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缘聚美国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在美国:穷人的孩子在减负,富人的孩子在苦读!
送交者: 鱼丸丸粗面面[首辅宰相★★★★★] 于 2019-03-20 8:42 已读 2489 次  

鱼丸丸粗面面的个人频道

我人生价值观出现动摇的时刻,总是出现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



一个题讲到第五遍的时候,我颓然地把书一合,跟我老公说:“你说,现在推娃不就是为了让她以后过得轻松点吗?不如我们把这个时间拿去挣钱,然后给娃存一笔信托基金,一辈子不用工作也能活下去大家都很快乐呀。”



我老公用看傻X一样的眼神看着我:“全球500强的总裁也没你这个气魄吧,美国越有钱的家庭,越是重视孩子教育啊!”






在减负的问题上,文化差异巨大的中美两国,这点上倒是很有默契。



美国也提倡全民减负,而且落实得非常好。



学校两点半就放学,可到三年级还没有课后作业,偶尔拿半张蓝色的作业纸回来,上面只有一道题,而她每次都扔到一边。



我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她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跟我们说了,她只是“希望”我们做,但这是我们的“个人选择”,不做也没问题的。”






也只有小学生才听不懂美国式的虚伪语气吧!



我问全班有几个小朋友每次都做呀?她想了想:3、4个吧!



嗯,管中窥豹,这比例特别符合美国的社会分层了——培养出大部分连3乘5都需要计算器的普通群众,再培养一小撮引领人类飞升的科学精英。



2



在这种减负的气氛之下,“反智风”流行,影视剧脱口秀里对学习好的nerd不无嘲讽。



体育达人比学霸更受人尊重,会打扮交际的女孩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对象。



别看孩子才小学,学校里已经有这样的风气,几个挑染了头发,懂得化妆美甲的小姑娘迅速在人群中识别出了对方。



她们最喜欢的事,就是聚在一起八卦调笑别人,尤其是对同年级的学神安娜,颇有不满。



按这个快乐轨迹走下去,等这批玩咖长大了,还会获得同等分量的快乐吗?不见得。



我和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认识,她一头耀眼的金发,身材玲珑,五官精致,看上去就像美剧里在校园里呼风唤雨的拉拉队长的样子。






她17岁就生了女儿,如今是个单身母亲,三个孩子,一个男友,没有工作,靠孩子爸爸们的赡养费生活。



虽然她才20多岁,依然年轻漂亮,有大把时间躺在公寓的泳池边,把皮肤晒成漂亮的小麦色,但哪个家长,会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过着这样的人生?



上次看一个刚来美国才几个月的中国女老师,写了个快乐教育的文章,提到她的孩子上六年级,每天回家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打电脑游戏,轻松得不得了。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人生要Have Fun,光努力学习一点都不酷。



恕我的心情复杂程度,只能用表情包来展现:




 

您是不是对快乐教育有什么误解?



每天窝在家打电脑游戏的,不叫酷,应该叫“网瘾少年”……



3



在任何国家,越有钱的家庭越努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BBC拍了一个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划分》,将公立学校的孩子和私立学校的孩子进行交换体验。



私立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不是有钱就欢迎,父母不仅要出得起昂贵的学费,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还必须是A。



他们学习非常刻苦,每天6点半起床,5点放学,放学后还有填得满满的习题和课外活动。






而公立学校的孩子们,8点起床,3点放学,放学后睡觉,可以一直打电脑游戏到吃晚餐。






长期这样减负的结果是,私立学校的孩子,平均阅读水平是18岁,而公立学校,平均只有7岁。



你们觉得这两种不同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哪个更容易快乐?






在美国也是一样,富人阶级的孩子,每年花5-7万美金上私立学校,接受严苛的教育,不仅有advanced课程、荣誉课程、还有可以抵大学学分的AP课程,牛校还有传统对口的藤校。



我一个朋友,花重金把她的孩子送入了新英格兰一个山里的私立寄宿高中,同学几乎都是白人,全都很拼,两节课之间几乎都是抱着书冲刺到下一个教室。



8-10点一样有晚自习,下了晚自习还要写essay、paper、group project到凌晨,考试前熬大夜也是常事。



和国内高中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一考定终身,而是每次作业、测验、报告,都会决定你的GPA。



孩子们也不能只追求成绩,还要挤压更多时间出来,去做社会活动、参加社团,发展特长。






如果你有幸投胎到了富人家庭,但是天生智商余额不足,就是成绩不行,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



刚刚爆出的美国顶尖大学招生舞弊案中,金融界高管、律师精英、好莱坞明星的孩子,通过塞钱的方式,也硬生生地舔出一条血路,把孩子们送入了一流名校。



哈佛大学新生里46%来自超级富豪家庭,斯坦福大学免交学费的贫穷家庭收入线是12.5万美金,要知道在美国,家庭收入7万以上,你就是标准中产了。



如果不是这次被爆出,鬼知道之前有多少富豪的后代,是用这种方式进的名校。






如果你不幸投胎到了穷人家庭,尤其是弱势族裔,那么也恭喜自带Buff了。



你的后代可以比白人和亚裔低300-450分录取进入一样的好大学,这叫族裔配额,为了追求结果公平。



继续深造,找工作的时候,都是一路放水绿灯,所以美国人虽然口里爱着有色人种,在选导师、律师、医生的关键时候,都不太愿意交给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入行的门槛,天然地低一些。



一头一尾,各得其所。



美国鼓吹减负,鼓吹反智,压缩的,只是中产后代的生存空间。



所以美国中产为什么这么拼教育?



因为他们的机会越来越稀薄了。

 
4



中国教育的现状,也有点类似。



这次记者会上,教育部长的发言十分风趣: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

如果今天不减负,明日负担重如山。

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

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啊!



新闻来源: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12/c_1210079881.htm






虽然部长的卖萌引起了全场记者的大笑,但是笑完了还是有几分心酸。



从古至今,我们学习的先贤历史、经典著作中,对勤奋读书都是褒扬态度。



从“凿壁偷光”到“囊萤映雪”,从“头悬梁,锥刺股”到“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从来就是一个必须吃苦的事情,这世上,也绝没有高高兴兴就能摘下的硕果。



减负的本质,和高兴不高兴,关系不大。






有次和朋友们吃饭,一个新加坡的朋友说,他们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按学力、成绩分流,一轮一轮地淘汰,从几岁就决定了你是接受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能培训。



我感叹说,我们分流是18岁那年的高考。



一个上海的朋友纠正我,其实分流从初中就开始了,现在上海中考能升上普高的,平均也就50-60%吧,其他人都得去中职或者3+4了。



我不敢相信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又去问武汉的同学,她说:没错,如今中职升学率不能低于43.8%,普高不得突破56.2%。

喜欢鱼丸丸粗面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鱼丸丸粗面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缘聚美国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