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缘聚美国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我的孩子藤校毕业,却在美国给印度人打工”顶级职场上,为何中国人完败
送交者: 鱼丸丸粗面面[首辅宰相★★★★★] 于 2019-04-16 13:36 已读 3740 次  

鱼丸丸粗面面的个人频道

曾几何时,硅谷有句让许多中国人自豪的名言:硅谷是在印度人和中国人的背上建立起来的。



但几十年过去了,当下的现实却让硅谷的华裔程序员、工程师如鲠在喉: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正进入全球顶尖企业担任高管,印度裔国际CEO的数量更是多到不可思议,在硅谷三大IT公司中(谷歌、微软和苹果),前两者的CEO都是印度裔。




图片来源:Google

       

与此同时,被夸赞为“勤奋、靠谱、技术能力强”的中国工程师们,却始终停留在研发人员层面,鲜少能够向管理层突破。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人口大国,又同为美国首要的留学生来源地,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当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不断抱怨无法突破的职业“天花板”,为何印度人却早在数十年前就突破局限,在各自的领域中实现“美国梦”?



甚至连全球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企业、跨国大企业都对他们青睐有加?



印度裔高管“攻陷”跨国巨头





早在3年前,谷歌就公布了一项重组计划,将43岁的印度高管桑德·皮查伊(Sundar Pichai)提升为首席执行官。彼时,这场调任令外界忽然意识到印度人在硅谷的势力:谷歌和微软这两间硅谷巨擘,竟已均由印度人执掌。



事实上,印度人在硅谷的势力不止于此。



更多如雷贯耳的国际公司,如百事可乐、软银、Adobe、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都有过印度裔CEO掌舵的历史,他们或曾经创造企业的辉煌,或带领企业奋起转型。



Google现任CEOSundar Pichai

图片来源:Googl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综合调查表明:截至 2012 年,印度裔做高管的公司占到了 33.2%。即便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印度裔仅占 6%,但他们创办的公司,却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 15%。



一长串的数据足以说明,印度裔在全球科技业甚至美国企业中有多成功。



不仅是企业,印度裔在教育领域也是遍地开花,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尼汀·诺里亚是印裔,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院长苏什·库马尔也是印度人,硅谷甚至有一种说法——“阿三哥们真的要统治美国。”



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尼汀·诺里亚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商学院



这些印裔高管来自印度各地,所学专业也各不相同。如果真想找到相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年龄介于45—55岁之间,多数都不是所掌管公司的创始人,而是凭借强大的技术背景,在公司出任多个职位,一步一步从底层开始奋斗,才达到如今的高度。



与之相反,大多数华人往往本科、甚至更早就来到美国接受教育(陈士俊 8 岁、李开复 11 岁开始接受美国教育),印度裔的硅谷高管几乎既不是第二、三代移民,且都出身于印度普通家庭,之后才远赴英美深造,通过上大学进入“国际化”轨道



       

相比之下,论聪明才智并不逊色的中国人,能够在美国国际大企业中获得顶尖管理岗位者,却是凤毛麟角。



即便一些优秀的华人靠自身实力走在了前端,却又如昙花一现,瞬间归于平淡。例如多年前中国台湾的李开复,先后在微软、谷歌任职,也仅坐到了“全球副总裁”的位置。




李开复



作为当今美国的一个新兴少数族裔群体,印度裔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华人的第二大亚裔族群,却在短短四十余年间逐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并在收入、商务、个人发展等方面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的孩子又该如何扬长避短、迎头赶上?这一切都值得同为亚裔的我们深思。




全球500强企业中,印度籍CEO的数量 

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比起“母语优势”,我们忽略了沟通表达



直至如今,每每提起中国与印度在美国的“差距”,许多人都会用“印度人有语言优势”作为搪塞的借口。



诚然,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得英语和印地语并列为印度官方语言,让印度人在英语方面具备了一定优势,但事实上印度80%的当地人母语还是印度语,英语只是第二语言,真正把英语当成第一语言的,仅仅只占2%



       

虽然中国人总会嘲笑印度人带有浓重咖喱味的英语口音,但大多数印度人并不拘泥于口音上的偏颇,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精准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印度人更懂得用英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且从不惮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之相比,中国学生通常更纠结“字正腔圆”,即便英语流利、发音标准却囿于中译英的思维,在沟通和表达效率上逊色不少。



在硅谷工作过的中国工程师们,大多有着这样一个相同的感受:印度人太会和老板沟通,太会 “拍马屁”。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工科男们也会苦涩地加一句:“如果换成我,想拍马屁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啊…”




图片来源:Google



事实上,中印两国学生在表达沟通方面的差异,早在校园时期就已经展露端倪。



与大多数亚洲学生相比,印度学生更愿意融入美国学生的群体,和本土学生打成一片,花更多时间去社交,并乐于去表达自己、展现自己。而中国留学生则热衷抱团,对于融入当地朋友圈缺乏兴趣。



这种习惯养成后,在他们走入外企职场后,就会显露出弊端。




图片来源:Google



“中国学生沉默谨慎,印度学生能言善辩”,哈佛大学的张伯庚(Julian Chang)教授,就曾评价中印两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差异:



无论是价值观还是习惯,比如说他们在美国的企业里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饭、看球、玩儿,那就很难加入领导圈。



《南华早报》也用详细的数据和事实,点明了这个现象: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职场领先于华人?是因为更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喜欢鱼丸丸粗面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鱼丸丸粗面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缘聚美国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