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咸丰皇帝的死因
咸丰皇帝,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诞于北京圆明园澄静斋。1850年二十岁的咸丰帝即位。咸丰帝是大清国的皇帝,其在位期间,大清国国势动荡。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仓皇北逃,逃往热河行宫后就病了,最终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三十岁,葬于清东陵中的定陵。他患了什么病?当时他白天咳嗽不断、发热,咳血,日益严重,极度疲乏,夜里出汗。现在的医学常识,这明显是肺结核的特殊症状,表示他的肺部在结核菌的侵蚀下一天天的腐烂。可是当时,皇宫命令一大帮御医们为咸丰皇帝精心诊治,那些御医们虽是顶尖中医高手,但愚昧无知,认为是气血双亏、血不归经之类,可见中医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原始水准。御医们商讨三天过后,决定隆重动用祖传神奇绝招,这绝招对一般人他们不告诉:每天杀一鹿,还必须是未成年小公鹿以取其童男之意,取一大碗小公鹿的血,趁热喝下,如此喝血七七四十九天,咸丰皇帝的病就会痊愈。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到来了,喝鹿血治疗后咸丰皇帝病情加速恶化,终于病死了,年仅三十岁。这便是中医们的杰作。就在同一时代,西方医学正在击败肺结核病。
(二)结核病的成因
肺结核病曾经是人类长期无法逃避的传染病,患了这个病的人都死亡,无一逃脱。但是,艰难的探索并未停止,西方的医生和生物学家们顽强地坚持着,虽然谁也不知道距离成功还有多远。
真正的转机终于出现。1882年3月24日晚,在德国柏林大学卫生研究所的图书室里,柏林生理学会的科学家们听取了一位医生的研究报告,他令人震惊地宣布了肺结核致病菌已经被发现。这名德国医生兼微生物学家叫做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当时在场的有一位年轻的医助埃尔利希(Paul Ehrlich)。他回忆了那个难忘的时刻:“科赫当众作出一项宣布,科赫用清晰而简单扼要的语句,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结核病的病因,还提供了许多显微镜涂片和其他的物证。每一个听到那次讲演的人都被深深地震动了。”
对于传染病而言,找到病原体几乎是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必由之路。科赫宣布发现肺结核病致病菌的那个晚上必然要成为医学史上令人震撼的时刻。医生和微生物学家们意识到,战胜肺结核病的曙光终于出现。
从哥廷根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科赫最初只是一名普通医生,他目睹了许多被传染病折磨甚至吞噬生命的患者。然而他却无能为力,因为没有人知道病因,更谈不上有效的治疗。
此时的科赫意识到,特殊的感染一定是由特殊的微生物引起的,找到那个微生物并把其分离培养是进一步研究的必经之路。科赫用各种染料给病灶组织染色,历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在次甲蓝溶液染色后的标本中发现了新的细菌。为了充分验证这个结果,科赫采集了大量的病灶组织。在实验室中,科赫将结核组织注射到各种动物体内并染色观察。结果是令人兴奋的,患了结核病的动物体内都能看到那种细菌,而健康的动物体内是看不到的。
科赫即将为人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然而科赫一向是严谨的,他并没有草率宣布已经发现了结核病的致病菌。他决定将那种细菌分离出来,培养成纯菌再注射给动物。科赫成功了,那种细条状的、弯曲的、被染成蓝色的细菌被命名为结核杆菌,至此,肺结核病的元凶终于被发现了。科赫的实验结果是无可辩驳的,他总结出的四条研究原则被称为“科赫法则”,直到今天仍然是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规范。
为了确认某种特定细菌为某种特定疾病的致病菌, 必须做到:
一、在同样的特殊疾病中都能发现同样的细菌; 二、能把这种细菌分离出来, 并完成纯培养;
三、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 能引起相同的疾病;
四、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细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这是一条非常清晰的线性因果关系链,一旦获得证据就无可辩驳。科赫总结出来的这四条原则经无数次验证并一直沿用至今。
科赫宣布成果的那个夜晚是令人震撼的,第二天,他做了完整的报告和演示。结束后,全场寂静无声,没有任何专家提出质疑。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一位大人物——欧洲医学泰斗、细胞病理学创始人微耳和,他一向看不起科赫,并多次强烈反对过科赫的观点。但这次微耳和默默地站起来离开了会场。对科赫如此缜密、系统和完美的研究,他无话可说。
《泰晤士报》很快刊发了科赫的研究成果,《纽约时报》等各大报刊纷纷报道并发表评论,整个世界为之沸腾。人们期盼着科赫的研究成果将迅速催生出结核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科赫的研究基础上,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分离出的牛型结核杆菌,每隔2~ 3周传代一次,经过230余代,历时13年。这株牛型结核菌完全失去了致病力,但依然保留了抗原性,人体注射后可产生免疫力。终于在1922年制成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即著名的“卡介苗”,这种结核病预防疫苗一直广泛应用到现在。1943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成功提取了链霉素,对结核杆菌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随后,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和利福平相继被发明。结核病从此退出了流行病行列,科学终于战胜了病魔。
因为发现结核杆菌的伟大壮举,科赫荣获了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因为发现链霉素,瓦克斯曼获得1952年诺贝尔医学奖。
喜欢北京雨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北京雨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