10 组。这样就是俯卧撑、深蹲和卷腹各 100 个。能完成这个小测试,你在街头遭遇危险时,就具备了起码的、「活下去」的资格。

除了运动,饮食、睡眠和补剂也都会影响你的身体机能。强化身体机能可以帮助你免于许多危险,更重要的是帮助你降低患各种疾病的概率。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死于癌症、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可能性远高于死于恐怖袭击。也许你最终会发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和规律运动也是防身术的一部分。^_^

防卫技术:找专业教官,不要自学

想要入坑防身术,其实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够了:

找个专业的防身术教官,跟着练。

「专业的防身术教官」应该长什么样?
以 IKMF 为例。我们的中国分部每年举行一期教官培训,参训学员必须在下列四项条件中至少满足一条:
马伽术资深学员:大多数情况下要求规律训练两年以上;至少四年的专业 / 职业格斗训练;现役军警单位格斗教官;有过格斗训练经理,并持有「四大认证」(ACSM、NASM、NSCA、ACE)中的至少一个。

教官培训总计 23 天,总共 180 课时。最后一天为考试,通常持续至少 5 小时,中间没有长休息(可能允许去趟厕所、喝点水),而且没有任何通过率保证。考试的强度怎么样呢?就我参训的经验来说,在过程中做波比跳约等于休息,做卷腹则是非常悠闲的休息。

经过这样的培训和学习,我们最终会拿到一张「个人防卫技术教官」的证书,勉强可以算是筛选「专业教官」的一个参考标准吧。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没有这样的教官和训练馆。于是你把目光投向了市面上的各种书籍和「教学视频」。我强烈不建议参照这些资料自学防身术。首先,这些学习资料里传授的「技术」良莠不齐,有些技术根本是错的——而作为小白你并没有能力辨别哪些技术是错的。这就好比一个鸡蛋打在一盆牛粪里搅匀,也许确实有点营养,但你愿意吃么?

其次,有一些资料确实教授了真实的、合理的防卫技术,但这些技术的训练需要一个攻击者的配合,不能自己对着空气比划。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攻击者,就只能练练滚翻、倒地、受身和空击,没法练习涉及攻防的技术,例如「被人从背后锁喉时的解脱」。

最后,即使你找到了一个小伙伴,也确实在对练「好」的防卫技术,这些技术中可能涉及诸多细节,某些细节做不到就会直接导致防卫失败。你和你的搭档如果都是小白,在训练时是很难完全留意这些细节的,因此可能出现「我的眼睛学会了但为什么身体没学会」的情况。

防身术的目的是保证安全,只有在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才会用得到;一旦学错、用错,代价可能就是死。为什么要花时间和精力以可能错误的方式学习可能错误的技术,最后再赔上一条命呢?

没有哪个持刀歹徒会站在原地让你打……

IKMF(以及其他一些可靠的防卫技术组织)会不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你可以找机会先参加一次这样的短训。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有兴趣,可以跟随专业的教官进行比较长期的、系统的训练。专门的书籍和「教学视频」比较合适有足够训练的人查阅、参考,但不合适零基础的人直接参照自学。

战术与心理训练:我们是谁,我们在干什么

在 IKMF 体系中,战术和心理两个要素的训练一般通过三种训练方式实现。第一种叫做「压力测试」。压力可以来自突然性和环境要素的改变。例如,在教学了「地面骑乘位掐脖解脱」技术后,教官在压力测试环节会关闭训练馆的灯光,要求一部分学员闭眼平躺于地面,另一部分学员随机以骑乘位掐脖攻击前一批学员。被攻击的人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解脱动作。

压力也可能来自疲劳或攻击的不可预测。例如,教官要求学员先做 5 个波比跳,然后站在原地,闭上眼睛。一名搭档将突然对学员发动攻击,攻击方式可以是掐脖、锁喉或熊抱。如此反复进行几轮后,被攻击者开始感到疲惫,而且完全无法预测下一次攻击是什么。

如果学员能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完成技术动作并逃脱危险,则说明其在类似的真实攻击中有较大概率生存;这种成功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学员的自信。反之则说明学员的训练还不到位,需要更多的练习。

第二种训练方式是格斗实战(Sparring)。以个人防卫为目的的实战与搏击运动中的实战是不一样的。它更接近于一种心理训练而非战术或技术训练。

怕疼、怕高速运动的物体接近自己,在看到拳头的时候下意识低头眨眼,这都是新手常出现的状况。也有一些人很好胜,很自恋,训练时难以控制力量和速度,容易对自己和同伴造成伤害。还有些人(尤其是女学员)对身体接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个人防卫中的格斗实战,其目的正是帮助学员习惯打人和挨打,并克服这些心理阻碍。

一种办法是循序渐进的实战,例如一开始要求学员控制力量和速度,以接近「慢动作」的方式进行练习,而且要佩戴全套护具(包括护齿、护头、缠手绷带和拳击手套)。只有在学员逐渐习惯挨打和打人的体验后,才逐渐提高力量、加快速度。

不一定是徒手,也可能持械,甚至对手不一定是同性别……

还有一种训练方式是格斗游戏。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模拟街头不可预测的、混乱的、一对多的情境,要求学员综合运用自身所学解决问题。例如,四名学员担任攻击者,一人出拳,一人踢腿,一人进行冲撞,还有一人使用刀或棍攻击,可以从任意方向任意节奏进行攻击,不会停止;负责防御的学员不能跑出规定的范围,不能背对攻击者,不能从两个攻击者之间穿过,而且必须坚持满两分钟。

上述这些训练都是小白很难设计和模仿的,一般未受过专门培训的教练可能也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如果确实没有这样的训练条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方式「间接地」强化自己的头脑和精神。例如,你可以从事一些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或比赛,观看一些安全教育类视频(e.g. 面对恐袭事件的 Run-Hide-Fight 原则),利用「系统脱敏法」对暴力、鲜血等情境进行脱敏训练(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以及,养成良好的观察扫视习惯和身体姿态。

最后这一点可以多谈一句:走路时抬起头来,别低着头聚精会神玩手机,没事经常左右扫视周围的环境。这个习惯也许能救你一命,而且肯定能挽救你的颈椎。

同理,这种坐姿也是慢性自杀,比挨一顿揍危险多了

总结:小白入坑防身术的 1-2-3

本文介绍了有关个人防卫的一些基本常识。零基础小白在入坑防身术的时候,推荐参照下列顺序进行:
找一个专业的个人防卫教官(例如我)进行咨询,或者阅读一些专业的普及性文章(例如我写的),以了解什么是「个人防卫」,并明确你学了它可以有啥用。从今天开始(或继续)不断强化你的身体机能:控制体重,降低体脂,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和柔韧性;如果还不能完成「弱鸡测试」,请务必加倍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保持良好的体态,进行一些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找机会参加一次专业的个人防卫组织(例如 IKMF)组织的短训班。如条件允许,在当地的个人防卫教学机构办张卡,随教官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在具备一定训练基础的情况下,批判性地看一些视频和书籍,拓展视野。若有更高的要求,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后,参加一次防卫技术教官培训。你的目标可能不是「靠教防身术赚钱」,而是学会一种思考 / 理解危险的方式、习得更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并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身心。

这里的大多数步骤无法完全靠 DIY 代替,甚至基本不能自学完成。但教练或者说「专业训练」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上,你只要不断朝着这个方向训练,把「不断变强」「永无止境」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时刻带着弱者的心态和危机意识生存,你就已经在「防身」这件事上超过绝大多数人了。

……So that one may walk in peace.

2021 年 2 月 10 日

喜欢孩子早点睡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孩子早点睡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运动健身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