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西方文化冲突下的“狗”(图)

送交者: 北京雨 [★★声望品衔10★★] 于 2025-07-05 14:23 已读1550次 8赞 大字阅读 繁体

中西方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思维也存在差异,对同一个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表达。以狗为例:


中国人喜欢用狗隐喻不好的东西,比如走狗用来隐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因为狗通常都会跟在主人后面,听主人的话,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跟在上级后面,巴结上司存在相似性,因此建构成“走狗”这个表达。再比如说:狗眼看人低,用来贬损那些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人;狗仗人势,字面意思是狗依仗主人的威势乱咬人,用来借权势欺凌弱小的行为;狗咬吕洞宾,用来说明不识好歹;狗里狗气则形容一个人猥琐气质,诸如此类。更有甚者甚至以狗是下贱动物,叵意编造1917年上海租界花园辱华招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展示了中国人这种被情绪操纵的自我迫害谵妄症是近代史上最令人困惑的事情。

狗在中国文化中用于贬义比较多。但是相比之下,西方文化里面的“dog”通常都是褒义的。比如说:luckydog,用来隐喻幸运儿,lovemelovemydog,就是爱屋及乌的意思,every dog has itsday,意思是人皆有得意时,风水轮流转,dog就用来形容一个很风光的人。同样是动物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这个词的含义使用大相径庭,中国人眼中狗是比较低贱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小动物,喜欢狗,也有越来越多的爱狗人士,可是即使这样,被别人称为狗还是不高兴的,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外国人通常把狗看作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倍加爱护,在西方文化里不存在狗低贱这一概念。可见文化差异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影响着比喻形容的生成。


以“狗”这个词汇为例子,阐释东西方文化下的思维不同,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同,是语言表达褒贬含义的一部分,我们在使用含义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人类认知世界起到重要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文化是经过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每一种文化的精髓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文化对含义思维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了解不同文化下的思维差异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


贴主:北京雨于2025_07_05 14:38:26编辑

            

喜欢北京雨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北京雨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留园网事首页]

北京雨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